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機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離心機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以色列)雅科夫·卡茨寫的 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好望角系列 和歐陽平凱,胡永紅,姚忠的 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离心分离器,离心机的英文也說明:离心分离器,离心机的英文_离心分离器,离心机翻译_离心分离器,离心机英语.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浙江人民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萬能科技大學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研究所 林麗惠所指導 翁美香的 添加木質素對隔離粉底液安定性探討 (2021),提出離心機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木質素、安定性、粉底液。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 賴重宇所指導 林侑瑾的 探討國軍空勤人員心力指標與G耐力表現之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鬆弛性G耐力、緊張性G耐力、抗G動作、人體離心機、G力、心力指標的重點而找出了 離心機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汽车黑科技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先生,这台离心机是NASA在90年对宇航员进行培训时用到的HHBL-553型模拟离心机。 ... 王瑞也听不懂掺杂着少量英文的印竺话,便和柳青交头道:“我擦,凡哥这行不行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離心機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好望角系列

為了解決離心機英文的問題,作者(以色列)雅科夫·卡茨 這樣論述:

從無人機到衛星,從導彈防禦系統到網路戰,以色列在將新技術應用於現代戰場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為我們展示了這個僅有800多萬人口的小國是如何長期身處戰爭環境而不斷適應戰爭形式的變化,並成為21世紀的新型強國的。當然,以色列的“強”並不在體量,而在創新和效率上。 作為21世紀探索戰爭模式的先鋒,面對不斷變化的戰場,以色列研發出許多新型武器,並通過改裝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續性和致命性。雖然世界各國都在應對同樣的挑戰,但許多國家紛紛學習以色列的經驗,尤其是在武器製造方面。可以說,以色列已成為全世界的武器研發實驗室。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這些的?這些研發成果

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會產生哪些影響?這正是雅科夫·卡茨和阿米爾·鮑伯特在書中討論的重點。作者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並同以色列國防體系保持著密切聯繫,本書可以說是一份來自前線的調研報告。   雅科夫·卡茨,《耶路撒冷郵報》主編,哈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講師。曾擔任《耶路撒冷郵報》的軍事記者和國防分析員近十年,與人合著有《以色列與伊朗:影子戰爭》。現居耶路撒冷。 阿米爾·鮑博特,以色列主要新聞網站瓦拉網的軍事編輯和高級國防分析員。曾擔任以色列《晚報》軍事記者。現居以色列南部小城萊哈威姆。   譯者序 序言 前言 / 001 第一章 地下工廠 /  025

第二章 “玩具”飛機 /  049 第三章 無敵裝甲 /  081 第四章 偵察衛星 /  105 第五章 反導科技 /  133 第六章 情報系統 /  163 第七章 網路病毒 /  184 第八章 軍火外交 /  207 結語 末日戰場 /  230 致謝 /  251 注釋 /  253 原書索引 /  259   以色列的傳奇色彩無需更多筆墨渲染。這個資源匱乏的小國短短幾十年間在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創造了諸多奇跡。談到以色列軍事,許多人都首先會想到高科技武器,如“梅卡瓦”坦克和“鐵穹”防禦系統。但這些武器是如何研發出來的?為什麼成功研發出

這些武器的是以色列,而不是其他國家?雅科夫·卡茨和阿米爾·鮑伯特所著的《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一書詳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本書原著於2017年出版。作為軍事記者,兩人長期跟蹤和報導巴以衝突與地區軍事動態;作為以色列公民,他們都擁有在國防軍服役的獨特經歷。《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體現了兩人10多年來的業務積累和學術思考,是瞭解以色列高科技武器的必讀之作。卡茨1979年出生於美國,後來移民以色列,定居耶路撒冷。他曾擔任以色列教育部前部長納夫塔利·貝內特的高級外交顧問,目前擔任以色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刊之一《耶路撒冷郵報》的主編,同時在哈佛大

學教授新聞學。除了從事教學和新聞工作,卡茨積極嘗試專著創作,他的第一本書《以色列和伊朗:影子戰爭》於2012年出版。鮑伯特也是以色列人,出生於1974年,長期在以色列各大報刊和媒體工作,先後在以色列《晚報》和瓦拉網擔任軍事記者和國防分析員。他在巴伊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討論的是軍隊、情報界和媒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他經常就以色列安全問題發表演講和接受媒體採訪。 在很多人心目中,以色列是“高科技武器”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以色列在這方面起點很低,缺“小米”,少“步槍”,還沒“子彈”。作者在《地下工廠》一章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接下來,卡茨和鮑伯特從無人機、坦克、衛星、火箭彈攔截系統、情報

