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大 廟 拜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桃園 大 廟 拜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輝振寫的 繁華當知來時路--北橫公路 和謝宗榮的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桃園/大溪】親子同遊~天阿!!有看過超巨大的彩色聖杯 ...也說明:好幾年前就來過迎富送窮廟,超搶眼的聖杯是最顯目的不過這一回廟方搬來新址地方, ... 一並把它帶來中國人的傳統就是到廟裡要燒香拜拜要是沒有燒香,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空數位圖書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王信實所指導 游菁菁的 微型貸款信任機制初探–以臺灣宗教信仰為例 (2021),提出桃園 大 廟 拜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宗教、宗教力量、微型貸款。

而第二篇論文萬能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孫衙聰所指導 林婉貞的 大眾對於寺廟環保祭祀認知之探討-以臺北市政府推動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紙錢減量、精緻祭拜、以米代金、問卷調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桃園 大 廟 拜拜的解答。

最後網站沒人不知道?在地人相約都到「大廟」等!還有超靈驗月老則補充:桃園 景福宮的歷史可以追朔自清朝乾隆年間,是一座歷史相當悠久的廟宇,已有兩百七十多年,主祀開漳聖王,也是地方相當重要的民間信仰。據文史工作者吳演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桃園 大 廟 拜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繁華當知來時路--北橫公路

為了解決桃園 大 廟 拜拜的問題,作者蔡輝振 這樣論述:

  本書之撰寫,以北橫公路為主,並以圖片輔助做說明,內容包含:開發篇、養護篇、生態篇、文化篇、農產篇,以及旅遊篇六個單元,是一本極富史學性、文學性,以及旅遊性等文化氣息的書籍。其目的,在於提供各族群的需求,不管你是文史工作者,或是學術研究者,抑是旅遊族,皆能滿足而不假外求,尤其是救災英雄的精神,能讓吾人千古歌頌。拿著本書,背著行囊,不管是開車,或是搭公車,北橫公路走一回,知性之旅,將會讓你滿載而歸。   其中,開發篇之撰寫,以建造北橫公路的歷史為主軸,輔之期間所發生的事件,從日據時期談起。該公路的開墾,起因於臺灣總督府為開山理番,特開闢「角板山三星警備道(或稱角板山三星間

道路)」,用以加強對原住民,尤其是泰雅族的管控。臺灣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九年間,臺灣省公路局計畫將原來的舊道拓寬,提出闢建北部橫貫公路的構想,並於民國四十七年完成踏勘與測量作業,民國四十九年則開始動工興建,民國五十五年完工通車,開啟歷史新頁。施工期間,足以影響成敗的關鍵,在於大曼大橋(後名大漢大橋)、巴陵吊橋,以及復興吊橋等三座大跨徑鋼拱橋的施作,因它們都橫跨大漢溪上游的溪谷,地形險峻,人煙罕至,人員與器材的進出極為不便。更困難的是,臺灣從未有這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對負責施工的臺灣省公路局來說,實是一項嚴酷的挑戰,犧牲也在所難免。北橫公路能有今日的繁華,無疑是公路總局弟兄們的血淚所編織而成,讓人忍

不住想為他們歌頌,為亡魂,為弟兄。   養護篇之撰寫,則以北橫公路之養護為主軸,輔之以救災英雄的事蹟。該公路的開通,是北部地區城鄉的生命道路,也是郊區與市區發展的重點路線。所經之處,山多水長、峰谷深邃,開路不易,養護更是艱辛。尤其是颱風過境或是豪雨傾盆,交通柔腸寸斷,滿目瘡痍,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與第四區養護工程處的弟兄們,經常不分晝夜,冒著危險搶通道路,完成災後復修工程。基於路人的安全、生態的保護,以及長遠價值性的考量,對於修復與平日養護,都須幾經環評後,依環境狀況施予不同的工法。近年,更為因應旅遊風潮,對於狹窄經常阻塞的路段,尤其是橋梁加以拓寬興建,並施予美化工程,公路養護的經典之作

