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合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氮化合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蔭士安(主編)寫的 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檢測方法(第2版) 和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 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指導書:化學實驗室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工業界的氮氧化物也說明:氮氧化物包含一整群由氮與氧構成的化合物。其中主要焦點包括一氧化氮(NO)與二氧化氮(NO2),兩者被分類為NOx。一氧化氮(NO)是一種具生物活性的無色物質,在人體中有傳遞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碩士班 張弘志所指導 王雲龍的 紫外線熱風乾燥對仿鯖魚一夜干品質之探討 (2021),提出氮化合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紫外燈熱風乾燥、鯖魚一夜干、大腸桿菌數、組織胺、光譜式品評描述性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游勝傑、王雅玢所指導 劉洪光的 射頻電漿改質光催化劑TiO2@g-C3N4 Z-Scheme的結構並提高可見光下對一氧化氮的降解率 (2021),提出因為有 光催化、氮氧化物、可見光、石墨碳氮化合物、二氧化鈦的重點而找出了 氮化合物的解答。

最後網站硼碳和硼氮化合物則補充:書名:硼碳和硼氮化合物,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122187840,頁數:169,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作者:鄭學家主編,出版日期:2014/01/01.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氮化合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檢測方法(第2版)

為了解決氮化合物的問題,作者蔭士安(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是目前第一本可利用的較全面的人乳成分中文出版物,書中系統綜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發表的母乳成分方面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總結了母乳餵養的歷史發展進程,突出了母乳成分、存在形式、功能、含量、檢測方法以及相關研究的進展,綜合講述了近年來科學家在人乳成分研究中的科技成果和進展,書中除了涉及人們關注最多的營養成分和免疫成分的內容外,還介紹了人乳中微生物的來源與作用、環境污染物,母乳樣品的收集、保存與處理,泌乳量的估計方法以及組學技術在母乳成分研究方面的應用及進展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現代分析方法獲得的可靠的可利用資料。   本書適合關注或需要母乳成分資料方面的學者,包括涉及人乳和哺乳的營養學者、婦幼營養保

健人員、乳品科學家以及嬰幼兒配方食品研發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概論001 一、為什麼要研究母乳成分?001 二、母乳中營養素的存在形式003 三、測定方法的選擇005 四、需要深入開展的研究008 第一篇母乳餵養/011 第一章人類母乳餵養的歷史與發展012 第一節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哺乳區別012 一、乳腺的進化013 二、不同哺乳動物的哺乳相關特徵比較013 第二節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母乳餵養016 一、工業化革命之前016 二、文藝復興與工業化革命時期017 三、近百年來母乳餵養的變遷018 第三節奶瓶餵養的變遷020 一、嬰兒配方食品(奶粉)021 二、奶瓶024 三

、奶嘴024 四、嬰兒配方食品對母乳餵養率的影響025 第四節宣導、鼓勵、推廣母乳餵養026 一、政府主導推動母乳餵養026 二、重視世界母乳餵養宣傳周的宣傳工作026 三、全社會營造母乳餵養的氛圍026 四、加強人乳成分研究,尤其是初乳,建立人乳成分資料庫027 五、加強對嬰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027 第二章泌乳的生理機制030 第一節乳房的進化、發育與結構030 一、乳房與哺乳的進化過程030 二、乳房發育階段(stagesofbreastdevelopment)031 三、乳房發育的調節033 四、乳房的一般結構034 第二節母乳分泌的調節035 一、母乳分泌的開始035 二、乳汁

分泌的維持與調節036 三、泌乳過程的不同階段和神經反射037 四、泌乳量充足與否的評價040 五、延遲哺乳(下奶)的原因041 第三節影響乳汁分泌的因素041 一、內分泌因素對乳汁分泌量的影響041 二、乳母營養狀況對泌乳量的影響042 三、乳母其他因素和嬰兒因素對泌乳量的影響043 第三章初乳在新生兒發育中的作用046 第一節人與其他動物的初乳中主要營養成分比較046 第二節人初乳營養成分豐富048 一、蛋白質及含氮化合物048 二、脂肪與脂肪酸048 三、碳水化合物和低聚糖048 四、富含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048 五、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049 六、生長發育相關的激素049