機構、網路病毒和軍火外交等方面介紹了以色列軍事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程,在各個章節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武器系統研發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著重分析了高科技武器發展背後的驅動力。 第一,在作者看來,以色列所具有的歷史背景和所處的安全形勢是發展高科技武器一個極為重要的動因。自建國以來,以色列面臨的戰爭和衝突幾乎從未停息,如果連續幾周新聞沒有報導任何襲擊事件,以色列人反而會感到些許不適應。為瞭解決現實問題,甚至是生存問題,“孤獨”的以色列人必須“不擇手段”“先人一步”,正如書中引用的以色列國家安全機構辛貝特一位前任局長的話:“這並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是在別人約你吃晚飯前,先約他吃個午飯。”

由於資源有限,他們無法靠數量取勝,只能憑藉科技獲取品質上的優勢,這一理念從一開始就成為以色列國防安全戰略的核心思想。這就是為什麼“以色列的科研投入比例居全球之首,占國內生產總值約4.5%,在許多排名中均被列為全世界最具創新性的國家。龐大的科研投入中有大約30%用於具有軍事性質的產品”。 第二,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和以色列等級觀念的缺失也有利於創新。“虎刺怕”一詞源於意第緒語,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理解為“胡攪蠻纏”或“厚顏無恥”,但在本書中應該理解為“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甘休”。譯者曾在以色列留學和生活,在同以色列人交往時,書中提到的“虎刺怕”精神經常會讓人感到難以適應,但用在做事上卻非常

管用。可以說,正是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導致以色列等級觀念的弱化和缺失,而習慣打破等級制度的文化傾向又強化了以色列人“虎刺怕”式的民族性格。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士官敢同將軍就一個問題爭論,但在以色列,這事一點也不奇怪。 第三,移民社會為以色列科技創新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作者在介紹以色列人物時常常會用到“移民”一詞:“萊納特1921年出生於匈牙利,9歲時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阿比·卡雷姆1937年出生於巴格達,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隨家人移民以色列”。的確,以色列是一個移民國家,不同地區的移民帶來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而不同思想的碰撞往往能產生新的想法。在以

色列內部,國防軍是一個“社會中的社會”,發揮著重要的熔爐作用。以色列實行義務兵役制,年滿18歲後,男性需服役32個月,女性需服役18個月,不管是基布茲成員,還是正統教徒,不管是美國移民,還是俄羅斯移民,都要穿上國防軍的軍裝,朝夕相處,並肩作戰。以色列的開國之父們早就看到了以色列國防軍在社會融合上可以發揮的巨大作用,並使之成為一個弱化階級差異和促進社會融合的絕佳場所。 第四,密切的軍地關係也是以色列成為高科技軍事強國的關鍵。以色列大多數高科技公司和軍火公司的創始人與研發人員都有軍隊服役經歷,有的甚至曾是軍隊高級指揮官,他們知道戰場上軍隊需要什麼樣的武器。在離開國防軍後,他們大多成為以色列國防軍

預備役部隊的一員,隨時可能被召回參加訓練或參與行動,所以,他們一直同軍隊保持著一定的聯繫。另一方面,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也離不開國防軍的支援,國防軍不僅為高科技產業輸出人才,還輸出技術,助推經濟發展。 第五,美國因素在以色列成為軍事強國的道路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色列諸多武器系統的研發都離不開美元。在建國後的多次戰爭中,美國幾乎全都站在以色列一邊,美以特殊關係得以形成:美國公開使用以色列軍事設施,並幫助以色列修建半公開共用軍事設施,進行軍事情報搜集與預警合作,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還在以設立了軍事代表處。美國對以色列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是兩國安全合作的重要內容。1948—2014年,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

