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藥學雜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國祥寫的 中藥指紋學 和楊峻山的 分析化學手冊(7B):碳-13核磁共振波譜分析(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常见疾病临床药学监护案例分析-危重症分析 - 孔夫子旧书网也說明:作者介绍郭澄,男,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荆科主任,上海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受聘任《中国药房》杂志副主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李梅琛所指導 余秋菊的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2021),提出藥學雜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憂鬱、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健康產業科技研究所 邱群惠、李明怡所指導 盧詩婷的 以微波萃取愛玉殼果膠探討其理化特性與抗氧化活性 (2021),提出因為有 果膠、愛玉殼、微波輔助萃取、半乳糖醛酸、酯化度、傅立葉轉換紅外線、2,2 - 二苯基 - 1 - 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還原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藥學雜誌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積電證實設廠高雄!「南部半導體S廊帶」已現? | 羅之盈則補充:羅之盈| 遠見雜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藥學雜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藥指紋學

為了解決藥學雜誌的問題,作者孫國祥 這樣論述:

《中藥指紋學》全書共14章,主要內容涉及中藥指紋學(第1章)、中藥指紋測試學(第2章)、中藥指紋資訊學(第3、4章)、中藥指紋質控學(第5~8章)、中藥指紋藥劑學(第9、10章)、中藥指紋藥動學(第11章)、中藥指紋藥代學(第12章)、中藥指紋譜效學(第13章)、中藥生物指紋學(第14章)。中藥指紋學是以現代分析技術、中藥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化學計量學和電腦科學等學科為依託,用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方法研究中藥(植物藥)的物質基礎、作用機制、藥物動力學規律與相關製劑技術的嶄新學科。 《中藥指紋學》可作為中藥學、中藥分析、藥物分析、生物藥物分析等藥學、中藥學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及以上教材,也可供從

事藥物分析、藥物雜質分析、藥物一致性評價等相關工作的人員參考使用。 孫國祥 瀋陽藥科大學,教授、副院長,1987年于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到瀋陽藥科大學一直從事分析化學教學和藥物分析科研工作。2003年6月于瀋陽藥科大學獲藥物分析學博士學位。現任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核心技術-系統指紋定量法(SQFM)獲【中國百篇影響國內學術論文】,SQFM結合標準製劑控制模式能有效控制中藥品質。有10篇論文入選【中國精品期刊學術論文F5000】。2002至2006主持承擔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專案: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指紋圖譜研究(8味藥複方)和清熱解毒注射液指紋圖

譜研究(12味藥複方)。在2006-2008年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網路為基礎的科學活動環境研究”重大研究計畫課題過程中,與全課題組共同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網格化人工智慧平臺(包括HPLC,GC,HPCE,TLC,DNA,X-射線衍射、光譜指紋圖譜和中藥GAP等線上子系統)。自2007年主辦【中南藥學】中藥指紋圖譜專欄11年,發表專欄學術論文130餘篇。 從事:1.中藥指紋學及其資訊學研究;2.中藥定量指紋評價理論和規範方法研究;3.中藥一致性評價理論和評價方法研究;4.毛細管電泳優化方法及在藥物分析中應用研究;5.基於品質平衡、能量平衡和藥效平衡,用

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和定量指紋評價中藥品質一致性研究;6.中藥毒性藥味替換機理和可行性研究及中藥重金屬分析研究。   第1章  中藥指紋學1 1.1中藥指紋學概述1 1.2中藥指紋學與中藥現代化1 1.3中藥指紋學的發展歷程2 1.4中藥指紋學體系3 1.4.1中藥指紋測試學4 1.4.2中藥指紋質控學5 1.4.3中藥指紋藥劑學6 1.4.4中藥指紋藥動學6 1.4.5中藥指紋譜效學8 1.4.6中藥生物指紋學9 1.5中藥指紋圖譜資料庫的發展9 1.5.1第一階段  單機資料庫研究9 1.5.2第二階段  網路智慧化中藥指紋圖譜資料庫研究10 1.5.3第三階段  中藥

定量雲計算標準指紋規範資料庫研究10 參考文獻11 第2章  中藥指紋測試學13 2.1HPLC指紋圖譜13 2.1.1HPLC指紋圖譜基本特徵13 2.1.2HPLC指紋圖譜構建14 2.1.3HPLC指紋圖譜資料處理15 2.1.4HPLC指紋圖譜方法開發與應用15 2.1.5HPLC指紋圖譜面臨的問題16 2.2GC指紋圖譜16 2.2.1GC指紋圖譜基本理論16 2.2.2GC指紋圖譜應用17 2.2.3GC指紋圖譜應用前景18 2.3TLC指紋圖譜18 2.3.1TCL指紋圖譜的基本特徵18 2.3.2中藥指紋圖譜對薄層色譜法的要求19 2.3.3中藥TLC指紋圖譜研究與應用19

