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鑿井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屏東私鑿水井普遍水利署要求縣府加強查核取締 - 自由時報也說明:屏東縣地下水脈豐沛,加上農業發達,民眾鑿井取水現象普遍,數以萬計的水井缺乏有效清查及管理,經濟部水利署要求屏東縣政府加強查核及取締,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許淑娟所指導 林威權的 大寮圳灌溉區農地經營與用水的關係變化(1933-2012) (2012),提出農地鑿井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用水、大寮圳、灌溉區、大寮平原、農地經營。

最後網站違法鑿井處置及樣態 - 嘉義縣政府水利處則補充:前二項之行為人、違法情事所在之建造物或土地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屆期不遵行 主管機關之命令時,主管機關得代為履行,並命其繳納代履行之費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地鑿井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寮圳灌溉區農地經營與用水的關係變化(1933-2012)

為了解決農地鑿井費用的問題,作者林威權 這樣論述:

本文選定大寮圳灌溉區作為研究範圍,而大寮圳灌溉區位於高雄市大寮區。大寮圳除了灌溉大寮平原和鳳山丘陵谷地內的「拷潭」。本研究欲探究在大寮圳通水前和通水後,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經濟環境下,大寮圳灌溉區的農地經營和灌溉用水兩者各呈現什麼樣的差異,並且理解其農地經營與用水之間的關係如何轉變。因此本文以地理學的人地傳統和歷史的研究途徑,以及透過文獻與官方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地圖比對與分析,和半結構式問卷訪談的田野調查,作為本文的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發現,大寮圳灌溉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包含大寮平原,以及丘陵谷地的拷潭,整體地勢為西高東低。在日治大正10年(1921)下淡水溪沿岸築堤前,逢夏天雨季下淡

水溪溪水暴漲時,溪水會漫出過河岸外,造成大寮平原沿岸和南邊溪水漫流,導致平原上的田園流失,因此築堤前的平原上農業發展的環境不甚穩定。在灌溉用水方面,大寮平原本身缺乏完善的水利設施,農地主要依賴夏季降水作為灌溉用水,僅能種植陸稻和甘藷等旱作,農地經營備受自然環境的限制。拷潭一帶因為是地勢較低的窪地,夏季經常蓄積雨季降水和山間逕流成為水潭,農民會利用水潭來灌溉田園,年中可種一期的稻作。 再者,在下淡水溪沿岸築堤之前,明治36年(1903)陳中和等人即在山仔頂成立新興製糖會社,而大寮平原屬於該會社的原料採取區域內,因此沿下淡水溪河岸一帶廣植甘蔗,此時大寮平原上的農地經營才逐漸發展,但因大寮平原沿

岸仍尚未築堤,所以蔗作區也偶會受到雨季洪患的影響。 大正10年(1921)大寮平原沿岸的堤防完工後,大寮平原終免於夏季雨期洪患的影響,但因為缺乏水利灌溉設施,農地經營上仍然受自然環境的限制,築堤以後的農地經營型態和築堤前相同。 在「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殖民政策方針下,政府積極地發展臺灣的農業,透過治水事業和灌溉排水工事,積極地改善邊際土地的環境,成為可耕作的土地,以達成農作增產的目標。政府於是從大正14年(1925)開始計畫大寮圳興築工事。在昭和8年(1933)大寮圳竣工通水後,促使大寮平原土地水田化,可以行兩期稻作,同時也擴大新興製糖會社蔗作區的面積。但因新興製糖會社憂心土地水田化

後,農民轉作水稻,所以新興製糖積極地透過補助獎勵等方式,鼓勵農民為會社種植甘蔗。因此有水圳灌溉的地區仍然種植甘蔗。 大寮圳的通水時間是配合兩期稻作的栽植時間,稻作的灌溉期會實施輪番灌溉。在播種插秧時期,偶有搶水的衝突發生。除此之外,由於沿圳的田園都需要圳水灌溉,大寮圳圳路由北至南距離長遠,有時水路受阻,阻礙圳水流往下游,造成上、下游田園得圳水灌溉時間的早晚不同,所以在灌溉區境內形成「水頭」和「水尾」的空間劃分。因此,北從磚子磘到大寮等地,越接近水圳上游的水頭地區,得圳水的時間較早及水量豐沛,可以種植水稻,但因為受到新興製糖會社鼓勵植蔗的影響,所以仍以甘蔗為主。然而從大寮以南的赤崁,則屬於圳

路末端的水尾地區,得到圳水的時間較晚和水量缺乏,以旱田的經營型態為主。 戰後的經濟環境變遷,民國60年代(1970s)大發工業區的設置,帶來本地的經濟發展,也為工業區附近帶來環境改變,以及逐漸截斷流往水尾的圳水。因此在民國60年代(1970s),水尾地區的農民開始以鑿井抽地下水的方式來灌溉田園,民國70年(1980s)已經是灌溉區境內的普及現象。因此,農地經營逐漸擺脫對於圳水的依賴。而政府於民國70年代(1980s)鼓勵二期稻作休耕和轉作,促使農民逐漸放棄第二期的稻作,選擇休耕或轉作,或是將農地轉為其他利用。 時至今日,大寮圳灌溉區第一期農作仍普遍維持著稻作,主要分布於國道台88線以北

的水頭地區,而第二期多選擇休耕或是轉作瓜果、蔬菜等作物,並且作物在灌溉區境內呈現空間上的分布差異。再者,雖然大寮圳仍繼續發揮著灌溉和排水的功能,但因為農地經營型態與利用的轉變,以及抽地下水灌溉普遍,讓大寮圳灌溉區農地經營和用水之間的關係,隨著時代變遷而逐漸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