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雨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石門水庫雨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俊全寫的 台灣的十大地理議題 和莫德.巴洛、東尼.克拉克的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累積雨量驚人石門水庫今晨洩洪 - 公視新聞網也說明:很難相信這是前幾天快要接近下限水位的石門水庫!今天清晨兩點鐘,石門水庫大洩洪,景象壯觀! 因為莫拉克颱風帶來大雨,集水區累積雨量超過四百毫米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高寶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張德文所指導 林韋成的 石門水庫集水區土壤沖蝕與水文地文影響因子研究 (2013),提出石門水庫雨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土壤沖蝕、雨場切割、WEPP、Minitab、多項式回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所 林昭遠所指導 林家榮的 集水區地形演化與崩塌特性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地形演化、地形地質均質區、崩塌潛勢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門水庫雨量的解答。

最後網站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服務團計畫期末報告則補充:由於鯉魚潭水庫水位標高降至265公尺,難以以重力送水,請台水公司於4月底前完成下游 ... 水量由現階段38萬立方公尺至40 萬立方公尺以上為目標,不足數再由石門水庫供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門水庫雨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的十大地理議題

為了解決石門水庫雨量的問題,作者林俊全 這樣論述:

  為什麼,台灣的平均年雨量是世界各國平均值的2.6倍   但是,每人每年的可分配水量卻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八分之一?   為什麼,颱風登陸後總是會造成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災情?   為什麼,在追求觀光產業的成長,卻沒有對「遊憩承載量」進行規劃?         台灣在快速經濟成長的背後,面臨了眾多的環境破壞與災害。而每一次災害的發生,都會造成社會經濟的重大損失。未來台灣還能有多少的環境資源,可以讓現在的我們揮霍,來換取GDP的增長?   本書挑選十個類型各異、影響深遠的環境議題,包括山坡地開發、洪水災害、都市發展、水資源開發與利用、觀光發展、海岸侵蝕、河川污染、河川保育、國土利用及海埔地開發。

這十個地理議題都曾經深深衝擊台灣的環境與社會,有些雖然沒有持續發生,而讓國人逐漸淡忘。但實際上,引發這些議題的原因與影響並沒有消失。仍結結實實存在台灣這況土地上 需要我們不斷去關心   本書依循著「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尋求答案」、「提出對策」的模式,提供反省與思考的途徑。期待這些地理議題能廣受國人的持續關注、與探究研討,為「永續台灣」一起努力!   作者簡介 林俊全   嘉義人,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地理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專長為地形、地形災害、地景保育; 環境經理、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災害調查 ; 國土監測、國土調查、國土利用等問題。  

作者序 第一章緒論 ‧台灣的地理特性 ‧台灣地理議題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國土復育:過度開發的中、高海拔山區 ‧台灣高山的國土定位 ‧台灣高山的開發史 ‧主要的開發種類 ‧高山的災害型態 ‧原住民保留地的爭議 ‧不同本位的高山政策 第三章山坡地開發:與山爭地的台北都會區 ‧山坡地開發的爭議 ‧台北盆地的山坡地開發 ‧台北盆地主要山坡地開發區位 第四章天然災害:多災多難的中部山區 ‧台灣的災害類型 ‧颱風災害 ‧災區的整治 第五章河川生態:消耗殆盡河川生態 ‧台灣的河川資源 ‧台灣河川的棲地現況 ‧河流的功能與角色 ‧河流的生態環境與危機 ‧河川生態的保育 第六章溪流資

源:亟待保護的荖濃溪 ‧荖濃溪的觀光資源 ‧荖濃溪的永續發展策略 ‧河川的砂石資源 第七章水資源利用:供水吃緊的翡翠、石門水庫 ‧台灣水資源概況 ‧台灣北部的水資源 ‧翡翠、石門水庫的環境危機 ‧水庫的永續經營 第八章河川汙染:嚴重污染的高屏溪流域 ‧台灣的河川汙染 ‧高屏溪流域的特性 ‧高屏溪流域的水量與水質監測 ‧高屏溪流域的水資源管理 第九章海岸開發:形貌丕變的西海岸 ‧台灣西海岸的自然資源 ‧台灣西海岸的自然資源‧日中戰爭帶來的餃子 ‧台灣西海岸的永續發展策略 第十章水資源利用:急速後退的東海岸 ‧台灣的海岸特性與侵蝕問題 ‧台灣海岸侵蝕災情 ‧東海岸的後退因素與對策 第十一

章離島觀光:載舟亦覆舟的離島綠島觀光 ‧台灣的觀光資源 ‧綠島的觀光與環境衝擊 ‧綠島的永續發展策略  

石門水庫雨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波鋒面影響下,各地都有明顯降雨。台中德基水庫30日累積雨量超過100毫米,而北部的石門水庫,30日降雨量累計99.1毫米,預估水庫入流量約1800萬噸,但蓄水率還是偏低,南部的曾文和南化都陸續進帳。氣象局表示,未來幾天鋒面影響,還是有下雨機會,而位於帛琉西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也在31日發展為輕度颱風彩雲,目前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858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石門水庫集水區土壤沖蝕與水文地文影響因子研究