第三節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成分049 一、啟動新生兒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049 二、初乳具有廣譜抗菌和抗病毒作用050 三、初乳富含細胞因數051 第四節初乳的其他功能051 一、預防過敏性疾病和食物不耐受052 二、減輕新生兒黃疸052 三、初乳和眼部感染052 四、初乳和T細胞活化052 五、生長和組織修復因數053 第四章母乳餵養對嬰兒的益處056 第一節母乳營養豐富,易於嬰兒消化吸收056 第二節嬰兒母乳餵養狀況057 一、母乳餵養的總體趨勢057 二、城鄉差別058 三、地域與種族差異059 四、乳母的年齡059 第三節餵養方式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關係059 一、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的

關係060 二、與兒童超重和肥胖的關係061 三、與認知、行為、氣質及運動發育的關係061 四、嬰兒期母乳餵養與兒童認知和行為發育的關係062 五、嬰兒期母乳餵養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係062 第四節母乳餵養與兒童疾病易感性的關係063 一、與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的關係063 二、與過敏性疾病的關係064 三、與兒童牙齒健康和發育的關係067 四、與貧血和佝僂病的關係068 五、對嬰幼兒死亡率的影響069 第五章人乳營養成分的研究074 第一節乳母營養狀況對乳汁營養成分影響的早期研究074 一、乳母膳食與乳汁營養狀況074 二、營養狀況、乳成分、泌乳量與嬰兒生長發育075 三、母乳中的無

機鹽和維生素含量075 第二節已開展的人乳營養成分研究076 一、母乳營養成分的區域性研究076 二、已經開展的母乳營養成分相關的其他研究076 三、母乳中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研究077 四、母乳中抗氧化和抗感染因數的研究077 第三節國內開展的相關母乳成分研究078 第四節人乳成分研究展望079 一、組學研究079 二、免疫活性成分研究079 三、生長發育相關的生長因數研究079 四、人乳低聚糖類調節腸道功能的研究080 五、人乳樣品儲存時間和條件研究080 六、母乳餵養兒營養素適宜攝入量的研究080 七、關注人乳中環境污染物081 第六章嬰兒攝乳量及其測量方法學083 第一節嬰兒攝乳量測量

方法083 一、稱重法084 二、穩定同位素氘標水法084 三、抽吸法085 第二節嬰兒攝乳量的計算086 第三節目前國際普遍使用的嬰兒攝乳量088 第四節影響乳汁產量和轉移的因素088 一、嬰兒因素089 二、乳母因素090 第二篇宏量營養素/097 一、蛋白質097 二、脂肪097 三、碳水化合物098 第七章蛋白質099 第一節人乳蛋白質組成及含氮化合物099 一、種類099 二、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比值100 三、含氮化合物101 四、營養與生理作用102 五、影響因素104 第二節酪蛋白105 一、膠束106 二、β-酪蛋白107 三、κ-酪蛋白107 四、人乳酪蛋白的生理意義107

第三節乳清蛋白108 一、α-乳清蛋白109 二、乳球蛋白109 三、骨橋蛋白110 四、乳脂肪球膜蛋白110 五、其他蛋白質110 第四節人乳中其他蛋白質以及非蛋白氮111 一、人乳中酶類111 二、人乳中的激素113 三、人乳中非蛋白氮化合物113 第五節人乳蛋白質測定方法113 一、總蛋白質含量114 二、不同蛋白質組分的測定114 第六節展望115 第八章氨基酸含量及分析方法119 第一節人乳中氨基酸分析的常用方法119 一、氨基酸自動分析法120 二、高效液相色譜法120 三、氣相色譜法121 第二節人乳中氨基酸含量121 一、人乳中游離氨基酸和總氨基酸含量122 二、人乳中必需

氨基酸的含量122 三、人乳中條件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123 第三節影響人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因素125 一、早產與足月的差異125 二、哺乳階段的影響126 三、地區差異126 第四節展望126 第九章α-乳清蛋白129 第一節一般特徵129 一、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129 二、色氨酸130 三、半胱氨酸130 第二節含量與測定方法131 一、含量131 二、測定方法131 三、影響因素132 第三節營養學作用132 一、參與乳腺細胞中乳糖合成133 二、抗菌、免疫調節和促進腸道健康作用133 三、促進礦物質吸收133 第四節展望134 第十章β酪蛋白137 第一節β-酪蛋白的一般特

