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建築會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安平建築會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青風編輯部寫的 木生:一流匠人教你從零開始學木作╳匠人與他們的原木生活 和鄭紅彬陳遲的 河北天津古建築地圖(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文府硯建案詳情 - 591新建案也說明:「文府硯」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永華路、文平路,由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三井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營造,林博容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基地面積1810坪、建蔽率39.27%、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樂木文化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佛光大學 傳播學系 牛隆光所指導 張秀芳的 體驗行銷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基隆市定古蹟「要塞司令官邸」為例 (2021),提出安平建築會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體驗行銷、真實性、懷舊情感、幸福感、重遊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觀光管理系 吳志康所指導 陳金蒼的 高雄哈瑪星文化景區特色與解說稿之研究–以資深專業解說員之角度 (2021),提出因為有 哈瑪星、濱線鐵路、文化景區、解說稿的重點而找出了 安平建築會館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新竹景點推薦,新竹絕非景點沙漠,看完這篇懶人包再說則補充:算是尖石最早期開發的溫泉會館之一, ... 天然谷溫泉會館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天然谷25 號 ... 地中海建築的山丘上景觀咖啡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安平建築會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木生:一流匠人教你從零開始學木作╳匠人與他們的原木生活

為了解決安平建築會館的問題,作者青風編輯部 這樣論述:

[專訪43位頂尖匠人 ╳ 文化藝術工作者 ╳ 新生代跨界設計師,深度探討家具哲匠的精湛工藝與原木生活]   人的一生,我們稱呼他為人生。   如果木頭有知覺的話,那木頭的一生又會是怎樣的故事呢 ?   遇見,於是木生。   從「遇見」展開序幕,橫跨兩岸三地不同的城市,橫跨過去與未來更迭 的時光,從設計人的創意巧思、木藝哲匠的技藝智慧、百年木匠家族「承心承意」的世代傳 承,見證了六十年設計哲匠們作品、空間與人的對話。   溫暖動人的故事與初心,他們與「木」相遇— 現代舞蹈家、當代藝術家、僧人、茶師...跨越人群,木頭與人展開近距離的接觸,相遇帶來不 同的契機、心境、啟發與故事。 在開始學木

藝前,要先磨一套自己專用的刀具?工欲善其事前,利其器的範疇也包含製作者的心。   每一段故事,每一位講述,都是濃重猶如木頭內藴的木紋,每個紋路都留下精彩生動的紀錄。   回歸人本,自然之木與人文生活相融相會,是為「木生」。   一根木頭,一把工具,一雙手, 匠魂入神木生,見證安平府城百年木藝家族興衰變革百年薪火傳承 ,新舊融合   六十載光陰鐫刻的「善念、頂眞、永續」,從台南安平的小巷,飛躍時空,從洛本天津 仁波切噶瑪噶居寺的索薪展開木生的旅程;從人文和藝術跨界,品讀當代藝術家楊納超現實 主義中萬物與人的作品;從多才多藝的跨界設計師郭俠邑的《蒲公英書席計畫》,讓更多人 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從百年木工家族第二代經營者周敬堯、江文義與葉武東的專訪中見證臺 灣一甲子家具產業的興衰變革,以及如何走向國際舞台的歷程;從侯世光博士投入技藝傳承 敎育,成為光的發散與延續者讓家具設計與技術被全世界看見;從設計師林垂弘在泰國曼谷 「研石造物」的跨界設計中,一場木與石交織的盛典,讓35萬人遇見來自臺灣的好設計;從 臺灣家具產業協會理事長簡慶裕為宜蘭傳藝靑木工坊設計的「請坐」禪椅中,展現臺灣人的 好客與熱情;從設計師張顥瀚作品《旭日疊峰》中感受對木匠父親的崇敬與深厚情感;從魯 班學堂堂長黃俊傑與弟子簡玉林的師徒對談中感受到新世代培育刻不容緩;更從11位創新設 計的新世代職人中,感受到一股不容小覷的設

計新勢力正在蔓延。   木生旅程未完,待續。   【匠人匠心,鋸、磨、量、雕,處處是哲學】   書中更收錄魯班小學堂從認識木構造建築、車枳與老祖宗傳承的榫卯工藝、匠人們代代相傳的木作俚語   工匠從自己的器具、打磨的功夫,精準地計算尺寸與接榫,無不是生活的功夫,更是一種與木對話的哲學。魯班學堂中,要學會木工,第一件事是學會如何做出一套自己的工具,除了工欲善其事外,更是磨刀磨心,磨出耐心才能從中淬鍊出純青技藝,躍然木中。   【創意無設限,跨世代對談】    師者如父,老師傅教徒弟,不僅學技藝還要學做人!過去時代收徒弟可不像補習 班,繳了學費學完就走。製作好的藝品,同樣也要有木頭般質樸紮

