社稷注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社稷注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人人編輯部寫的 孟子(文庫版)(二版) 和沈智,張少華的 孟子精選200句:仁者無敵的性善論宗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社稷造句- 國語辭典也說明:社稷. 注音 ㄕㄜˋ ㄐ丨ˋ. 拼音 shèjì. 簡體社稷. 解釋〈書〉古代君主所祭祀的土神(社)和穀神(稷)的合稱;也借指國家。[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人出版 和達觀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應裕康所指導 陳玉台的 陳立《白虎通疏證》之禮學研究-以《白虎通》引三禮類為範疇 (1999),提出社稷注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漢代、經學、禮學、班固、白虎通、陳立、白虎通疏證、今文經學。

最後網站宗廟社稷則補充:注音 一式, ㄗㄨㄥㄇㄧㄠˋ ㄕㄜˋ ㄐㄧˋ. 漢語拼音, zōng miào shè jì. 出處, 《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釋義, 宗廟:祭祀祖先的場所;社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社稷注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孟子(文庫版)(二版)

為了解決社稷注音的問題,作者人人編輯部 這樣論述:

附《大學》《中庸》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大師。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之後就被人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其思想也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代表作,也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代表作,主要記載了孟子周遊列國與君主論政的對話錄。內容共七篇,篇目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孟子》完成於戰國中後期,為語錄體,長篇大論,說理雄辯,和《論語》片言單辭的短章不同。《孟子》一書的地位一開始並沒有很高,到五代十國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人楷書十一經刻石,盡依太和舊本,歷時八年才刻成。其中包括了

《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之始。後來宋太宗又翻刻了這十一經。到南宋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以孟子為孔子道統傳人,並成為「十三經」之一。明清時四書被列為科舉取士的教科書,《孟子》也成了讀書人必讀之書。   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堅決反對不義之戰。孟子主張性善,認為不管是君王還是人民,聖人還是小人,在他們的天性中都存在著四種善端,即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貫穿《孟子》全書的基本主張便是「仁義」。「仁」主要體現在政治上,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只有施行「仁政」才能無敵於天下;「義」則是人行

為選擇的最高標準。利義相比,應輕利取義,生死關頭,也要捨生取義。   《人人讀經典》系列秉持做好書、讀好書的基本理念,盼讀者開卷展讀,增智慧,別煩惱。內容均加注音、新式標點,注釋簡明易懂,版面配置清爽。採用文庫尺寸攜帶方便,希望您能享受隨身閱讀的樂趣;選用軟皮精裝,防油防汙,細緻的觸感讓您愛不釋手,易於收納保存。 本書特色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輕,好攜帶   國內文庫版最大突破,使用進口日本文庫專用紙。讓厚重的經典變輕薄,讓閱讀不再是壓力。   小,好掌握   口袋型尺寸一手可掌握,方便攜帶。   新,好閱讀   打破傳統思維,內容段落分明,如編劇一般對話精彩

而豐富。讓古典文學走入現代,不再高不可攀。  

陳立《白虎通疏證》之禮學研究-以《白虎通》引三禮類為範疇

為了解決社稷注音的問題,作者陳玉台 這樣論述:

論文提要 就我國的學術發展史而言,經學在漢代曾經獨領風騷,盛極一時。東漢章帝時,在白虎觀曾召開學術討論會議,講論五經異同,由班固撰集其事,名為《白虎通》。由於此書已將今文家經說統一,且書中內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陰陽五行災異之說,三綱六紀,封公侯、宗廟、朝聘、巡狩、嫁娶、崩薨、喪服、田獵、三軍…,鉅細靡遺,無所不包,後人多認為此書,是一部粗具規模的組織法,是自天子至於庶人立身行事的根本,而是具有「法典」性質的鉅作,甚至可稱為「國憲」。 清儒陳立所撰《白虎通疏證》,詳贍精審,是研究《白虎通》者必讀的經典之作,本篇論文便從佔了全書三分之二

篇幅與「禮」有關的部分加以研究,針對書中徵引三禮類—《周禮》、《儀禮》、《禮記》以及禮緯的部分,將歷代研究禮學的大儒對經義的詮釋加以探析,務使「禮」之精隨得以充分彰顯,並對禮學的傳承稍盡棉薄之力。

