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走道60公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廚房走道60公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理想.宅寫的 [空間&尺度] 室內設計基本數據參考手冊:5大家居空間+3大商業空間 基礎尺寸全面圖解 和SH美化家庭編輯部的 《設計 DNA-03》套書限量優惠組:小空間幸福設計學+全能改造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最強裝修一流工法】合理動線12規劃,生活機能才不會變女神 ...也說明:1. 走道寬度不得小於80公分。最好的寬度大約為90~120公分最佳。 2. 有櫥櫃的走道距離為櫥櫃單扇門片再加寬約40~60公分。 3. 如果有活動家具,要計算活動家具的使用動線,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邦聯文化 和風和文創所出版 。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生物科技系暨生物醫學研究所 曾信超所指導 林長諭的 銀髮族居家環境安全暨輔具需求之初探-以台南金華社區為例 (2016),提出廚房走道60公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銀髮族、居家環境安全、金華社區、輔具。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劉時泳所指導 殷嘉鴻的 退休高齡者住宅規劃設計 (2015),提出因為有 水邊森社區、高齡者住宅、退休適應、規劃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廚房走道60公分的解答。

最後網站【科學住宅研究室】一起愉快烹飪的好廚房設計 - Yahoo奇摩則補充:一般廚房走道寬度建議能維持兩人錯肩而過的90~130公分,且冰箱、工作檯面、爐灶最理想為三角形動線,三邊的距離需間隔60~90公分,避免拿取食材太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廚房走道60公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間&尺度] 室內設計基本數據參考手冊:5大家居空間+3大商業空間 基礎尺寸全面圖解

為了解決廚房走道60公分的問題,作者理想.宅 這樣論述:

  圖解人體工學 掌握空間尺度   走道過窄總是撞到桌子、椅面過低不方便起身、吊櫃太高伸長手也搆不著……?   室內設計必須以「使用行為」做為出發點。好的室內設計,最基礎的本質便是「人體工學」,掌握關鍵尺寸,才能設計出在使用上舒適實用的生活空間。   以人體工學尺度為準,設計出使用舒適的 好‧空‧間   室內空間主要是「人」所使用,室內設計與人體工學息息相關,室內的設計必須符合人體的習慣。了解人們在生活上各種活動所需要的尺寸,才能設計出在使用上真正實用的空間。例如:   常用家具與設備尺度   書桌:針對人的左右手工作時的桌面作業域進行詳細的尺度細分。   家居空間中的尺度要求   客

廳:觀看距離與電視高度之間也有著一套計算公式。   商業空間中的尺度要求   餐飲空間:列舉了矩形桌、圓桌在人數不同的情況下的相應尺寸。   依據人體尺度設計,就不會產生要以不合適的姿勢來使用空間的情況,也能為狹小空間有效地擺設傢俱。例如,以人的肩寬為考量,適當的通行寬度約為76公分;蹲著打開抽屜拿取物品時,所需的活動空間約不小於60公分;流理台檯面平均高度約85公分,可依使用者身高做加減5公分左右的調整。像這樣,根據使用者的尺寸來考量室內設計與設傢俱選擇,便能打造出最適合的舒適好空間。   【內容介紹】   住在舒適好空間   本書以圖、文、數據對照方式提供給使用者各種空間尺度,是可隨時

翻閱的室內設計數據手冊。為一本講解設計師在設計時經常用到的人體尺寸的實用工具書,內容分為瞭解人體尺寸、常用傢俱及設備尺度、家居空間中的尺度要求、商業空間中的尺度要求四大章節,基本涵蓋了設計時所需要的相關尺寸,注重突顯人體尺寸與室內設計的關係。   5大家居空間>>客廳‧餐廳‧臥室‧廚房‧衛浴   住宅的空間尺度及其內部的傢俱設備相互的尺寸關係,是決定生活品質的因素之一。根據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住宅劃分為客廳、餐廳、臥室、廚房、衛浴間,不同空間的尺寸與關係也不盡相同,只有解決了相關尺寸問題,才能打造舒適的家居空間。   3大商業空間>>辦公‧餐飲‧購物   商業空間可從

廣義上理解為進行任何商業、商務活動的地點,其涵蓋的範圍包括但不限於辦公室、餐飲店、商場、休閒娛樂場所等。商業空間通常面積較大,因而要格外注意人、物、空間之間的相對尺寸關係。  

銀髮族居家環境安全暨輔具需求之初探-以台南金華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廚房走道60公分的問題,作者林長諭 這樣論述:

背景:根據國發會2014年公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計(西元2014-2061年),依據生育率的高、中、低推計,台灣的人口零成長將可能出現在民國115年、110年及108年,總人口數最高峰分別為23.7百萬人、23.6百萬人及23.5百萬人,看來台灣的人口似乎尚在成長。2015年後台灣工作人口將開始一路減少,當台灣的「人口紅利」成長至高峰後就是下滑的開始,按照低生育率推計,到民國150年台灣的總人口將只剩1千6百6十萬人,比之於高點,少了近7百萬,台灣3成的人口即將消失!據專家統計台灣地區到2025年老年人比率可能將達到20%以上,換言之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為老年人口,面對工作人口與新生兒人口的逐年減

少,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無疑對新世代年輕人而言即是面臨極大衝擊。且從高齡者的活動範圍逐漸以「居家」為中心可以看出。老年是身心機能急遽衰退老化的時期,進而影響高齡者日常生活的行為活動,所以居家環境的安全與便利性將嚴重地影響高齡者的生活品質。然而人們往往容易在最熟悉的環境內疏忽其危險性。方法:本研究以橫斷式研究探討高齡族群、居家空間、生活輔具三者間的現況調查。透過「個案環境觀察」及「使用者問卷調查」,以目前高齡者對於其居住之生活空間滿意度及空間需求。故以文獻彙整做為基礎資料,進一步透過實例環境觀察,以居家生活輔具的使用行為為主軸做空間實態調查,並藉由量化問卷得知高齡使用者的觀點,由高齡使用者的觀點

來探討其居家空間之使用行為與使用空間上的問題點,與居家生活輔具需求調查,並從高齡者的使用行為中歸納彙整出較合適高齡族群的居家生活空間現況。結果:整體而言,現階段的居家生活空間與輔具設備大多採標準化型式,較少對應使用者的需求而做設計或調整,就金華社區共62位長者,過去一年曾經在家跌倒的長者為42(67.7%)人,反之沒跌倒為20(32.3%)人。就本研究對金華長者分析如下,基本資料中在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發現;年齡與跌倒有顯著性關係,本研究應用交叉分析與卡方檢定進一步探討高齡者年齡、行動狀況、機能退化等基本資料與行為困擾之關係,並瞭解類別之間是否有顯著關係,即交叉分析之卡方值取 0.05以下為有效

值。在研究長者之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受訪老年人有67.7%過去一年內曾經在家跌倒過,其共同居家環境產生的問題,依第二章文獻回顧之內容,將老年居家環境區分為 A類(整體空間)、B類(廚房空間)、C類(臥房空間)、D類(浴室空間))及E類(樓梯空間)共五類空間,雖空間環境在本研究無顯著差異,歸納可能是金華社區經常辦理相關防跌講座與居家安全課程,長者對於平時活動行為都相當注意且小心。然而透過訪談調查過程中瞭解高齡者在居家空間的使用行為及其困擾與不便之處,從使用問卷調查中發掘問題,進而以高齡者觀點彙整歸納出居家活動空間中產品設計之合適性與配置規劃之建議,同時進行長者居家生活輔具需求探討,選定13樣居家常

見生活輔具讓金華社區長者隨機挑選五種,並告知本研究提供之輔具雖有政府補助,但此次輔具挑選無關費用,須以案主家中最迫切需要,且能減少家中發生危險的生活輔具為主,本研究調查以圖示與口述的方式調查社區長者對居家生活輔具之需求表詳如內文。結論:由長者在家跌倒的狀況、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基本身體機能退化與長者跌倒為相關危險因素之一,環境空間在本研究較無顯著相關,透過訪談高齡者居家生活輔具需求探討 ,發現長者較為重視安全性輔具,而非較新較美觀的輔具。

《設計 DNA-03》套書限量優惠組:小空間幸福設計學+全能改造王

為了解決廚房走道60公分的問題,作者SH美化家庭編輯部 這樣論述:

  (小空間幸福設計學)   不只為了生活機能,連要一起生活的人需要的幸福,都要詳加考慮。從眼前需要的收納櫃,到未來她在好用的廚房照顧你的健康,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幸福生活而存在。   小空間也能住得像豪宅   1.    很寬敞:視野延伸,小空間讓感情更融洽。   2.    很巧妙:電燈開關工程連結三區,關燈不用離開被窩。   3.    很便宜:多花2000元,浴室變身音樂SPA。   4.    很健康:免開窗,24小時新鮮空氣流通。   5.    很簡單:圖文對照,新手屋主也能自己做設計。   6.    很幸運:廚浴風水調整,未來生活很順利。   7.    很便利:依照居住人