實的為人!嚴格的匠人老師傅,以前如何帶學徒?   傳統工法的接榫技術,在師傅手中變化萬千,比起釘槍接合,更著重木頭本身的結構,在計算之間更是為了完美「斤斤計較」。現代傳統工法逐漸失傳,當現代設計師與藝術家遇見木藝老工法,注入全新的啟發與能量!   跨世代對談:父子與師徒漫談木藝人生   跨世代見學:新世代設計職人榫卯見習,活用榫卯設計創意家具   (每篇均附設計師手稿) 本書特色   始於「遇見」,終於「美好」   「木」以載生,與「木」共生的關係學    當家具,不只是擺設,更是人生意念的展演舞台     木製品從古代人類生活史至現代生活,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與地位。最令人著迷的莫過

於它們溫暖質樸的觸感,源於大自然的溫柔與韌固,在歷時彌堅的工藝技術下,輾轉出千姿百態。當樹木成為木材,成為貼近每個空間的靈魂,與時間、人們共同生長的質料。它們依然保有毛細孔,在空間中與一切共同呼吸,有的甚或散發香氣,有的經過使用的撫觸,更顯光麗,木的生命與人的生活相互交會,成為人文與自然間優雅、飽富哲理的「生」之陪伴。   無數的創意巧思盡在每一件靜默且充滿溫度的「陪伴」中。有的「陪伴」融化了空間與人的隔閡, 有的「陪伴」承載著家族的記憶,有的「陪伴」讓人更特別想家,想回家,坐在那張舒適的 椅子與家人共餐,療癒出外闖蕩的遊子心與鄉愁。這一件件的「陪伴」,該是多少人的心意 凝聚而成,又豈能單純

以「家具」定義。   專訪43位不同領域的木藝家、設計師、百年木藝家族為材的深度報導,剖析每位哲匠的人文思維。  名人推薦   汪莎    |ADCC生活藝術學院執行院長   林東陽|懷德居木工教室創辦人   何武賢|生活禪美學大師    高媛    |觀念攝影藝術家       孫群    |WDW世界設計周城市網絡國際執委   陳殿禮|工業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主任   陳郁秀|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黃子佼|跨界才子   楊岸    |室內設計建築師   詹怡宜|《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主持人   蔣永溪|台灣大師畫家      劉爾金|相聲表演藝術

家    作者簡介 青風編輯部   在市場發展戰略高度和現代行銷觀念影響下,成立了專門從事於企業文化整合行銷的團隊青風文化傳播,如已出版了多年《青風》季刊、在各大城市舉辦過《東風漸》新書發表會、發行了《青風樂府Ⅰ心靈秘境》、《青風樂府Ⅱ樂活東方》並在兩岸舉辦了多次青風會館的茶道、香道、花道、手作體驗等人文活動等等。堅持現代東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推動東方人文生活新概念的誕生和成長。 推薦序Foreword 極簡禪意的生活美學  | 生活禪美學大師  何武賢 一步一腳印的真價值|《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主持人 詹怡宜 木息蘊藉的傳承精神 |WDW世界設計周城市網絡國際

執委  孫群 前言Introduction 始於「遇見」,終於「美好」的關係學 Chapter 1遇見•木生 用一輩子,追尋理念—永興與仁波切的人生行旅 -第三世洛本天津  洛本天津仁波切 「海嶼」重生的廢棄木料 -當代舞蹈家 廖末喜 門上斑駁的「加官晉爵」,象徵藝術與當代的變形記 -當代藝術家 楊納 木作•家的溫度與記憶  -清廷創辦人 石大宇 讓生活本質與空間共舞交談   -近境製作設計總監 唐忠漢 花中談木的美學靈動 -CNFlower西恩創辦人 凌宗湧 好設計,拉近彼此關係 -青埕建築整合設計創始人/執行長  郭俠邑   木材邊角廢料再生新觀點 -尚策設計聯合創始人  陳子俊 「家

具」內裝空間的靈魂要角 -台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林光美 人文與自然的空間默契 -天涵空間設計總監 楊書林 設計講求的和諧性 -臺灣室內設計師專技協會理事長 王明川 木的起滅輪迴詮釋生命之行 -當代藝術家 澤一乃柏‧藍君 台南古都茶師,吟詩細看人與樹的生命地景 -十八卯茶屋負責人  葉東泰 當家具成為「家」的有形符號 -設計師 蘇偉傑 魯班小學堂:認識木構造建築 Chapter 2  遇見•設計哲匠 投入技藝傳承教育,成為光的發散與延續者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 退休教授  侯世光 巧聖道心,木藝導師   -藝匠 李萬財 木藝熱情家及他的教育行旅 -魯班學堂堂長  黃俊傑 魯班小學堂:認識