額高達1200億美元,其中75%用於購買美國商品。2007年,根據美以達成的有效期為10年的《安全合作協定備忘錄》,美國同意為以色列提供3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2016年9月,美國和以色列達成一項新的軍事援助協議,從2018年起10年內為以色列提供約380億美元的援助。包括“鐵穹”在內的先進武器系統都離不開美國的資助。當然,美以特殊關係也成為以色列同中國等國家開展軍事外交和軍火貿易的障礙。 對於一個經歷了漫長的大流散和長期的反猶主義折磨的民族而言,“不安全感”已成為以色列“民族基因”的一部分,有的學者稱之為“島民心態”。在其作用下,只有通過不斷發展軍事科技,使自己的武器系統在技術上遙遙領先於

本地區其他國家,以色列人才能獲得“相對的安全感”。譯者認為,這種深層次的不安全感也是促使以色列成為高科技軍事強國的重要原因。但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其他國家或組織的軍事技術也在飛速發展。比如,作為一個無人機大國,以色列已開始應對來自哈馬斯和伊朗的無人機威脅;繼以色列成功發射衛星後,2009年,伊朗成功將第一顆自行研製的“希望號”衛星發射到太空,2015年,又成功發射了一顆偵察衛星;當以色列成功借助“震網”病毒使伊朗的離心機癱瘓後,伊朗也成立了自己的網路作戰單位,每年投入10億美元用於研發有效的攻擊手段,連本書作者也承認,“兩國間一場更大規模網路戰的爆發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從作者的這些話中,

我們一方面能體會到他們對以色列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又能感受到他們對未來的一絲憂慮。即便贏得未來所有的戰爭,以色列能做到毫髮無損嗎?能獲得長久和平嗎?可以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色列人仍將生活在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狀態中,高科技軍事強國的地位並不會實質性改變以色列的命運。在全書的論述過程中,兩位作者就軍事論軍事,沒有太多政治性判斷,對於以色列如何解決地區衝突,如何應對未來必然出現的種種危機,他們並沒有提供太多哲學層面的思考,這或許和兩人都是記者出身有一定關係。我相信,在讀完本書後,對於這些問題,每一位元讀者應該都會形成自己的看法。 作者用了一個章節的篇幅介紹以色列的軍火外交。面對國際社會的孤立,軍火外

交在打開外交局面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作者還解釋了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問題。事實上,“由於軍隊規模很小,不管過去還是現在,以色列國防軍都很難通過常規採購刺激本土國防企業研發高端武器。因此,以色列國防企業生產的大多數產品都用於出口。只有這樣,這些企業才能保持生產線的正常運行,並降低國防軍的採購價格”。在某種程度上,正如2007年出版的《創業的國度》是以色列人對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的一次成功行銷,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創業的國度》的一種補充,也可視為對以色列武器的一次行銷嘗試。但另一方面,武器一旦賣到其他國家,以色列就失去了絕對控制權。未來這些武器或技術是否會落到敵人手中?這也是以色列始終面對的一個

窘境。 此外,我想談一談本書的一些特點。受以色列國防軍保密要求的限制,本書對於武器本身的介紹難以深入,有時會給人意猶未盡之感。書中談到的許多行動屬於秘密行動,還未解密,所以作者經常會用到“據報導”這樣的表達。此外,本書篇幅有限,只能展現最能體現以色列特點的武器系統,無法面面俱到,如果讀者想深入瞭解,可以將本書當作路標,搜索和研讀專門論述相關問題的書籍和文章。 本書看似是一本軍事書,實則側重歷史,更多篇幅在講述武器研發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和事件,以及這些人物所展現出來的品質和精神。從這個角度看,本書提供了一條瞭解以色列歷史和以色列人民族性格的線索,也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以色列史。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

,作者在寫作時的假想讀者是對以色列以及以色列國防軍都有一定瞭解的人,因此,譯者在文中添加了註腳,對部分專有名詞進行瞭解釋。 為了讓讀者有更流暢的閱讀體驗,譯者認為有必要在此對以色列國防軍做一簡要介紹: 以色列國防軍向來具有神秘色彩,從不公佈軍力和戰略,但根據全球軍力(GlobalFirePower)2019年的資料,以色列現役軍人大約有17萬人,預備役部隊大約有44.5萬人。 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為英國委任統治時期的地下武裝組織“哈加納”(Haganah,希伯來語中“防禦”之意)。1948年建國後不久,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本古裡安結束了哈加納的“秘密地位”,成立以色列的官方軍隊——以色列國防軍。