徵137 一、人乳β-酪蛋白137 二、人乳與牛乳β-酪蛋白的比較138 第二節β-酪蛋白含量和測定方法138 第三節β-酪蛋白的營養學作用139 一、促進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139 二、生物活性肽的來源140 第四節展望142 第十一章骨橋蛋白145 第一節骨橋蛋白的一般特性145 第二節骨橋蛋白的含量及影響因素146 第三節骨橋蛋白的功能147 一、參與乳腺的發育和分化147 二、與乳鐵蛋白等協同參與免疫功能發育147 三、其他功能148 第四節骨橋蛋白在嬰兒配方食品中的應用效果148 一、動物實驗148 二、餵養試驗149 第五節骨橋蛋白檢測方法149 第六節展望150 第十二章

乳脂肪球膜153 第一節乳脂肪球及膜結構153 第二節乳脂肪球膜的主要成分155 一、磷脂種類和含量155 二、乳脂肪球膜蛋白組學測定157 第三節乳脂肪球膜生理功能157 一、抗菌/抗病毒/抑菌作用157 二、調節免疫和促進腸道發育成熟158 三、與學習認知功能的關係158 四、補充MFGM的臨床餵養試驗158 第四節展望159 本書第一版是2015年上半年出版發行的,距今已有近6年。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研究方法學的進步和檢測儀器的更新以及人體巨集基因組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人乳(母乳)成分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如人乳代謝組學、蛋白質組學、脂質組學、糖組學以及微生物組學等

研究進展相當迅速;同時,人乳中激素及類激素成分、蛋白質組分和多肽類成分、酶的種類與活性、微量生物活性成分、人乳寡糖、母乳中存在的微生物種類與數量以及餵養兒腸道免疫功能和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建立、體格生長和成年期營養相關慢性病發展軌跡等已經成為研究熱點,推動了對人乳成分的研究。 本次修訂是在第一版32章的基礎上調整並增加了近年來人乳成分研究新的進展和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新增加了20個章節,同時對原有各章內容也做了相應的修訂或調整,增加了近5年來國內外人乳成分研究的相關內容。 在本書再版過程中,儘管全體參與編寫的人員盡可能地收集整理了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公開發表的論文並進行了分析匯總,但難免存在

某些疏漏和不當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和使用本書的讀者將建議回饋給作者,以不斷改進。 最後,非常感謝本書第一版出版後的許多熱心讀者,他們回饋給編者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本書中介紹的主要內容仍是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促進生長發育的營養強化食品的研究與開發》(課題編號2010AA023004)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中國母乳成分研究應用和產品安全性控制研究及產業化示範》(課題編號2013BAD18B03)的延續。 蔭士安 2021年3月31日,北京   第一版前言 本書系統綜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發表的母乳成分方面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雖然有些內容可能會含有執筆者個人的意

見,但是每個章節都力爭盡可能地反映現代分析方法獲得的可靠的可利用資料。任何關注或需要母乳成分資料方面的學者,包括涉及人乳和哺乳的營養學者、婦幼營養保健人員、乳品科學家以及嬰幼兒配方食品研發技術人員等都可能通過本書獲得需要的內容。 從進化、營養學和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人乳是嬰兒的最理想食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嬰兒出生後最初6個月應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並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或更久。這一推薦也得到世界多數國家政府的認可。大多數人乳成分隨哺乳進程有顯著差異,而且個體的變異程度也相當大。人乳的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含量與牛乳顯著不同,如脂肪酸的種類及影響其吸收的因素;蛋白質的種類和不同蛋白質的相

對比例以及品質和數量、非蛋白氮部分的差異;牛乳中乳糖含量比人乳要低得多,而且低聚糖組分也顯著低於人乳。與牛奶和嬰兒配方奶粉相比,重要的差別還在於人乳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高吸收利用率,人乳中存在幾十種細胞因數和微生態環境,除了對新生兒和嬰兒的生長發育發揮重要作用,還有助於啟動新生兒免疫系統以及促進功能發育完善。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維生素D和維生素K缺乏。 目前,嬰兒配方食品(奶粉)的組方依據是以對人乳成分的瞭解作為金標準,盡可能地模仿人乳含有的成分生產嬰兒配方食品(奶粉),然而,至今我們對母乳成分的瞭解還十分有限,還不可能生產出與人乳成分完全相同的嬰兒配方食品(奶粉)。嬰兒

