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內政部次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歷任內政部次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道藩寫的 酸甜苦辣的回味:文藝鬥士張道藩回憶錄 和田培林的 教育與文化:田培林教授教育學論著精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吳伯雄先生訪談錄也說明:... 內政部長」!我想不可能吧!想不到後來真的是這樣。回想當時經國先生要我回黨部擔任 ... 次長,過去我接他的縣長工作,我是他的後進,他是老大哥,我想請他 38 1984 年 3 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銳文創 和五南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班 吳明勇所指導 李庭瑜的 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1946-1973) (2012),提出歷任內政部次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參謀、史料局、史政處、史政局、戰史編纂委員會。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張競所指導 葛書維的 中共地對地導彈對臺實質戰力研析 (2012),提出因為有 地對地導彈、心理震撼、V-1、V-2、贖罪日戰爭、兩伊戰爭、蘭佩杜薩事件、第一次波灣戰爭、臺海導彈危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歷任內政部次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歷任部長則補充:政務次長, 唐縱. 常務次長, 蔣渭川. 主任秘書, 許健. 民政司長, 高應篤. 戶政司長, 周中一. 警政司長, 鄭澤光. 社會司長, 劉脩如. 勞工司長, 汪曉滄. 衛生司長, 王祖祥. 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歷任內政部次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酸甜苦辣的回味:文藝鬥士張道藩回憶錄

為了解決歷任內政部次長的問題,作者張道藩 這樣論述:

  張道藩(1897-1968),他是倫敦大學大學院美術部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也是天狗畫社的成員之一。他作畫的筆法,山色點染,將中國畫的寫意與西方畫的寫實融會貫通,並於1943年拜齊白石為師,在傳統國畫的造詣甚高。     他是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在擔任立法院長八年(1952-1961)的時間,極力提倡文藝復興,讓文學與藝術蓬勃發展。     張道藩以文化人從政,除具政治家之勤慎廉明外,仍不改學者風度。對人和藹可親,富幽默感。平日好學深思,曾著有關學術、文化、政治論文及講稿多種,並譯有《近代歐洲繪畫》一書。公餘對戲劇電影,極為喜愛,提倡不遺餘力。─

─秦賢次〈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     張道藩1897年生於貴州。1919年11月以公費留學歐洲,並先後於倫敦大學學院美術部、巴黎法國美術學院深造。1926年返回中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為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1950年,張道藩隨國民政府遷徙至臺灣,並繼續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內中央組織部秘書等重要黨職。在文學活動的參與上,張道藩曾經受蔣經國的指示,與陳紀瀅、王藍、趙友培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文藝協會,還另行成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及其機關刊物《文藝創作》,獎勵反共抗俄的優良文藝作品,生產出大批反共文藝(包括反共文學)作品。退休後曾企劃寫出《鴛鴦湖之戀》的劇本,在寫

出自傳《酸甜苦辣的回味》後,不幸病倒而擱筆,留下傳奇的一生。     《酸甜苦辣的回味》是張道藩的回憶錄,其中收錄了〈我怎樣的參加中國國民黨〉、〈編導《自救》的經過〉及〈從抗戰到戡亂筆記的片斷〉等三篇長文,都是研究近代史非常重要的文章。為了讓讀者對張道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主編蔡登山特徵求文學史料專家秦賢次的同意,將他在大著《現代文壇繽紛錄──作家剪影篇》書中,有關張道藩的一篇重要文章〈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當作本書之附錄。此篇文章堪稱研究張道藩的重要著作,全篇精彩可期,與原書兩相參照可以得出更貼近事實的觀點,值得典藏。   本書特色     ★張道藩是傑出的藝術家

,將中國畫的寫意與西方畫的寫實融會貫通,並於1943年拜齊白石為師,在傳統國畫的造詣甚高。     ★他是國民政府文化事業與政治宣傳的策劃者,在擔任立法院長八年(1952-1961)的時間,極力提倡文藝復興。     ★特別收錄秦賢次著述〈張道藩的一生及其對文藝的貢獻〉當作本書之附錄,此篇文章堪稱研究張道藩的重要著作!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讓讀者對於張道藩的生平事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全書精彩可期!