孟子精選200句:仁者無敵的性善論宗師

為了解決社稷注音的問題,作者沈智,張少華 這樣論述:

  ★體悟正氣的思辯,兩百句《孟子》菁華,幫助您領略生命的真諦。   《孟子》一書充滿了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   運用大量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論事說理,   使孟子的文章氣勢充沛,邏輯嚴密,使人嘆服不已!   《孟子》一書,以其充沛盛大的氣勢和無懈可擊的論辯而成為《四書》中最具文采的著作。本書囊括孟子思想的菁華,旁徵博引而深入淺出,對孟子經典名句加以圖解、分析,引領您思考探究人性中的向善之心,在兩百句之內通曉一部哲學經典。   作者簡介 沈智   專欄作者,國學文化推廣者,畢業於遼寧大學,多年以來專注於國學典籍的研究與傳播工作,曾出版多部相關暢銷作品。   第1章‧性善之道

001‧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002‧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003‧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004‧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005‧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006‧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007‧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008‧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009‧士之托於諸侯,非禮也。 010‧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 0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012‧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 013‧君子遠庖廚 014‧人不可以無恥 01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016‧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017‧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018‧反身而誠

,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019‧君子不亮,惡乎執? 020‧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021‧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022‧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 023‧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024‧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025‧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026‧人皆可以為堯舜 027‧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028‧捨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029‧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030‧仁也者,人也。 031‧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032‧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033‧周於利者,凶年不能

殺;周於德者,邪世不能亂。 034‧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 035‧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036‧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037‧居移氣,養移體。 038‧嗜秦人之炙,無以異於嗜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嗜炙亦有外與? 039‧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04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041‧仁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042‧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043‧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044‧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 045‧所惡執一者,為其賊

道也。 第2章‧修身之道 04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047‧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048‧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049‧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050‧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051‧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052‧養心莫善於寡欲 053‧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054‧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055‧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056‧仁則榮,不仁則辱。 057‧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 058‧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059‧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060‧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

則反夷矣。 061‧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062‧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06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064‧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065‧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 066‧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 067‧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068‧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069‧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 07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071‧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072‧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073‧後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 07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07

5‧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076‧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077‧君子有三樂 078‧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079‧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 080‧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081‧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08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083‧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08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08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086‧不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087‧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088‧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089‧身不行道,不行於

妻子。 090‧經德不回,非以干祿也,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 091‧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092‧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故曰德之賊也。 093‧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094‧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 095‧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096‧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第3章‧處世之道 097‧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09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 099‧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 100‧生,事之以禮,死,葬

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101‧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 102‧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103‧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104‧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105‧春秋無義戰 106‧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 10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108‧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109‧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110‧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111‧陳陳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則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 112‧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113‧人知之,

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114‧事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115‧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116‧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117‧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118‧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119‧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2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121‧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 122‧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123‧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124‧恭者不侮人,儉者發不奪人。 12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126‧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 127‧予豈

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128‧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29‧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30‧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131‧我無官守,我無言責,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132‧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133‧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134‧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 135‧五十步笑百步 136‧顧左右而言他 137‧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138‧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 139‧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140‧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41‧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

焉,然後殺之。 142‧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143‧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144‧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 145‧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 146‧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147‧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148‧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149‧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150‧視不勝,猶勝也。 第4章‧為政之道 151‧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52‧仁者無敵 15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54‧勿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155‧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156‧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 157‧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58‧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159‧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16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6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63‧民事,不可緩也。 164‧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無禮義,則上下亂。 165‧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166‧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 167‧聞誅一夫紂矣

,未聞弒君也。 16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169‧諸侯之寶三:人民、土地、政事。 170‧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171‧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172‧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 173‧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174‧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17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7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78‧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 17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180‧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181‧賢者

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182‧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183‧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 184‧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 18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186‧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187‧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188‧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189‧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90‧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 191‧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192‧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193‧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194‧古之為關也,將以禦暴,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 195‧君子用其

一,緩其二。 196‧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97‧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19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9‧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200‧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前言      孟子師承孔伋,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思想深邃,包蘊博大;文章縱橫馳騁,極富雄辯色彩。但是孟子時代畢竟與今日相隔太遠,許多文章不能為世人讀懂。我們特別編寫本書,希望能幫助讀者領悟孟子思想的真諦。      程頤說:「孟子有功於聖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

