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Arrhenius 方程与活化能-余高奇的博文 - 科学网也說明:本文拟探究Arrhenius 方程与活化能Ea的由来,并介绍化学动力学中Arrhenius 方程的两个重要应用. &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張正明所指導 陳貞廷的 建立冷凍水產原料保存期限評估模組 (2017),提出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冷凍、保存期限、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吳志鴻所指導 錢易琦的 熱處理對木材及木材再生塑膠複合材物理及機械性質之影響 (2011),提出因為有 熱處理、木材塑膠複合材、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界面性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的解答。

最後網站阿瑞尼斯方程式Excel. 阿瑞尼士方程式則補充:Ea : 活化能J/mol. R : 氣體常數8. 314 J·K -1 · mol -. 本研究使用阿瑞尼斯方程式(Arrhenius equation) 計算PLB之吸附活化能(Ea),Fig.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立冷凍水產原料保存期限評估模組

為了解決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的問題,作者陳貞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大宗生產且國內消費之鯖魚、阿根廷魷魚及秋刀魚為試驗對象,觀察加速性試驗 -9.2℃、-13.9℃ 及 -15.3℃ 凍藏條件下,TVB-N、TBARS、pH值、組織胺、組織染色切片及解凍滴液之變化,以建立適用於冷凍水產品原料保存期限評估之指標及模組,並檢驗經業者存放較久之魚種以驗證模組之有效性。實驗期間鯖魚及秋刀魚於凍藏溫度下均未測得組織胺生成,而pH 值變化非隨時間累積之線性關係,故組織胺及pH 值皆不適合作為保存期限評估之指標,於組織切片結果顯示,儲藏時間延長冰晶對肌肉纖維物理性破壞增加,肌肉纖維覆蓋率降低,然而肌肉覆蓋率與解凍滴液結果尚無顯著相關,現階段未能判定其作為指標之適用

性。以TVB-N為一級及TBARS 為零級動力學反應評估兩種指標之有效性,發現於鯖魚及秋刀魚之 TBARS 反應未發現良好的趨勢 (R2 < 0.6),不適合作為加速性試驗品質指標,實驗結果顯示阿根廷魷魚之 TVB-N 反應活化能較TBARS高,對溫度變化有較高依賴性,因此其於不同凍藏溫度下應選用不同指標,根據過去研究及法規要求訂定TVBN及TBARS限量 (TVB-N:鯖魚及秋刀魚≦25 mg/100 g,阿根廷魷魚≦30 mg/100 g;TBARS:鯖魚及秋刀魚≦8 mg MDA/kg,阿根廷魷魚≦2 mg MDA/kg),於法規規定之冷凍食品儲藏溫度 -18℃ 下,魷魚、鯖魚及秋刀魚之

保存期限分別以TBARS及TVB-N 為指標,經阿瑞尼斯方程式計算保存期限分別為 577 天、521 及 472 天。將經業者存放較久之魷魚及秋刀魚檢驗結果及廠商凍庫溫度記錄 (平均溫度:-21.5℃) 代入預測模型進行比對,推估其剩餘保存期限於 -21.5℃ 下尚有 824 及 369 天。選用加速性試驗作為保存期限預測方法之科學證據為以下:(1) 監測採樣點至少應有6個時間點,(2) 實驗最高數值應至少超過品質指標之50%,(3) 動力學模型之回歸係數應大於0.6,(4) 阿瑞尼斯曲線圖之回歸係數應大於0.6。預測模型除預估新鮮原料保存期限外,可作為一有效科學證據推估水產原料之剩餘保存期限

,減少品質良好之原料受不必要浪費。

熱處理對木材及木材再生塑膠複合材物理及機械性質之影響

為了解決阿瑞尼斯方程式活化能的問題,作者錢易琦 這樣論述:

本研究係利用不同溫度(120–260oC)、環境(空氣及氮氣)及持溫時間(2h)對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及山毛櫸(Fagus sylvatica)進行熱處理,並將熱處理後之木粒片與回收型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製備成木材塑膠再生複合材(Wood plastic recycled composite,WPC),同時,利用萬能強度試驗機、動態機械分析儀、全反射式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X-ray繞射儀、固態核磁共振儀、色差計等儀器,探討熱處理對木材及木材塑膠複合材物理機械及熱性質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木

材之質量損失率及尺寸收縮率隨著熱處理溫度之提高而增加。另外,經由浸水試驗結果亦得知,熱處理後之木材具有較高之疏水性及尺寸安定性。至於機械性質方面,於空氣環境下,當熱處理溫度超過200oC時,試材之抗彎強度則有顯著性的下降;而當熱處理溫度達260oC時,試材之抗彎性質最差。而在木材表面性質方面,經過熱處理後之木材表面顏色變深,且呈現較平滑之表面。另一方面,試材經過熱處理後,會因其非結晶區中多醣類成分的降解,而增加試材結晶度,同時,由NMR試驗結果得知,木質素會發生熱交聯及熱縮合反應。此外,試驗結果亦發現,全反射式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

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結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能有效區分不同程度之柳杉熱處理材。由動態機械分析儀試驗結果亦得知,試材之儲存模數(Storage modulus,E’)與熱處理溫度具關聯性。以山毛櫸為例,於氮氣環境下,當熱處理溫度低於160oC時,儲存模數損失率(Decrease rate of storage modulus,E’D)之自然對數值(ln E’D)與熱處理之絕對溫度的倒數(1/K)間並無顯著相關性;然當溫度超過160oC後,二者之間則呈一線性相關(R

2 = 0.995)。而進一步經由阿瑞尼斯方程式(Arrhenius equation)計算後得知,山毛櫸於有氧環境下之熱降解活化能(141.3 kJ/mol)明顯低於氮氣環境者(150 kJ/mol)。另一方面,以熱處理木粒片所製備之木材塑膠複合材,其吸水率及吸水厚度膨脹率隨處理溫度提高而降低,而抗彎性質及木螺釘保持力則與對照組間無顯著差異。至於內聚強度方面,當熱處理溫度為120oC時,即能有效提升複合材之內聚強度,由未處理之1.5 MPa提高至2.0 MPa。顯示,木粒片透過熱處理後,確實能有效提高木粒片與塑膠相容性以及二者間之界面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