車枳 匠人們的木作俚語 Chapter 3 遇見•60年木魂 復興家具美學,遇見木與人的溫度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營運長  周敬堯 以日本工藝世家為師,不斷追求「極致」的經營哲學 -永興祥木業負責人暨臺南  •  家具產業博物館館長  江文義 傳統變革•60年老牌變身文創潮牌 -永興家具集團執行長  葉武東 自然木質與人文交會而綻的光陰歲月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台灣區營業部協理  江淑妹 三代共宅,關於人與屋的共生學  -臺灣家具產業協會理事長  簡慶裕 漢風設計,終成「大器」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設計總監  盧圓華 「會呼吸」的匠人精神 -青築設計主任  林垂弘 有形X無形的傳承 -魯班學堂

學員看永興 40年技藝傳承,職人的敬心篤意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技術總監  王登發   斜槓木職人,人與設計的對話 -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品牌策略長  陳悠溱 有形 × 無形的傳承 -魯班學員蔡秉學、謝明憲、翁嘉聲 魯班小學堂:百年傳承的匠藝文化記痕-榫卯工藝 Chapter 4 傳承•讓相遇更美好 血緣延續工藝魂:父子對談薪火相傳   -木藝匠人 張文輝×無界象限國際設計執行總監  張顥瀚 匠藝師心不自用:師徒對談木藝昂揚  -魯班學堂堂長黃俊傑×副堂長簡玉林 傳承‧新世代設計職人  當新舊融合×創意與技藝的無限變革 創意與技藝的交融-榫卯工藝的展現是世代匠魂的對話 1.跨界融匯,創造設

計新空間  -禾宅舍季室內裝修  執行總監  呂文志 -可言殳言十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王可容 2.淬煉 × 古藝 -森沛設計總監  李季遠 3.老技法華麗轉身 -可言殳言十室內設計  藝術總監  王可容 4.重修舊好+設計翻轉 -可言殳言十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執行總監 徐偉泓 5.提煉,工藝質感 -懷特室內設計  設計師  林志隆 6.恆越時空,呈現多元新風貌 -抱璞室內設計 設計總監 周言叡 7.與時並進的木作古藝 -寬居國際室內設計 設計總監 柯韋存 8.圓融 × 傳承 -寬居國際室內設計執行總監 許家慈 9.延展工藝技法,形塑設計的無限可能 -石方空間設計設計總監 

陳泓元 10.新 × 舊完美融合 -爾聲空間設計師 陳榮聲 11.簡約,凝鍊設計新風格 -夢溪設計 藝術總監 奧思     推薦序 極簡禪意的生活美學   在愈來愈注重設計美學的現代社會中,「斷捨離」似乎是極受矚目的生活風格。無論是強調收納功能的設計器物,或是極簡風格的北歐家具,再再透露現代人渴望以「減法精神」拋開日常慣有的束縛,透過簡約的外在設計,撫平內在焦躁煩擾,從而獲得平靜的「心靈禪境」。   其實西方的極簡主義設計,恰好呼應東方的生活禪學。西方設計師不斷翻新設計觀念,利用各種科技及工藝締造出「極簡」風格。而東方則遵循傳統工藝,看似千年不變,卻以實在的方式傳承老祖宗的禪學靈魂。

在東西設計之間,似乎可以窺見「禪」之於生活的真正含意。不贅述花俏言語,不標榜特立獨行,只是單純地修剪紛擾雜沓,將事物簡化至最極限的初始狀態,從而在這份「極致的純粹」當中,尋找內心的單純,感受內在「禪的境界」。   還原,禪的境界   對我來說,設計並非以個人喜好層層堆砌作品,過度主觀的感受反倒淪於匠氣。設計,是創造天地萬物之間共有「美的連結」,而感應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即是「禪意」。生活處處皆有禪,堅持「善工藝念,頂真維新」的永興家具,以傳統木藝貫徹東方文化強調的「禪藝美學」。不膠黏、不打釘的傳統榫卯工藝,還原木頭純粹質樸的生命。   永興家具以傳統木藝技術作為起點,透過持續不斷

