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ef訂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論壇現場直擊] iCHEF如何壯大虛實整合? - 服務創新電子報|也說明:iCHEF 壯大O2O的第一步,首重在實體店面的營運環節。 ... 者用手機App點餐,訂餐內容立刻送到餐廳的POS系統中,再由foodpanda外送餐點到消費者手上。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蔡佩芳所指導 劉祐良的 使用電子商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評估台灣美食外送App (2020),提出ichef訂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食外送APP、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持續使用意圖。

最後網站iCHEF推「餐廳快遞」,幫業者彈性安排配送方式、自訂外送方案則補充:iCHEF 2021上半年《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中更指出,疫情期間,消費者外帶的頻率為外送的2.4倍,「是否提供線上訂餐」已成消費者選擇餐廳的關鍵因素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chef訂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電子商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評估台灣美食外送App

為了解決ichef訂餐的問題,作者劉祐良 這樣論述:

電子商務服務的範圍,除了一般的網路購物之外,也進入到餐飲外送。從2014年開始,陸續有專業的美食外送APP進入台灣市場,如foodpanda與Uber Eats,讓消費者在手機上就能進行線上點餐還能在短時間內到達,提供方便的外送服務。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發展,加速民眾對於美食外送APP的接受度,但並非所有的美食外送APP都能同時受惠,讓消費者願意持續使用。因此本研究以平台業者的角度,試圖找出影響消費者持續使用美食外送APP的成功因素。  本研究以適用於電子商務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型為研究架構基礎,並加上了美食外送APP特有的兩個構面,分別是外送品質與感知促銷,進行問卷設計。本研究問卷於

2020年10月10日至2020年10月15日間經由網路投放,共回收326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94份。問卷數據以Smart-PLS與SPSS作為分析工具,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提出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對於消費者持續使用意圖具有一定的解釋力(R2 = 0.523)。針對感知價值的路徑關係,除了系統品質外,其他構面皆為顯著,針對使用者滿意的路徑關係,除了系統品質與服務品質外,其他構面皆為顯著,且感知價值與使用者滿意度,對於持續使用意圖的路徑關係皆為顯著。進一步分析各路徑關係的整體影響效果,發現使用者滿意度對於持續使用意圖有高度影響,而影響使用者滿意度最多的是感知價值。對於影響感知價值方面,效果最顯著

的分別是感知促銷與外送品質。  進一步使用多群組差異性分析,比較最常使用Uber Eats或是foodpanda的消費者間,對於持續使用美食外送APP的影響因素是否有差異。結果顯示Uber Eats的消費者,對於系統品質對於感知價值的影響程度有顯著的影響,顯示相較於foodpanda的消費者,Uber Eats的消費者更重視系統所帶來的價值。在所有的比較當中,差異性最高的則是不同訂餐頻率的消費者。結果顯示,高使用頻率,也就是每周至少1次的消費者,對於感知促銷的感知程度跟低使用頻率,也就是每月不到1次的消費者相比,更為強烈,表示美食外送APP提供感知促銷時,對於高使用頻率的台灣消費者而言是更有吸

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