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完工日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賴揆:感謝八田與一對台貢獻盼台日兩國友誼更堅定 - 衛生福利部也說明:行政院長賴清德今(8)日出席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設計者八田與一技師逝世76週年追思紀念會時表示,該水利工程完工後,灌溉雲林、嘉義及台南地區農田,稻米產量持續 ...

南榮科技大學 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 呂芳川所指導 柯淑芬的 大新營田園城市展風華之研究 (2016),提出嘉南大圳完工日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資產、新營、創益、富麗農村、數位科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顧雅文所指導 陳姿君的 繼往開來:曾文水庫與臺灣水利工程發展 (2010),提出因為有 曾文水庫、臺灣水利工程史、中興社、榮工處、石門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南大圳完工日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烏山頭水庫 - 中文百科知識則補充:概述烏山頭水庫於1920年興建,1930年完工,屬嘉南大圳最主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 總工程費:日幣54,130,000圓開完工日期:1920年1月開工,1930年5月完工灌溉給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南大圳完工日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新營田園城市展風華之研究

為了解決嘉南大圳完工日期的問題,作者柯淑芬 這樣論述:

文化資產能提供創意以承續過去、開展未來,為社區再造、振興地方產業、行銷在地文化及吸引觀光資源的切入點。保存文化資產是身為世界公民需具備的基本認識與素養,隨著時空環境的變革,文化資產保存的範疇與方式與時俱進。新營區因優越的地理位置,充滿濃郁之文教、藝術氛圍,並坐擁嘉南平原之優質農產,使其躍升為大臺南溪北區發展的領頭羊,更是就學、就業及就養核心區域,數次榮獲國際宜居城市之國際花園城市銅牌獎、優質環保示範區及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創新成果獎之環境獎。本研究內容以「創意加值與典藏富麗農村風情小鎮」為概念,「尋根探索倒風內海源」、「嘉南平原鹽糖鐵歲月」、「社區總體營造藝美化」、「創新創益南瀛心都會

」四大主題,運用數位科技典藏及加值呈現新營區在地多樣文化新價值與新文化生活魅力。更進一步以新營區為核心聚落,「創益創藝大新營智慧深體驗」為主軸,鏈結新營區周邊區域,整合至Google Maps平臺,建置「倒風內海知性心教育」、「富麗農村風情欣體驗」、「走讀恬適宜居新市鎮」、「南瀛創益聚落新願景」四大數位體驗路線,亦提供個人化的路線規劃功能,展現與解說各區特有的文化資產、人文風貌及創新創藝,讓使用者即使沒有親臨現場,也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和網際網路吸收資訊與知識、預先規劃遊歷之形式,觀賞大新營區的天然環境、綠野藝術與聚落人文,享受田園城市生活的知性與感性。關鍵字:文化資產、新營、創益、富麗農村、數位

科技

繼往開來:曾文水庫與臺灣水利工程發展

為了解決嘉南大圳完工日期的問題,作者陳姿君 這樣論述:

本文以曾文水庫為研究對象,置於臺灣水利工程史脈絡下,描繪曾文水庫興建過程,並闡述藉曾文水庫計畫孕育與茁壯的臺灣兩大工程機構之發展歷程,試圖探究曾文水庫於臺灣水利工程史上的地位。本文分為五章,除緒論與結論外,各章之重點分述如下。第二章題為「曾文水庫的興建」,透過當時對興建水庫的議論,分析該時空背景下,為何嘉南平原地區被認為需要且適宜興建曾文水庫。另一方面,亦探討壩址與壩型的選擇過程,是否與日治時期的調查規劃有所關聯。第三章以「美日經驗的交會」為題,重建曾文水庫計畫的整體組織架構,藉此探究各個組織的鏈結關係及人員間互動狀況。第四章「承起與開創」,探究做為戰後臺灣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的石門水庫,其經

驗是否傳承下來,並分析曾文水庫重要人物於技術譜系上的傳承、所擔任之職務對曾文水庫興建是否有所影響。此外,將以榮工處與中興社為主角,闡述兩大工程機構的發展歷程,藉此探究曾文水庫與臺灣水利工程發展之間的關係。透過曾文水庫的個案研究,可發現原以農業目的興建的水庫,實際上對臺灣水利工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曾文水庫計畫不但使日治實業教育獲得實踐,也承襲部分石門經驗,另一方面,也藉由建設過程培育技術人才、扶植工程機構,為即將接踵而來的臺灣經濟建設儲備人力,更對往後臺灣工程發展影響深遠,故在臺灣水利工程史脈絡下,曾文水庫計畫乃立於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