的跨界交流與新舊交融,創造出承接老祖宗智慧的生活美學。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我們更應該耐著性子傾聽老祖宗的千年智慧,從中挖掘出獨特的設計語彙,表達東方文化的禪藝美學。 生活禪美學大師   何武賢 一步一腳印的真價值   我喜歡讀人的故事,因為透過不同人的生命軌跡,可以察覺人生變與不變的智慧。我也喜歡看品牌的故事,那是一群人在組織運作中共同成長,終至開花結果的歷程。   這本書在木作家具之美環繞之下,講述匠人與品牌的故事。對我這樣追求快速資訊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是獨特有趣的跨界閱讀經驗,引導我去觀察木作靜物、設計空間。原來,靜止沈穩的木作家具也自有豐富人文底蘊,每每翻閱更有不同的領略傾溢

,獲益良多;原來,圓融的設計使物件與人在不同界面之間得以產生和諧的關係。原來,許多匠人們為了達成這種圓融的美感,幾窮畢生之力鑽研古藝技法。   它讓我看見60年光陰故事積累出的用心痕跡,也再度體會臺灣一步一腳印的真價值。 《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主持人 詹怡宜             木息蘊藉的傳承精神   家,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人對家的定義都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家」是安身立命、心所棲之處。 「家」乘載你的生活軌跡,顯現你的生命哲學,家是每一個人過去的縮影,也是未來的折射。一個人如何生活,就如何經營居家環境。居家如此,一件好家具亦如此。   一件好的家具,帶

給你的絕不止於華貴的設計標誌,以及舒適的使用經驗。家具是很特殊的媒介,能夠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儲存使用者的生命記憶,延展人與空間的體驗,昭示主人的生活品味。若能注入匠心獨具的設計風格及文化意涵,甚至能提升一個人的生活質感及幸福感。   創辦《國際家居》以來,總有不少人問我「好家具的條件是什麼?」其實挑家具,就跟品嘗美食一般。一道美味的料理,需要以頂級廚藝烹調新鮮食材,再放入外型優雅的食器,才能完成一場豐富的味覺盛宴。挑選一件好家具,也須嚴選製作材質,揉合設計者的創作靈魂,再以精準細緻的工法賦予其血肉,才能成就一件至臻至美的家居藝術品。   設計,是一條永無止盡的追尋之路。從1996年引介

國際家居品牌進入華人世界, 2002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引進米蘭理工大學,出版一系列設計美學刊物,創辦北京國際設計周。近年來,我發現華人愈來愈重視「設計」的重要性。當美學在一個社會裡逐漸發酵,消費者不再只重視CP值與方便性,而是追求質感風格,就代表設計師有愈多發揮空間,對家具的想像更加遼闊。當社會鬆綁「設計」的框架,包容各種生活樣貌,就能沉澱出更厚實的文化底蘊。   文化人的傳承使命   以往的消費者較崇尚西方文化,多以快速的拼裝家具妝點居家空間。隨著時光流逝,愈來愈多人在繁忙的日常中體會到生活美學的重要性,從而開始建立專屬的自我品味。漸漸地,大家也開始愛上現代東方式的設計家具,認同家具帶

來的人文意涵。   在中華文化裡,「木」是興興向榮、謙容自抑的君子象徵。木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木藝是最古老的生活藝術。當你面對一件好的木藝品,其溫厚的質地及富有生命力的紋路,總有一股令人心靜意足的力量。而木匠亦包含珍惜自然、自我負責、對他人心懷敬意的修養。可貴的是,永興人都有這種精神。   深夜提筆時,不禁回首這些年的奮鬥時光,赫然發現與葉總已然有十幾年的情誼。記得十年前青木堂通過「木藝」這項古老匠人技法,生動地闡釋了中華文化裡「抑己崇人、和而不同」的的君子之道。他所創立的青木堂,被兩岸三地推崇為現代東方人文家具、文化產業代表。青木堂堅持傳統木藝、致力傳承匠人文化,在做的不僅僅是家具,也

是一種文化傳承。我特別感謝青木堂讓我開始瞭解臺灣,瞭解臺灣對中華文化的珍愛和傳承。期待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透過永興的經歷、作品,感悟傳統的價值、時間的價值、家庭的價值。           WDW世界設計周城市網絡國際執委  孫群

體驗行銷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基隆市定古蹟「要塞司令官邸」為例

為了解決安平建築會館的問題,作者張秀芳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基隆大沙灣「要塞司令官邸」作為研究範圍,以Schmitt(1999)的體驗行銷理論為基礎,針對到大沙灣「要塞司令官邸」的遊客是否受到體驗行銷而產生真實性、懷舊情感、幸福感及重遊意願。本研以目標抽樣(Purposive Sampling)的方式,在網路以問卷方式進行,共回收233份google表單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採SPSS軟體作為統計分析工具,研究透過迴歸分析後,發現:一、感官體驗與思考體驗對於真實性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二、情感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對於懷舊情感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三、思考體驗與關聯體驗對於正向幸福感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四、真實性、懷舊情感、負向幸福感與重遊意