2.4HPCE指紋圖譜21 2.4.1HPCE的分離模式21 2.4.2HPCE的特點28 2.4.3分離條件的選擇29 2.5IR指紋圖譜32 2.5.1IR指紋圖譜原理32 2.5.2NIR指紋圖譜特點32 2.5.3IR指紋圖譜研究與應用33 2.6X射線指紋圖譜35 2.6.1X射線指紋圖譜基本原理35 2.6.2X射線衍射法的特點35 2.6.3應用實例36 2.7UV指紋圖譜37 2.7.1UV指紋圖譜基本原理37 2.7.2紫外指紋定量法(QUFM)概述38 2.7.3UVFP建立方法38 2.7.4應用實例39 2.8NMR指紋圖譜45 2.8.1NMR指紋圖譜基本原理45 2

.8.21H-NMR指紋圖譜法鑒定植物類中藥45 2.8.31H-NMR指紋圖譜特點46 2.8.4應用實例46 參考文獻48 第3章  中藥指紋資訊學51 3.1中藥指紋整體定性定量相似度理論51 3.1.1定性相似度理論51 3.1.2定量相似度理論52 3.1.3定性相似度與定量相似度比較54 3.2中藥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56 3.2.1全定性相似度理論56 3.2.2全定量相似度及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56 3.2.3評價體系應用原則58 3.2.4定性相似度和定量相似度關係58 3.2.5數值約比定理59 3.2.6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全面控制銀杏葉提取物質量60 3.3系統指紋定

量法63 3.3.1系統指紋定量法的基本理論63 3.3.2系統指紋定量法評價牛黃解毒片品質64 3.3.3中藥多級系統指紋定量法(M-SQFM)67 3.3.4中藥品質金字塔和警示門69 3.4比率指紋定量法69 3.4.1比率指紋全定性全定量質控體系69 3.4.2比率全定性相似度理論70 3.4.3比率全定量相似度及全定性全定量比率法70 3.4.4系統比率指紋定量法(QRFM)72 3.4.5比率指紋圖譜定量法評價柏子養心丸品質74 3.4.6其他應用78 3.5線性指紋定量法78 3.5.1線性指紋定量法理論78 3.5.2線性指紋定量法分類79 3.5.3分解相似度80 3.5.4

線性指紋定量法評價苦參總堿品質80 3.5.5中藥比率指紋約比定理85 3.6中藥指紋超資訊數位化質控判據85 3.6.1中藥標準指紋圖譜特徵技術參數86 3.6.2中藥指紋定性相似度和定量相似度86 3.6.3中藥指紋相對統一化特徵判據87 3.6.4中藥指紋超資訊數位化參數88 3.7中藥指紋圖譜不確定度與可靠度理論90 3.7.1中藥標準指紋圖譜可靠度理論90 3.7.2單批中藥指紋圖譜可靠度理論91 參考文獻92 第4章  中藥指紋線上專家系統和評價軟體94 4.1中藥指紋定量相似度評價系統94 4.1.1軟體背景介紹94 4.1.2軟體功能介紹94 4.2中藥G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

統98 4.2.1中藥G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結構98 4.2.2中藥G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應用99 4.3中藥HPL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02 4.3.1中藥HPL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結構102 4.3.2中藥HPLC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應用103 4.4中藥HPCE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06 4.4.1中藥HPCE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06 4.4.2中藥HPCE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組成107 4.4.3樣品預處理方法和毛細管電泳操作條件推薦109 4.4.4線上專家系統指導三七CEFP建立研究112 4.5中藥IR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13 4.5.1TCM-IRFP-ESG設計與

建立113 4.5.2TCM-IRFP-ESG知識庫構建113 4.5.3TCM-IRFP-ESG推薦系統構建113 4.5.4TCM-IRFP-ESG優化系統115 4.5.5TCM-IRFP-ESG評價系統構建116 4.5.6用IRFP-ESG指導射干IRFP建立116 4.6中藥X射線衍射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117 4.6.1TCM-XFP-ESG基本結構117 4.6.2TCM-XFP-ESG查詢系統和知識庫構建118 4.6.3TCM-XFP-ESG推薦系統118 4.6.4TCM-XFP-ESG優化系統118 4.6.5TCM-XFP-ESG評價系統119 4.6.6TCM-XF