包括伊爾貢、萊希在內的地下組織也併入國防軍。 以色列國防部負責以色列國家防衛事務,其辦公室位於特拉維夫的基爾亞(HaKirya),書中提到的“波爾”指揮中心就位於此。國防部部長由文職政治家擔任,被認為是以色列內閣的二號人物。安全歷來是以色列的頭等大事,因此總理有時兼任國防部長,許多國防部長後來也成了總理。 總參謀部(希伯來語簡寫音譯為馬特卡爾)全面負責陸、海、空三軍作戰指揮和訓練。總參謀長實際上是以色列國防軍總司令,也是全軍唯一一名中將。總參謀長在國防部部長的推薦下由政府內閣任命,直接向國防部部長彙報工作。以色列總參謀長影響力很大,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和巴拉克都曾擔任總參謀長。本書前言中提到的

總參謀長甘茨2015年卸任後組建藍白黨,參加了2019年以色列大選,成為有望打破內塔尼亞胡長期統治的有力競爭者。 以軍實行“總參謀部—戰區(軍種)司令部—師”三級指揮體系。通常情況下,以軍總參謀長和副總參謀長通過戰區司令部和海軍、空軍司令部對所屬的陸、海、空三軍實施逐級指揮,較之世界其他國家軍隊,以軍指揮鏈更短,效率更高。總參謀部下設六個部、四個戰區司令部和海、陸、空三軍。總參六部分別為計畫部、作戰部、軍事情報部、人力資源部、C4I(C4I是指揮、控制、通信、電腦和情報的集成)部和科技後勤部;四個戰區司令部分別為北部戰區司令部、中部戰區司令部、南部戰區司令部和後方司令部。總參謀部的直屬單位還

包括軍事法院、軍事學院等。2011年,以色列軍方宣佈成立“縱深司令部”,負責在伊朗等地實施特種作戰。縱深司令部實際上是一個設在總參謀部的指揮部,負責指揮以色列精銳偵察部隊和特種部隊。 以色列陸軍人數最多,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工兵和戰場情報搜集兵(戰場情報搜集兵不同於軍情部下屬的情報部隊)等。步兵中最精銳的為傘兵旅,許多以色列人都以當過傘兵為榮;其他知名步兵單位包括戈蘭旅、南部的納哈爾旅以及吉瓦提旅,這些軍事單位在建國以來的各大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以色列空軍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大的空軍力量。以色列空軍在20世紀70年代前主要使用法國制造的戰鬥機獲取戰場制空權。70年代後,開始大規模換

裝美制飛機,同時以色列開始嘗試自行設計戰鬥機。2016年,美國將首批F-35戰鬥機交付以色列,逐漸取代之前的F-16戰鬥機。 20世紀50年代末,在法國的協助下,以色列在內蓋夫沙漠的迪莫納建立了核武器設施。但以色列採取“核模糊”政策,既謀求核威懾,也規避“國際合法性”的問題。通過“海豚”級潛艇、“傑裡科”導彈和戰鬥機,以色列理論上能夠通過海、陸、空實現核武器投放。 以色列實行義務兵役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兵進入作戰部隊,這成為以軍一大特色。以色列的義務兵役僅限於猶太人、德魯茲人和切爾克斯人等民族,不徵召阿拉伯人服義務兵役。極端正統教派的猶太人通常推遲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齡,這種做法起

源于本古裡安時代,現在爭議很大,成為不同政黨間的矛盾焦點之一。以色列軍人服完義務兵役後,退出現役,成為預備役人員,也可在服役期快滿時提出申請,繼續和軍隊簽訂合同,成為職業軍人。以色列國防軍預備役部隊的規模更大,組織結構更為穩定,它們保持著現役時期的上下級關係、武器裝備和訓練模式,在戰時能迅速轉化為戰鬥力。 以色列由於國小人少,平時無力保持龐大的常備軍,因此在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就創立了高效的動員機制,在軍隊和地方都有相應的動員機構;由於在世界其他地方還分佈著大量猶太人,以色列還擁有一套吸收海外猶太人參軍入伍的制度。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48小時後,國防軍動員了約30萬預備役人員,約占當時總人

