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閩南語朗讀文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108閩南語朗讀文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嘉芬寫的 火種 Hué-tsíng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9年全國語文競賽社會組閩南語朗讀特優-施子涵- YouTube也說明:第十篇-查某囝.

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陳鳳如所指導 許淑萍的 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之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2020),提出108閩南語朗讀文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合作學習、朗讀、閩南語、學習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吳聖雄所指導 王怡方的 陳百潭閩南語流行歌曲聲情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陳百潭、聲情、實驗語言學、閩南語歌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108閩南語朗讀文章的解答。

最後網站[閩南語朗讀] 108年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朗讀文章 ... - 泰國住宿訂房推薦則補充:閩南語朗讀 國中, 為推行語文教育,培養國人語文能力及學習興趣,辦理全國語文競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08閩南語朗讀文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火種 Hué-tsíng

為了解決108閩南語朗讀文章的問題,作者吳嘉芬 這樣論述:

  Tsit本台語作品集號做《火種/Hué-tsíng》,是藉著《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的意義來書寫我學習臺語、傳播臺語的生涯佮感想。分做四輯:     第一輯 思鄉,思情   思念親人、故鄉,用爸母話共所思所念化作文字,是自我敨放的過程,是寄相思、解鄉愁的上好的藥方。     第二輯 火種/Hué-tsíng   行入臺語教學之路,沿路那教、那學、那寫……,毋是干焦「教囡仔講臺語」爾爾,路途中的鹹、酸、苦、澀,點點滴滴攏成做甘甜美好的記持。     第三輯 類文學報導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民間文學是上豐富的文學寶藏。歌

詩、畫作、音樂、舞蹈……,結合做伙是藝術的整體展現。感謝所有的好因緣,予阮有參與的機會。     第四輯 生活隨筆   身邊的花草樹木,綴四時轉換變化,咱若用心去觀察、去體會,齊齊是成做詩文上直接、上好的肥底──這也是生活美學的哲理。

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之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為了解決108閩南語朗讀文章的問題,作者許淑萍 這樣論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國小階段,已將本土語文列入部定課程,是母語教學的重要里程碑。但由於考試領導教學,多數人仍較不重視與升學考試無關的本土語文,其中占臺灣人口比率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閩南語族群,其新生代人口中能流暢使用閩南語進行溝通表達者,更是寥寥可數。因此,如何透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從國小階段就能體會閩南語文的美感,進而樂於學習閩南語,是值得探討的議題。語文的教學涵蓋聽、說、讀、寫,其中朗讀為聆聽與說話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它不但可以增進學生說話的流暢性、語音的正確性、口語表達的能力,還可以擴增識字的詞彙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學習閩南語文強調輸入、互動及輸出的學習歷程,而採用合作學

習的方式就是提供此輸入、互動及輸出的溝通情境,讓學生透過小組成員間的支持及互動,活用閩南語於真實生活情境的溝通及表達,既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又能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基於上述的觀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的可行性及實施成效。為提高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的可行性,在正式研究前,先以行動研究進行試驗性研究,分析此教學設計的可行性,以供正式研究規劃及教學設計的參考。另因研究期程的考量,僅選用合作學習中的配對學習法、拼圖法第二代及共同學習法,三種教學策略進行試驗。試驗性研究的對象為新竹市快樂國小四年一班 26 名學生,其中男生 12 名、女生 14 名,進行為期六週、每週

一節課的教學。試驗性研究的過程中,搜集教學試驗的課室觀察、學生的學習單及訪談、研究者的省思札記等資料,以探討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可能遭遇的困難、問題及可行性。研究發現: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是可行的,唯學生間的小團體及人際關係,會造成分組及合作的困難。透過撲克牌分組的方式及有趣的學習活動,並善用獎勵的措施,學生覺得公平且有趣,而後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及教會同組成員的成就感,更樂於投入合作學習,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均表示喜歡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另外,根據研究者的課室觀察及學生訪談,發現學生平時少有聽、說、讀閩南語文的機會,加上識字量少,影響語音、聲調的掌握,所以朗讀教材調整及修正為能連

結學生生活經驗及日常生活對話的材料。歷經教學試驗的行動、反思及修正後,規劃正式的教學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的準實驗設計,以分析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的實施成效。正式研究的對象為新竹市平安國小五年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該年級的兩個班級學生,再隨機分派其中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其中實驗組學生有 18 名,接受每週一節、每節 40 分鐘,共進行九週的運用合作學習於閩南語朗讀教學,控制組學生有 17 名,接受一般的閩南語朗讀教學。而後以共變數分析,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閩南語朗讀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將前測分數的影響排除後,兩組學生在朗讀能力之語音、流暢度和總分上

,均達顯著差異( F(1,32)=4.41、8.78、6.33, pM=2.17、M=2.21>M=1.82、M=8.15>M=7.29),但在聲調和聲情上,兩組學生的後測得分則無顯著差異( F(1,32)=2.73、3.02, p>.05)。至於兩組學生在閩南語朗讀的行為、情意感受、信念和整體學習態度的後測得分,都無顯著的差異( F(1,32)=1.28、2.63、2.87、2.62, p>.05 )。可見運用合作學習於閩南語的朗讀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語音、流暢度和整體朗讀能力,但對於閩南語朗讀的聲調、聲情和學習態度則無明顯的增進效果。訪談實驗組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喜歡合作學習的教學策

略,但不喜歡寫學習單、怕唸錯被笑、擔心影響期末的紙筆測驗等,這可能是前述變項未有明顯增進效果的原因,又或許這些變項的改變需要更長的教學時間,值得未來進一步的探討。關鍵詞:合作學習、朗讀、閩南語、學習態度。

陳百潭閩南語流行歌曲聲情分析

為了解決108閩南語朗讀文章的問題,作者王怡方 這樣論述:

陳百潭是閩南語歌壇的奇葩。他不但能作詞、作曲,還身兼男歌手與製作人。他創作的多首閩南語流行歌曲,至今仍膾炙人口。本文根據陳百潭創作的80首閩南語流行歌曲,由聲韻學的角度,進行音韻成分分析,與出現頻率統計,觀察字調與曲調的搭配關係,試圖探討這些歌曲的音韻特色,解釋它們受歡迎的原因。首先利用PRAAT及SPPAS程式將陳百潭親自朗讀的歌詞作全面的聲學分析,用國際音標轉寫,分析陳百潭的閩南語音韻系統。再搭配曲調,作成歌詞成分分析與曲調走向對照表。再分別針對聲母、韻母、聲調、句式、曲調等方面,進行統計與相關性分析。藉著多種統計表格,具體描述陳百潭所作閩南語流行歌曲在「聲情」方面所展現的特色,總體來說

,「聲情」的表現組成是透過許多元素搭配而成的,在交互組成下,必然形成各種妥協,而陳百潭歌曲之所以朗朗上口深得聽眾喜愛,主要原因在於使用半唸半唱的模式「唱歌」,且音域多落在一般人所接受的中音域,故這樣的唸唱調和成為其主要風格。本文不但在文章風格學方面,完成了一項具體的個案分析。藉著訪談的機會,錄製了陳百潭親自朗讀的歌詞,也記載了他創作的心路歷程與作詞作曲的理念,為閩南語流行歌曲發展史,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