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鄧湘全,吳立瑋,洪國華寫的 從法律新聞學法律2 和SandraDayO’Connor的 最後的正義: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歷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解答]認識家庭暴力防治法及相關法令與政策也說明:法院會函知地政事務所禁止相對人處分不動產。相對人將會觸犯「違反保護令罪」而受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所 李毓嵐所指導 李怡瑩的 鄧如雯殺夫案對臺灣婦女運動及法律的影響 (2018),提出違反保護令會怎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鄧如雯殺夫案、臺灣婦女運動、家庭暴力防治法、戰後。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宋文里所指導 陳信吉的 親密關係暴力的相對觀點 (2010),提出因為有 家暴法、親密關係暴力、婚姻暴力、相對人、準相對人、男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解答。

最後網站保護令不是紙老虎則補充:於本件張某因違反法院所核發通常保護令裁定禁止實施家庭暴力行為,致遭士林地院判處有期徒刑。 二為緩刑要件為何?所謂緩刑,也就是法院宣告被告有罪,但認為於一定期間暫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違反保護令會怎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法律新聞學法律2

為了解決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問題,作者鄧湘全,吳立瑋,洪國華 這樣論述:

  照過來!   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新聞,卻蘊含了各種法律小常識,幫您省下諸多麻煩與花費!   從生活周遭的新聞案例,輕鬆學習法律小撇步,讓生活上的困惑與難題迎刃而解!      ◆藉由68個生活新聞事件,清楚瞭解關乎我們權益的大小事!   ◆原來法律離我們這麼近:透過本書輕鬆有趣的解說,讓你不再懼怕不懂法律!      本書用生動的名稱,將常見的生活新聞事件分為:家有惡鄰、進擊的消費者、關鍵機密、房事告急、親子大戰、如果說這是愛、老闆不是人、罪與罰八大主題,藉由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案例,讓讀者輕鬆瞭解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適用原則與權利,遇到糾紛與困難不再因不懂而畏縮;挺起胸膛!讓我們保

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一起徜徉在獲得法律知識的喜悅中吧!   

鄧如雯殺夫案對臺灣婦女運動及法律的影響

為了解決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問題,作者李怡瑩 這樣論述: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及限制 2第三節 文獻回顧、史料運用與章節安排 5第二章 臺灣的婦女運動、組織與婦女地位:戰後至鄧案發生前 20第一節 婦女運動與婦女組織 20第二節 婦女地位

34第三章 鄧如雯殺夫案對臺灣婦女運動及法律的影響 53第一節 鄧案之經過、報導與專家學者的論述 53第二節 該案對婦女運動及法律的影響—因鄧案而發起的婦女運 動及法律訴求 60第四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制定過程與內容 66第一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定過程 66第二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定內容

71第五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修正、成果與婦女地位的提升 77第一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修正與成果 77第二節 婦女地位的提升 85第六章 結論 111徵引書目 114附錄一:戰後臺灣婦女組織運作(西元1945年至西元 1970年)

123附錄二:呂秀蓮為首之臺灣第一波婦運大事紀(西元 1970年代) 127附錄三:戰後臺灣婦女運動大事記(西元1980年代至西元1993年10月27日鄧如雯殺夫前) 128

最後的正義: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歷史

為了解決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問題,作者SandraDayO’Connor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暢銷書 美國首位女性大法官,民眾票選最有權力也最受尊崇的女性   「聯邦最高法院經歷了何等波折,成為形塑美國社會從建國到現在的強大力量,歐康諾大法官做了完美的導覽。」 —安妮特‧高登‧理德(Annette Gordon-Reed,哈佛法學院法學史教授)   聯邦最高法院是法律和政治爭議的終審單位,歐康諾大法官親身述說其艱辛的草創歷程、權力角力、司法審查衝突、法官群像、運作祕辛;這些故事與判決改變了美國民主的樣貌,也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 本書特色   @美國第一位女性大法官,身分具有特殊性,對於當時美國的司法深具指標性意義。   @作者經手包括美國多個極具爭議性的案

