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信章寫的 勞動法隨觀(第三版) 和周志盛,周瑋軒,周瑋倫的 勞動基準法隨身查(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也說明:【公告】國慶假期- 客服中心暫停服務 · 預告「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 預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翰蘆 和書泉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姚志明所指導 戴芝儀的 政府採購停權制度之研究 (2021),提出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府採購法、停權制度、停權事由、一事不二罰、競合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林良榮所指導 潘宗璿的 集體勞動關係法之勞工概念研究-兼論台日外送平台工作者之工會組織爭議問題 (2021),提出因為有 集體勞動法、工會法、勞工、外送員、外送員工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解答。

最後網站勞基法罰款懶人包|這些事情不注意就會被開罰!15條常見 ...則補充:1. 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雇主認有繼續工作之必要時,得停止第三十六條至第三十八條所定勞工之假期。但停止假期之工資,應加倍發給,並應於事後補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動法隨觀(第三版)

為了解決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問題,作者蔡信章 這樣論述:

  本書以2020年6月10日最新修正公布的勞動基準法及2020年1月1日施行之勞動事件法為核心,採逐釋義的方式,謹以法律條文的立法理由、主管機關勞動部的函釋,以及司法實上的見解作為論述的依據,並以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一百多件具體案例、2021年4月30日公布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原名稱:勞工安全衛生法)、勞動檢查法、大量勞工解保護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工會法、就業服務法、就業保險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勞工退休金條例、勞工保險條例、企業併購法、全民健康保險法等法規來解說,方便讀者快速理解勞動基準法、勞動事件法及其他勞動法規等相關重要的梗概,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著者

以具體的案例方式,簡潔、扼要說明勞動法規的精義,著重實務上的見解,除了可作為引領中小企業經營者、人資部門(HR)、關心己身權益的各行業勞動者及對勞動法規有興趣學子研讀、參閱之入門書籍外,更適合實務界人士處理勞資爭議相關法律問題之參考,對於修習勞動法的學子面對國考也能有所助益。

政府採購停權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問題,作者戴芝儀 這樣論述:

我國政府採購法之停權制度明定拒絕不良廠商參加投標及作為決標或分包,其立法理由係為杜絕廠商違法及違約行為,避免不良廠商再次危害其他機關,建立良性競爭環境,惟政府採購法之停權制度於實務執行上有許多質疑及爭議。因此,該制度設計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及具備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之功能,實有探討之必要。我國政府採購法停權制度屬行政罰之性質,亦應適用行政罰法之競合理論規範,惟若廠商之行為同時構成多款停權事由,如何正確判斷違反事項與執行停權程序確實是一大難題。目前實務上相關採購停權爭訟於法院審理時,法官之裁判幾乎都是針對廠商及機關間所提出構成停權事由之要件該當與否,並無審視可能之構成各款停權事由競合之問題及處理

方式。主管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雖有注意實務上可能發生各款競合適用之問題,然僅於105年頒布之「刊登不良廠商執行注意事項」中規範第1款(或第2款)與第6款之適用及處理原則,並未通盤釋明各種競合態樣之處理方式,在立法者及法院實務判決未給予統一之處理見解情況下,導致機關間對於各採購案發生各款停權處分競合時,有不同作法,包括:擇重處罰者、將所構成之各款要件一次性辦理停權、擇先發生或最後發生之款次,甚或先將一款停權事由執行完畢後,再執行另外一款次之停權事由等不同之處理方式。當廠商的行為構成多款停權事由遭機關之停權處分時,機關依各自思維判斷及裁處方式,造成法的不安定性問題。本文首先闡明政府採購法及停權

制度之性質及規範目的,及說明何謂行政罰下之競合理論,接續針對構成停權事由競合時應如何適用該競合理論之規範,及可能構成競合之款項作分析與檢討,並輔以整理機關遇此競合情形時各自為政之實務判決案例,最後對於停權制度所衍生之競合問題進行分析評論及建議,提供主管機關、採購機關與司法實務做參考,讓我國採購法之停權制度能更臻完善。關鍵字:政府採購法、停權制度、停權事由、一事不二罰、競合理論

勞動基準法隨身查(三版)

為了解決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問題,作者周志盛,周瑋軒,周瑋倫 這樣論述:

  本書精選勞動基準法歷年來重要的解釋令,並且融合實務議題詳加分析,是職場上班族熟稔自身權益的實用工具書。細究本書特色有下列數項:   1.每一條文標示制定要旨,便利讀者查詢與閱覽。   2.逐條彙整主管機關發布之重要解釋令,以使勞資雙方有所依循。   3.常用條文輔以實務解析,藉以探究勞資雙方常見的迷思。   4.敘述簡要、條理清晰,是職場工作者與在校學子必備的工具書。   5.提供讀者人資管理、勞資關係與勞動法令的諮詢服務。

集體勞動關係法之勞工概念研究-兼論台日外送平台工作者之工會組織爭議問題

為了解決勞基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的問題,作者潘宗璿 這樣論述:

隨著網際網路及個人通訊設備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產生了許多了新形態的商業模式,新興如Uber、外送平台等模式,企業也更容易藉此使用企業外勞動力,同時,此類企業外工作者面臨到勞動保護缺失的問題,在與傳統僱佣模式不同的新型態工作中,面臨工作者無法受到既有的勞動法保護之問題。對此外送員開始凝聚集體力量組織工會法上之工會,但我國對於工會法上勞工是否應與勞動基準法相同尚無定見,本文即以平台外送員是否為工會法上勞工為研究對象。而在先進各國中日本在地緣關係與社經文化上與我國較為接近,對於我國勞動法制有深刻的影響,且其有關工會法上勞工之判決與學說討論發展至今有累積相當數量。同時,日本政府自2018年前後即有注意

到外送員等個人工作者之勞動問題,直至2021年由日本內閣為首的政府部門提出以勞動法為主、競爭法為輔的法政策規劃。最後,日本也有以平台外送員為主的工會,且相當積極地與外送平台進行協商,可作為工會運動的模範。因此日本法制之經驗應可作為我國的借鏡。作為結論,本文認為我國工會應建構獨立的勞工概念,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工作者可以組織工會,並且在我國未來的立法政策上,可以採用日本政府提出之勞動法為主、競爭法為輔的法政策,並制定類似日本下請法,以增加對於個人工作者的工作條件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