願之間皆存在高度相關及高度預測能力;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市政府應避免造成遊客有負向情感,加強古蹟真實性及懷舊情感的塑造以增進遊客重遊意願;並建議基隆市政府部門未來可以擴大研究範圍將大沙灣、旭丘乃至漁會、和平島納入或採質性研究,亦對後續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

河北天津古建築地圖(上)

為了解決安平建築會館的問題,作者鄭紅彬陳遲 這樣論述:

本書上、下兩冊主要介紹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文物建築。將兩個地區一併介紹的原因有二:河北天津的歷史淵源深遠且地域分佈毗鄰;河北天津的當下共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中。全書選入的文物建築類別涵蓋古遺址、古墓葬、石刻、古代建築和近代建築。除對代表性文物點進行了文字介紹和圖片展示之外,另將部分保存相對完整且具有一定觀賞性的文物點進行了列表整理。上冊主要介紹河北省南部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邢台和邯鄲等六個地級市的主要文物建築。 鄭紅彬,石家莊鐵道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武漢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碩士。曾在《建築史》、《近代史研究》、《建築師》等期刊

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博士論文《近代在華英國建築師研究》獲2014年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論文二等獎。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各一項。陳遲,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博士后,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碩士。發表《明清四大佛教名山的形成及寺院歷史變遷》《以「北京紫禁城」為主題的建築文化傳播》《北京中軸線重塑隨想》《從讀寫邏輯到視聽衝擊——論DV的傳播與發展趨勢》等建築及新媒體領域多篇論文和著作。曾任職華潤……,負責「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系列」項目,完成多項品牌文化建設課題。致力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傳播與研究,融合商業品牌、建築歷史與文化傳播三個領域

的專業經驗,有效開闢傳統建築文化的大眾傳播新途徑,同時積極探索建築文化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空間。 河北省(南部)分片索引 XV   1 石家莊市 001 石家莊概述 006 橋西區 008 1崇寧真君廟牌樓2毘盧寺 新華區 011 3正太飯店4石家莊大石橋5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舊址 6懋華亭7石家莊車輛廠法式別墅 裕華區 016 8永安橋9尖嶺石造像 鹿泉區 017 10鐵行會館11申後高氏民宅12抱犢山石窟及石刻 13韓莊龍泉寺經幢14土門關15金河寺大殿16膏樑橋 欒城區 026 17欒城文廟大成殿18清明橋 井陘礦區 028

19天護陀羅尼經幢20南寨清涼閣21井陘煤礦老井、皇冠塔22井陘煤礦總辦大樓23正豐礦工業建築群 井陘縣 035 24井陘舊城25井陘文廟大殿26井陘城隍廟27皆山書院28天長鎮王家大院29天長鎮大石橋30通濟橋31小龍窩村32龍窩寺石窟33千佛崖石窟34福慶寺35彪村興隆寺36井陘古驛道37於家村古村落38大樑江村 正定縣 062 39正定城牆40廣惠寺華塔41臨濟寺澄靈塔42正定梁氏宗祠43開元寺鐘樓、塔44天寧寺凌霄塔45隆興寺46正定府文廟47正定縣文廟大成殿48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 新樂市 092 49新樂文廟大成殿50新樂玉皇殿51新樂清真寺

52新樂伏羲台53中同龍王廟 行唐縣 099 54行唐文廟大成殿55行唐城隍廟大殿56封崇寺 57昇仙橋58村琉璃殿 靈壽縣 106 59幽居寺塔60靈壽石牌坊 平山縣 110 61平山文廟62林山石佛堂63中山古城遺址64萬壽寺塔林65瑜伽山摩崖造像 無極縣 120 66南流村甄氏墓地 深澤縣 121 67深澤文廟大成殿68深澤真武廟 趙縣 124 69安濟橋70永通橋71趙州陀羅尼經幢72大觀聖作之碑73柏林寺塔74禪林寺舍利塔 元氏縣 135 75開化寺塔76封龍山石窟77吳橋78朗公和尚塔 高邑縣 142 79趙南星