件,是很好的史料參考資料。   @作者以其生動文筆以及本身的法理能力,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沿革與歷史變化,以及諸多判決的時代意義,做出了精彩敘述;更寫出了大法官們在法律之外人性的一面。 名人推薦   我們都知道歐康諾是位充滿智慧與想法的大法官,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同時也是位說故事的天才與歷史學家。在她最新的這本著作中,收錄了充分和可讀性極高的聯邦最高法院故事,而這正足以證明歐康諾卓越的才能。——戈登‧S‧伍德(Gordon S. Wood, 布朗大學榮譽歷史教授)   歐康諾大法官從局內人的角度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寫下精闢且迷人的歷史,身為首位女性大法官,她本身就是個歷史人物。聯邦最高法院

經歷了何等波折,成為一股形塑美國從建國到現在的強大力量,歐康諾大法官做了完美的導覽。。——安妮特‧高登‧理德(Annette Gordon-Reed,哈佛法學院法學史教授)   身為歷史的創造者,歐康諾大法官透過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把讀者帶入聯邦最高法院這個或許是理解美國最重要的機構中,證明了自己是個優秀的歷史學家。憑藉著她條理分明的常識和說故事的天分,歐康諾大法官送給我們一項珍貴和有趣的禮物。--喬恩‧米查姆(Jon Meacham,藍登書屋執行副總編,普立茲獎得主)   簡潔、生動地說明了現今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為何會有如此發展--如此強大、如此爭議多端、如此經常被媒體層層剖析--居然有

著讓人如此驚異的不起眼與不確定的開端。--《紐約時報》   這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簡明史,由一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以及法理上的權威所撰。--《波士頓環球日報》   充滿了軼事以及緊湊的歷史敘述,閱讀起來又非常輕鬆愉快,你會覺得自己正置身於高中課堂之中。--美聯社

親密關係暴力的相對觀點

為了解決違反保護令會怎樣的問題,作者陳信吉 這樣論述:

台灣的「家庭暴力防治法」於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公佈並實施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而隨著家暴法及其施行細則的通過與實施,法令本身及其執行上的諸多問題也引發不少討論。而我自民國九十一年到九十五年間,便因任職於某精神科專科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乃有機會承接家庭暴力相對人(以下簡稱「相對人」)處遇業務,此業務主要是以團體的方式進行,而在團體進行的過程中,我身為一個治療者的同時,也是一個已婚的男性,面對這些與我有不同背景、不同經歷與不同想法的男性,讓我想要去區辨我與這些相對人的不同,從而去回答像「為何這些人對配偶施暴,而我沒有?」這類的問題,但這個區辨,卻讓我意識到,在婚姻暴力主流論述中的「父權」觀點並無法完

全說明親密關係暴力為何會發生,也就引發了我再進一步探究的動機,並期望能夠藉由這樣的探究,回過頭來省思家庭暴力防治專業社群長期抱持的二元對立觀點。本研究選擇以詮釋學的觀點,採用敘說探究的研究設計,以深度訪談的方式來了解相對人對親密關係的觀察、在他們看來親密關係是如何演變的、以及他們如何看待家暴事件等的豐富的訊息。結果在接受訪談的十位相對人中,有多位其暴力的發生原因不只一個,顯示相對人認為其親密關係的轉變與暴力發生的原因是多因素且複雜的,經濟上的壓力是常見的因素,但經濟並不是唯一的因素,而是一系列影響婚姻關係之因素的起因,例如會合併有懷疑配偶外遇、聲請人外出工作、相對人長期酗酒、夫妻分工或家事責任

歸屬問題、婆媳問題、聲請人脾氣暴躁及婚姻理念不合等。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暴力是雙向的,且在這些雙向的暴力之中,有較大比例是聲請人先動手打相對人。由以上結果歸納出三個值得討論的進一步議題,分別是:一、雙向親密關係暴力中的女性,只是防衛而已?二、外在歸因是施暴者的人格特質?三、既然保護令不保護親密關係,那怎樣才能改善親密關係?對前兩個議題,從相對人的觀點出發,皆是抱持質疑的態度的,而對第三個議題,則建議在經過評估且相對人與聲請人皆有意願的情況下,嘗試採用婚姻諮商,以改善夫妻互動模式,終止衝突循環。而論文的最後則以研究者自身同時為親密關係受挫的「準相對人」,又是親密關係暴力「相對

人」治療師的雙重角色,說明兩者間在價值、態度與立場上的矛盾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