P-ESG的研究應用119 4.7中藥GAP線上專家系統121 4.7.1TCM-GAP-ESG構建122 4.7.2TCM-GAP-ESG推薦系統122 4.7.3TCM-GAP-ESG優化系統123 4.7.4TCM-GAP-ESG評價系統125 4.7.5結論125 參考文獻125 第5章  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建立與應用127 5.1中藥標準製劑概念、來源、條件和復原校正128 5.1.1中藥標準製劑128 5.1.2中藥標準製劑的來源128 5.1.3中藥標準製劑基礎條件129 5.1.4中藥標準製劑的復原和0誤差校正129 5.1.5中藥標準製劑的特點130 5.1.6參比製劑1

31 5.1.7中藥標準製劑和參比製劑區別131 5.2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132 5.2.1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建立132 5.2.2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實現方式132 5.2.3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標準操作規程137 5.3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對中藥一致性評價的重要意義137 5.3.1中藥指紋圖譜基本控制模式137 5.3.2中藥標準製劑模式強調固化指紋成分含量比例139 5.3.3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對中藥一致性評價的重要意義139 5.4系統指紋定量法是中藥品質一致性評價體系的核心控制方法140 5.4.1系統指紋定量法的兩類實現方式140 5.4.2基於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系統

指紋定量法特徵141 5.5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的應用142 5.5.1雙標定量指紋法建立六味地黃丸對照指紋圖譜動態技術標準研究142 5.5.2應用紫外光譜定量指紋圖譜尋找標準製劑研究151 參考文獻157 第6章  多元多維中藥指紋圖譜建立與評價159 6.1中藥多維指紋圖譜160 6.1.1多波長HPLC指紋圖譜160 6.1.2HPLC多維指紋圖譜174 6.1.3GC多維指紋圖譜176 6.2中藥多元指紋圖譜技術177 6.2.1HPLC-GC聯用指紋圖譜177 6.2.2HPLC-CE聯用指紋圖譜178 6.2.3HPLC-TLC聯用指紋圖譜178 6.2.4高效液相色譜-紫外光

譜(HPLC-UV)聯用指紋圖譜178 6.2.5薄層色譜-光譜聯用指紋圖譜178 6.2.6中藥IR-UV聯用指紋圖譜179 6.2.7紫外和紅外光譜指紋譜與燃燒熱譜聯合定量評價中藥品質184 6.3多元多維指紋圖譜的廣泛應用186 6.3.1化學全成分指紋圖譜186 6.3.2不同部位化學指紋圖譜186 6.3.3組分中藥指紋圖譜186 6.3.4多肽譜和蛋白譜186 參考文獻187 第7章  中藥統一化指紋與相對特徵指紋圖譜190 7.1中藥統一化指紋和相對統一化特徵判據190 7.1.1中藥統一化色譜指紋圖譜191 7.1.2中藥統一化指紋的定量轉化規則191 7.1.3統一化指紋數

位化評價理論191 7.2相對特徵指紋圖譜研究196 7.2.1相對特徵指紋圖譜196 7.2.2相對特徵指紋的定量轉化規則196 7.2.3相對特徵指紋統一變換規則197 7.2.4統一化指紋與相對特徵指紋關係197 7.2.5相對特徵指紋的定量方法197 7.3統一化指紋與相對特徵指紋特徵判據的應用198 7.3.1石斛夜光丸統一化HPLC指紋和相對統一化特徵判據199 7.3.2牛黃解毒丸統一化和相對特徵HPLC指紋圖譜202 7.3.3特徵指紋定量法和多標定量指紋法評價血府逐瘀丸品質214 參考文獻222 第8章  中藥指紋質控學223 8.1指紋定量法測定指紋歸屬度和藥效物質收率2

23 8.1.1指紋定量法原理223 8.1.2指紋定量法測定複方藥效物質工藝收率225 8.1.3應用實例225 8.2中藥數位化指紋圖譜質控230 8.2.1射干230 8.2.2連翹234 8.2.3金銀花239 8.2.4大青葉247 8.2.5梔子251 8.2.6甜瓜蒂259 8.2.7斑蝥264 8.2.8茵陳269 8.2.9刺五加275 8.2.10黃芩278 8.2.11知母281 8.2.12柴胡287 8.2.13三七291 8.2.14苦參295 8.2.15中國林蛙卵油305 8.3中藥製劑數位化指紋圖譜315 8.3.1複方丹參滴丸315 8.3.2射干抗病毒注射

液324 8.3.3複方甘草片327 8.3.4柏子養心丸332 參考文獻346 第9章  中藥溶出指紋學347 9.1中藥溶出度測定概況347 9.1.1溶出度測定原理348 9.1.2中藥製劑溶出度影響因素348 9.1.3中藥製劑溶出度測定方法349 9.1.4溶出在中藥製劑中應用349 9.2中藥全成分體外溶出度測定方法350 9.2.1紫外全指紋溶出度測定原理351 9.2.2實驗方法選擇351 9.2.3檢測方法選擇352 9.2.4資料分析處理353 9.3應用實例354 9.3.1材料與方法354 9.3.2結果與討論355 參考文獻358 第10章  中藥組方智能預測36

