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員工加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如何幫員工加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寫的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和古田圡的 賺錢公司也會倒閉!讀財報最常犯的40個誤解:37年不敗會計師幫你破解,讓現金流極大化、實質獲利現形,晉升重要職位者必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五人以下小商家該如何幫員工投保?可以加保在職業工會嗎?也說明:員工 人數未滿五人的公司,依目前法令規定,應強制幫員工投保──健保、就保、職保、提繳勞退金(勞保條例§6),也就是即使只僱用一名員工,也需要幫其投保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佛光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 張中勇所指導 饒佳汶的 台灣人口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2021),提出如何幫員工加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少子化、人口老化、少子化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鄭津津所指導 李宜庭的 平台外送員勞動法律之研究 -以美國加州相關法制為比較對象 (2021),提出因為有 平台經濟、平台外送員、勞動法、AB-5法、第22號議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如何幫員工加保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勞健保規定】負責人勞保如何申報?加保前再看一次 ...則補充:不成立投保單位:負責人和員工可於職業工會或其他受僱公司投保,但必須為員工申報就業保險並提繳勞工退休金. 在2022年5月1日後,5人以下的小公司不論意願為何,雇主都應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如何幫員工加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為了解決如何幫員工加保的問題,作者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 這樣論述:

  以前加班是領加班費,修法後只能選補休?   延長工時的加班費,例假、休息日跟平日的算法都一樣?   謬論一   休息日加班現採「核實計算」,休息日只來工作一小時後請病假,只給一小時休息日延長工資即可?   A:錯,後續未工作的約定時數,則須依該假別及時數給薪!   謬論二 公司不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嗎?   A:錯,公司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只是資遣的原因及理由,不可以是因為該女性員工懷孕而資遣。   謬論三   勞工已於工會、漁會加保或已加保農保,就不用再加保勞保?         A:錯,只要是受僱勞工,縱使短暫工作,還是為其加保勞保。   謬論四  

論件計酬工,不適用一例一休制度?                        A:錯,論件計酬工一樣適用。   謬論五    勞資會議有開就好?         A:錯,勞資會議開會仍需遵守「勞資會議實施辦法」所定事項。   如果您有以上問題的疑惑,本書會成為您最好的諮詢對象。不論是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還是在職災問題上勞工的權益及雇主的義務,都有詳細的計算與說明。熟讀本書,您也可以變成勞資專家。

台灣人口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如何幫員工加保的問題,作者饒佳汶 這樣論述:

少子化現象一直都是許多國家迫在眉睫的問題,由於現代人因為各種因素使得生育意願降低,導致多項層面皆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各國政府積極制定政策及措施,期望能夠將生育率回升,以應對少子化帶來的危機。然而台灣也不例外,目前台灣少子化現象逐年嚴峻,生育率更是年年下滑,到2021年出生人數更是下滑到153,820人,總生育率僅剩0.98胎,成為政府棘手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分別透過蒐集相關之專書、期刊、書籍、論文、報章雜誌、研究報告、電子資料庫、官方統計數據、文件記錄、市場調查資訊、以及政府部門報告等相關資料進行探討。首先針對目前台灣少子化之現況與成因,介紹台灣近年來少子化現象的發展與趨勢,並

從而了解台灣人不願生育的因素。接下來要討論少子化會對台灣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針對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三大面向分別進行闡述,從中探討直接造成的衝擊與威脅,以及間接所產生的影響與未來可能引發的趨勢。在認識台灣少子化的危機後,分別於馬英九與蔡英文兩個執政時期,對於因應少子化所制定的政策與措施進行成效之評估。最後則是討論目前台灣無法應對之挑戰以及未來的策進之道。最終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人不願生育的因素在經濟方面有1.經濟負擔2.工作壓力3.育兒成本;在社會方面有1.價值觀改變2.育兒條件不足3.醫療技術進步;最後在環境方面有1.政府政策的影響2.移民人口的變動。另外在衝擊與影響中,對於經濟面向、社會面向以及

國防面向皆造成嚴重的危機。而馬英九與蔡英文執政時期的少子化相關政策與措施皆有不錯的執行狀況與滿意度。但是評估的結果卻存在許多問題與缺失,依舊無法提升整體生育率。最後在挑戰與策進中,發現1.房價逐年上漲,導致民眾買房困難2.國民價值觀改變,生育意願不高3.歷年薪資毫無成長,經濟負擔沉重等未來需要積極改善的問題。

賺錢公司也會倒閉!讀財報最常犯的40個誤解:37年不敗會計師幫你破解,讓現金流極大化、實質獲利現形,晉升重要職位者必讀

為了解決如何幫員工加保的問題,作者古田圡 這樣論述:

  ◎損益表上明明有獲利,會計卻透露:銀行戶頭裡沒錢了。   ◎只要營業額增加,獲利一定會增加。所以再逼業務部把營業目標提高吧?   ◎銀行貸款最好趁早還清?錯,你要先檢視每月的現金流量。   ◎與其租辦公室,不如自己買不動產?會計師的建議其實是……      一家公司有沒有前景、你這份工作是否穩定,經營階層的「財務行為」可以看出來。   中小企業的老闆,半數以上不懂財務和經營方法!   於是我們永遠會看到:      儘管年年賺錢、公司規模卻做不大;   因為賺錢而擴大規模,公司變大之後卻倒了;   營業額顯著成長,公司卻沒什麼錢,導致有能力的員工抱怨連連、失望離職;   經營者經常忙著

調頭寸……     作者古田圡滿是執業近四十的會計師,也是會計事務所的老闆。   他的會計事務所創業以來從來不曾虧損,甚至連續37年營業收入成長、零借款,   稅前淨利率達20%!     因為他善用經營的三大神器 :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找出獲利的關鍵。     他發現,在看過的3,000家以上中小企業客戶中,遭遇破產或倒閉的公司,   經營階層如果能夠事前正確解讀財報,就能避免虧損或是倒閉的命運。      書中他特別精選經營者或管理者最常犯的錯誤思考,   圖解犯錯的原因,以及該採取什麼具體對策。   抓對財務三表的重點,不只是老闆必備的基本功,   更是晉升重要管理職

與尋找穩健投資標的的最佳利器。      ◎行銷和業務不只是搞活動,懂財務計算,才會真正替公司賺錢!   .獲利想要變兩倍,營業收入也得增加兩倍才行?錯!   利潤想翻倍,不用拚營收翻倍,重點是營收只要增加16.7%。   與其要求業績目標「比去年成長百分之幾」,不如掌握營業目標,大家都省力。     .產品降價還能增加毛利,怎麼可能?重點在營業收入和變動費用!   書中用例子算給你看,毛利率增加1%,獲利甚至可以增加10%到50%。   毛利高的業種應提高銷售數量,低毛利的批發業則是先拉高客單價。      ◎讀資產負債表(而非損益表)來經營的老闆,公司體質更強健!   .企業利益有五種,哪

一個最重要?   營業毛利、營業利益、稅前淨利與稅後淨利……,   經營者最重視哪一個?跟你往來的銀行最在乎哪一個?   .財會部門要注意:差一點就差很多!付款、還款、繳稅的眉角   跟銀行貸款是好還是壞?其實銀行不只可以借你錢,還可以借你時間。   拿到支票後該背書轉讓,還是拿去貼現?差別在哪裡?   .完美的資產負債比應為3 : 3 : 3,金融負債、信用負債與股東權益要各占30%。     ◎員工獎金怎麼發?精簡人事費用才能救公司?薪資制度眉角看這裡   .人事費用當成本,當心員工留不住,得提高勞動生產力,書裡告訴你怎麼算。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月薪資差距只6~12%,靠獎金就能提高

員工滿意度。   .業績好也不發獎金,以備不時之需?老闆自己可以拿獎金嗎?該怎麼認列?        財會人員能做的,不是替老闆「調整」出好看的損益表,而是提供聰明建言。   行銷業務單位的貢獻,未必是爭取預算搞大活動,而是懂得計算成本與效益。   本書特色     37年不敗會計師幫你破解,讓現金流極大化、實質獲利現形,晉升重要職位者必讀。   名人推薦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創速董事合夥人、《節稅的布局》作者/胡碩勻   臺灣財經暢銷作家/王志鈞   連續創業家暨兩岸三地上市公司指名度最高的頂尖財報職業講師/林明樟

平台外送員勞動法律之研究 -以美國加州相關法制為比較對象

為了解決如何幫員工加保的問題,作者李宜庭 這樣論述:

自2012年始,美食平台外送產業進軍我國消費市場,現代科技進步以及智慧型手機普及化,人們運用手機上應用程式點選商品,以信用卡線上付款,美食平台收取訂單後通知店家備餐,並由該平台指派外送員運送商品至消費者手中。隨著近年來COVID-19疫情逐漸升溫,改變人類許多生活型態,如公司辦公轉為遠端在家工作、保持社交距離等生活模式,宅經濟時代為外送平台創造更多商機,享受該服務之同時,卻無形之中遺忘平台外送員之勞動法律相關權益保障。本文以平台外送員為主要研究對象,為探討平台外送員相關法律之保障須先釐清其與平台業者間之法律關係,自2019年我國勞動部職安署對平台業者實施專案調查之結果顯示,其中有6家為勞動關

係,部分為承攬關係,而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046號以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簡上字第156號判決結果確定平台公司與旗下平台外送員為勞動關係之情形,儘管如此,仍有部分平台外送員為承攬關係,而這些工作者應如何獲得法律保障,故本文除檢視我國勞動關係認定之標準外,平台外送員相關法律保障之探討亦為研究議題之一。再者,以美國加州作為本研究比較法之對象,針對美國勞動關係之判斷標準以及如何因應平台經濟所帶來之衝擊與影響進行討論,對照美國加州實務之經驗,以提供我國未來後續制定相關法律保障之方向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