為了解決石門水庫雨量的問題,作者林韋成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石門水庫集水區水文與地文資料以及土壤沖蝕監測資料為主,考量不同雨場代表特性,分析土壤沖蝕量之相關因子,並依據觀察結果建立土壤沖蝕經驗式。該經驗式可模擬不同降雨境況,並用於預測該水庫集水區可能之土壤沖蝕量。研究首先蒐集2008~2011年間石門水庫各區雨量資料,並將各子集水區內之降雨測站資料以徐昇氏法合成集水區內降雨情形,再透過合宜的雨場判定方法,萃取出各集水區內降雨特性。其次再以集水區內現地沖蝕針資料及地理資訊系統資料,透過Minitab統計軟體進行敏感度分析及多項式迴歸分析,得到不同坡面狀況之土壤沖蝕經驗公式。最後再利用本研究所迴歸之土壤沖蝕經驗式、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水

保局經驗式及水蝕預估模式程式(WEPP),配合代表性之子集水區沖蝕數據進行比較驗證。研究結果顯示:1.植生程度將影響邊坡的年平均沖蝕量。依其植生程度而不同,裸露邊坡沖蝕量約自然植生邊坡之1.3倍,約人工整治邊坡之1.6倍,坡面的附蓋率及人工整治能有效抑制土壤沖蝕行為。2.本研究將可能影響土壤沖蝕量之相關因子進行檢定,以篩選相關因子,研究發現水文因子以雨場次數、降雨動能、降雨延時及累積雨量較能反映沖蝕量,地文因子則以坡度為主要影響因子。對土壤沖蝕深度敏感度以累積降雨量為最高,其次降雨延時,再者為雨場發生次數,最後則為邊坡坡度。3.降雨季節的迴歸分析可區分為颱風季節、春雨季節及梅雨季節。春雨季節模

擬最好,R2值達0.837;颱風季節次之,R2值達0.605,梅雨季節迴歸模擬因降雨強度不高,降雨延時長,分析關聯性不高。該項觀察和雨場判定方式有關,本研究係以詹錢登(2002)所建議者為主。4.若以WEPP模擬沖蝕量,在相關參數的決定上,尤為困難;其考慮的參數多,結果將相對準確。由於本研究除氣候資料是由中央氣象局取得外,土壤參數皆為集水區平均值,若能進一步掌握當地鑽探資料,應能更準確預測土壤沖蝕深度。5.在案例比較中發現:(1) 植生邊坡迴歸式估算坡度超越20度之邊坡時,有低估沖蝕之情況,建議在經驗式上依集水區加入不同標準偏差進行土壤沖蝕深度之修正,以使結果能滿足所需。(2) 依據水保局建議

所採用的USLE經驗式模擬結果在案例分析中顯示其過度保守,預測結果約為實測值之2至5倍間。(3) 氣候變遷導致年平均雨量有上升的趨勢,採WEPP模擬近年平均土壤沖蝕深度發現,近兩年的土壤沖蝕深度約為近十年的1.4~2倍之間,約為近五年的1.2~1.5倍之間。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

為了解決石門水庫雨量的問題,作者莫德.巴洛、東尼.克拉克 這樣論述:

2008 石油危機→2009 全球暖化→2010 糧食戰爭→2011 爭奪水資源經濟部預警:10年後台灣水資源不夠用!   沒有石油人還可活,沒有水,只有滅絕。任何為私利竊取水資源的,都是人類的公敵,應該群起而攻之。--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水是需求?還是權力?  水原本是上天給予人類最基本的禮物,卻成為有心人士牟利的工具,  「藍金」將取代石油、黃金,成為下一波引爆世界衝突的導火線?!   美國《商業周刊》、《出版人周刊》、《圖書館雜誌》推薦,已翻譯27種語言,並改拍成紀錄片,榮獲溫哥華國際影展觀眾票選大獎、加州新港灘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等多項大獎,是影響世界眾多公民正視水資

源問題的經典著作   水原本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現在卻演變成財團牟利的工具,  你可知道?我們喝的每一瓶礦泉水,  其實都是對水資源的一種破壞。   如今,國際開始興起一股水資源公有化的勢力,  由歐美跨國水資源企業領軍,  企圖透過合法的國際機構收購世界各地的水資源,  再包裝後高價賣給消費者與缺水國家,  一切看似公平正義的行為,  背後卻包藏不正當的利益關係。   這是一場交雜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  水災害、水資源管理的危機,  你我都是這場戰爭的參戰者,  唯有一起站出來捍衛水權,  才能讓人類得以繼續生存。   台灣水環境總體惡化的發展態勢令人憂慮,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水汙染.