1 10.1中藥組方指紋研究思路361 10.1.1中藥組方指紋圖譜研究意義361 10.1.2中藥組方指紋圖譜研究目標362 10.1.3組方指紋圖譜研究方法365 10.2中藥組方指紋圖譜智慧預測複方品質370 10.2.1牛黃解毒丸指紋圖譜和組方定量譜371 10.2.2組方譜代替複方和智慧預測新模式375 參考文獻380 第11章  中藥指紋藥動學383 11.1中藥藥動學概述383 11.1.1中藥藥動學發展歷程383 11.1.2中藥指紋藥動學發展歷程383 11.1.3中藥藥動學研究方法384 11.1.4藥動學常用模型擬合軟體385 11.1.5單一指標成分藥動學385 11

.2中藥指紋藥動學研究386 11.2.1多指標成分藥動學386 11.2.2血液指紋藥動學388 11.2.3中藥多成分整合藥代動力學398 11.2.4中藥藥動學總量統計矩法400 11.2.5中藥多成分體系譜動學403 11.2.6多組分多維向量歸一的“總量”藥動學403 11.3中藥指紋藥動學的應用404 11.3.1指導中藥複方配伍研究404 11.3.2評價中草藥安全性405 11.3.3藥效物質基礎研究405 參考文獻406 第12章  中藥指紋代謝組學409 12.1中藥代謝組學概述409 12.1.1代謝組學簡介409 12.1.2中藥代謝組學研究思路410 12.2中藥指

紋代謝組學研究方法410 12.2.1檢測平臺411 12.2.2資料處理平臺412 12.3中藥指紋代謝組學的應用414 12.3.1中藥品質評價414 12.3.2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研究418 12.3.3中藥毒性和安全性研究423 參考文獻430 第13章  中藥指紋譜效學433 13.1中藥指紋譜效學概述433 13.1.1指紋圖譜建立與評價434 13.1.2藥效學評價434 13.1.3譜效學模型的建立435 13.1.4中藥指紋譜效學研究意義436 13.2中藥指紋譜效學研究方法436 13.2.1中藥指紋抗氧化譜效關係436 13.2.2中藥指紋抗炎抗菌譜效關係442

13.2.3中藥指紋抗腫瘤譜效關係444 13.2.4中藥其他譜效關係445 13.3中藥指紋譜效學應用449 13.3.1藥效物質基礎研究449 13.3.2中藥毒性物質研究451 13.3.3組分配伍研究451 13.3.4炮製機制研究452 13.3.5工藝優化研究452 參考文獻453 第14章  中藥生物指紋學458 14.1中藥生物指紋學概述458 14.2中藥DNA指紋譜與結構基因組學459 14.2.1研究方法459 14.2.2應用463 14.3中藥生物活性指紋譜467 14.3.1中藥生物活性指紋譜概述467 14.3.2研究方法468 14.3.3應用470 參考文

獻471 我于1998年攻讀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學博士學位時開始關注中藥領域科研,期間從選擇複方甘草片作為毛細管電泳研究用樣品開始,逐漸把科研全部轉移到中藥品質控制方面。2002年3月我有幸承擔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項目: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和清熱解毒注射液指紋圖譜研究”,從此我的科研方向就定位於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成為我國第一批參與中藥指紋圖譜國家攻關的科技工作者。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支持“中藥指紋圖譜線上專家系統研究90612002”,這更堅定了我走中藥指紋學研究之路的決心。 2007年應邀在《中南藥學》第1期舉辦“中藥指紋圖譜專欄”(在這

一專欄持續12年發表140餘篇學術論文,給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科研平臺並與《中南藥學》雜誌共同成長),開篇提出“中藥指紋圖譜學體系構建(TCM Fingerprintothology Construction)”,2008年應《色譜》邀請發表“中藥指紋圖譜學體系在中藥創制中的作用”。因讀者對“中藥指紋圖譜學”概念提出質疑,此後接受意見把“圖譜”二字刪除,於是誕生“中藥指紋學”。中國是最早利用指紋簽名的國家,但指紋學並未誕生於中國,其核心技術均在國外。以史為鑒,在國際上我們最早提出中藥指紋學(TCM Fingerprintothology)並開展廣泛深入研究(按英文構詞法構造了fingerprin

tothology)。在2007年之後,我們一直想把“中藥指紋學”成書出版,但12年裡一直沒能實現,回想原因還是科研管理效率不高。當中國把中醫藥作為國家戰略的時刻,當中藥品質一致性評價的號角即將奏響之際,我們適時推出《中藥指紋學》一書供中藥相關科研或教學參考。本書也可作為高年級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專業教材。 回想這一思想體系產生原因就是在2000~2012年間瀋陽藥科大學提供了寬鬆的學術環境,沒有過分指標化追求SCI英文論文。這給了我自由學術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不急躁追求成果、能夠安心地思考問題。中藥定量指紋核心技術和中藥標準製劑控制模式都是這段時間深入思索而得。可以預見我國中藥一致性評價會歷史

