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科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醫院科別縮寫?? :: cm醫學科別旅遊台灣- cv 醫學 - Oahugkg也說明:醫學中文,大家都在找解答第1頁。 心臟血管內科,簡稱「CV」, 檔案網頁檢視門診診所、開業醫、外院標籤:cv醫學術語醫學名詞縮寫表cvs 醫學gi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護理系 怡懋・蘇米所指導 楊涵如的 行動醫療應用程式(APP)對新進護理師院內醫學影像送檢認知、態度及自我效能之探討性研究 (2020),提出cv科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醫療應用程式、教育訓練、新進護理師、醫學影像送檢。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黃偉堯所指導 鄭孟媛的 冠心病患者照護連續性對急性心肌梗塞風險的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照護連續性、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照護結果的重點而找出了 cv科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專科介紹則補充:骨科 · 一般外科 · 神經外科 · 泌尿科 · 胸腔外科 · 心臟血管外科 · 整形外科 · 大腸直腸外科 · 小兒外科. 其他專科. 婦產部 · 兒童醫學部 · 眼科 · 核子醫學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v科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行動醫療應用程式(APP)對新進護理師院內醫學影像送檢認知、態度及自我效能之探討性研究

為了解決cv科別的問題,作者楊涵如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aiwan Patient-safety Reporting system, TPR)對於通報檢查/檢驗類別逐年增加,針對醫學影像送檢的品質要求也隨之攀升,住院病人必定經歷過醫學影像送檢的過程,據病人安全通報事件統計資料顯示人為因素相關佔大多數,而護理師是影響醫學影像送檢的關鍵,其是否具備送檢的能力及認知程度亦是息息相關,過去國內外探討護理師對醫學影像送檢之認知與教育介入後的成效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運用常規教育訓練介入後,再以行動醫療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作為護理師之臨床評估工具,藉以探討新進護理師對醫學影像送檢之認知、態度及自

我效能。本研究採用類實驗研究設計及方便取樣方式,研究期間於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以中部某醫學中心8個內外專科病房及4個重症加護病房為取樣地點,研究對象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實驗組給予常規教育訓練及行動醫療APP介入,而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教育訓練,兩組各自會因屬性不同,而有依科別需求帶教與傳統評值的模式,護理團隊間無法互相溝通與協同合作,故未造成樣本干擾,每組所需樣本數為30人,邀請60人參與研究。研究介入工具有(1)提供常規教育訓練課程;(2)行動醫療APP,兩者介入工具皆以自擬的結構式問卷做評值,其自擬結構式問卷共四個部分,包括護理師基本資料、醫學影像送檢認知、態度及自我效能量表,進行資

料收集。於常規教育訓練前兩組進行問卷前測,常規教育訓練後兩組進行問卷形成性評量,實驗組接受4週的行動醫療APP後,兩組進行問卷後測。研究數據預計以編碼並輸入電腦,以 SPSS for Macintosh 26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建檔及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及發現:一、新進護理師於教育訓練介入後,兩組認知形成性評量均優於前測,兩組間形成性評量得分對照組優於實驗組。二、新進護理師教育訓練及行動醫療APP介入四週後,兩組認知後測均優於前測,且對照組(p=.01)及實驗組(p< .001)皆達顯著效果。三、新進護理師使用行動醫療APP輔助工具,其形成性評量認知延續之成效較常規教育訓練介入佳(p>.05)。四

、新進護理師教育訓練及行動醫療APP介入四週後,兩組態度形成性評量及後測均優於前測,兩組間形成性評量及後測得分皆實驗組優於對照組。五、新進護理師教育訓練及行動醫療APP介入四週後,兩組自我效能形成性評量及後測均優於前測,對照組自我效能後測優於前測達顯著差異(p

冠心病患者照護連續性對急性心肌梗塞風險的影響

為了解決cv科別的問題,作者鄭孟媛 這樣論述:

前言心臟疾病為我國近十年第二大死因,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為最多。急性心肌梗塞大多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程發展而來,我國近年來冠心病就診率提升,有年輕化的現象。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導致猝死,獲得救治者日後可能對生理及心理造成影響。冠心病臨床指引提到,患者能藉有效的預防來降低未來冠心病事件的風險、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品質。照護連續性(Continuity of Care, COC)指的是病人與特定醫療提供者間持續性的治療關係。過去文獻指出,無論是在全人口、特定年齡或特定疾病人口的研究中,照護連續性對照護結果與醫療利用有正向的影響。而有關照護連續性的介入對於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風險的影響,目前有待釐

清。研究目的探討不同程度的照護連續性對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影響。研究方法研究設計為前瞻式研究。資料為衛生福利部資料科學中心2009-2015年全民健保檔案、死因統計檔及醫療院所評鑑等級檔。研究對象為2010年初新診斷冠心病且年齡20-84歲的個案。自變項為研究對象新診斷冠心病起五年內的西醫門診照護連續性,以Bice與Boxerman的照護連續性指標(Continuity of Care Index, COCI)計算,並依COCI分數分為高、中、低三組進行分析;依變項為研究對象於五年研究期間急性心肌梗塞發生與否;控制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共病症指數、首發冠心病類別、侵入性治療、最常就醫之醫

療院所層級、最常就診科別及年平均西醫門診就醫次數。利用羅吉斯迴歸與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不同程度的照護連續性對急性心肌梗塞的影響。結果研究對象共128,348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者有4,628人佔3.61%。照護連續性平均值為0.20±0.15,低照護連續性組值為0-0.11,佔34.88%;中照護連續性組值為0.12-0.20,佔32.37%;高照護連續性組值為0.21-1.00,佔32.75%。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為:與低照護連續性組相比,高照護連續性組急性心肌梗塞風險的勝算為1.86倍(OR:1.86;95%CI:0.54-0.7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