.....。未來應整體擘劃,從國土建設、產業政策等多面向總合檢討來解決水環境問題,以提升國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以及城市競爭力。--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李鴻源   如同聯合國所說,這是個全球性的「水炸彈」危機,會影響世界的穩定,以及國家的發展。--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汪中和   《水資源戰爭》這部著作,可以說即是一部「公民環境運動」的里程碑著作。--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水資源大作戰」(Blue Gold)這部好看的紀錄片改編自全球暢銷書《水資源戰爭》,如今終於有出版社將原著引進華文市場,讓台灣的讀者有機會深刻了解「水」,這關乎人類與所有物種的生存危機。--公平貿易倡議者、生態綠創

辦人 徐文彥   這本書相當適合作為我國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高階教材,在我國環境教育法初公布實施之時,更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葉欣誠   我們贊同本書關於分享和保護全球共同水資源的「條約草案」,該草案稱:地球水資源的內含價值高於其應用價值和商業價值,所以它必須受到所有政治、商業和社團的尊重和保護。--台灣環境教育之父暨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創辦人 楊冠政   任何為私利竊取水資源的,都是人類的公敵,應該群起而攻之。我們必須要向印地安人一樣,把水源地視為聖地。--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作者簡介 莫德.巴洛 Maude Barlow   暢銷書作家,

現任加拿大最大的公益組織--加拿大人委員會主席,也是國際全球化論壇水資源委員會主席和藍色星球計畫(Blue Planet Project)的創始人。藍色星球計畫是一個制止對水的商品化為宗旨的國際性民間社團運動。2005年獲頒有「另類諾貝爾獎」之稱的Right Livelihood Award, 2005年與2006年並獲得Cultural Freedom Awards and Fellowships的殊榮。先後出版16本暢銷書。本書已翻譯成27種語言,在英、法、德等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東尼.克拉克 Tony Clarke   加拿大北極星研究所主任、加拿大人委員副主席、國際全球化論壇公司委員會

主席、加拿大選擇性政策中心理事會理事。他與莫德.巴洛合作的多部著作在全球都十分暢銷。 譯者簡介 張岳   任職於美國德州衛生部環境科學實驗室,1982年畢業於中國蘭州大學化學系,1984年獲中國中科院環境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3獲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 盧瑩   任職於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神經生物學實驗室,1997年畢業於中國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1年獲東北林學院碩士學位。 謝伯讓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前植物系)學士,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集水區地形演化與崩塌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門水庫雨量的問題,作者林家榮 這樣論述: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屬地質年代甚為年輕的地區,由於地質構造複雜且破碎,加上高山地形及水文等特性,使得台灣的地形演化(沖蝕)極為活躍,而每年雨季集水區土砂災害頻傳。如何以集水區單元經營管理水資源及泥砂問題為國土保安首要工作;因此,本研究依據地形演化原理配合地形指標,由不同尺度分析地形演化與崩塌特性之關聯性,供相關單位經營管理之用。本研究共分四個部分:(1)利用面積高度積分曲線量化集水區殘土量,由大尺度觀點瞭解地形演化;(2)由地形地質均質區進行集水區地形分類;(3)分析誘發崩塌的外力,包含不同暴雨頻率特性、水系凹岸及道路闢築對崩塌之影響;(4)最後綜合上述之分析結果以判釋集水區崩塌潛勢之區位。研

究結果顯示面積高度積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受地層的強弱影響,地層強度高者HI相對較高;而考慮起伏量的單位殘土量(HI*H)則能用於集水區比較。有關判釋地形地質均值區之各地形因子,以距平均高程離差、坡度及水系密度較具區別力,可用於區別地形特性。而各均值區可大致分為低窪行水區、陡坡區、嶺線區及溪谷區。各集水區暴雨、水系及道路對崩塌之影響並不相同,結果顯示水系及道路影響較大集水區為石門水庫及石岡壩集水區。整體而言,地形弱區對崩塌趨勢並非特別明顯,顯示崩塌分析仍需綜合地形、地質、雨量、水系及道路等因素,才能有較合理之判釋。地形殘土量為影響集水區崩塌之主因,若配合地質構造及

暴雨高之區位與地形弱區,則可判釋為高崩塌潛勢區。研究案例中僅石岡壩集水區具備上述條件;石門水庫、曾文水庫與壽豐溪等集水區僅具備其中兩項因子,因此崩塌潛勢未如石岡壩集水區明顯。另道路與水系凹岸密度高之區位因屬局部地形弱區,因此容易發生小規模零星崩塌。研究顯示並無單一分析尺度及單元可通用於自然界之崩塌潛勢分析;由地形演化原理配合各種指標,量化不同尺度的地形特性方可獲得較佳的結果。由於DEM、地質圖、水系分佈及雨量資料皆容易取得,用於集水區有別於傳統上以集水區崩塌現況反推崩塌潛勢區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方法可應用於不同集水區之崩塌潛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