性地選擇這些方法,尤其系統指紋定量法(SQFM,獲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都是當初未曾預料到的。很榮幸能夠帶領中國第一個主組分為中藥組分製劑——複方甘草片(289品種之一)開展品質一致性評價工作。 本書得以出版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專案“鐵霜替朱砂消除朱砂安神丸毒性的量-效-毒關係原理研究(81573586)”的資助,感謝瀋陽藥科大學所提供的優秀平臺和各位同仁及本溪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支持,並感謝課題組研究生(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分別由儲甜甜、蘭麗麗、高倩楠、李瓊、邢秀、李瓊、閆慧、章越和邢秀整理;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

十三章、第十四章分別由閆慧、王欣、戴婷婷、章越、王翌超整理和編寫)與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侯志飛副教授對此付出的艱辛勞動,同時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給予的支持、信任和鼓勵。謝謝你們的大力支持得以促成本書正式出版。 由於時間和精力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孫國祥 瀋陽藥科大學 2019年1月31日  

藥學雜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之所以還沒有退休,就是因為要搞智慧醫療,還要再搞10年。

健康照護是每個人都希望有的。那「任何人」是什麼?是精準醫療,為了每個人量身定做、一定把人醫好的一個醫療。「任何地點」就是遠距醫療,「任何時間」就是隨身裝置,這三個是未來智慧醫療的主軸。

#健康照護#QOCA計畫#運算藥學#智慧醫院

(*影片於3月20日拍攝,提醒大家防疫期間,指揮中心宣佈為了避免群聚感染,禁止室內5人以上聚會,並且呼籲大家出門記得戴口罩、勤洗手。)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為了解決藥學雜誌的問題,作者余秋菊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及控制是可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故需長時間監控及配合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改變飲食習慣及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提供病患出院返家後疾病相關知識。護理人員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傳統護理指導大部份給予紙本單張及口頭教育,然而現今資訊科技的進步及行動網路3C產品的普及化,可提供即時、個別化,是目前臨床照護上最即時及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本研究探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病患提升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及避免憂鬱之成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臺灣北部某醫學中心之神經內科病房及老年醫學病房進行收案,採兩組前、後測,隨機、單盲之實驗性研究設計,收案82位,包括實驗組40位(行動裝置教育方案)及控制組42位(常規護理),分別於住院48小時內進行前測及介入,出院前24小時進行後測之施測。研究問卷包含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量表(Stroke Self-Care Knowledge)、腦中風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SSEQ)、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健康指導內容滿意度之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

e, VAS ),以套裝統計軟體SPSS 20.0版進行統計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及最小值呈現研究對象之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特徵;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比較兩組在人口學基本屬性、疾病特徵、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憂鬱及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運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檢定兩組之前、後測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及憂鬱改善成效,再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比較兩組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老年、男性、已婚、退休、高中職、佛道

教為主,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平均值為2.28,過去病史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後兩組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於組別主效果( β = 6.88, SE = .78,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6.15, SE = .71,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93, SE = .8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腦中風自我效能(SSEQ)於組別主效果( β = 16.80, SE = 2.46,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33.66, SE = 2.78,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46, SE = 4.02,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憂鬱(BDI)改善成效於組別主效果( β = -7.29, SE = 1.50,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8.37, SE = 1.77,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5.28, SE = 2.0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方式比較實驗組(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與控制組(常規護理)的介入措施滿意度,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 p < .05),即表示此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措施的滿意度比常規護理有明顯成

效。結論:本研究結果證實透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程度成改善憂鬱程度,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有較高的介入滿意度。臨床與實務應用:在實證依據基礎下,使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更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成效佳,且具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因應3C化數位時代來臨,手機及網路使用普及化,希望能藉由腦中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方便性、健康指導內容生動性,且有具個別性的優點,能促進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在病患住院期間提供返家後健康指導內容,更能減少的時間人力成本。對於需要長期復健治療之腦中風患者更能提供持續性的照護內容,藉由操作行動裝置教育方案過程,

更可以促進患者與家人之間的親情互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分析化學手冊(7B):碳-13核磁共振波譜分析(第三版)

