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中成,靳學明,朱玉鵬寫的 微波光子電子戰技術原理與應用 和(美)DAVID L. ADAMY的 EW104:應對新一代威脅的電子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官室| 電子科技也說明:電子科技在軍事上的運用 彰化高中教官頊台民一、電子戰之定義為「運用各種不同波長的 ... 二、在電戰武器系統上的應用:電子科技的軍事應用已從無線電電磁波的應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科學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袁力強所指導 陳曉駿的 資訊時代的攻勢崇拜?以中共的網路作戰論述為例 (2021),提出電子戰原理與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守勢現實主義、攻守平衡、攻勢崇拜、網路作戰、網軍。

而第二篇論文亞東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工程碩士班 胡正南所指導 許惟傑的 5G新無線電波通道探測器之角度估測法 (2021),提出因為有 毫米波、單脈衝追蹤、第五代行動通訊、到達角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俄罗斯电子战发展及现状概览 - 安全内参則補充:俄罗斯同时强调,电子战还应超越军事范畴,应用于民用电磁系统。 ...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于Borisoglebsk-2套件,但它主要用于对抗雷达和空中威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子戰原理與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微波光子電子戰技術原理與應用

為了解決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問題,作者田中成,靳學明,朱玉鵬 這樣論述:

資訊時代的攻勢崇拜?以中共的網路作戰論述為例

為了解決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問題,作者陳曉駿 這樣論述:

「攻勢崇拜」乃是守勢現實主義其中一環,明明當代軍事科技對防禦有利,卻發生像一次大戰爆發前,各交戰國錯誤的理解軍事科技對攻守平衡的變化,誤認為槍砲科技對攻擊有利,因此造就攻勢崇拜普遍認為攻擊是容易的。攻勢崇拜現象一再發生,在一次大戰前就已發生,然後1980年代的「軍文關係」仍是如此,即使到了2010年代中共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以及美國的「空海一體戰」更是這樣。 然而,現在非常受到注意的「網路作戰」是不是也有攻勢崇拜的現象呢?本文將以中共的網路作戰為案例,分別從中共的軍事、學術著作及媒體報導,呈現中共攻勢崇拜的現象。

EW104:應對新一代威脅的電子戰

為了解決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問題,作者(美)DAVID L. ADAMY 這樣論述:

本書重點介紹了當前電子戰面臨的新威脅以及采用的新型對抗技術。全書共11章,第1章簡單介紹了本書的寫作目的和背景;第2章探討了電磁頻譜作戰域的特點以及與其他作戰域的關系,闡述了與電磁頻譜作戰域相關的基本概念和用語;第3章介紹了傳統的威脅雷達及雷達干擾技術;第4章概述了新型威脅雷達的技術改進,以及威脅的變化給電子戰帶來的影響;第5章全面論述了數字通信理論;第6章主要講述了無線電傳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通信電子戰中的應用;第7章講述了通信威脅的巨大進步以及給電子戰帶來的新挑戰;第8章講述了數字射頻存儲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電子戰上的應用;第9章講述了與紅外武器和傳感器以及紅外對抗相關的原理、技術及發展現狀;

第10章講述了雷達誘餌的作戰任務、工作原理以及部署方式等;第11章討論了電子支援系統與信號情報系統之間的差異。作者:(美)David.L.Adamy(戴維.阿達米)譯者:朱松等。David.L.Adamy擁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和聖克拉拉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他已撰寫了多年的EW101專欄。他也是軍隊和工業領域的EW專家(自豪地稱自己為「烏鴉」)。作為系統工程師、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主管、項目經理,Adamy先生直接參與了從潛艇到太空等多種平台的EW系統項目。David.L.Adamy擁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和聖克拉拉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他已撰寫了多年的EW101專欄

。他也是軍隊和工業領域的EW專家(自豪地稱自己為「烏鴉」)。作為系統工程師、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主管、項目經理,Adamy先生直接參與了從潛艇到太空等多種平台的EW系統項目。

5G新無線電波通道探測器之角度估測法

為了解決電子戰原理與應用的問題,作者許惟傑 這樣論述:

隨著毫米波射頻集成電路 (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FIC) 的技術發展日漸成熟,毫米波相控陣列天線陣列,廣泛應用於第五代新無線電(5G New Radio)通訊系統。首先使用於 20-40 GHz 頻譜區域,然後將逐漸提升至太赫茲載波頻段 (6G應用頻段)。5G/B5G 移動網絡應用毫米波技術大寬頻優點,開發高數據速率的無線傳輸技術,開拓了多網絡語音數位集成服務平台的應用領域及拓展了萬物聯網的時代,例如、多媒體、虛擬現實 (VR)/增強現實 (AR)、機器對機器 (M2M) / 物聯網 (IoT)、汽車、智慧城市等。5G/B5G新無線通訊系統

應用大規模MIMO之波束成形技術(Beamforming technique) 補償嚴重的傳播損耗並大幅提高無線容量(Wireless capacity)。毫米波波束成形(BF)方案通過設置陣列天線,並經由個別天線輻射信號的相位調變來控制形成最佳的波束指向,以優化無線數據傳輸速率。然而,毫米波 BF 方案存在計算量大、數據流量大的問題。通常會應用信道探測系統預先探測整個信道狀態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之資訊,以建立和保持無線傳輸系統中所需的穩健RF 鏈路,因此、第五代新無線電(5G New Radio)通訊系統之通道探測器系統(Channel sou

nder system)之研究日益受到重視。本論文提出一種有源(active)、低成本的毫米波陣列天線模塊(Antenna-in-Moudule, AiM)設計,並建立了毫米波信道探測系統之雛形設計方案。針對 AOA/AOD 信息角估測,除了傳統的運算法則(例如:MUSIC 及SAGE 運算法則)之外,首度使用單脈衝追蹤方法(Monopulse Tracking Method)來估測角度,以大幅減少信道探測系統之角度估測時間。最後,將所設計出來的2×4 (2×16) mm-Wave AiM在亞東科技大學空中接口(Over-the-Air)實驗室,並嘗試應用單脈衝追蹤方法(Monopulse T

racking Method)來當作AOA/AOD新的角度估測運算法則,並經由實驗測試成功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