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解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砷中毒解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澀澤龍彥寫的 毒藥手帖 和陳健民,黃大駿的 新編環境毒物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螯合治療(Chelation therapy) | 科學Online - 國立臺灣大學也說明:就最普遍的排毒而言,如重金屬鉛、汞,或是砷等,有許多螯合劑可使用。 ... 通常簡稱為EDTA(圖一), EDTA用於靜脈注射,可作為鉛中毒的解毒治療。2,3-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州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王錦雀所指導 藍婕予的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食品安全之認知、風險感知與行為的研究----以臺南市國中為例 (2018),提出砷中毒解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認知、食品安全風險感知、食品安全行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國中教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產養殖系所 翁韶蓮所指導 衛家的 無機砷對小團扇藻(Padina minor)成長之影響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無機砷、亞砷酸鹽、砷酸鹽、小團扇藻、轉型作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砷中毒解毒的解答。

最後網站Arsenic trioxide - 安全資料表- 東海大學則補充:多於200mg 的三氧化二砷則足以致死。砷化合物的主要是由腸胃道吸收,但也會經皮吸收或由呼吸道吸入造. 成中毒。解毒劑:二巰基丙醇,肌肉注射;青黴胺,吞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砷中毒解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毒藥手帖

為了解決砷中毒解毒的問題,作者(日)澀澤龍彥 這樣論述:

一本以“毒藥”為主題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論。全書主要圍繞毒藥的演變和歷史上以歐洲為主的毒殺事件,逐篇談及了古代巫術,古羅馬—中世紀政權更迭的秘密,毒殺者的性別、職業和心理特徵分析,文學名著中毒殺橋段的史實由來,醫學解剖對法庭判決的影響,近現代生物化學的發展對解毒的促進作用與反作用等等。 澀澤龍彥(1928—1987),小說家、幻想文學翻譯家、美術評論家。他自主翻譯薩德侯爵、巴塔耶等作家的作品,致力於將西方社會中的文化與思想暗流介紹給日本學界,自己也進行充滿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學創作,被譽為一代暗黑美學大師。   余夢嬌,廈門大學日語系學士、文藝學碩士。譯有《原來如此的對談》(河合

隼雄VS 吉本芭娜娜)、《用電影燃盡欲望》(園子溫)等。 古人早已知 浴血的古羅馬宮廷 曼德拉草幻想 波吉亞家族的天才 聖巴托羅繆之夜 神奇的解毒劑 布蘭維利耶侯爵夫人 黑彌撒與毒藥 從毒草花園到近代化學 圍繞砷毒的學術論爭 各式各樣的毒殺案 巧妙的騙保犯罪 集體殺戮的時代 文庫版後記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食品安全之認知、風險感知與行為的研究----以臺南市國中為例

為了解決砷中毒解毒的問題,作者藍婕予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了解臺南市國中綜合領域教師食品安全認知、食品安全風險感知與食品安全行為三方面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該領域教師在此三者之差異,分析教師在此三者間之差異,並探究教師在此三者之間的相關。本研究以106學年度任教臺南市公立國中之綜合領域專兼任教師為母群體,採問卷調查研究法,以分層叢集隨機取樣方式,得到125份有效樣本。使用SPSS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性分析,得到以下結論:一、臺南市國中綜合領域教師的食品安全認知程度屬於中上至優良。二、臺南市國中綜合領域教師的食品安全風險感知程度屬於擔憂到非常擔憂,其中最擔心的是黑心食品議題,其次塑膠微粒汙染。三、臺南市

國中綜合領域教師的食品安全行為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病菌毒素得分最高,農藥殘留得分最低。四、不同性別的臺南市國中綜合領域教師在食品安全認知的表現呈現顯著差異,女性教師優於男性。五、教學年資二十年以上之綜合領域教師,在食品安全風險感知部分,顯著比年資五至十年者較為擔心。六、教家政科的綜合領域教師,在食品安全風險感知部份,顯著優於教童軍科者。七、臺南市國中綜合領域教師在食品安全風險感知與食品安全行為達顯著相關。根據本研究結果,對中央主管教育機構、現場教師、相關之媒體與食品管理機關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新編環境毒物學