為了解決藥學雜誌的問題,作者楊峻山 這樣論述:

核磁分冊分析為分析化學手冊之第七分冊,A輯為 氫-1核磁共振波譜分析;B輯為碳-13核磁共振波譜分析。 內容包括核磁共振基礎理論篇,小分子化合物篇和復雜天然產物化合物篇。其中「核磁共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礎理論在A 輯同一介紹。 小分子化合物包括: 1. 烴類; 2. 醇、醚、酚類; 3. 醛、酮類; 4. 酸、酯類; 5. 含氮化合物; 6. 含硫、磷等雜原子化合物,等等。 本書的特色在於小分子數據盡可能的齊全;復雜天然產物重點在於總結特征波譜規律。 楊峻山,藥植所,研究員,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現兼任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藥

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藥用植物與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藥學雜誌》副主編。 從事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用植物資源的科研與教學40餘年。對百十種中藥與天然藥物的化學成分和有效成分有深入的研究,分離鑒定化合物800多個,其中新化合物近200個;人工合成了一些天然化合物,為創制新藥提供了多個先導化合物。 緒論 1 第一章 一般有機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 第一節 烴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 一、鏈烷烴的13C NMR化學位移及計算 7 二、環烷烴的13C NMR化學位移 11 三、併合的環烷烴的13C NMR化學位移 15 四、鏈

烯烴的13C NMR化學位移 19 五、環烯烴的13C NMR化學位移 23 六、炔烴的13C NMR化學位移 27 七、芳香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9 第二節 醇、酚及醚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8 一、醇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8 二、酚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6 三、醚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7 第三節 醛類和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 一、醛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6 二、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6 第四節 有機酸、酸酐及酯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8 一、有機酸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8 二、酸酐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0 三、酯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1 四、內酯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5 第五節 雜環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8 一、三元雜環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8 二、四元雜環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0 三、五元雜環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0 四、六元雜環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5 五、七元雜環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2 第六節 有機含氮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4 一、醯胺和脲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5 二、腈、異腈及其衍生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7 三、硝基和亞硝基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9 四、胺、亞胺以及羥胺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00 五、腙類、重氮類及偶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03 第七節含鹵素、硫和磷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05 一、鹵代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05 二、含硫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08 三、含磷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14 第八節有機金屬化合物與離子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22 一、有機金屬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22 二、離子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25 第二章天然脂肪族化合物

的13C NMR化學位移 135 第一節 脂肪酸和脂肪醇類及其酯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35 第二節 腦苷脂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38 第三章天然芳香族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48 第一節簡單天然酚酸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48 第二節縮酚酸酯的13C NMR化學位移 151 第三節縮酚酮酸及其酯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54 第四節二苯乙基類及其聚合體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60 第五節苯丙素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67 第四章黃酮類及色原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72 第一節黃酮類化合物的1

3C NMR化學位移 172 第二節黃酮醇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79 第三節二氫黃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86 第四節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93 第五節異黃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198 第六節二氫異黃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02 第七節黃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06 第八節異黃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14 第九節查耳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17 第十節二氫查耳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22 第十一節橙酮和異橙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27 第十二節酮

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31 第十三節高異黃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37 第十四節紫檀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41 第十五節魚藤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47 第十六節雙黃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51 第十七節2—苯乙基色酮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57 第五章 木脂素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261 第一節丁烷衍生物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261 第二節四氫呋喃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269 第三節二苯基四氫呋喃並四氫呋喃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276 第四節4—苯基四氫萘類木

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284 第五節4—苯基四氫萘並丁內酯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294 第六節苯並呋喃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01 第七節聯苯環辛烯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07 第八節氫化苯並呋喃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17 第九節苯並二烷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23 第十節環辛烷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26 第十一節聯苯類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29 第十二節氧新木脂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32 第六章 香豆素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36 第一節簡單香豆素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36 第二節角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42 第三節線型呋喃香豆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51 第四節角型吡喃香豆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57 第五節線型吡喃香豆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63 第六節多聚香豆素的13C NMR化學位移 366 第七章 醌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72 第一節 苯醌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72 第二節 萘醌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76 第三節 蒽醌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82 第四節 菲醌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387 第五節 萜醌及其他醌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

位移 392 第八章 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00 第一節 雄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00 第二節 心甾內酯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05 第三節 膽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13 第四節 孕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22 第五節 雌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30 第六節 膽酸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32 第七節 螺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35 第八節 麥角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43 第九節 植物甾烷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52 第九章 有機胺、吡咯