祠堂 贊皇縣 143 80治平寺石塔 石家莊市其他文物建築單位列表 148 2 保定市 153 保定概述 158 蓮池區 161 1古蓮花池2直隸總督署3保定天主教堂4保定鐘樓5大慈閣6光園7保定“稻香村”糕點鋪8清河道署 9淮軍公所10直隸審判廳11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 滿城區 190 12中山靖王墓13方順橋 易縣 195 14龍興觀道德經幢15易縣清真寺16聖塔院塔17燕下都遺址18燕子村塔19鎮國寺石佛20塔峪村千佛寶塔21清西陵22雙塔庵東西雙塔23萬里長城—紫荊關 定興縣 230 24義慈惠石柱25慈雲閣26定興文廟大成殿

高碑店市 237 27開善寺 淶水縣 240 28天佑寺觀音像29淶水城隍廟30西崗塔31皇甫寺塔32慶化寺華塔33婁村三義廟大殿34鎮江塔35怡賢親王墓36金山寺舍利塔 涿州市 253 37涿州古城牆38涿州永濟橋39雲居寺塔40智度寺塔41涿州學宮(文廟)42涿州藥王廟43涿州清行宮44樓桑廟三義宮45下胡良橋46永安寺塔47金門閘 淶源縣 275 48明長城遺址淶源段49興文塔50閣院寺 順平縣 289 51伍侯塔52腰山王氏莊園 唐縣 298 53明長城倒馬關城址54孚公禪師靈塔55臥佛寺摩崖造像56明伏石窟57興國寺大殿58廣善延禧寺

阜平縣 304 59蒼山石佛堂 曲陽縣 305 60行善寺及鬷假樓61修德寺塔62北嶽廟63八會寺石佛龕64三霄聖母殿 安新縣 316 65陳調元莊園66山西村磚塔(五印浮圖) 望都縣 318 67所藥村壁畫墓 博野縣 320 68解村興國寺塔69顏習齋祠堂 安國市 322 70伍仁橋71安國藥王廟 定州市 327 72定州南城門73定縣開元寺塔74晏陽初舊居75定州貢院76淨眾院塔基地宮77靜志寺塔基地宮78定州文廟79定州清真寺80王灝莊園81大道觀玉皇殿 保定市其他文物建築單位列表 344 3 滄州市 349 滄州概述 3

52 新華區 354 1滄州文廟2清真北大寺 運河區 356 3正泰茶莊4京杭大運河滄州段 滄縣 358 5滄州鐵獅子6登瀛橋 青縣 361 7青縣鐵路給水所 河間市 362 8馬廠砲台9光明戲院10左敬祖墓11馮國璋故居 獻縣 366 12張莊天主教堂13單橋 泊頭市 369 14泊頭清真寺 南皮縣 370 15石金剛 鹽山縣 371 16鹽山武廟大殿17慶雲衙署二堂18慶雲泰山行宮 19慶雲文廟大成殿 吳橋縣 375 20瀾陽書院21孫福友故居 滄州市其他文物建築單位列表 378 4 衡水市 381

衡水概述 384 桃城區 386 1衡水安濟橋2寶雲塔3蔡氏貞節牌坊 深州市 389 4深州盈億義倉5大德昌錢莊6馬君起石塔(造像碑) 安平縣 394 7逯家莊壁畫墓(安平壁畫墓)8聖姑廟遺址 冀州市 397 9西堤北石塔(震雹塔) 阜城 398 10冀州古城遺址11阜城文廟大成殿 景縣 400 12開福寺舍利塔 故城縣 402 13慶林寺塔14十二里莊天主教堂 棗強縣 405 15董仲舒石像 衡水市其他文物建築單位列表 406 5 邢台市 409 邢台概述 412 橋東區 414 1天寧寺前殿2開元寺3

清風樓4邢台道德經幢5邢台火神廟 橋西區 424 6七里河御道石橋7直隸第四初級師範學校舊址8順德府文廟大成殿 邢台縣 425 9南賈鄉石塔10田麻癢莊園11英談古寨12明長城遺址邢台縣段13靈霄山寨 內邱縣 433 14扁鵲廟15王交台牛王廟16中張千佛閣 隆堯縣 437 17隆堯唐祖陵 臨城縣 439 18潘氏貞節坊19息波亭及護城石堤20普利寺塔 21蛤蟆橋 南宮市 444 22普彤塔23鎮水樓 廣宗縣 447 24廣宗官署正堂 平鄉縣 448 25興固寺26北柴村造像碑27大觀聖作之碑 威縣 451 28平鄉文