配方食品(奶粉)與人乳成分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包括脂肪酸的類型與比例、低分子量蛋白組分、低聚糖含量與組分、免疫活性成分以及諸多細胞因數等。 本書總結了母乳餵養的歷史發展進程,突出了母乳成分、存在形式、功能、含量、檢測方法以及相關研究的進展。書中除了介紹人們關注最多的營養成分和免疫成分的內容外,還專門設章節介紹了人乳中微生物的來源與作用、環境污染物,母乳樣品的收集、保存與處理,泌乳量的估計方法以及有關母乳成分資料方面的研究和進展等。 非常感謝書中每位作者對本書所作出的貢獻。本書也是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促進生長發育的營養強化食品的研究與開發》(課題編號2010AA

023004)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中國母乳成分研究應用和產品安全性控制研究及產業化示範》(課題編號2013BAD18B03)的工作內容。 蔭士安 2015年5月31日,北京

氮化合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使用dyson這台涼暖空氣清淨機一陣子後發現,房間裡的灰塵變少了!
手機遠端監控功能更是讓我在外面就可以隨時監控家裡的空氣品質,甚至可以直接預先開啟暖氣,讓回家後的家裡永遠都是溫暖的。

而且對於它的空氣濾淨功能覺得神奇,有時候我只是在房間吃泡麵,它都可以感測到『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哈哈~這樣就不會被發現吃宵夜了XD

對於家裡有寵物的部分,它可以幫忙過濾掉很多寵物搔癢所製造的微塵(都可以感應得到),甚至是PM2.5以及二氧化氮過高…等都是日常無形中它都在幫忙偵測以及過濾。

冷暖功能我個人最得非常萬用,等於一年365天每天都可以使用它,除了吹涼或是保暖外,含有超細微空氣偵測以及過濾來維持家中空氣品質,非常推薦👍!

官網有更多詳細介紹 http://bit.ly/2ABpBbw
#Dyson三合一涼暖空氣清淨機
#DysonHP04
#空氣清淨機

紫外線熱風乾燥對仿鯖魚一夜干品質之探討

為了解決氮化合物的問題,作者王雲龍 這樣論述:

  本研究白腹鯖魚片分別利用紫外線無照射 (A組) 、253nm (B組) 、185nm (C組) 以熱風乾燥50 ℃ 乾燥五小時製作鯖魚一夜干。大腸桿菌數、硫巴比妥酸反應物 (TBARS)、總揮發性鹽基態氮 (TVBN)、三甲胺態氮 (TMAN)、組織胺、物性及官能品評變化作為評估指標。大腸桿菌起始菌數為 ( log 6 CFU / g ),實驗結果顯示C組顯著優於各組於2.0小時後無檢出,B組與A組分別於3.5及4.0小時無檢出。A、B及C組樣品處理5小時後,TBARS值分別為0.74、0.91及1.05 MDA μg / g,B組TBARS值明顯高於其他樣品,但所有樣品TBARS值低

於1.1 MDA μg / g ; 樣品乾燥完成後,A、B及C組樣品之TVBN為21.15、23.74和22.38 mg N / 100 g以及TMAN值1.94、2.21和2.06 mg N / 100g。所有樣品TVBN及TMAN均低於25 mg N / 100 g 和 3 mg N / 100 g限量標準。經紫外線乾燥後之鯖魚一夜干樣品其組織胺含量明顯高於無照射組樣品,A、B及C組測試值分別為4.05、15.65及18.15 ppm,惟所有樣品組織胺含量均低於臨界值50 ppm。 所有一夜干樣品硬度及咀嚼性隨著乾燥時間增加,而彈性及內聚性隨著乾燥時間而降低。紫外線處理並不影響樣品質

地的表現,不同處理之樣品各項物性測試之間並無明顯差異。光譜式品評描述分析結果顯示所有一夜干樣品彈性、硬度、內聚性、咀嚼性皆無明顯差異,紫外線處理不會影響樣品官能品評的表現。紫外燈熱循環烘箱可以抑制鯖魚一夜干製作時微生物的汙染,並維持良好的食用品質。

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指導書:化學實驗室技術

為了解決氮化合物的問題,作者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這樣論述:

《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指導書化學實驗室技術》包含6個部分:世界技能大賽概況及職業崗位要求、專業理論知識、實驗操作技能訓練、對物質進行分析與表徵、專業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測試。介紹了世界技能大賽的概況及化學實驗室技術賽項要求選手必須掌握的崗位能力,系統地闡述了參賽選手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並附有該賽項的世賽真題、參賽必備的英文詞彙等,各章節後均有綜合能力測試題,書稿最後單獨列出綜合測試題,訓練參賽選手的基礎理論、實操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本書是一本理論性、適應性強的專業培訓教材,是面向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賽項參賽師生的培訓教材,也可供國內其他化學類大賽參賽師生參考。

第一部分世界技能大賽概況及職業崗位要求/1 1世界技能大賽概況2 1.1世界技能大賽組織機構及性質2 1.1.1世界技能組織2 1.1.2發展歷史2 1.2世界技能大賽項目簡介4 1.2.1專案分類4 1.2.2大賽規則6 1.3以化學為基礎的世界技能大賽項目簡介6 1.4中國近幾屆參賽情況6 2化學實驗室技術崗位能力分析7 2.1崗位能力專業定位7 2.2崗位能力評價與考核7 2.2.1崗位能力描述7 2.2.2選手應當具備的能力7 第二部分專業理論知識/12 3無機化學基礎知識13 3.1金屬元素性質13 3.1.1鹼金屬元素13 3.1.2鹼土金屬元素14 3.1.3鐵、鋁

、銅、銀的性質15 3.1.4鉛、砷、鉻、鎘的性質21 3.2非金屬元素性質27 3.2.1氧、氮、硫、磷、碳的性質27 3.2.2鹵素的性質36 3.2.3溶液的濃度41 3.3酸與堿的性質45 3.3.1酸的性質及應用45 3.3.2堿的性質及應用50 3.4化學反應53 3.4.1化學反應的類別53 3.4.2化學反應速率及平衡54 3.5化學溶液59 3.5.1化學試劑的分類59 3.5.2電解質溶液62 3.5.3緩衝溶液67 3.6無機物質製備69 3.6.1製備原理69 3.6.2製備方案70 3.7無機化學發展趨勢71 綜合能力測試73 4有機化學基礎知識75 4.1重要有機

物質的性質75 4.1.1烴的性質75 4.1.2醇、醚、酚的性質83 4.1.3醛、酮、羧酸、酯的性質89 4.1.4含氮化合物的性質97 4.2有機物質的製備100 4.2.1合成路徑100 4.2.2反應裝置的選擇101 4.2.3有機物的轉化率、選擇性和產率105 4.3有機化合物的純化與分離技術106 4.3.1萃取106 4.3.2水蒸氣蒸餾108 4.3.3減壓蒸餾109 4.3.4結晶和重結晶111 4.4有機反應中產生廢氣的處理裝置114 4.4.1吸收114 4.4.2吸附114 4.5有機化學發展趨勢114 綜合能力測試115 5分析化學基礎知識118 5.1分析化學概

要118 5.2滴定分析法119 5.2.1滴定分析專用術語119 5.2.2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120 5.2.3滴定分析的計算120 5.2.4標準滴定溶液的配製與標定127 5.3資料處理130 5.3.1資料統計130 5.3.2資料分析133 5.4酸堿滴定法136 5.4.1溶液酸鹼度的計算136 5.4.2酸堿指示劑137 5.4.3滴定條件的選擇140 5.4.4案例分析145 5.5氧化還原滴定法149 5.5.1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與反應速率149 5.5.2氧化還原指示劑150 5.5.3高錳酸鉀法及案例分析151 5.5.4重鉻酸鉀法及案例分析155 5.5.5碘

量法及案例分析160 5.6配位滴定法164 5.6.1EDTA及其配合物164 5.6.2穩定常數165 5.6.3金屬指示劑166 5.6.4酸效應曲線及其應用169 5.6.5案例分析175 5.7沉澱滴定法178 5.7.1沉澱滴定的原理178 5.7.2莫爾法179 5.7.3福爾哈德法181 5.7.4法揚司法182 5.7.5案例分析183 5.8電位分析法186 5.8.1原電池和電解池186 5.8.2標準電極電位和條件電位186 5.8.3離子選擇性電極187 5.8.4電位分析方法190 5.8.5案例分析192 5.9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195 5.9.1光吸收定律19