、吡咯裡西啶、莨菪烷、吡啶、吖啶酮類生物鹼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59 第一節 有機胺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59 一、麻黃堿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59 二、秋水仙堿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59 三、醯胺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62 第二節 吡咯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65 第三節 吡咯裡西啶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67 第四節 莨菪烷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73 第五節 吡啶和氫化吡啶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78 第六節 吖啶酮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83 第十章 喹啉、

異喹啉和喹諾裡西啶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488 第一節 簡單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88 第二節 氫化喹啉和多取代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90 第三節 金雞納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93 第四節 簡單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95 第五節 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97 第六節 原阿樸菲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499 第七節 阿樸菲類生物鹼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01 第八節 原小檗堿類生物鹼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06 第九節 普托品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1

2 第十節 苯酞異喹啉和螺環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14 一、苯酞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14 二、螺環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16 第十一節 吐根堿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19 第十二節 萘酚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21 第十三節 嗎啡烷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24 第十四節 雙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28 第十五節 苯並菲啶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33 第十六節 簡單喹諾裡西啶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38 第十七節 石鬆堿和三環喹諾裡西啶

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40 一、石鬆堿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40 二、三環喹諾裡西啶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42 第十八節 苦參堿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44 第十九節 金雀兒堿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45 第二十節 呋喃喹諾裡西啶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48 第十一章 吲哚生物鹼及吲哚裡西啶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0 第一節 簡單吲哚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0 第二節 卡巴唑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2 第三節 卡巴啉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4 第四節 沃洛亭和波里芬類

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8 一、沃洛亭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58 二、波里芬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60 第五節 育亨賓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61 第六節 吐根吲哚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565 第七節 白堅木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67 第八節 長春胺型與馬錢子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71 一、長春胺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71 二、馬錢子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72 第九節 長春花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74 第十節 柯南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7

6 第十一節 長春蔓啶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80 第十二節 氧化吲哚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82 第十三節 麥角堿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87 第十四節 雙聚吲哚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90 第十五節 吲哚裡西啶型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96 一、娃兒藤堿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96 二、交讓木環素定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598 三、一葉萩堿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00 第十二章 萜類生物鹼和甾烷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05 第一節 單萜類生物鹼和倍半萜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

位移 605 一、單萜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05 二、倍半萜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07 第二節 二萜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11 一、C18和C19二萜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11 二、C20二萜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17 第三節 三萜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23 一、虎皮楠生物鹼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23 二、黃楊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26 第四節 甾烷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31 第五節 異甾烷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38 第十三章 核苷類、環肽類以及大環類生物鹼的

13C NMR化學位移 643 第一節 核苷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43 第二節 環肽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45 第三節 大環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50 一、麻黃根堿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51 二、美登辛類生物鹼的13C NMR化學位移 654 第十四章 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57 第一節 開鏈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57 第二節 薄荷烷型單環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59 第三節 OCHTODANE型單環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62 第四節 側柏烷型雙環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64 第五節 莰烷型雙環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66 第六節 蒎烷型雙環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68 第七節 小茴香烷型雙環單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71 第八節 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72 第九節 裂環環烯醚萜苷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78 第十五章 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83 第一節 開鏈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83 第二節 沒藥烷類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88 第三節 吉瑪烷類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92 第四節 律草烷類倍半

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697 第五節 欖烷類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01 第六節 單環麝子油烷類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03 第七節 蒼耳烷類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07 第八節 杜松烷型雙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09 第九節 補身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13 第十節 桉葉烷型雙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16 第十一節 沉香呋喃型雙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20 第十二節 石竹烷型雙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24 第十三節 艾裡莫芬烷型雙環倍半萜化合

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26 第十四節 甘松新烷型雙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29 第十五節 愈創木烷型雙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32 第十六節 香橙烷型三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36 第十七節 原伊魯烷型三環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38 第十八節 廣藿香醇型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41 第十六章 二萜及二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43 第一節 開鏈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43 第二節 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47 第三節 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50 第四節 克羅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56 第五節 珊瑚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61 第六節 尤尼斯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66 第七節 維替生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70 第八節 朵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72 第九節 海松烷型三環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76 第十節 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13C NMR化學位移 779 第十一節 卡山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83 第十二節 海綿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87 第十三節 紫杉烷型二萜化合

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90 第十四節 瑞香烷型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794 第十五節 對映貝殼杉烷型四環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00 第十六節 阿替生烷型四環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06 第十七節 木藜蘆烷型四環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07 第十八節 五環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09 第十九節 雙二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10 第二十節 二倍半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13 第十七章 三萜及多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17 第一節 開鏈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17 第二

節 單環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18 第三節 雙環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21 第四節 三環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25 第五節 苦木素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29 第六節  達瑪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33 第七節 大戟烷型三萜的13C NMR化學位移 840 第八節 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47 第九節 葫蘆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53 第十節 原萜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60 第十一節 甘遂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63 第十二節 環鳳梨