,到處可見,成為民眾最喜歡駐足的地方。如今,北橫公路的繁華,如此舒適耐用,其幕後功臣便是這群默默付出的養護弟兄,他們為守護這條公路,經常放下家庭,在第一時間前往危險的災區,與風雨搏鬥,稍有不慎,生命便有可能喪失,妻女倚門而望……真是情何以堪。縱不是天災,連日處在山區的工寮,飽受日曬雨淋、蟲咬之苦,其壓力和生病盡是每位同仁經歷過的苦痛,但他們無怨無悔、堅守崗位,只願國人平安,回到溫暖的家鄉。當我們興高采烈走在北橫公路上,望那「山巒疊翠耀金光,雲霧飄渺似神仙」時,誰會想起,真是「何處話淒涼!」   生態篇之撰寫,以北橫公路之生態為主軸,輔之以曾經發生過的事件。該公路沿著大漢溪進入蘭陽溪流域,經過

高山、丘陵、梯田、平原和礫石灘等不同地形,加上氣候多雨與高低海拔的環境,形成許多生態系統。自桃園縣大溪鎮沿途便可見滿滿的樹林遍佈山頭,其中之紅檜巨林、臺灣山毛櫸、扁柏等都是臺灣生態界珍貴的樹種,加上大漢溪的滋養,從低海拔至中高海拔,種類多到不勝枚舉;臺灣黑熊、褐林鴞、大紫蛺蝶等幾近於瀕臨絕種的寶貴物種,也經常在此出沒過。從明池進入宜蘭縣,又有高山與中低海拔的湖泊生態系,有著各類水鳥與水生植物,是生態學者與保育人士積極保護復育的重域,可譽為臺灣北部的生態基因庫。近年來,政府已規劃好幾座保護區與森林遊樂區,作為唯一通道的北橫公路,也肩負中央山脈與北部地景生態之廊道。   文化篇之撰寫,以北橫公路

之文化為主軸,輔之以史前的遺址。該公路沿著大漢溪而建,早期係原住民聚居之地,亦是漢人拓墾的所在,在這條美麗的溪水上,從清朝雍正年間就有漢族墾荒的足跡。後來,日據時期之日本株式會社為從事樟腦生意,也相繼來此發展,是時大漢溪商業發達,一片繁榮富庶的景象。因此,北橫公路沿途充滿著原住民文化、日本殖民文化、以及以大溪為代表的漢文化所融合出的繽紛色彩,讓人置身於該處時,即可感受到三者文化所激盪出的歷史璀璨。   農產篇之撰寫,以北橫公路之農產品為主軸,輔之以蘭陽溪的礫石。如前所述該公路沿著大漢溪進入蘭陽溪流域,氣候多雨與自然環境的優勢,使得沿線鄉鎮發展出特有的農產品。由於水質清澈,以及當地的人文風采,

使得大溪鎮的豆干香氣,遠近馳名;海拔高排水性好的復興鄉,拉拉山水蜜桃與茶業,一直是遊客必嚐的伴手禮,而高經濟作物,段木香菇也成為該鄉的新寵兒;經年雲霧繚繞山頭的大同鄉,產出的高山蔬果,是臺灣的重要產區;擁有地勢優越的員山鄉,鄉內二湖鳳自然梨,其栽種保有傳統鳳梨滋味,也是老饕名下的訂單;蘭陽溪充沛的水源與肥沃的平原,讓早期宜蘭養鴨業大興,為保存過剩的肉類,創造現今人人皆愛的鴨賞風味,其它諸如膽肝、蜜餞亦是最具代表宜蘭市的農產品;蘭陽溪流到壯圍鄉,堆積許多礫石,正是瓜類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尤其是新世紀哈密瓜研發成功後,便成為該鄉的驕傲,往後又更積極投入創新,不論是西瓜、香瓜、南瓜等,已儼然成為臺灣的

瓜果故鄉。其蘭陽溪之礫石,更是建築業的寵兒,品質之好冠越全臺。   旅遊篇之撰寫,一般皆以景點介紹的方式進行,毫無創意。本單元嘗試以旅遊小說的撰寫方式,並藉由故事情節的推動,讓沿路景點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仿如身歷其境,使之兼具文學性與可讀性。述說時,以北橫公路之景點為主軸,輔之以民生必需的訊息,內含啟發人生的哲理。該公路西起桃園縣大溪鎮,中間行經→慈湖、復興、明池、棲蘭、大同、員山、宜蘭,東止宜蘭縣壯圍鄉,起訖地名為:大溪~公館,全長129.7公里。其中,以復興至棲蘭最為美麗,為北橫之旅的精華路段。北橫西段的起點桃園縣大溪鎮,素以老街、木器、豆干而馳名,神牛園區、兩蔣文化園區,以及因偶像劇拍

