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指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砷中毒指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福杰 編著寫的 你可能不知道的1000個歷史細節︰清代卷 和陳修玲的 無毒保健康:如何在充滿毒物的生活中自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砷中毒(別名:砒霜中毒)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 健康猴也說明:砷中毒 症狀 口服急性砷中毒早期常見消化道症狀,如口及咽喉部有干,痛,燒灼, ... 角化,指甲失去光澤和平整狀態,變薄且脆,出現白色橫紋,並有肝臟及心肌損害,中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代文藝出版社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臺北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簡伶朱所指導 戴培如的 孩童住家落塵中重金屬暴露、環境特徵與體內濃度之相關性研究 (2020),提出砷中毒指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室內落塵、重金屬、環境特徵、體內濃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郭憲文所指導 簡雅平的 垃圾焚化爐周圍居民尿液與指甲生物檢體重金屬濃度與其腎功能之相關性 (2013),提出因為有 焚化爐、重金屬、尿液、指甲、NAG的重點而找出了 砷中毒指甲的解答。

最後網站市售指甲彩繪、含精油成分及唇膏等化粧品之品質監測 - 食藥署則補充:經口或皮膚攝入人體,均可引起中毒、失明或. 致死(1),衛福部101年2月1日公告,如 ... 利部公告禁止使用之甲醇、苯、二氯甲烷、甲醛、鉛、砷、鎘、汞及限用於指甲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砷中毒指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可能不知道的1000個歷史細節︰清代卷

為了解決砷中毒指甲的問題,作者李福杰 編著 這樣論述:

中國歷史,幾多興亡更替,幾多是非難辨,種種假說與戲說,種種傳言與演繹,將本就不清晰的歷史攪得更加混亂。在這混沌的前世記憶中,人物命運悲喜輾轉,王朝氣韻盤桓輪回,歷朝歷代都發生著似曾相識卻又不盡相同的故事,它們就像冥冥中設定的程序一樣,每隔百年便要悄悄地重演。這就是歷史的細節,在這些細節中,我們往往能看出人性的本質與時運的規律。 本套歷史讀本選取了漢唐宋明清五朝萬余則歷史故事,世間百態,浮世煙雲,有的出自正史記載,更多的來源于野史筆記、札記雜文,甚或鄉野間流傳至今的歷史段子,讀起來生動新奇,品起來鮮活有趣,掩卷靜思又百味雜陳。

孩童住家落塵中重金屬暴露、環境特徵與體內濃度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砷中毒指甲的問題,作者戴培如 這樣論述:

兒童處在發育階段,特別容易受到重金屬的毒性影響,待在室內的時間較長加上兒童的手口行為,更容易暴露到室內落塵中的重金屬。臺灣過去較多調查土壤和街道落塵的重金屬分布情形,而較少評估室內落塵中重金屬與孩童體內重金屬濃度的相關性。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室內外落塵、孩童體內重金屬暴露與家戶環境特徵之關聯性。收集臺灣北部六歲以下孩童家戶環境問卷、室內外落塵及母親與孩童的手指甲和頭髮,樣品經過微波消化,由冷蒸氣原子吸收光譜儀、火焰式原子吸收光譜儀和四極棒式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進行砷、鎘、汞、鉛和錳的全量分析,以富集因子評估家戶室外落塵的污染程度,並進行孩童健康風險評估。本研究測得最高的室內外落塵濃度分別為鉛(1

03.2±131.4, 247.6±222.3 mg/kg),依序是砷(1.91±1.40, 4.48±1.23 mg/kg)、鎘(1.11±0.86, 0.87±0.50 mg/kg)、汞(0.81±1.84, 0.27±0.39 mg/kg )。而室內外落塵的重金屬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表示它們之間可能有相似的暴露源,在室外落塵的富集因子中鉛、鎘最高,顯示有重度的人為污染程度,此外,結果顯示家戶樓層較低、屋齡較大、清掃頻率低、開窗戶通風之家戶的室內落塵重金濃度偏高。在手指甲和頭髮中,母親最高濃度是汞,孩童最高濃度則為鉛,且孩童的砷、鎘及鉛濃度高於母親。母親測得最高的手指甲和頭髮濃度為汞(0