5 5.9.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0 5.9.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204 5.9.4案例分析206 5.10色譜分析法207 5.10.1色譜法原理207 5.10.2氣相色譜法209 5.10.3氣相色譜案例分析211 5.10.4高效液相色譜法215 5.10.5液相色譜案例分析221 5.10.6薄層色譜法224 5.10.7薄層層析案例分析227 5.11物理性質測定228 5.11.1凝固點228 5.11.2熔點228 5.11.3密度229 5.11.4折射率231 5.11.5比旋光度232 綜合能力測試234 第三部分實驗操作技能訓練/237 6化學實驗室基本操作技能

訓練238 6.1化學類實驗玻璃儀器的選用及管理238 6.1.1一般玻璃儀器的管理238 6.1.2計量玻璃儀器的選用與校準241 6.1.3分析基本操作技能訓練247 6.2化學試劑的配製與處置252 6.2.1化學試劑的配製252 6.2.2化學品的處置260 6.3化學分析操作技能訓練270 6.3.1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維護270 6.3.2取樣及樣品準備273 6.3.3滴定終點的控制操作訓練284 6.4儀器分析操作技能訓練286 6.4.1電極的正確使用286 6.4.2分光光度計的基本操作288 6.4.3氣相色譜儀的使用與維護290 7分析測試技術操作能力訓練292 7.10

.1mol/LNaOH溶液配製與標定(GB/T601—2016)292 7.2燒鹼中NaOH和Na2CO3的含量測定293 7.3水中硬度測定(GB7477—87)294 7.4水泥中Fe、Ca、Mg含量測定296 7.5碘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GB/T601—2016)298 7.6碘量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GB14754—2010)299 7.7水中CODMn測定(GB11892—89)300 7.8水中CODCr測定(HJ828—2017)302 7.9鐵礦石中鐵含量測定304 7.10工業燒鹼中NaCl含量測定(銀量法)306 7.11煤中全硫含量測定(GB/T214—2007)307

7.12用電位法測定溶液中的pH值308 7.13重鉻酸鉀法電位滴定硫酸亞鐵銨溶液中亞鐵含量309 7.14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310 7.1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有機物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硝基苯酚、硝基苯)313 7.16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維生素E混合樣314 7.17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分析白酒中主要成分318 7.18液相色譜法測定布洛芬膠囊中主要成分含量320 8物質的合成及條件優化322 8.1氯化氫乙醇溶液的製備322 8.2乙酸正丁酯的製備323 8.34-叔丁基鄰二甲苯的合成324 8.4苯乙酮的製備325 8.5從橙皮中提取檸檬油326 8.6四氫呋喃水分去除32

7 8.7溴乙烷的製備328 8.8乙醯水楊酸的製備329 8.9對氨基苯磺醯胺的製備331 綜合能力測試332 第四部分對物質進行分析與表徵/337 9波譜分析技術338 9.1紫外光譜338 9.1.1紫外光譜基本原理338 9.1.2各類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譜341 9.1.3紫外光譜的應用348 9.2紅外光譜349 9.2.1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350 9.2.2紅外光譜儀及樣品製備技術353 9.2.3紅外吸收光譜與分子結構的關係358 9.2.4紅外譜圖解析案例361 9.3核磁共振波譜363 9.3.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364 9.3.2解析譜圖369 9.4質譜370 9.4.

1質譜的基本知識370 9.4.2常見各類化合物的質譜373 9.4.3有機質譜的解析及應用377 9.5物質表徵的綜合解析379 綜合能力測試381 第五部分專業綜合應用能力/383 10實驗室組織與管理384 10.1危險化學品的管理384 10.1.1危險化學品的分類384 10.1.2危險化學品的管理385 10.2化學實驗室廢物處置及回收利用386 10.2.1廢氣處置及回收利用386 10.2.2廢液處置及回收利用386 10.2.3廢固物處置及回收利用388 10.3化學實驗室防火、防爆389 10.3.1化學實驗室易燃、易爆物質分類389 10.3.2化學實驗室防火防爆措施3

93 10.3.3化學實驗室火災的撲救394 10.4化學實驗室事故緊急處置395 10.4.1化學實驗室事故緊急應變措施395 10.4.2醫療急救快速處理步驟395 10.4.3緊急滅火395 10.4.4化學藥品濺出處置396 10.5HSE知識介紹396 10.5.1安全知識397 10.5.2CLP規則的H聲明398 10.5.3CLP規則的P聲明403 綜合能力測試408 11專業文獻的使用411 11.1專業文獻查找的方法411 11.1.1文獻的分類411 11.1.2一般性科技文獻查閱的步驟411 11.2化學類文獻查閱412 11.2.1化學文獻412 11.2.2中國知