攝,一夕爆紅的阿姆坪生態公園等地,皆是馳名的風景好去處。復興鄉的角板山與小烏來,是旅遊聖地,尤其是小烏來的天空步道,更讓你兩腿發軟,終生難忘,而跨於溪谷上方的復興橋、羅浮橋,亦是醒目地標;自羅浮之後,該公路一路蜿蜒於大漢溪畔,於榮華大壩稍做停留,你將會發現,上帝的傑作遺留人間;巴陵位居北橫西段的終點,也是北橫全線的中間點,是沿線最大的食宿據點,位於上巴陵的拉拉山風景區,每年六、七月的水蜜桃季,更吸引大批遊客上山嚐鮮。由巴陵續往東行經大漢橋,公路即一路爬升,進入宜蘭縣大同鄉後,抵達北橫東段最高點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大同不愧是森林的故鄉,擁有:明池、太平山、棲蘭等三座高海拔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及中國

歷代神木園區。接著是員山鄉,該鄉最有名當屬大湖風景遊樂區,湖域約十公頃,由南側山丘形成包圍地勢,為該區塑造出幽靜的空間美景,北側則是一片平坦的稻田,每當微風拂起,稻浪疊伏,阡陌縱橫的農村景致,更讓人流連忘返;其次為員山溫泉,該溫泉現存井一口,流出38℃的溫泉,可在溫泉池泡湯,尤其是在旅途奔波後,或是寒冬時節,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舒服。進入宜蘭市後,酒香即撲鼻而來,宜蘭舊稱甲子蘭或噶瑪蘭,甲子蘭酒文物館位於宜蘭酒廠內,館內展示各種古代酒器,飲酒文化、釀酒過程,以及酒廠今昔等資訊;其中,該酒廠釀製紅露酒迄今已90個年頭,堪稱出產紅露酒的重鎮;而宜蘭設治紀念館亦值得一遊,該館是一棟和洋式建築,建造用的

檜木均是當時太平山的檜木,日據時代,是宜蘭郡郡守的宿舍,光復後成為宜蘭歷任行政首長的官邸,戶外庭園老樹成林,尤其是一棵百年老樟樹,彌足珍貴,曾引起保存之議;如行程允許,不妨到臺灣戲劇中心,該中心位於宜蘭縣文化局內,是發揚宜蘭特色的專題博物館,館內收藏豐富,傳承臺灣民間戲劇、地方音樂等,設有透明片文物區、傳統戲臺,以及本地和現代歌仔戲劇場模型,並有視廳室、曲調介紹區,讓參觀者透過不同展示來瞭解歌仔戲,讓你迷戀於戲劇的風華世界,宜蘭不愧是戲劇的發祥地。北橫東段的終點是壯圍鄉,該鄉最值得踏青的地方,則是壯圍永鎮濱海遊憩區,適合全家大小休息賞景的好地方,該地方有永鎮廟可拜拜,也是遠眺龜山島的最佳視野,

自行車道足以讓人宣洩體力,全家福的海邊戲水,更令人羨慕不已,它帶著清純無私的姿態歡迎你。最後,可選擇留住一晚,宜蘭的民宿多采多姿,選擇回家,10分鐘以內即上國道五號高速公路,非常便捷。   本書之出版,本由交通部公路總局委託,天空數位圖書公司承攬,並與本中心產學合作,本人忝為主持人兼總編著工作,同時率本所學生張瓊宇、黃彥融、黃芳儀、李珊瑾,以及鄭兆鈞等人員所組成的團隊,並由總策劃廖吳章、編審委員魏家民、張榮福、陳源鑫、陳文昌、莊世政、陳忠誠、陳鶴仁、謝金峰,以及陳昶志等委員的審核與建議,以至最終的定稿。然當本書要付梓之際,鈞長突然喊停,後經協調雙方同意解約,什麼原因我也不知道?只知本團隊半年

來的心血將付之流水,尤其是我對學生的歉疚,始終在心頭。   歲月悠悠!事隔十年,當我再度重遊北橫時,心中突然響起〝繁華當知來時路〞,腦海更浮起當年學生們失落的神情,尤其是我認為養護弟兄的事蹟,應該要流傳下去,讓後人景仰。於是!本人決定自費出版,以了多年心願,此即本書今日付梓的由來,在此一併交代。   有關參考書目,則因註釋上已有交代圖資來源,故不再重複列參考書目;有關本書之資料提供者,或引用來源資料難以查證者,在此先致謝。凡圖片無註明來源者,應是本團隊所攝,或委託單位所提供。當然!本團隊如有缺失,還望先賢指正,學生蒐集資料如有不慎侵權時請告知,本團隊將立即改正,特此聲明!最後,僅賦詩一首,

為北橫公路而犧牲的英魂,為守護北橫公路的救災英雄,致最崇高的敬意!  

