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就業職訓服務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競賽活動】桃園市政府就業職訓服務處辦理「110年桃園市 ...也說明:【競賽活動】桃園市政府就業職訓服務處辦理「110年桃園市青年技術士證獎勵方案」. 一、110年桃園市青年技術士證獎勵方案,自110年1月1日起受理申請,截止日為110年12 ...

高苑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李介綸所指導 李德偉的 A公司附設職訓中心開設榮民技能課程可行性評估 (2021),提出桃園就業職訓服務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榮民、職業訓練中心、退輔會、決策分析、技能課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林玫君所指導 高俊儀的 臺北市新住民參與職業訓練之研究—以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新住民、移民、職業訓練、就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桃園就業職訓服務處的解答。

最後網站疫情趨緩降級企業搶才桃市府就服處24日針對中高齡與青年徵才則補充:活動詳情請洽桃園市政府就業職訓服務處:(03)332-2101分機8017,或至就業職訓服務處官網( https://oes.tycg.gov.tw/ )、桃園市工作職缺地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桃園就業職訓服務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公司附設職訓中心開設榮民技能課程可行性評估

為了解決桃園就業職訓服務處的問題,作者李德偉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在軍人退伍後,多數榮民並非都知道退輔會有開辦技能課程以供榮民培訓民間工作技能及幫助他們就業或創業,退輔會開辦的職訓中心在桃園,在初步的研究發現到針對榮民技能課程的文獻資訊量不多,而且南部的職訓中心目前並沒有特別針對榮民族群做課程發展,若是南部的A公司附設職訓中心及高階主管都具有榮民背景的身份,那對榮民需求的想法就會較為貼近,因此本研究透過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來了解榮民的需求,做可行性分析調查,進而提供開辦課程具體因應對策為本研究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係透過次級文獻蒐集以勞動部人力供需網、台灣經濟部來了解市場職缺的趨勢,找出市場上有哪些課程可以提供給榮民,透過專家訪談的方式了解榮民的種類

及需求,其中在進行可行性評估整理出課程開設可行性,並以SWOT分析個案企業具有什麼優勢,最後收集因應市場職缺情況及榮民的需求提出開課對策,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對象以台南地區的第一類及第二類榮民,本研究共發出200份問卷,並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發現:1. 了解到市場職缺的趨勢後,榮民族群在市場上是有就業及創業的需求,參考完退輔會及職訓中心的課程後,依據退輔會開辦的課程以技能職類較多,可建議A公司附設職訓中心可以開辦相似職訓技能課程協助榮民學習。2. 榮民對於上職業訓練課程的考慮原因,經過問卷結果分析及專家進行評估模型,探討出證照的需求、交通的便利對榮民是很重要的學習動機,建議A公司附設職訓

中心可透過專家訪談並進而建立評估模型,延伸評估開辦多元化證照課程,可以讓榮民有更多不同的證照課程選擇。3. 經過SWOT分析後,如果A公司附設職訓中心在南部領先針對榮民族群開辦考照輔導班之外,且能夠提供廠商媒合職缺,協助榮民可以領取考試補助費用,又有更多就業的選擇及創業上的機會,由此可了解開發榮民族群會是一個很大的商機,也可帶來實質產業的效益。

臺北市新住民參與職業訓練之研究—以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就業職訓服務處的問題,作者高俊儀 這樣論述:

臺灣的新住民人數已超過56萬,臺北市的新住民人數達3萬6,513人,且大多數為青壯族群,已過婚育的初期,可以走出家庭進入勞動市場。新住民的就業意願強,職業訓練的需求日增,實際參加職業訓練的人數逐年上升。本研究目的在瞭解新住民容易入門的訓練職類有那些,適合新住民參加訓練的時間與方式為何,以及新住民在訓練中的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協助的方式,藉以提供政府規劃與實施新住民職業訓練之參考。本研究運用描述統計與質化取徑,以問卷調查與訪談法蒐集資料。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參加「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所辦理之職訓課程的新住民。深度訪談對象包含5位新住民結業學員(含4位專班學員與1位一般班的新住民學員)、2位訓練師以及2

位就業輔導員。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內容得到五項結論:1. 政府應針對新住民的需求開辧多元的職業訓練。2.新住民職業訓練的上課型態可規劃為專班與一般混合班二者並行。3.訓練結合證照的方式符合新住民的需求,但需針對新住民的語言的弱點加以協助。4.新住民參加職業訓練關鍵在於家人的支持與否。5.新住民的職訓課程內容可納入小本創業、電子商務,以及連結就業服務的創業資源。本研究建議新住民職業訓練的規畫與實施方向:跨部門合作、新住民職訓專班與一般班並行辦理、擴大新住民職業訓練職類與班別、製作影音及線上課程、建立新住民參與職訓結業人才庫,研究結果期能提供臺北市新住民職業訓練規劃與實施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