.29±0.24, 1.19±0.97 mg/kg),依序是鉛(0.26±0.15, 0.55±0.40 mg/kg )、砷(0.08±0.03, 0.02±0.01 mg/kg)、鎘(0.02±0.02, 0.02±0.01 mg/kg),孩童測得最高的手指甲和頭髮濃度為鉛(0.90±0.65, 1.40±1.35 mg/kg ),依序是汞(0.33±0.26, 1.18±0.89 mg/kg)、砷(0.14±0.06, 0.04±0.03 mg/kg)、鎘(0.06±0.05, 0.03±0.04 mg/kg)。< 250 μm的室內落塵重金屬濃度與孩童手指甲的重金屬濃度間具有顯著的相關

性,孩童健康風險評估部分,暴露於室內落塵重金屬的總危害指數皆低於1,預期將不會對孩童造成顯著的危害,致癌風險則是砷最大,且超過致癌的風險,建議經常使用吸塵器或濕拖把來打掃家中,進門前將鞋子放置在門口,並保持室內環境衛生,將是減少6歲以下孩童經由攝入室內落塵導致重金屬暴露的有效方法。

無毒保健康:如何在充滿毒物的生活中自保

為了解決砷中毒指甲的問題,作者陳修玲 這樣論述:

  在這個化學毒物、黑心食品氾濫的時代,一講到「毒」,大家就心生恐懼。可是,很多人對於毒物的了解,「到底毒物從哪裡來」、「要怎麼挑選少毒的用品」,卻往往停留在道聽塗說、一知半解的地步。坊間許多「無毒」、「排毒」書籍有的是翻譯書,無法貼近我們的生活環境;有的則是缺乏立論根據,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要相信什麼。   本書作者陳修玲,是美國奧瑞崗州立大學專攻毒理學的毒物專家,也是主婦聯盟的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和環保講師。她不但具備專業的毒物知識,也從長期主婦聯盟的工作中,累積了許多台灣本土的「防毒、少毒」經驗。因此特別從食、衣、住三方面著手,教你重新檢視生活週遭中的毒物;並貼心提供許多簡單又方便的少

毒撇步。   在食的方面,除了教你看包裝標示,避免不好的食品添加物以外,還提供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資訊,像是:大家都知道鐵氟龍鍋盡量不要用,但鐵氟龍其實也出現在電器用品、沙發和化妝品裡;而一般人常拿去微波加熱的塑膠餐具,不但不耐高溫、也不能裝太酸和太油的食物;選購保鮮膜時也要注意,有氯的千萬不能買,使用時也不能加熱等等。   在衣的方面,也提出了一般人很少注意到的問題,像是:很多人習慣將衣服送乾洗,卻忽略了其中含有不好的揮發性溶劑;為了省事,挑衣服時特別選擇防皺、防縮的材質,卻不知道其中可能殘留了甲醛等等。   在住的方面,則提醒你如何檢視家裡每個空間的風險,例如:衣櫥夾板所含的甲醛、樟腦丸的揮發

性成分,可能會讓小小的衣櫥成了毒氣聚寶盆;電腦一開機,熱風就可能送出一些有毒的塑化劑和重金屬粉塵等等。   另外,針對女性最關心的身體保養,書中也提出了一些可怕的真相,像是天然的成分不一定安全,綿羊油可能有DDT、植物也可能有農藥殘留;強調奈米級的防曬用品反而越危險,因為顆粒很小,會吸入肺部造成危險等等。   更難得的是,書中不但提到生活各個層面的風險,還分享了貼心實用的少毒撇步。包括教你如何挑選安全的鍋子、食器、飲料瓶和濾水器;如何用白醋去除衣領上的汗漬等將衣服洗乾淨的獨門撇步;如何在家中擺放植物吸收甲醛、選擇水性塗料的油漆。另外,還有最環保、便宜好用的保養品、卸妝品大公開,讓你同時兼顧健