口的7.9%,使總兵力由11萬人迅速增加到40餘萬人,為以色列轉敗為勝奠定了兵力基礎。但近年來,由於爆發大規模常規戰爭的可能性幾乎不復存在,以色列對預備役人員進行大規模動員的可能性也隨之下降。 國防安全戰略以國家目標為基礎,以色列的國家目標包括確保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以色列國的猶太性和民主性、以色列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以色列在地區和國際上地位的穩固和提高。從總體上看,以色列國防安全戰略的內容包括先發制人、速戰速決、威懾戰略、武器品質優勢、高度戒備與快速動員。 人們一般認為以色列三面受敵,地緣政治環境極為惡劣,但實際上,以色列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分別同埃及、約旦實現和平,“阿拉伯

之春”後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實力大減,周邊緊張局勢大幅改善。目前以色列面臨的直接威脅主要來自南邊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北邊黎巴嫩的真主党和更遙遠的伊朗,其中對以色列威脅最大的還是伊朗,尤其是伊朗導彈的威脅。基於以色列周邊和中東地區形勢的變化,未來以色列國防軍的關注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維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懾力;對威脅來源保持即時情報覆蓋;維持空軍在中東地區的絕對優勢;提供多層次的防空體系;提高靜態防禦能力,限制非國家行為體通過地道等途徑向以色列滲透;繼續維持襲擊遠距離大量目標的能力;維持部隊的科技優勢。 在對外關係上,以色列和美國、法國、印度、德國、英國、俄羅斯和土

耳其等國都存在較為密切的軍事關係。但毫無疑問,目前以及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美國都將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中國和以色列具有極強的互補性,自兩國建交以來經貿關係不斷發展,以色列也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支點。其實,不只是高科技軍事武器,這個國家和民族很多方面都值得學習。雖然中以關係的發展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但作為兩個最為古老的民族,我們一方面應該吸收各自古老文明的智慧,一方面應該不斷開拓創新,探索出一條長久的合作共贏之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最後,我想在此感謝在翻譯本書過程中給予我無私幫助的師長和朋友,其中包括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武官張溯大校、資訊工程大學洛陽校區副教授劉

海龍、中國人民員警大學講師李志博、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修光敏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編輯汪芳。 王戎 2019年10月  

添加木質素對隔離粉底液安定性探討

為了解決離心機英文的問題,作者翁美香 這樣論述:

皮膚長期暴露在外面,每天要面對紫外線、空氣污染、粉塵顆粒、霧霾…等,這些環境因素均會造成皮膚的老化和病變,加上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一種能結合隔離與修飾膚色功能的隔離粉底液就誕生了。市面上隔離粉底液使用時,常因為放置一段時間,容易沉降,造成油水分離,使用前必須適當的搖晃均勻才能使用,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甚至使用一段時間就開始造成臉上的脫妝,隔離保護的效果就消失了。 本實驗使用木質素為原料來製作木質素型的隔離粉底液。隔離粉底液的主要材料:滑石粉、二氧化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硬脂酸、鯨蠟硬脂醇、異十六烷、Velvesil 125(環五聚二甲基矽氧烷 & C30-45 烷基鯨蠟硬脂基聚二甲基矽氧

烷交聯聚合物)、C12-15烷基苯甲酸酯、KF995(環戊矽氧烷)、三乙醇胺、丙二醇、甘油。使用表面張力測定儀、接觸角測定儀、顯微鏡、黏度計、離心機去分析隔離粉底液的各項性質。由實驗結果得知使用木質素/葡萄糖LG10000其製造出的隔離粉底液安定性是最佳的。

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第3版)

為了解決離心機英文的問題,作者歐陽平凱,胡永紅,姚忠 這樣論述:

修訂的教材將結合生物分離工程的發展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以培養具有應用基礎性和工程性人才為目標,系統介紹生物分離原理及其應用。本教材保留了初版的基本構架和主要內容,兼顧了應用技術的廣泛性、新穎性、前沿性和實用性,除了對各種分離過程(過濾、離心與沉降、細胞破碎、萃取、吸附與離子交換、色譜分離、沉析、膜分離、結晶、乾燥及輔助操作)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全面介紹外,還注重基本概念的闡述、數學工具的應用及放大過程分析,這有助手引導讀者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和思考生物分離技術所涉及的科學問題。為了便幹讀者閱讀,本書仍然將生物分離的一般過程分為4個步驟,即不溶物的去除、產物粗分離、產物純化及產品精製,將

