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健保轉出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員工離職,該如何幫他辦理退保? - 勞工保險局也說明:小葵介紹了這麼多跟勞工相關的勞保小知識,今天就要來告訴雇主們,當你的員工離職時,該怎麽幫他辦理退保、什麼時候該辦退保等等相關Q&A喔!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張道義所指導 莊雅評的 薪資制度-從經濟到社會 (2014),提出離職健保轉出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性尊嚴、勞動、資本、行政權作用、薪資環境。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詹前隆所指導 温怡珺的 探討25-44歲青壯年族群失業與就業現象-健保承保資料之運用 (2011),提出因為有 健保承保資料、待業週數、失業率、迴歸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離職健保轉出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健保轉出業務申辦說明 - 臺北市大安區公所則補充:健保轉出 業務申辦說明. 適用對象目前在大安區公所投保之被保險人或其眷屬;. 轉換投保單位。 改變投保身分。 應備證件. 申請書; 國民身分證正本或戶口名簿正本(尚未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離職健保轉出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薪資制度-從經濟到社會

為了解決離職健保轉出單的問題,作者莊雅評 這樣論述:

摘 要 一個人不論生於哪個時期,必須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質保障以為其生存基礎,這亦是一個個體生活在社會上享有人性尊嚴的根本,否則,人們將無以藉此發展屬於當時的文明。然而資源是有限的,並非所有的人皆可獲得充裕的物質生活,會因勞動力減少、工作機會喪失,或意外事故發生等情形,致使某部分的人面臨物質匱乏和生存危機的困境,差別待遇的出現更可能盡一步造成對立現象。 而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亦面臨相同的問題,社會財富為特定少數人所掌握,作為生產主力的勞工階級卻無法獲得相等的報酬,導致勞資關係緊繃,社會和諧受到嚴峻的考驗。本研究試著回到問題的本質,從勞動與資本的交互作用找出社會穩定的方法。

在複雜的交互過程中,我們必須有個機制用以統合所有因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矛盾利益,而這個機制就是國家。國家必須透過自身的內在機制-行政權作用,調和勞方與資方的利益衝突、保障每個個人利益,以達到和諧的目標。 是以,在確立國家介入的必要性後,本研究接著將針對不同層次的行政權作作用做檢視,以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為其審查標準。盼能修正消極行政手段的不足,以更積極的方式使整體薪資環境獲得改善,讓勞資關係獲得舒緩,如此一來才能促使社會在和諧狀態下持續進步。

探討25-44歲青壯年族群失業與就業現象-健保承保資料之運用

為了解決離職健保轉出單的問題,作者温怡珺 這樣論述:

失業問題不僅僅是個統計數字,失業現象可能引發犯罪率提高或產生許多社會問題。我國勞動力人口以25-44歲青壯年期人口所占比率最高,顯示青壯年期人口為台灣經濟的主要推手,更是許多家庭的經濟與精神支柱。我國全民健保實施迄今已逾17個年頭,全民健保承保加退保資料庫中隱含著2,300餘萬人工作異動軌跡。然而迄今尚無利用原始健保承保資料進行失業、就業及景氣指標之研究。本研究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國性健保承保計費資料做為研究資料來源,以25-44歲青壯年期受雇勞工為研究對象,以轉換工作前後的時間差作為本研究之待業週數。研究第一部分以待業週數與經濟景氣指數進行相關性分析,探究健保資料與經濟景氣

之關聯性。研究第二部分以時間、年齡、性別及地區作為自變數,將待業週數作為依變數進行迴歸分析,期盼找出健保承保資料對於社經科學領域之價值與地位。研究發現,健保資料之待業週數與當期失業率呈現顯著正相關性,與當期股價指數呈現顯著負相關。2008年較2009年及2010年呈現顯著相關性。在待業週數方面,整體而言,男性的待業週數大於女性,但會受到地區與年齡的影響;年齡增加及待業週數增加則其跨區工作比率亦下降,另地區區域性在待業週數上形成顯著差異性。本研究嘗試利用健保資料承保異動資料之特性探討青壯年期失業就業情形,有別於其他文獻以失業率資料分析,有別採問卷方式取得轉換工作間的待業週數。研究發現在不同的資料

來源下,研究結果呈現與國內相關文獻分析失業就業相似結果,且在資料取得上較省人力與時間成本,顯示健保承保資料推估社經變數研究結果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