康和美麗。   這本兼具專業毒理知識和本土防毒經驗的書籍,不但提供了正確的毒物觀念,還有實用的少毒撇步大公開,讓你與毒安心共處,輕鬆享受健康的樂活人生! 本書特色   (一)不為人知的毒物新觀念大公開:美國奧瑞崗州立大學專攻毒理學的毒物專家陳修玲,提供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毒物新觀念,例如:  1.不能用鋁鍋煮太酸和太鹹的食物,否則可能會導致老人癡呆症的鋁就會溶出來。  2.在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的情況下,台灣的蔬菜(尤其是葉菜類)累積的硝酸鹽含量常常超過安全含量的5倍。  3.抗菌的清潔產品會一併殺死保護我們的共生菌,不但達不到抗菌效果,還會讓其他病菌入侵。  4.可防縮、防皺的衣服裡頭所加的甲醛,不

但會引起過敏和氣喘,甚至會導致鼻咽癌和畸胎。  5.家庭用的殺蟲劑,可能引起過敏──起疹子、打噴嚏、氣喘,甚至造成休克。   (二)最本土的「防毒」、「少毒」經驗,讓你學會與毒共處:作者擔任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及環保講師將近10年之久,累積了豐富的防毒和少毒經驗,深知台灣人的生活習慣,例如:我們常用保鮮膜包覆滾燙的燉湯,卻不知道喝下了保鮮膜接觸過的燉湯,氯乙烯這種致癌物也會跟著一起進入你的身體。作者以最貼近台灣人生活的方式,提醒你重新檢視週遭的毒物,安心與毒共處。   (三)食衣住三管齊下,教你全方位打造無毒生活:不同於坊間以「食物」為主的同類型書籍,書中面面俱到的從食衣住三方面,告訴你

該如何避開有毒的生活用品,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少毒撇步,包括:如何安全的燒開水;用白醋或檸檬酸,取代衣物柔軟精;如何減少新窗簾的甲醛含量等等,可說是最完整的「無毒生活指南」。   (四)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無毒生活其實很簡單:別以為要享受無毒生活,要有錢、有閒才辦得到,事實上,無毒生活比你想得更簡單、更省錢。書中的方法,都是作者親身實踐多年的心得,像是自製濾水器、清潔劑等等。不管是家庭主婦、外食族和養生族,都可以循著書中既省錢、又輕鬆、簡便的方法,開始實踐無毒生活。 作者簡介 陳修玲   現任:主婦聯盟監事  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環保講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畢業  美

國奧瑞崗州立大學毒理學碩士暨博士候選人   曾任:台大醫院病理科助教兼技士  美商磐亞工程顧問公司分公司經理  環保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2005 ~  2008年)  環保署管考處計畫期中期末報告審查委員

垃圾焚化爐周圍居民尿液與指甲生物檢體重金屬濃度與其腎功能之相關性

為了解決砷中毒指甲的問題,作者簡雅平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 由於垃圾焚化爐可能在燃燒過程中排放重金屬污染物,進而影響附近居民之健康,本計畫是長期監測此地區民眾生物檢體之重金屬之濃度,以作為台中環保局之參考。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討焚化爐附近居民之尿液、指甲中金屬濃度與其腎功能早期指標N-acetyl-β-D- glucosaminidase (NAG) 濃度之相關性。材料與方法 針對台灣中部焚化爐附近選擇鄰近國小學童及其家長作為暴露組,並在離焚化爐十公里外國小之學童及其家長當作對照組。收集理解力較高之高年級學童及其家長之問卷,並同時收集研究對象之尿液與指甲,共306人參與本研究。利用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Inductively c

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分析生物檢體常見九種重金屬(砷、鎘、鉻、銅、汞、鎳、鉛、硒與鋅)之濃度,腎功能是以分光光度計分析尿中 乙醯胺基葡萄糖苷酶(NAG)濃度為指標。研究結果在兩組人口學資料及呼吸道疾病之分布,得知學童年齡層、單親家庭、住家形式、家長吸菸習慣及心臟病有顯著之差異。暴露組學童指甲中銅、鎳、硒及鋅濃度(0.71 ± 0.26 μg/g 銅, 0.13 ± 0.27 μg/g 鎳, 1.77±2.71 μg/g 硒, 2.31±1.29 μg/g 鋅)顯著性高於對照組。學童尿中砷、鎘、銅、鉛、硒及鋅濃度及家長尿中銅及鋅濃度與其尿

中NAG濃度有高度顯著正相關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