桃園 大 廟 拜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呂文婉曝光驚人求財術!節目自爆自從去桃園龜山這間五路財神廟拜了之後,
竟離奇讓她對發票同一個號碼連中四次?還讓她接到百萬代言,超靈驗的故事讓全場來賓都驚訝!
#新聞挖挖哇#神明求財#財神廟#五路財神廟#神明#發大財#鄭弘儀 #新聞挖挖哇2020
【虎爺加持守錢之術】▶http://yt1.piee.pw/39talu
【87歲國寶大師桃花劫】▶http://yt1.piee.pw/ura2m
【慣性外遇婚前現形記?】▶http://yt1.piee.pw/399y5z
▶鄭弘儀怒斥會天打雷劈👉http://yt1.piee.pw/38rvrh
▶出軌偷吃懺悔有用嗎?👉http://yt1.piee.pw/38f288
▶許常德救苦救難罵醒世間婆媳!👉http://yt1.piee.pw/39dlny
▶狄志為鑄下大錯老婆淚崩提離婚!👉http://yt1.piee.pw/wmexv
▶女友要求驗性病!該答應嗎?👉http://yt1.piee.pw/39j9d8

精華版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微型貸款信任機制初探–以臺灣宗教信仰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 大 廟 拜拜的問題,作者游菁菁 這樣論述:

臺灣宗教會所相當密集並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發展宗教微型貸款的潛力,本研究探討是否能以宗教力量的機制,讓人們不需要依賴其他力,自動在貸款期限內償還借款。透過問卷調查並加以分析後發現,人們若向宗教機構貸款,即使貸款在無擔保的情況下,也會因為宗教信仰的因素,督促自己提早還款,甚至在經濟能力有餘裕的情況下,還會選擇多還款給予所借款的宗教團體。學歷以及婚姻狀況,對於宗教微型貸款機制而言,則無顯著性的影響。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為了解決桃園 大 廟 拜拜的問題,作者謝宗榮 這樣論述:

  以廟宇為中心進行的廟會,堪稱另類的「台味嘉年華會」,舉凡廟會期間舉行的宗教儀式及遶境出巡活動,各社區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除有消災祈福的意旨外,亦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藝文娛樂功能的作用,同時也是台灣庶民文化的精彩縮影。   本書針對台灣廟會實境中光彩奪目且變化萬千的內容,以圖解紀錄常民參與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彷彿跟著廟會去巡遊,提供讀者進一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且一次看懂廟會大拜拜、逗熱鬧的超強文化特色,及其獨特的台灣生命力。 本書特色   1.過去台灣常民的表演藝術多在廟口進行,如傳統戲曲南北管、民俗藝陣或民俗曲藝唸歌、講古、雜耍等,相當於現

代的街頭藝人,廟口也成了實實在在的地方演藝中心。又因為人口聚集帶動經濟,自然也使附近成為商業黃金地段。 台灣民間一般慣俗在神誕、廟會時期都會舉行宗教儀式以及遶境出巡儀式,這些活動並與消災祈福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堪稱為傳統村落的「嘉年華會」,更衍伸為吸引眾多觀光客的著名民俗活動。因此,觀察傳統的神誕、廟會、陣頭、習俗等廟會活動,當可瞭解傳統民間社會的宗教信仰意涵與民俗文化中豐沛的生命力。   2.以廟宇為中心所進行的廟會,更是一種常民參與的公共性民間信仰的活動,各社區廟宇、行業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的作用,除了具有藝術、娛樂功能之外,也是台灣文化的精

彩縮影之一。   3.台灣廟會的文化十足的奪目且變化萬千,以圖解紀錄動態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就越顯重要,除了可深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並可彰顯獨特的台灣生命力文化特色。 作者簡介 謝宗榮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現職: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新北市、桃園縣、雲林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從事臺灣漢人民俗藝術、民間信仰、道教文化研究多年。   ◆著有《神像與信仰》(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3)、《臺灣傳統

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03)、《臺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2003)、《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2003)、《臺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2005)、《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2005)、《土城祀義塚・擺接慶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與2012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2013)、《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2014)、《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2015)、《圖解台灣民俗工藝》(晨星出版,2016)、新版《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18)等書。   自序:台味嘉年華會 緒論:台灣廟會活動的文化脈絡 ■廟會的起源:祭祀天神、人