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68 第十三節 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76 第十四節 何帕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81 第十五節 齊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85 第十六節 烏斯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93 第十七節 木栓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899 第十八節 多萜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04 第十八章 糖類和多元醇類以及氨基酸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13 第一節 單糖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13 第二節 雙糖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2

1 第三節 三糖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29 第四節 四糖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34 第五節 五糖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36 第六節 多糖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37 第七節 多元醇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38 第八節 氨基酸類化合物的13C NMR化學位移 940 主題詞索引 943 碳-13核磁共振波譜(簡稱碳譜)是20世紀70年代得到廣泛應用的一項核磁共振新技術,80年代後又產生出二維核磁共振新技術,並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在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研究中,碳譜和氫譜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相得益彰,特別是在

化合物的鑒別、化學結構的測定、異構體的識別、化學結構中的構型與構象分析、合成化學的反應機理研究以及生物化學和生物合成中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目前已成為天然有機化學研究領域非常重要的有力工具。近年來化合物的數量劇增,積累了大量的13C波譜資料,有必要對其規律進行歸納總結。 本次修訂在第二版第七分冊《核磁共振波譜分析》的基礎上,將“核磁共振波譜分析”分為了7A《氫-1核磁共振波譜分析》和7B《碳-13核磁共振波譜分析》兩冊。本書只是在收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化合物進行分類整理,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分析各類化合物的碳-13譜化學位移資料的特徵,方便讀者在遇到這類化合物時參考。而有關核磁共振波譜的

基本原理、重要譜學方法與相關參數,以及氫-1核磁共振波譜資料與偶合常數等內容,將集中在《氫-1核磁共振波譜分析》中介紹。 本書中對一般有機化合物僅以大分類法分成烴類(包括鏈烷烴、環烷烴、併合環烷烴、鏈烯烴、環烯烴、炔烴、芳烴等)、醇酚醚類、醛酮類、有機酸、酸酐、酯、雜環化合物、有機含氮化合物、含鹵素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有機金屬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分成脂肪族類、芳香族類、黃酮類、色原酮類、木脂素類、香豆素類、醌類、甾烷類、生物鹼類、萜類、糖類、多元醇類、氨基酸類等。所引述化合物的資料是和該類化合物的碳-13核磁共振的化學位移譜特徵分析相對應,盡可能做到全面反映,但一些類

型的化合物由於數量有限,規律性不強,我們僅將其資料列出來以供參考。 眾所周知,化合物化學位移資料越多,分析的準確度就會越高。然而由於時間有限、篇幅所限,不可能引述更多的實例,只能是選擇一部分化合物進行歸類分析,還望同道們諒解。 在編著本書的過程中,得到楊秀偉教授、趙毅民教授、林文翰教授、鄒忠梅教授和索茂榮博士、朱寅荻博士、丁剛博士、吳海峰博士、吳麗真博士、鄭慶霞博士的大力協助,積極幫助查找文獻,在此對他們的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楊峻山    2016年5月

以微波萃取愛玉殼果膠探討其理化特性與抗氧化活性

為了解決藥學雜誌的問題,作者盧詩婷 這樣論述:

愛玉為台灣的特有種植物富含果膠及抗氧化成分,屬高經濟價值之作物。經統計愛玉全台產量將近 555 公噸,然而愛玉加工副產物-愛玉殼大多數並沒有被有效利用。因此本研究將以不同微波萃取條件 (微波功率 300 - 800 W、萃取時間 3 - 4 分鐘與 0 - 200 mM檸檬酸濃度萃取溶液) 萃取愛玉殼果膠,並探討其產率、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分子量、官能基特性與抗氧化活性。結果發現產率會隨著檸檬酸濃度與微波功率之增加而上升,並在 200 mM 檸檬酸與微波功率 800 W與萃取時間 4分鐘條件下有最高果膠產率 (21.6 ± 0.1% ) 。半乳糖醛酸含量會隨著檸檬酸濃度增加反而隨之下降。

酯化度也會隨檸檬酸濃度增加而下降,所有萃取條件下果膠之酯化度皆大於 50% 屬於高甲氧基果膠。此外在抗氧化能力方面發現愛玉殼果膠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為175.1 μg/mL,還原力則隨著果膠濃度增加,果膠之還原力有增加的趨勢。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發現愛玉殼果膠具有開發功能性保健食品之潛力。關鍵字:果膠、愛玉殼、微波輔助萃取、半乳糖醛酸、酯化度、傅立葉轉換紅外線、2,2 - 二苯基 - 1 - 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還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