已有的和新近發展起來的新型分離技術進行了分類,以單元操作的方式逐一介紹,並列舉了大量實例,同時,每章前加思維導圖,便於讀者領會章節精華。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教師和相關產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技術,並重點介紹生物分離工程從原料預處理到產物精製整個技術過程的各個關鍵環節。 歐陽平凱,南京工業大學,教授院士。   歐陽平凱教授從1985年就已經對本校生物工程專業開始了《生物分離工程及裝備》的教學實踐,在英文教材《Bioseparations》的基礎上,開展了中英文雙語教學先後承擔了教育部《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江蘇省教

育廳《探索生物分離工程教學新模式》教改專案,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1997年由歐陽平凱教授主編的《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一書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並在本校生物工程、製藥工程等專業使用,教材內容詳盡、覆蓋面廣、信息量大、結構合理,具有工科專業特色,得到了學生及國內同行的廣泛好評。 1緒論/001 11生物分離工程的歷史及應用002 1.2生物分離與純化技術的研究內容及工藝特點003 1.2.1生物分離與純化技術的研究內容003 1.2.2生物分離與純化技術的工藝特點004 2過濾/005 2.1過濾的基本概念006 2.2關於過濾的一

般情況012 2.2.1不可壓縮濾餅012 2.2.2可壓縮濾餅013 2.3連續旋轉式真空抽濾機的操作原理015 2.3.1濾餅的形成015 2.3.2濾餅的洗滌015 2.4過濾的設備及其結構017 2.4.1過濾設備的分類017 2.4.2過濾設備的選擇018 2.4.3過濾介質018 2.4.4典型過濾設備的種類和結構019 習題023 3離心與沉降/025 3.1顆粒的沉降026 3.2重力沉降式固液分離設備028 3.2.1矩形水準流動池028 3.2.2圓形水準流動池029 3.2.3垂直流動式沉降池029 3.2.4斜板式沉降池030 3.3離心式沉降分離設備及其原理030

3.3.1管式離心機032 3.3.2碟片式離心機033 3.4離心分離過程的放大035 3.5離心過濾分離過程分析及其設備037 3.5.1離心過濾分離過程分析037 3.5.2離心過濾設備039 習題041 4細胞破碎/042 4.1細胞壁043 4.2化學破碎法044 4.2.1滲透衝擊法045 4.2.2增溶法045 4.2.3脂溶法046 4.3機械破碎047 4.4其他破碎方法049 習題050 5萃取/051 5.1萃取分離原理052 5.2單級萃取056 5.3多級逆流萃取過程058 5.4微分萃取操作060 5.4.1微分萃取設備簡介060 5.4.2微分萃取過程的解析計

算法061 5.5液-液萃取設備與流程063 5.6固體浸取065 5.6.1固體浸取的原理與計算065 5.6.2浸取設備067 5.7超臨界流體萃取069 5.7.1超臨界流體的性質070 5.7.2超臨界流體萃取過程072 5.7.3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應用073 5.8雙水相萃取077 5.8.1雙水相萃取法概述077 5.8.2影響雙水相萃取的因素080 5.8.3雙水相萃取的應用083 5.9反膠團萃取086 5.10絡合萃取087 習題088 6吸附與離子交換/089 6.1吸附類型090 6.1.1物理吸附090 6.1.2化學吸附090 6.1.3交換吸附090 6.2常用吸附

劑091 6.2.1活性炭091 6.2.2活性炭纖維092 6.2.3球形炭化樹脂092 6.2.4大孔網狀聚合物吸附劑092 6.3吸附等溫線095 6.4影響吸附的因素096 6.4.1吸附劑的性質096 6.4.2吸附質的性質096 6.4.3溫度097 6.4.4溶液pH值097 6.4.5鹽的濃度097 6.4.6吸附物濃度與吸附劑用量097 6.5親和吸附098 6.5.1親和吸附原理098 6.5.2親和吸附的特點098 6.5.3親和吸附載體099 6.5.4影響吸附劑親和力的因素104 6.6間歇吸附106 6.7連續攪拌吸附107 6.8固定床吸附過程分析108 6.9離