鬼、地祇、物魅等活動 ■台灣民間信仰發展與廟會型態的變遷 台灣廟會的類型、結構與功能 ■台灣廟會的類型: ‧以舉行的時間區分:定期性與不定期性。 ‧以舉行的性質區分:神誕、節慶、祭典。 ‧以舉行的形式區分:祭拜、迎神、儀式。 ‧以廟會的名稱區分:神明生、進香、繞境、出巡、暗訪、獻禮、法會、醮典等。 ■廟會的結構:從核心的神祇、祭儀,到外圍的演藝、廟市活動。 ■廟會的功能:信仰的、族群的、社會的、經濟的、娛樂的。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人物 ■道士:多由世代相惜或拜師學藝,從事道教儀式活動,如醮典儀式、神誕祭禮、安太歲誦經祭拜等。 ‧台灣道士的主要派別與分布 ■法師:對佛教出家僧眾的尊稱,也見於道

士的法職稱呼,台灣民間信仰中也稱呼為信眾進行「制改」、「收驚」的法派神職人員為法師或法官。 ‧說法的法師與行法的法師 ■乩身:台灣又稱「童乩」、「乩士」,可分文乩與武乩,藉由降筆或開口方式,以作為神明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藉以傳達神鬼旨意而解決個人難題。 仙姑(通靈人)與乩童、桌頭 ■禮生:儒教祭儀的司儀角色,其工作從準備祭品、唱儀節、讀祝文等之執行。 ‧祝官與祭司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法器與服飾 ■道教法器:常見如令牌、帝鐘、法印、淨水缽、龍角、七星劍、師刀、法尺、法索等。 ■佛教法器:木魚、銅磬、法鈴、鐃鈸、鐺子、引磬、淨水缽、金剛杵、念珠等。 ■乩童法器:刺球、釘棍、鯊魚劍、月斧等。 ■宗

教服飾:道教服飾、佛教服飾、乩童服飾、禮生(鸞生)服飾。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祭具與供品 ■祀具:主要有供具、卜具與出巡用具等三大類。 ■卜具:筊筶、籤筒等。 ■出巡用具:神轎、儀仗、法船等。 ■供品:香、燈、茶、酒、果、飯等,是民間祀神祈福的重要供品。 ■紙錢:是台灣民間信仰習俗中非常重要的祈具,具有通行買路及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等功能。 跟著神明去巡遊 ■進香:信眾跟隨神明到祖廟或大廟乞求香火的活動,藉以獲得更多的靈力。進香的行列主要以神明鑾駕和護衛香火的各式隊伍為主,如儀仗隊、繡旗隊、前鋒隊、報馬仔等。 媽祖進香觀察:台灣三大媽祖盛會 ■遶境、出巡:指神明外出巡遶「轄境」的行為,是民間所稱的

迎神賽會。在廟會活動中,常有許多迎神遶境與陣頭、演戲等表演活動,以達到娛神、娛人的目的。 ‧跟著城隍爺去遶境 ■暗訪:暗訪又稱夜巡,是指神明的夜間出巡的民俗活動,如新莊大眾爺暗訪等。 ‧跟著艋舺青山王暗訪 ■過爐:主要由送爐、迎爐、安座等儀式為核心。 ■過火: 台灣民間十分普遍的潔淨除穢儀式。 ■安營、調營、犒軍:安營即「安五營」,是安奉一種具有辟邪與守護廟境信仰功能的「外五營」儀式活動。 敬天祭神來祈福 ■醮典:為傳統道教的主要儀式祭典,是指民間為了許願祈神或還願酬神,設置道場並聘請道士所主持的一種道教儀式。 ‧台灣常見的醮典類型與規格 ■法會:目的可區分為祈福、超度、禳災等,名稱主要有祝

壽法會、禮斗法會、超度法會、水陸法會等,皆台灣常見法會。 ‧禮斗「斗燈」的內容與意義 ■三獻禮:禮儀中主要以奉獻供品為表徵,民間稱為「獻禮」,其中以三獻禮最為常見。 ‧祭、奠與釋奠 救濟施食「好兄弟」 ■中元信仰與普度習俗的起源:鬼魂信仰與儒家祭厲傳統、道教三元信仰與齋儀傳統、佛教盂蘭盆信仰與超薦傳統。 ■台灣的普度習俗與類型:公普和私普。 ■台灣的普渡祭典行事:豎燈篙、放水燈、敬謝三界、誦經拜懺、牽[車藏]、普施化食等。 ‧為什麼要搶孤? 送瘟出境求平安 ■台灣的王爺信仰: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王爺公,人們或尊稱為千歲爺,是具有驅除瘟疫、保境安民職能的守護神。 ■台灣的王船文化:在台灣眾多祭祀王

