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考照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輔英科技大學|技訊網2022 - 技專校院招生資訊網也說明:五、學生畢業即就業:本校強調專業證照師資,並提高學生考照率,醫護國考證照通過率均超過全國考照率,護理師通過率達8成以上,107年度醫檢師國考榮獲全國第二名、109 ...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黃良圭所指導 崔美娟的 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之比較 (2018),提出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考照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理科學生、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曾淑惠、林世華所指導 謝佩蓉的 護理系學生學習表現之成就模型分析 (2009),提出因為有 護理教育、期望價值理論、學習表現、才能信念、成功期望、任務價值、台灣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考照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104學年度四技增額至200名則補充:一、104學年度護理系增收高中生200名及高職生80名,歡迎貴校學生踴躍報考。 二、本系強化學生專業知能,每年護理師考照率皆高於全國考照率,並建立學生終身學習的競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考照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之比較

為了解決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考照率的問題,作者崔美娟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臺灣的護理師國家證照考試,是執行護理專業工作的首要件,具護理師證照才能有護理專業人員資格,因此護理師國家證照考試成為台灣護理學生努力的方向。進而衍生的國考證照複習輔導方式有學校複習課程、補習班複習課程、網路數位複習課程等,學生學習滿意度會影響學習成果,故了解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相對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五專護理科學生不同背景因素、人格特質對國考輔導方式的選擇,及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性及相關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性調查研究設計,採用方便取樣,以結構式自填性問卷調查南部某護理專科五年級應屆畢業生,共發出35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315 份,

有效問卷率87.98%。研究工具為人格特質量表及學習滿意度量表。取得資料以 SPSS 19.0 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背景因素對國考輔導方式選擇,在家庭月收入60001元以上家庭的學生與選擇補習班複習課程達顯著差(χ2=5.51,=.03) 。而人格特質對國考輔導方式選擇,在親和友善與選擇學校輔導方式,亦達顯著差異(F=2.72,P=.05)。不同背景因素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對學習滿意度未達顯著差異。至於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比較,以學校複習課程以課程內容滿意度最高(M=4.43,SD=0.55 ),補習班複習課程以教師教學滿意度最高(M=4.14,SD=0.57 ),網路數

位複習課程則以學習環境滿意度最高(M=4.11,SD=0.69 )。整體滿意度以補習班複習課程最高(M=4.33,SD=0.54 )。學生人格特質若是活潑外向、經驗開放、親和友善、嚴謹自律者與學校學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人格特質為活潑外向、經驗開放、親和友善、嚴謹 自律者與補習班學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嚴謹自律者對網路數位複習課程學習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結論: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科系學校、補習班等文教機構,針對學校複習課程、補習班課程及網路數位課程,在課程內容設計、教師教學方法、學習環境方面進行修正,以提高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亦可提供護理科學生依自我人格特質選擇

適合的證照輔導方式,進而順利通過護理師國家證照考試。

護理系學生學習表現之成就模型分析

為了解決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考照率的問題,作者謝佩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教育體制護理系學生學習表現差異及其影響徑路,據之建構一個適合解釋護理系學生學習表現之成就模型。研究資料係取自台灣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94學年度高等教育師生問卷調查-大三學生」和「95學年度畢業後一年畢業生流向調查-大專生」同一群學生的縱貫性資料,共計15,989人,以三項結構方程式技術(結構迴歸模式、多群組分析、以及平均數結構)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提之「學習表現成就模型」中,「才能信念」透過「成功期望」和「任務價值」對「學習表現」造成影響,不但能得到護理系樣本的支持,對非護理系學生而言,並無二致。護理系學生之學習表現,因就讀學校所隸屬之教育體制別不同,

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綜合研究主要發現,歸納五點結論,包括:學習影響模式可詮釋學習表現之影響徑路,自我才能信念可視為學習動機之引發起點,學生學習動機可接續影響學習之行為表現,型塑學習環境可促進任務價值之專業認同,以及不同教育體制可培養能力相同之護理人才。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護理教育實務和後續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