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資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勞基法資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明政寫的 年金政策與法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資遣原因怎樣才合法?5大資遣條件不可不知也說明:所以當雇主用《勞基法》第11條資遣勞工,需要支付資遣費,但於懲戒解僱,勞工要負多數的責任,就不受資遣費的保護。 一言以蔽之,《勞基法》第11條規定的 ...

中國文化大學 法律學系 邱駿彥所指導 周至淵的 勞動關係下預告終止契約之問題研究 (2019),提出勞基法資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動基準法、解僱、就職、勞動契約、勞工、雇主、工作權、預告、解僱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倪炎元、江才健所指導 王浩的 那一天,我沒了飯碗—惡性關廠勞工生存保衛戰 (2018),提出因為有 惡性關廠、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勞工資遣費、勞工運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勞基法資遣的解答。

最後網站公司明文規定之遣散費高於勞基法則補充:【企業人事制度.勞資糾紛】依據新制勞基法遣散費是一年年資計為0.5個月遣散費,但公司有明文的管理規定中寫出遣散費計算方式,並且未因新制實施兒修改,仍定義為一年年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勞基法資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年金政策與法制

為了解決勞基法資遣的問題,作者郭明政 這樣論述:

  本書收錄了作者十餘年來就勞動年金、國民年金、基準法退休金制度等勞退新制等年金政策與法制之相關論文。自始自終,作者以欠缺學理與經驗的支撐為由,嚴厲批判社會安全制度的私人化,尤其年金制度的私人化,並強力主張社會保險年金。然而隨著勞保年金及國民年金之實施,私人化的錯誤發展顯然已受到揚棄,社會保險年金也終獲得肯定。作者長期參與有關政策的辯論與規劃,因此本書除了是一位學術工作者的學術論著,也是實務參與者的工作紀錄與見證。

勞基法資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0101台視 一個半月收8間 跨年收4間 伯朗咖啡員工錯愕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iTy-NZYkyhc

店內空無一人,櫥窗內也空蕩蕩,店內地板上堆滿紙箱和雜物,還有施工用的鋁梯就擺在中央,知名的連鎖伯朗咖啡館驚傳收店潮,光是跨年當天一口氣就有4家分店關門大吉。

記者/陳詩雨、陳建國 採訪報導……↓

根據伯朗咖啡公告,今年11月中先是收掉了重慶二店、12月底再陸續收掉了中和遠東店、民族店、天母店等6間分店,就連淡水中正店也傳出將在1月底熄燈,1個半月內連關8間。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傳統的街邊店它依然是一個租金成本相對高,那人事成本也相對高的一個情況之下,主要的商圈它多半,第一,咖啡品牌競爭實在是非常的多元、激烈,而且多半都是走一些比較中低價位的,那你要取得也很容易,就是被一些相關同品牌的、類型的去夾殺。」

伯朗咖啡館大舉收店,業者低調回應,有些門市是因為租約到期,有些是營運狀況不如預期,所以才在最近通盤整頓,收店的店內員工,若無法安排到其他門市,也會依照勞基法資遣。

競爭激烈加上店租與高人事成本,也讓伯朗咖啡館重新調整門市部局求生存。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1/200101-8-4.html

勞動關係下預告終止契約之問題研究

為了解決勞基法資遣的問題,作者周至淵 這樣論述:

契約自由是我國民法上重要的概念原則,但是勞動契約是否存續會涉及勞工的工作權,且失業後往往因為失去了經濟來源而影響到整個家庭,所以法律不能給予雇主恣意解僱勞工的權限。另一方面如果雇主不能過濾、篩選自家勞工,將不良員工加以淘汰,也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順利經營。在雙方的拉鋸之下,政府需要考量勞資雙方的利益並對於勞動契約之終止加以規範。因為不加以限制會很容易出現雇主對於勞工有恣意終止勞動契約的情況,但如果又對這方面的限制太過嚴苛,會讓雇主在僱用勞工時有所顧忌,過度保護就職中勞工的工作權,也等於變相阻礙了新鮮人進入職場就職的機會。故本文將對於勞基法第十一條立法目的與實務面的操作進行分析及整理,並

探討預告終止契約衍生之相關問題以及勞工面臨被資遣時如何請求救濟的課題。

那一天,我沒了飯碗—惡性關廠勞工生存保衛戰

為了解決勞基法資遣的問題,作者王浩 這樣論述:

從1980、90年代間的關廠外移潮到2016、17年的復興航空解散、立益紡織關廠案,面臨突若其來的惡性關廠所伴隨著失業,勞工的處境為何?本深度報導訪問10位勞工、5位協助爭取權益的勞工運動人士以及多名學者專家及政府官員,針對他們從職場工作到惡性關廠後行動的歷程,呈現惡性關廠對勞工的衝擊,以及現行制度與勞工期望工作權和資遣費保障的落差。由相關研究可知,雇主對惡性關廠的經營性策略並不是突發性策略,反而是雇主巧妙設計的周密性策略,是一個服膺於資本主義資本積累邏輯,追求最有效率的運用資本的結果。透過表面上經濟性的理由(業務轉型、虧損、解散)抽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未來有更雄厚的資本繼續奪取其他勞動者的

剩餘價值。本報導的相關訪談大致上呼應了上述研究的觀察,並由受訪者的論述中呈現了勞工運動者的艱辛,以及嘗試引起社會輿論與討論的企圖。研究者期望透過本報導,嘗試在主流媒體過度強調「激烈抗爭」與「勞工要錢」的框架下,能夠給予閱聽者更多層次的認識與思考,同理勞工是迫於轉業之困難,與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不足,方而不得已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