爺的廟會祭典當中,「送王船」儀式者最受矚目,一般民間多通稱為「王船祭典」或「燒王船」。 ■東港迎王與西港香:在盛行「送王船」地區的王船祭典中,一般公認較為著名而具有代表性者,以屏東東港的「迎王平安祭典」與台南西港的「王醮刈香祭典」。 ‧東港平安祭典VS西港王醮刈香 ■台灣其他各地的迎王與送王 常民小人物的真心願 ■安太歲:道壇或寺廟每年年初多有為善信「安太歲」之俗,在新供奉的值年太歲的牌位前誦經懺以為信眾消災解厄。 ‧太歲哪裡來? ■乞龜:龜是長壽的象徵之一,民間在敬神、婚禮、祝壽等喜慶時都喜歡用龜做造型,經常成為向神明乞願、還願的重要表徵。 乞龜是就信徒供奉或還願的龜食,向神明許願乞求並加

倍還願的過程。 ‧壽龜、平安龜、金錢龜 ■點光明燈:個人性的祈福行為,多配合年節舉行,點光明燈集中於新年期間。 ‧民俗信仰中的燈 ■制解、補運:改運的一種方式,為民間盛行的把霉運不順、家運不濟解除改變運勢的一種術法。 ‧十二生肖流年關煞 ■扶鸞、降乩:民間巫術信仰之一種, 特別是存在於私廟、私壇等供人求神問卜、求符作法的非公眾性祭祀場所。 ■補財庫、求姻緣、祈考運 廟會演藝、陣頭活動 ■戲曲:戲劇與曲藝兩種表演藝術的合稱。 ■文陣(小戲、音樂陣頭): 一般有音樂性陣頭與戲劇性陣頭兩類。 ■武陣: 常見有舞獅、舞龍與宋江陣等三大類型。 ■趣味性陣頭、歌舞:有逗趣性質的表演團體。 ■宗教性陣頭:

要有官將團與神將(偶)團兩大類型。 ‧家將、官將首與八將 ■藝閣: 通常由人裝扮作成組的故事人物等,呈現裝置於車上參加綵街行列。 ‧曾文溪與百足真人 ■香陣、還願:參加進香隊伍陣頭的通稱。 ‧香燈腳、服勞役、扮犯 ■當代新興陣頭:主要有電子琴花車、鋼管吉普車、辣妹熱舞、民族舞蹈、國樂團、特技雜耍等。 結語:一心誠敬的社會活動 參考書目 作者序 台味嘉年華會   台灣人愛熱鬧,湊熱鬧、看熱鬧經常是大多數人的生活重心之一,而以迎奉神明為主的迎熱鬧,也就是通稱的廟會,也成為相當普遍的集體人群信仰活動。以迎神為主的廟會活動,除了表現民間信仰的重要精神之外,所呈現出的熱鬧氣氛更是台灣十分特殊的

社會現象。廟會、夜市與選舉也並列成為台灣晚近三大熱鬧現象。台灣的廟會活動蓬勃興盛,內容豐富,類型多元,除了是台灣人的傳統休閒活動以及文化學者研究、觀察的對象之外,許多深具地方特色的廟會活動,也被中央文化部或各縣市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由於這些廟會具有豐厚的文化價值,因此坊間也不乏以廟會為主題的出版品,只是這些出版品不論是影像的或是書面的, 大多數都是以單一的廟會活動(如某某祭典)或是特定主題(如中元祭典)居多,少數則有含括一個地區內的數項廟會活動者,或是列舉各類型祭典儀式者,但是以廟會為主題而就各個面向做整體性介紹者,迄今仍是十分罕見。   筆者過去也曾經撰擬多篇以廟會文化為內容的文稿,