廟大成殿29威縣陀羅尼經幢30義和拳議事廳舊址 清河縣 454 臨西縣 454 31油坊碼頭32八里圈清真寺 南和縣 455 33南和造像碑 邢台市其他文物建築單位列表 456 6 邯鄲市 461 邯鄲概述 467 復興區 470 1趙邯鄲故城 叢臺區 471 2武靈叢臺 邯山區 474 3通濟橋 峰峰礦區 475 4北響堂山石窟5寺後坡石窟(水浴寺石窟)6蒼龍山石窟7峰峰玉皇閣(紙坊玉皇閣)8老爺山石佛龕9風月關 磁縣 491 10南響堂山石窟11城隍廟大殿12磁縣崔府君廟 13磁縣滏陽橋14趙王廟石刻 邯鄲縣

499 15呂仙祠(黃粱夢)16聖井崗龍神廟 永年縣 505 17永年城18文廟大殿遺址19楊露禪故居20武禹襄故居21武汝清故居(武家大院)22弘濟橋23滏陽河西八閘24昭惠王祠遺址 武安市 519 25武安古城牆26武安舍利塔27武安城隍廟28沿平寺石塔29大賀莊影壁30玉峰塔31王順莊園32伯延歷史建築群(房家大院和徐家大院)33大智寺34南崗塔35天青寺大殿36白家莊摩崖造像37安子嶺古村落及山寨38張氏節孝坊39淑村朱家莊園40法華洞石窟41南河底南閣42西營井經幢43古嵷山寺重起為銘記碑44柏林后土祠及石刻45賀進十字閣46沙洺戲樓及龍王廟47淨明寺48九江聖母

廟49禪房寺50郭家莊園51瑞雲庵石刻52定晉岩禪果寺碑刻53千佛洞石窟 涉縣 556 54堂溝石窟55佛岩腦石佛龕56西戌昭福寺57艾葉峧石窟58千佛洞石窟59媧皇宮及石刻60常樂龍王廟正殿61玉泉寺大殿62成湯廟山門63崇慶寺64清泉寺65固新洞陽觀66林旺石窟67塗氏先塋(塗應泰夫婦合葬墓) 大名縣 579 68明清大名府古城69大名天主教堂70宣聖會醫院舊址 臨漳縣 583 71鄴城遺址 邯鄲市其他文物建築單位列表 586   參考文獻 589   圖片來源 591   致謝 604 河北天津古建築概述   本書主要向讀

者朋友介紹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古建築。把兩個地區放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天津市在1928年前一直屬河北省(直隸省)的管轄範圍,在1966年成為直轄市之前雖曾幾次設為特別市,但也一度為河北省省會1,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地域分佈上來看二者都淵源深遠;其次,天津、河北同為首都北京近鄰,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趨勢也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大的時代背景。因此在編寫的過程中將兩省市古建築合為一部;又因範圍內所涉文物點較多,故分上、下兩冊撰寫。 河北、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內環首都北京,北為燕山。古為燕趙之鄉、畿輔重地。地屬溫帶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域內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寒暑懸殊,雨

量集中,乾濕期明顯,具有冬季寒冷乾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變,乾旱多風;夏季炎熱潮濕,雨量集中;秋季風和日麗,涼爽少雨的特點。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複雜多樣,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有壩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 河北地區歷史悠久,遠在200多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活動。商朝時曾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部建陪都。春秋時期,河北地區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趙國和魏國。邯鄲曾為趙國都城。戰國時期,在河北建都的有燕國、趙國和中山王國。中山故都靈壽與邯鄲、邢(邢台)、易(燕下都)並稱為河北先秦四大古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劃分郡縣之後,河北境

內曾先後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廣陽、邯鄲、鉅鹿、代、恆山等八郡。漢朝時分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屬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屬冀州刺史部,張家口地區北部為匈奴、烏桓活動的地區。此後直至南北朝,在河北境內幽州、冀州一直作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自隋朝起,幽州、冀州消失,代之以北平、恆山等十四郡,而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也為天津之肇始。至唐初劃全國為十道,其轄區主要為河北道,小部分屬於河東道和關內道。此為“河北”作為大行政區名稱之始。而天津也在唐朝時期逐漸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五代十國”時,河北境內的中南部先後為梁、唐、晉、漢、週之屬地,北部則主要為契丹遼政權。宋朝初年,曾將全國劃分為十五路,河北被分

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於遼國。金代(1115—1234)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河北大部歸中央中書省直轄,天津地區也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朝初年建都應天府(今南京),今河北大部為北直隸省。明永樂二年(1404)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明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順天府(今北京),改北京為 1 光緒二十八年(1902)直隸總督衙門遷津。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改為天津縣,屬直隸省。 1913年直隸省省會設於天津。 1928年6月,天津改為特別市,是為設市之始。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