網檢索方法412 11.2.3常用的化學資料庫資源415 11.2.4有機合成類文獻查閱415 綜合能力測試417 12化學類專業英語應用能力418 12.1一般性交流常識418 12.2專業英語訓練模組419 12.2.1化學類專業英語閱讀技巧419 12.2.2分析測試類文獻閱讀421 12.2.3有機合成類文獻閱讀425 12.2.4化學類實驗設備的使用及維護文獻閱讀429 12.2.5化學試劑的選用與配製文獻閱讀429 12.2.6化學實驗室技術專案的英文寫作專項訓練431 第六部分綜合試題/435 13化學基礎知識綜合測試題436 14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試題456 附錄475

附錄1常見化學實驗室技術術語及專業名詞漢英對照表475 附錄2國際通用化學類實驗技術符號483 附錄3常用緩衝溶液的配製485 附錄4常用基準物質的乾燥條件和應用486 附錄5常用酸堿指示劑及其配製方法487 附錄6非危險品化學試劑的分類儲存489 附錄7危險品化學試劑的分類儲存490 參考文獻492 本教材由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牽頭,組織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賽項中國專家組及教練組成員,以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賽項技術標準為依據,結合多年化工行業職業教育經驗編寫而成。 本教材立足於知識夠用、理實一體,促進大賽成果轉化的思路,結合歐洲對化學實驗室

技術的職業要求,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特色。全書除第一部分介紹世界技能大賽的概況及職業要求外,其他章節緊扣化學實驗室技術競賽專案的技術說明,涵蓋了化學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職業操作技能、專業綜合素質、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專項能力等訓練內容。教材基礎知識針對性強、技能訓練操作性強,對準備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賽項的教練、學員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本教材結合現代世界職業教育的理念,將HSE職業理論嵌入到各教學及訓練環節中,對化學類實驗室工作人員有一定的職業指導作用。教材可滿足應用化學、分析測試、工藝試驗等專業各層次學生作為教材與職業指導用書的需要,也可

以作為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提高化學實驗室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參考用書。 本教材由沈磊(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季劍波(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主編,蔣邦彥(山東化工技師學院)、燕傳勇(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任副主編,全書由沈磊、季劍波統稿。其中第一部分、第六部分由沈磊和張璿(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共同編寫,第二部分的無機化學基礎知識由徐榮華(南京化工技師學院)編寫、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由侯亞偉(上海資訊技術學校)編寫、分析化學基礎知識由楊明明(山東化工技師學院)和季劍波共同編寫,第三部分由蔣邦彥和燕傳勇共同編寫,第四部分由燕傳勇編寫,第五部分由謝茹勝(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編寫,附錄

及相關資料由季劍波編寫。全書由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劉東方高級工程師主審。編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編者在編寫過程中由於專業資料收集不夠全面,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懇請專家與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20.8

射頻電漿改質光催化劑TiO2@g-C3N4 Z-Scheme的結構並提高可見光下對一氧化氮的降解率

為了解決氮化合物的問題,作者劉洪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商業二氧化鈦(TiO2)和尿素使用一步驟熱裂解法, 成功地產出 TiO2@gC3N4 異質接面複合材料,本研究嘗試研究此複合材料在可見光下對一氧化氮( NO)的降解光催化性能。 研究採用漫反射光譜法( DRS)來評估所選材料的光吸收和能隙, 以證明材料在可見光下具有明顯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見光照明下, 於玻璃、薄膜和薄膜基材上的 NO 光降解效率分別約為 90.14%、 87.77%和84.50%。為了評估光催化過程中 NO 的轉化途徑, 研究中計算副產品和二氧化氮( NO2)的生成。此外, TiO2@g-C3N4 複合材料在五次重複使用性測試後, 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重複使用後其效能

下降幅度小於 10%。 另外研究應用高解像能電子顯微鏡( HR-TEM)圖片和 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 XPS) 來檢查材料的形態和化學組成,以及使用拉曼光譜儀檢測材料的結構振動。 TiO2@g-C3N4複合材料的光催化過程也通過電子自旋共振( ESR)和誘捕研究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超氧陰離子於去除 NO 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