也曾出版與廟會文化相關的專著,但大都是以論文或專題報導的方式寫就, 或發表於研討會,或刊載於期刊。而這冊《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的內容,則是在信仰文化的架構下,就廟會各個主要面向,逐一編撰而成,不同於以往將數篇論文集結而成的型態。首先,筆者在第一章〈緒論〉中概略說明台灣廟會的文化脈絡,第二章則解析台灣廟會的類型與功能。其次在第三章與第四、五章中,分別介紹廟會中所見的人與物。接下來的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筆者用了超過半數的篇幅,分別介紹台灣常見的廟會類型,包括人們較為熟悉的進香、遶境、法會、醮典等,與深具台灣本土特色的普度賑濟、送瘟禳災, 還有就是一些習俗性法事如安太歲、乞龜、制解、扶乩、求財、求姻

緣與祈考運等,以及一般人對於廟會最主要的印象—戲曲與陣頭。最後在〈結語〉一章中,簡略說明舉行廟會的主要精神與內涵。   筆者深知台灣的廟會其內容相當豐富而多元,光是某一項大型廟會活動,如東港平安祭典、西港刈香醮典等,就足以編撰成一部十分具「份量」的專著,而想要在二、三百頁的篇幅中囊括如此多樣化的內容,其結果是所有的項目都難免落入抓襟見肘的狀況。如何能精要的說明廟會文化的各個面向?又必須全面性關照到廟會的各項內容,這正是本書在撰寫時最大的挑戰。作為一冊廟會文化的「入門」讀本,筆者想要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不僅是「看熱鬧」式的印象,也希望能在這不算大的篇幅中,讓讀者也能有「看門道」的收穫。   人類

學者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文化變遷」,意思是說所有人類的文化現象都是會隨著時間、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種變遷若非來自外力的強力干預,如1950 年代官方推行的「改善民俗、統一祭典」,都是應該被尊重的自然變化,生活、民俗與宗教都是如此,廟會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當代我們在廟會活動中所見所聞或許已和二、三十年前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形之於外的各種供品、祀具,甚至是祭祀進行的方式。文化變遷既然是無可避免的趨勢,當我們在觀察當代廟會文化時,也就無須過度執著於一些外在現象或行為的改變,而是應該省察廟會內在的精神與義理是否能一本初衷?台灣北部地區拜三界的紙糊燈座中印有一句話— 「一心誠敬」,這應該才是我

們在敬神、祭祖或觀察廟會活動時所要秉持的心態!   台灣的廟會文化豐富多元,除了因應節令、神明聖誕而舉行的信仰活動之外,又有許多不定時舉行的祭祀活動,再加上同一主題的廟會活動在不同的區域也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即便是個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全部加以「閱覽」一遍,更何況是生命中短短的三十年? 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想要用人生有限的精力來追尋浩瀚無限的文化內涵,這不正是莊子所說的「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就一個已進入耳順之齡的人來說,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已經是既成的現實,今後恐怕也難以再效法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了。   感謝晨星出版公司執行主編文青兄的敦促並參與本書的企劃, 第

六章到第十章的標題其實是出自他的手筆。而這本「為成書而撰稿」的著作,其實在一年前就應該準備付梓了,只是一年多來筆者因突遭家庭變故而無法專心寫作,甚至曾幾度想要放棄。所幸內子李秀娥女士在這段時間幫忙擔起較多無法避免的生活雜務,讓筆者在奔波之餘還能勉力完成書稿。   在邁入生命中第二個「甲子輪」之後,筆者即便對於探索傳統宗教、民俗文化的熱情仍不減,但體力與精神已無法像一、二十年前那般的「馳騁」了,因此以這本書作為筆者人生中第二個本命年的紀念也別具意義。而這一冊作為企圖囊括所有台灣廟會文化各個面向內容的「通識」讀本,在個人有限的時間、精力之下,難免會有許多遺珠之憾,這一點還是希望讀者能夠體諒。

  最後,筆者還是要一貫性的在序文中許願:祈願慈悲的眾神庇佑居住在這個美麗寶島上的萬千良善子民! 2020年歲次庚子立夏 常民小人物的真心願以寺廟為主的相關活動中,除了前述的神明生、進香、遶境、出巡、暗訪,以及典型的宗教儀式如醮典、法會之外,也常有許多規模較小、形式不一的習俗活動,常與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這些習俗常見的有安太歲、點光明燈、乞龜、制解補運、扶鸞,甚至是晚近十分熱門的補財庫、求姻緣、祈考運等,也在大型的慶典活動之外,更為貼近與滿足一般人消災祈福的心願。■安太歲寺廟或神壇每年年初多有為善信「安太歲」之俗,在新供奉的值年太歲的牌位前誦經懺以為信眾消災解厄。近年有些廟則仿照北京白雲觀