為了解決砷中毒解毒的問題,作者陳健民,黃大駿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充實廣泛,架構完整,循序漸進的編寫方式,可全方位導引讀者對於環境毒物學之通盤瞭解,是一本值得推薦於環境保護和研究用的教科書,也是綜合理論、實務及具國際宏觀是一本綜合理論、實務並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優良教科書。   全書共12章,首先介紹環境毒物學,讓讀者瞭解藥、毒物之分別,毒物在生物體中的毒性和時間之關聯,其次分別就突變物、致癌物和環境荷爾蒙,詳細闡述其作用機制,進而依農藥、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和室內空氣汙染物等,介紹相關的特性、毒性、宿命、影響和管理,可以讓讀者先有基本的背景概念,再依個人興趣,作更深入的研讀。書中環境荷爾蒙的觀點新穎,可供

讀者瞭解毒物之特性和危害,以及預防原則應用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境毒物學是學習毒物對環境影響的重要基礎學科,也是提供毒物對環境生態影響評估時,政策及決策重要知識依據。因此對於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科系而言都是重要的學科。這本環境毒物學是此一課程絕佳教科書,也是實務從業人員進修充實的首選!  

無機砷對小團扇藻(Padina minor)成長之影響探討

為了解決砷中毒解毒的問題,作者衛家 這樣論述:

摘要人類之頻密活動及工業的高度發展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其中工業活動所產生之大量重金屬物質,因其在自然環境下難以降解之特性而有較嚴重之污染問題。眾多重金屬污染物質中,砷污染因較難被發覺,且毒性降解所需之時間較長及對有機體而言是極具毒性之物質,故被認為是最危險的重金屬。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曝露於無機砷條件下之褐藻—小團扇藻(Padina minor),其吸收與生物累積情況及復原能力之影響。海藻分別培養於不同含量(25 ppb、50 ppb及 100 ppb)及形式的無機砷條件之水域中7天,7日後再將海藻轉移至不含無機砷之水域條件中培養直至21天。實驗期間每週將進行海藻重量之量測並計算生長率

,並分別於第7及21天採集海藻樣本以進行砷吸收情況及抗氧化活性之分析。本研究利用原子吸收光譜儀(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進行總砷含量之分析。而不同形式的砷含量,包含砷酸鹽(As5+)及亞砷酸鹽(As3+)則以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ICP-MS)進行分析。海藻在不同濃度的砷酸鹽(As5+)及亞砷酸鹽(As3+)條件進行培養時,其藻體的生長速率呈現負面之影響。當海藻移至無砷條件下進行培養,原本培養於亞砷酸鹽(As3+)環境之海藻,其藻體的生長速率開始呈現正面之影響,但原本培養於砷酸鹽(As5+)環境之海藻,其藻體的生長速率ii並無改善之情形,高濃度砷酸

鹽(As5+)環境下培養之海藻,經14天無砷條件下培養後,其藻體的生長速率仍呈現較低之情況。而培養於混合不同砷形式條件下之海藻,移至無砷條件進行培養14天,其藻體生長速率也開始呈現正面之影響。結果顯示,對小團扇藻而言,砷酸鹽(As5+)的毒性可能較亞砷酸鹽(As3+)強。有趣的是,藻體不同形式砷含量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第7天或21天,藻體中並無檢測出亞砷酸鹽(As3+)形式的砷,但能檢測出砷酸鹽(As5+)形式的砷。培養在不同濃度亞砷酸鹽(As3+)條件之海藻,25ppb組之藻體砷酸鹽(As5+)含量為4.57 μg As5+ g-1,且隨著亞砷酸鹽(As3+)濃度上升,藻體砷酸鹽(As5+)

含量亦增加,100ppb組之藻體砷酸鹽(As5+)含量增加至10.94 μg As5+ g-1,這表示水域中僅有10%之亞砷酸鹽(As3+)被海藻吸收並轉變為砷酸鹽(As5+)。而培養在不同濃度砷酸鹽(As5+)條件之海藻,25ppb及100ppb組之藻體砷酸鹽(As5+)含量分別2.8 μg As5+ g-1及41.89 μg As5+ g-1。培養在不同濃度混合不同砷形式 (As3+及As5+)條件之海藻,25ppb及100ppb組別之藻體砷酸鹽(As5+)含量分別2.29 μg As5+ g-1及14.37 μg As5+ g-1。海水中之磷酸鹽含量會影響海藻的成長表現,本研究發現海藻培

養於高濃度磷酸鹽(2及5 μM)組別較無磷酸鹽添加之組別有較好的成長表現,且達顯著水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