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1946-1973)

為了解決歷任內政部次長的問題,作者李庭瑜 這樣論述:

史政組織為近代軍事參謀組織下之重要一環,各國藉由史政組織研究歷次戰爭,總結戰史經驗,減少或避免再度發生之前錯誤,做為日後作戰之鑑戒。德國是最早設置近代軍事參謀組織之國家,19世紀初期德國開始重視研究戰史,19世紀中後期,世界列強如美、日、俄、法等國之軍事參謀組織開始成立相關單位編纂戰史。 中國自古以來雖有史官負責紀錄正史,但並無專門記錄有關軍事史之組織,有關軍事之記載則分散於浩瀚史書群或個人著作中,直到清末設置近代軍事參謀組織「軍咨府」,中國開始有專門負責編纂戰史之單位。國民政府成立後,設立軍事委員會,該會下設參謀團(或名參謀部、參謀廳),其職掌有負編纂戰史之責,民國17年改為

參謀本部,該部總務廳負責編纂戰史,同時也設置「戰史編纂組」,27年改編為軍令部,第一廳負責蒐編戰史,第二廳負責蒐編敵軍戰史,同時亦設置戰史編纂委員會負責蒐編中日戰史。 戰後,軍事委員會改組國防部,成立國防部史料局負責蒐編戰史之責,施行一陣後更名為史政局,民國38年因為國共內戰配合戰鬥內閣縮編人員,史政局縮編為史政處。史政處員額較之前少,但史政處時期處於「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剛開始的階段,需要編輯大量與「共匪」、登陸與反登陸、對國民政府有正面宣傳等類的軍事史書,因編制人員不足及蔣中正先生等軍事高層逐漸重視史政的教育、借鑑等功能之因,希望藉由史政,強化軍方及一般民眾精神上的戰力,因此在民國4

6年7月,史政處再度擴編為史政局,史政局時期,繼續推行史政處時期業務,人員亦有增減,相較於史政處仍是較多;同時因為史政推行已久,累積之檔案極多,因此建立「國軍檔案室」,作為永久保存國軍檔案之單位。後來因應國軍需求實施精簡案,民國62年5月1日,史政局與編譯局合併為史政編譯局。 本文主要研究時間為民國35年國防部史料局成立62年5月1日國防部史政局與編譯局合併為止,亦會稍加敘述戰前國軍史政組織與部分列強史政組織。本文研究可分為三部分,首先國軍各時期史政組織名稱說法不一,本文試圖釐清戰前國軍史政組織之名稱、職掌、編制等。第二,試圖釐清戰後史政組織演變經由擴編、縮編與再擴編之原因,並描述戰後國

軍史政組織之組織規模、人員編制、行政制度、訓練制度等制度;第三,試圖重建戰前、戰後國軍史政組織編纂史書之過程、方法。

教育與文化:田培林教授教育學論著精選

為了解決歷任內政部次長的問題,作者田培林 這樣論述:

  《教育與文化》初版於65年問世,係為闡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前所長田培林教授的教育哲學思想,先生治教育學,承襲德國文化哲學,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文化,且是高度文化,並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該書收錄先生在臺發表論文51篇,因原書已絕版,今特精選其中23篇,輯成一冊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教育思想與制度演進」,主要選出他對教育思想與歷史領域中一些重要課題的討論,如教育與文化、民族與教育、人格教育與文化教育、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等;「中篇:西方近代各家教育思想」,選出他評論西方近代各派教育思想、兒童本位教育,及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蒙臺梭利、開善施泰耐等教育家思想的論著;「

下篇:德國教育的歷史與發展」,則主要是選出他討論德國教育的一系列論著。

中共地對地導彈對臺實質戰力研析

為了解決歷任內政部次長的問題,作者葛書維 這樣論述:

摘要 回顧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雖然對臺灣造成無任何的實質殺傷,但是卻造成了人心惶惶,使民眾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震撼,當時中共地對地導彈的恫嚇與威脅,其所隱藏軍事意涵有那些?對經濟、股市、房價等造成那些傷害?是本文研究的動機。 本文以「歷史回顧法」來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V-1、V-2」、「贖罪日戰爭」、「兩伊戰爭」、「蘭佩杜薩事件」、「波灣戰爭」及「臺海導彈危機」等地對地導彈的多次戰役,並以「軍事殺傷政治關聯鏈」、「軍事手段管控原則」、「蟻噬假說」、「戰爭目的與手段」等四種研究框架,來研究歸納每一場地對地導彈戰役,是否發揮導彈戰力效益,來改變戰爭之態勢。本文最後針對中共在9

5、96年所實施地對地導彈軍事演習,區分「景氣金融指標」及「其他社會指標」兩大層面,深入探討我國當時遭受對地導彈之「心理震撼」,來瞭解地對地導彈除實質殺傷之外,對社會民心士氣威脅和影響。關鍵詞:地對地導彈、心理震撼、V-1、V-2、贖罪日戰爭、兩伊戰爭、蘭佩杜薩事件、第一次波灣戰爭、臺海導彈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