子交換112 6.9.1離子交換的基本概念112 6.9.2離子交換樹脂的分類113 6.9.3離子交換樹脂的命名123 6.9.4離子交換樹脂的製備124 6.9.5離子交換樹脂的理化性能128 6.9.6離子交換過程理論131 6.9.7離子交換的選擇性138 6.9.8偶極離子吸附143 6.9.9離子交換操作方法144 6.9.10軟水與無鹽水的製備147 6.9.11離子交換提取蛋白質149 習題152 7膜分離/154 7.1概述155 7.2基本的膜分離過程156 7.3膜通量156 7.4滲透壓的計算157 7.5影響膜通量的主要因素160 7.6超濾162 7.6.1超濾膜

163 7.6.2超濾裝置167 7.6.3超濾過程分析171 7.6.4超濾的應用173 7.7反滲透174 7.7.1反滲透膜及其分離原理174 7.7.2影響反滲透膜分離性能的因素175 7.7.3反滲透的應用176 7.8納濾176 7.8.1納濾膜及其分離原理176 7.8.2影響納濾膜分離性能的因素177 7.8.3納濾的應用178 習題179 8沉析/180 8.1鹽析181 8.1.1鹽析原理181 8.1.2鹽析用鹽的選擇182 8.1.3影響鹽析的因素184 8.1.4鹽析操作185 8.2有機溶劑沉析186 8.2.1有機溶劑沉析原理186 8.2.2沉析溶劑的選擇18

7 8.2.3影響有機溶劑沉析的因素188 8.3等電點沉析法189 8.3.1等電點沉析原理189 8.3.2等電點沉析操作190 8.4其他沉析法190 8.4.1水溶性非離子型多聚物沉析劑190 8.4.2生成鹽類複合物的沉析劑191 8.4.3離子型表面活性劑192 8.4.4離子型多聚物沉析劑192 8.4.5氨基酸類沉析劑192 8.4.6分離核酸用沉析劑192 8.4.7分離黏多糖的沉析劑193 8.4.8選擇變性沉析法193 8.5大規模沉析193 8.5.1初步混合194 8.5.2起晶194 8.5.3擴散控制晶體生長階段194 8.5.4對流沉析195 8.5.5絮凝階段

196 習題198 9色譜分離法/199 9.1色譜分離法分類200 9.2色譜分離基本概念200 9.2.1分配係數201 9.2.2阻滯因數Rf202 9.2.3洗脫容積Ve202 9.2.4色譜法的塔板理論203 9.2.5色譜分離回收率和純度203 9.3吸附色譜法206 9.3.1吸附色譜法的基本原理206 9.3.2吸附劑207 9.3.3展開劑210 9.3.4應用舉例213 9.4分配色譜法213 9.4.1載體213 9.4.2分配色譜的展開劑選擇214 9.4.3應用舉例214 9.5離子交換色譜法214 9.5.1離子交換色譜法對樹脂的要求215 9.5.2應用舉例21

5 9.6凝膠色譜法216 9.6.1基本原理216 9.6.2凝膠色譜的特點216 9.6.3凝膠的結構和性質217 9.6.4應用舉例223 9.7紙色譜法224 9.7.1濾紙224 9.7.2展開劑224 9.7.3紙色譜操作方法225 9.8薄層色譜法226 9.8.1薄層色譜法的特點227 9.8.2薄層色譜法的操作228 9.9高壓液相色譜230 9.9.1高壓液相色譜分離方法的原理230 9.9.2製備性高壓液相色譜231 9.10蛋白質分離常用的色譜法232 9.10.1免疫親和色譜法232 9.10.2疏水作用色譜法233 9.10.3金屬螯合色譜法234 9.10.4共價

作用色譜法235 9.11柱色譜的工業放大236 9.11.1利用放大準則確定色譜柱的初始規格237 9.11.2凝膠排阻色譜的放大237 習題242 10結晶/243 10.1結晶過程的分析244 10.2過飽和溶液的形成245 10.2.1熱飽和溶液冷卻245 10.2.2部分溶劑蒸發246 10.2.3真空蒸發冷卻法246 10.2.4化學反應結晶方法246 10.2.5鹽析法246 10.3晶核的形成246 10.3.1臨界半徑及形核功247 10.3.2臨界半徑與過冷度248 10.3.3成核速率248 10.3.4工業起晶法249 10.3.5晶種控制250 10.4晶體的生長2