。 1930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 1935年6月河北省會遷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天津仍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天津,劃為華北人民政府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省會由保定遷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遷保定,復改為中央直轄市至今。 京師,今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屬北直隸,歸京師管轄。清朝繼續實行行省制度,河北為直隸省,仍為中央直轄。清順治二年(1645)改稱直隸;順治九年,雍正三年(1725)升天津衛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康熙八年(1669)稱直隸省,定省治先後為大名府、保定府、正定府,直隸總督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1928年6月20日,經國民政府決定,將直隸改為河北省,舊京兆區20縣併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至此,河北地區被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及天津特別市。新中國成立後仍為河北省,後先後將察哈爾、熱河和天津併入,並遷省會於天津。 1966年,天津升為直轄市。逐漸形成如今的區域內行政格局。 《河北天津古建築地圖》在編寫體例上,均以現行的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行政分區為準。 河北天津地區現存的文化遺產數量眾多、門類齊全、價值突出、分佈廣泛。截至本冊編寫之時,河北

省已查明有不可移動文物總量33943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四項六處:長城(山海關、金山嶺)、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清東陵和清西陵、大運河(河北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3處,僅次於山西、河南,總數居全國第三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930處,總數僅次於河南省,居全國第二位;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780處。 …… 限於篇幅,本書在古建築文物點的甄選上主要以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為主,並篩除了與古建築關係不密切的窯址、公墓、抗日遺址,以及地面部分已無太多實物遺存的古遺址、古墓葬。在兼顧上下兩冊區域劃分的合理性和文物點數量均衡性的情況下,將上冊的範圍選定為河北省位於北京以南的冀南地區六個地級市(

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邢台和邯鄲),下冊的範圍選定為河北省位於北京以北的冀北地區五個地級市(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唐山、廊坊)和天津市。 全書選入的文物建築類別涵蓋古遺址、古墓葬、石刻、古代建築和近代建築。由於河北、天津地區文物遺存較多,本書的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陳述,所以在編寫過程中除對代表性文物點進行了文字介紹和圖片說明之外,另將部分相對完整但觀賞性稍差的文物點進行了列表整理,附於各市區之後,以期讀者對各地的文物遺存情況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希望本書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河北、天津地區的古建築。由於編者個人能力和時間所限,其中必有許多謬誤和不足之處,還期待廣大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河北天津古建築地圖》(上冊)一共精選了301處(石家莊80處、保定81處、滄州21處、衡水15處、邢台33處、邯鄲71處)較為重要且相對完整的歷史建築,圖文並茂地介紹其特點和藝術成就,另外還對各地級市共356處(石家莊57處、保定84處、滄州20處、衡水10處、邢台89處、邯鄲96處)歷史建築列表註明其地址和保存狀況等基本信息。前者為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後者則包含較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雄哈瑪星文化景區特色與解說稿之研究–以資深專業解說員之角度

為了解決安平建築會館的問題,作者陳金蒼 這樣論述:

便利的海陸聯運交通曾是哈瑪星帶動高雄現代化發展的起始點。打狗港在1904至1907年填海造陸擴建停車場和新式碼頭,1905年鐵道支線以反L型向西南延伸至打狗港岸邊碼頭,日本人稱為濱線鐵路,即はません(Hamasen哈瑪星)。1908年縱貫鐵道從雞籠站至打狗港驛站全線通車,打狗港驛站形成南部海陸交通聯運樞紐。打狗港、濱線鐵路和縱貫鐵道匯集所帶來的便利商機、移民與產業榮景,帶動哈瑪星地區迅速發展,因而哈瑪星於1920年成為高雄州政經核心區。隨著2008年9月捷運西子灣(哈瑪星)站與2017年9月輕軌哈瑪星站的先後啟用,讓市民和遊客有著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前往哈瑪星。從輕軌哈瑪星站步行三分鐘抵達棧貳庫

搭文化遊艇至紅毛港、乘旗鼓線渡輪到旗津,和觀光遊港輪遊高雄港;亦或,步行漫遊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及附近文史景點;故此,哈瑪星儼然成為高雄重要的海陸文化觀光景區之一。本研究從歷史發展脈絡著手探討,以文獻探討、實地踏查和研究者實地導覽經驗為主,規劃出20個哈瑪星人文歷史特色的景點及解說稿,每個景點導覽解說約3至5分鐘,因景點密集易遊可及性高,含地景、車站、廟宇、古蹟、銀行、旅館、學校、市場、小吃…等,而解說稿可供迭代資料,提供給相關工作單位參考,期望引導遊客體驗哈瑪星文化景區深度旅遊,創造哈瑪星休閒觀光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