。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寥寥數語,便道出了孟子思想的特點。孟子強調仁義,宣導「性善論」。孟子認為,人都有天賦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是人與禽獸的區別所在。人性本善,只要自覺努力,提升自我道德,人人都可以成為像堯舜一樣道德完善的聖人。      現代人面對的誘惑和選擇數不勝數,很多時候不知如何抉擇,實際上,孟子早就為我們給出了答案。人要懂得取捨,在熊掌與魚翅不可得兼的時候要「捨魚而取熊掌」、「捨生而取義」。此外,人生於社會中,都要與周圍人發生聯繫,獨樂樂固然是好,但也要適當與眾樂樂,這樣才能使自我能力得到更大發揮。人總有失意之時,失意不失

志,困境中不絕望。困苦是磨礪人的財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這些內容讓讀者受益匪淺。      總的說來,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解讀經典語句這方面,本書力求深入淺出。孟子的經典語句層出不窮,比如「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等,皆膾炙人口。為了讓經典語句更加通俗易懂,我們給出了經典語句的原文及其譯文。譯文字斟句酌,準確無誤。我們還給文中的生僻字詞加了注音,給一些難懂詞語加了注釋。在疏通原文的基礎上,本書盡可能用淺易的語言來解讀經典語句,指出了經典語句的主旨和內

涵,供讀者參考。      二、本書為經典語句搭配了相關的精美插圖和故事連結。我們在古代版畫中精心挑選了大量的圖片,選圖時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每一幅圖片都保證清晰,每一幅圖片都與正文對應。本書的圖說也是字斟句酌,是我們在翻閱了大量資料、參考各方面觀點之後對孟子哲理和思想的一種全新解讀。我們還從傳世典籍中篩選了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讀者在閱讀這些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還能從這些故事中得到啟發,快速領會孟子思想的深邃內涵。      三、本書還把經典語句所蘊含的思想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力圖做到古為今用。我們在學習經典語句領會其思想內涵之後,還要從中走出來,把所學的知識應

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力求活學活用。為此,我們從當今的時空環境出發,聯繫當下的現實生活對經典語句進行了全新解讀,指出這些經典語句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不僅能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還能讓讀者從中受到啟發,如此才是古學今用的完整體現。      閱讀本書,能提升我們對人生的認知,加強自身修養,增長智慧,強化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祝福您!    04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譯文:士人在不得志的時候不會失去義心,在得志的時候也不會偏離正道。不得志的

時候不失去義心,所以士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得志以後不偏離正道,所以百姓不會對他失望。古代的人得志以後,就會將恩澤施加在人民的身上,不得志,就修養自己的身心。不得志的時候就努力地完善自身,得志以後就使天下人都走向完美。【深入淺出解經典】修養身心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作的準備,當有了條件以後就要全力以赴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所以說君子不管是得志也好,不得志也好,都不會改變自己的信念。君子的志向是為天下蒼生謀福利,而不是為了謀得一己私利,這也正是「士」所堅持的原則。孔子也曾經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意思是說,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出來做官,在政治昏暗的時候,就收斂自己,隱藏

自己。這與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如出一轍,都是君子的處世之道。儒家推崇的是像堯、舜、湯、武那樣的聖王明君,反對的是像桀、紂那樣的暴君。因此只有在治世,君子才出仕做官,因為此時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如果暴君無道,根本不可以通過君子的勸諫使其改正,那麼留下來就等於是同暴君一起無道,君子是不能做這樣的事情的,所以只能是退隱以保全自己的清白和正直了。孔子和孟子的這種思想,成為幾千年來歷朝歷代讀書人信奉的準則。114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譯文:孟子說:「不仁德的人可以跟他說話嗎?他把危險當作安全,把災難當作利益,用導致自己滅亡的事情來享樂。如果君子和不仁德的人交談,那麼哪裡還會有亡國敗家的事情發生呢?有小孩子唱歌道:『滄浪的水好清澈啊,可以洗我繫帽子的纓帶;滄浪的水好渾濁啊,可以用來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