而建有「太歲殿」,供奉斗姆及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古代中國使用干(十干)支(十二支)紀年法,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年為一周,即所謂「六十甲子」。每人出生時即以所屬干支為本命年, 漢代以來又有十二生肖的屬相配合,六十年剛好有五組。如果該年值年太歲與自己所屬的干支相同,或是相隔六年者,通稱為「犯太歲」。前者為「坐太歲」,或稱「年沖」,後者為「沖太歲」或稱「正沖」。俗諺有「太歲當頭座,無喜必有禍」之說,為了避免沖犯而招致不利,年初時就要在所沖犯的值年太歲前,請道士代為誦經祭拜,以求消災祈福。每一位太歲星君都有其名諱、形象及服色,在年初逛廟會時, 民眾縱使不安太歲,也會到本命所屬的太歲前祭拜,故「安太歲」成為

民間的新春習俗。信眾若是未到寺廟安奉太歲者,也可在住家公媽廳的左側神案上每年固定安奉,一般在陰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或正月十五上元節時安奉太歲,而在陰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時恭送當年太歲。 ‧太歲哪裡來?在傳統漢人社會的星辰信仰中,除了日、月之外,就是與生命最貼近的木、火、土、金、水等五星,其中以木星的體積最大,古人認為它對命運的影響也最大,後來也用木星來紀年,稱為「歲星」。由於木星約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週,古人就依照木星每年在黃道的角度不同,將週天劃分為十二段,每段以一地支加以對應,形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漢代以後又以十二種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與之相應,稱為十二生肖。

大眾對於寺廟環保祭祀認知之探討-以臺北市政府推動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 大 廟 拜拜的問題,作者林婉貞 這樣論述:

臺灣是一個多元宗教信仰地方,有道教、佛教、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等,經統計顯示道教、佛教信徒比例高達 97% ,2020 年底登記立案寺廟家數有 1 萬2,303 座,此登記還不含未立案寺廟,表示寺廟的分佈非常的廣泛。在臺北都會型城市中,辦理慶典時伴隨陣頭、鼓樂、香枝紙錢及鞭炮和隨行的信眾,會因生活型態、個人信仰的的不同,進而影響居民的生活模式。近幾年來環保及健康意識的抬頭,上述所說傳統祭祀行為會造成健康問題及環境污染,因此祭祀的行 為是需要適時轉變的。本研究將進行 寺廟環保祭祀認知之探討 方向進行調查,為了瞭解臺北市民對於推廣寺廟集中燒 減燒、減香 或以米代金可減少空污認知與態度探究,

本研究以臺北市市民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樣進行調查,有效樣本數為 598 份,有效回收率為 99.6% 。研究結果如下:(1) 市民對 「 祭祀行為造成之環境污染認知態度 」 是有較高程度的的認知,但長期以來傳統祭祀習慣在市民的生活中,無法說改變就改變的,需要不斷的推廣,不同性別、焚燒習慣、職業類別、宗教信仰及行政區參拜頻率、多久進行參拜對於祭祀行為造成之環境污染看法有顯著影響。(2) 「推廣寺廟紙錢集中燒及以米代金政策對環境污染改善認知態度」 ,市民對於金銀紙錢集中燒政策的認知是比較高的,對於以米代金的認知是較為不熟悉的,但大多數市民對於臺北市政府推行精緻祭拜政策的目的是認同的,市民之不同焚燒

習慣、職業類別、宗教信仰對於推廣寺廟紙錢集中燒及以米代金政策對空氣污染改善認知態度有顯著影響。(3)「大眾對於精緻祭拜文化推動的接受度」 ,受訪市民在中元普度節日時,推動紙錢集中焚燒及以米代金的政策,有 49.5% 表示認同,顯示民眾對於紙錢集中焚燒及減量宣導,有顯著成長。但政府鼓勵市民透過電子通路系統進行線上線上普度祭拜的認同明顯偏低,市民之不同焚燒習慣、教育程度、行政區參拜頻率、普度祭拜的認同明顯偏低,市民之不同焚燒習慣、教育程度、行政區參拜頻率、多久進行參拜對於民眾對紙錢集中焚燒及以米代金策略推動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4) 市民對於「 祭祀行為造成之環境污染認知態度 」、「 推廣寺廟紙錢

集中燒及以米代金政策對環境污染改善認知態度 」及「 大眾對於精緻祭拜文化推動的接受度 」之間呈現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