51 10.4.1晶體生長的擴散學說及速度251 10.4.2影響晶體生長速率的因素252 10.5晶體純度的計算253 10.6晶體大小分佈253 10.6.1晶體群體密度253 10.6.2連續結晶過程的晶群密度分佈254 10.6.3晶體大小255 10.7間歇結晶過程分析259 10.8提高晶體品質的方法261 10.8.1晶體大小261 10.8.2晶體形狀262 10.8.3晶體純度263 10.8.4晶體結塊263 10.8.5重結晶264 習題265 11乾燥/266 11.1乾燥的基本概念267 11.1.1乾燥操作的流程267 11.1.2物料內所含水分的種類267 11

.2乾燥過程分析269 11.2.1乾燥曲線269 11.2.2乾燥速率曲線269 11.2.3恒速乾燥階段270 11.2.4降速乾燥階段270 11.3乾燥過程基本計算270 11.3.1水分蒸發量271 11.3.2乾燥空氣用量的計算272 11.4乾燥的副作用274 11.5乾燥設備的分類與選擇原則275 11.5.1乾燥設備分類的目的275 11.5.2乾燥裝置的不同分類法275 11.5.3乾燥設備選擇的原則276 11.6乾燥設備278 11.6.1箱式乾燥設備278 11.6.2氣流乾燥設備279 11.6.3噴霧乾燥設備281 11.6.4流化床乾燥設備282 11.6.5紅

外線乾燥283 11.6.6微波乾燥283 11.6.7噴動床乾燥設備284 11.6.8冷凍乾燥器285 11.6.9適用於膏糊狀物料乾燥的設備287 12輔助操作/290 12.1水質及熱原的去除290 12.1.1水質與供水290 12.1.2熱原及其去除方法292 12.2溶劑回收294 12.3廢物處理294 12.4生物安全性295 參考文獻296

探討國軍空勤人員心力指標與G耐力表現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離心機英文的問題,作者林侑瑾 這樣論述:

目的:心力指標是一種監測心臟受到身體加速度或活動量之變化情形,能即時監測人員運動狀態是否超出生理負荷;過往研究利用心力指標來代表人員心肺功能,並能有效預測3000公尺跑步之成績。因此,本研究欲探討心力指標數值與鬆弛性、緊張性G耐力及抗G動作成效之相關性。方法:本研究為縱貫型研究(Longitudinal study),研究對象為航空醫官、航空護理官、航空生理官及空軍官校飛行學員。於接受高G耐力訓練時利用Zephyr™ BioHarness 3.0 (Zephyr Technology, Maryland, USA)連續測量訓練前靜坐、走路及緩慢增G階段(增G率:每秒0.1G)之心跳變化及心力

指標(體重*活動量/心跳數),並計算心力比值(不同階段之心力指標相除);並於緩慢增G階段,獲得人員鬆弛、緊張性G耐力與抗G動作效益,並利用SPSS 20.0統計軟體分析其相關性。結果:本研究納入83人次(77位)接受高G耐力訓練人員,平均鬆弛性、緊張性G耐力分別為5.03 G、7.75 G,抗G動作效益為2.72 G,發生G力昏迷佔25.3 %。(1)地面階段:當走路心力指標每增加100個單位,能增加22.4%達鬆弛性G耐力≧5.0 G、及45.7%達緊張性G耐力≧8.0 G之機會。(2)鬆弛性G耐力階段:當心力指標每增加10個單位,能增加42.3%達緊張性G耐力≧8.0 G、及減少26.2%

發生G力昏迷機會。(3)抗G動作執行前10秒階段:當心力指標每增加10個單位,能增加54.2 %達緊張性G耐力≧8.0 G、及減少15.2 %發生G力昏迷機會。(4)緊張性G耐力階段:當心力指標每增加10個單位,能增加60 %達緊張性G耐力≧8.0 G機會;當心力指標每增加10個單位,減少16.1 %發生G力昏迷機會。(5)G力解除前10秒階段:當與地面階段之心力比值每增加1個單位,能增加3.2倍達抗G動作效益2.5 G以上機會;當心力指標每增加10個單位,減少14 %發生G力昏迷機會。結論:本研究發現心力指標、心力比值越大者,其G耐力表現越佳,且能減少G力昏迷發生,故作為高G耐力訓練之評估指

標極具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