數不同,可以找到適合的設計方式。   (全能改造王)   好不容易存錢買了個新家,結果卻因為家中的不良格局住得神不清氣不爽,   難道就只能放棄了嗎?   本書教你只要一個動作,化解先天不良的格局!輕鬆讓家生出更多大空間。   教你看懂自己的房子:這就是連房仲都搞不懂的祕訣!   只有蓋房子的人才懂得真正物超所值的好房子是哪一間!   房子座向即使有西曬,也比東北方向好。   新成屋牆面很潮濕,極有可能是風向造成的。   資深設計師解套公式:火眼金睛,看穿5種格局公式的祕密!   看盡3500間以上房子的設計師,教你一眼看出裝修免花大錢的好方法。   白天時間每個角落應該都不用開燈。

  一字形的廚房要放得下60公分寬的電器櫃。   裝修關鍵點:化解不良格局的120招必殺技   動線、坪效,別想得那麼難,只要找出關鍵的「一道牆和一個門」,修改格局其實很簡單。   只要將一道牆往外移或是向內縮30公分,馬上增加2坪的好用面積。   房間門常常浪費走道,把房門改個方向開,就換到多出來空間。   教你要改善:大師教你最不費力的風水拯救大法!   最省錢改出科學風水格局,結合自然環境與生活需要,同時解決收納與格局問題。   沒玄關的穿堂煞→利用屏風或鞋櫃,讓走進室內的路線轉個彎,就能解決一眼被看到家的困擾。   浴室門口對餐廳→把門口換到另一個牆面,氣味或潮濕就消失,家中的空氣

就會好。   作者簡介 SH美化家庭編輯部   本書由原「SH美化家庭雜誌」資深製作成員組成,並邀請國內知名設計師為客座主編群。   「SH美化家庭」相信唯有兼具快速雜誌資訊與深度研究圖書特質MOOK型態,是目前最適合對室內設計裝修有興趣的消費者所需。   我們從35 年前開啟讀者與室內設計師、裝修專業人士的橋樑,也見證了每個世代對設計裝修完全不同的需求與看法。   現階段提升即將為「對家有疑惑的人」出版,全新的面貌深入了解每個類型讀者的內心,閱讀到連他們也不曾發現的需求,滿足他們對「人生與家庭」階段渴望,也是「新SH」與讀者間能保有永續的關係。  

退休高齡者住宅規劃設計

為了解決廚房走道60公分的問題,作者殷嘉鴻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高齡社會的來臨,台灣高齡人口之居住空間及需求成為我們極需關心之議題。本設計案的業主陳姓夫妻為高齡退休者,在新竹縣寶山鄉的水邊森社區購買一塊農地,欲在此地蓋私人住宅養老。本設計從室內設計的角度針對業主的需求提出適當的設計方案,使居住空間能符合終身住宅的理念,實踐在地老化的理想。 本設計藉水邊森退休高齡者住宅欲探討並達成之研究目的如下:一、 探討退休調適、高齡者居住環境等相關文獻,以及相關案例之分析。二、 與陳姓夫妻合作,深入了解其需求,協助提供住宅的室內設計與規劃。三、 研擬「水邊森退休高齡者住宅」適宜的發展架構、設計方法,以及概念轉化。四、

設計實務操作,擬出最適宜的平面配置,以及各項2D圖面之呈現與3D空間模擬。 本設計就退休生活適應、高齡者住宅、終身住宅之相關文獻回顧,認識高齡退休者,並了解高齡者住宅的需求與設計重點。以無障礙環境設計規範作為規劃彈性空間之參考依據。接著透過案例分析整理出高齡者對於住宅空間的偏好與設計時須注意的重點為何,擷取成功案例之優點做延伸與運用。進而深入水邊森社區做基地分析、熟悉周遭環境;探討建築師設計之建築的概念、開窗方向與所強調之空間感,以利後續室內設計能與建築相互呼應。 以塑造簡單、自然、舒服的居住空間為目標,將置身在森林中的空間經驗作為設計概念,大量使用高齡者所喜愛之自然材質與色彩。

設計過程中多次與業主開會討論進行商議,以確立設計概念、空間需求、定性定量、動線與各空間的細部設計等,經過多次會議得以完成最終各項設計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