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昌裔寫的 職業安全與衛生(第五版) 和陳俊瑜、巫宇舜的 石化業輪班工作者健康風險與健康促進之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7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職業安全衛生法暨相關法令也說明: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機械、設備或器具非. 符合安全標準或未經驗證合格者, ... 從事有機溶劑作業勞工,應佩戴適當種類之防護具。 ... 責任,也是確保生命財產安全的唯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系所 單信瑜所指導 黃聖儒的 預警監測井網效率探討 (2019),提出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TCE、DNAPL、污染、MODFLOW、模擬、捕捉率、警戒濃度、監測井網設計、污染物傳輸。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健康管理組 徐尚為所指導 陳思瑜的 室內設計、裝潢從業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的影響 (2016),提出因為有 室內設計、室內裝潢、工作壓力、自覺健康的重點而找出了 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聞時事--職業災害損害賠償(一) 相關資訊(1)編/實習律師鄭鈺潔則補充: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 但從事第二條第十一款規定之作業時,得免設置有機溶劑作業主管。」 第20條:「雇主應使有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業安全與衛生(第五版)

為了解決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問題,作者楊昌裔 這樣論述:

  本書理論與實務並重;各章內容從說明所需瞭解之安全衛生知識及理論開始,讓讀者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後,再彙整介紹相關之法令規範,引導讀者深入透視法規條文之立法目的及其用意。並收錄近三年「職業安全管理師」、「職業衛生管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之學科及術科檢定題目,一書在手,即能掌握當前我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之發展重點及趨勢。 本書特色   一、彙整我國現行勞動政策、勞動行政及其組織架構之最新資訊;一書在手,即能掌握當前我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之發展重點及趨勢。   二、本書以「解析法」說明如何閱讀法規條文,並且詳述法規內容編排方式、各種規章之分類等基本觀念;使讀者於閱讀各

種職業安全衛生法規時,皆能舉一反三,精確瞭解各條文之陳述與立意。   三、本書理論與實務並重;各章內容從說明所需瞭解之安全衛生知識及理論開始,讓讀者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後,再彙整介紹相關之法令規範,引導讀者深入透視法規條文之立法目的及其用意。   四、各章範例及習題依近三年「職業安全管理師」、「職業衛生管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之學科及術科檢定題目設定題型;對有意從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的讀者而言,本書亦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預警監測井網效率探討

為了解決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問題,作者黃聖儒 這樣論述:

台灣近幾十年來工商業快速發展,開闢了許多工業區以及科學園區,但是部分工業區因廠商管理不夠完善,造成工業區的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污染。為了有效預防工業區可能衍生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我國環保署於99年修正土污法第六條第三項,給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定期檢測土壤及地下水品質狀況之責任。而針對地下水污染問題,環保署及經濟部陸續於全國各大工業區規劃地下水預警監測井網,以瞭解各工業區之背景地下水污染潛勢。本研究利用 MODFLOW 程式模擬地下水流,配合 MT3DMS 模擬污染物之傳輸,模擬在一個假設的工業區場址中,當污染團滲入地下水時溶質傳輸的狀況,探討監測井的捕捉率,捕捉率大致上就是監測井能夠捕捉到規定濃

度的機率。以三種主要變因以及四種不同情境進行討論,分別為延散度比值、流速快慢、距離洩漏污染源的遠近、警戒濃度以及洩漏時間長短。模擬結果顯示當流速越快且延散度比值越高時,從圖中可以得知其監測井口數-捕捉率發展趨勢遠比其他狀況時還要快。然而在研究中也能發現延散度比值對於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有在流速比較快時才能看的出來其差異所在,亦即流速越快時會對延散度比值越敏感,流速越慢時會對距離遠近越敏感。模擬結果也顯示出,以早期發現為前提下,模擬時間3個月且偵測濃度為10 ppb是最快且最具經濟效益的,比較符合最佳化的定義,但是否會造成錯誤的警訊需要再加強;而模擬時間6個月且偵測濃度為25 ppb是最慢且最

不符合經濟效益的。

石化業輪班工作者健康風險與健康促進之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7

為了解決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問題,作者陳俊瑜、巫宇舜 這樣論述:

  21世紀的全球化之經濟,充滿競爭與複雜多元的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與生產方法的改變,以及為滿足現代社會生活型態改變的需求下,必須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與人力,以確保連續不斷地生產與服務,因此輪班作業的勞工有日漸增加的趨勢。為了維持生產線的繼續運作,或提供從不打烊的二十四小時服務,事業體必須仰賴輪班工作,由至少兩組以上的工作人員來進行生產;因輪班工作日夜顛倒的人口愈來愈多,包括高科技產業、24小時服務業、物流業及醫護人員等,台灣每天有二成以上就業人口在夜間工作,輪班工作成為常態,勞工健康與工作的壓力,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輪班工作者之職場壓力、身體健康狀況與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的差異; 以及透過介入性健康促進方案(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後,身體健康改善情況之探討。   以國內石化產業(petrochemical industry)之常態性輪班工作者為研究對象,運用壓力風險評估技術之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包括職場壓力風險因子[workplace stress risk factor]、睡眠品質、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等問項) 評估、介入性健康促進方案執行、檢測資料處理與分析。 依據所提出之研究架構、研究目的、以及調查分析之結果,將其做一綜合性之歸納與整

理,以提出本研究之結論,以供相關單位以及後續學術研究者之參考: 一、 職場壓力及健康狀況   1. 整體職場壓力傾向低度工作壓力,其中以「控制」及「主管支持」構面,感受壓力的程度最大,而對「關係」與「角色」二個構面所呈現的壓力較「控制」及「主管支持」構面小。   2. 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各構面情況:總體平均數最高為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其次是人際支持,但由「健康責任(health responsibility)」構面: 在健康責任認知、態度狀況較不足,其次在日常運動情形方面則普遍皆缺乏運動。   3.

石化產業人員對工作環境危害在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chemical hazard)與人體工學危害(ergonomic factors hazard)都有明顯的感受:在物理性危害(physical hazard) 90% 、其中以噪音最多;化學性危害方面有高達96.5%,其中以有機溶劑(organic solvent)最多;人體工學危害方面有高達61.5%;其中以工作檯、座椅設計不良最多。   4.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睡眠品質狀況:有9%有失眠的情形; 有14%的人表示一覺醒來,但仍感到非常倦怠;69%表示睡眠品質偶爾會影響到工作;12%會利用安眠藥或其它物品(如酒精)協助入眠;69.5%

的研究對象每日平均睡眠時數達6-8小時,但也有達27%的人睡眠是少於6小時。   5.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背景因素對職場壓力構面之t考驗(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只有「年齡」、「學歷」與「婚姻狀況」之背景因素達顯著水準。   6.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背景因素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構面之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在「婚姻狀況」、「子女數」與「經濟狀況」之背景因素達顯著水準。 二、健康促進活動介入檢測分析 石化產業員工透過十週之健康促進活動介入, 在身體組成及心率變異之前後檢測分析結果如下:   1. 前測有約60%的研究對象其身體脂肪率、有70%之身

體質量指數與有50%之腰臀圍比皆是高於行政院衛生署公布之建議標準; 51~60歲的研究對象,在三項肥胖指標上超過行政院衛生署所建議之標準的比率最高。經過本研究之健康促進活動之介入,身體脂肪率顯著下降、身體骨骼肌肉的總重量增加。可見長期有計畫性的健康促進活動的介入,對石化產業輪班人員之身體組成,在健康因素上具有正向的意義。   2. 心率變異分析前後檢測顯示:在平均心跳、壓力指數、活力指數、低高頻功率等四項指標, 透過十週之健康促進活動介入後檢測均有顯著改善,只有在心臟功能方面未達改善。 三、健康促進課程成效分析   1.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在健康促進課程成效分析整體,在「輕鬆健康自我管理

」、「芳香療法體驗」得分最高,顯示這二門課程員工對於在健康促進的認知上有所助益。   2. 課程成效滿意度排序得知:最滿意為「輕鬆健康自我管理」,其次為「芳香療法體驗」,排序第三個為「有氧運動指導」與「個別保健處方指導」。

室內設計、裝潢從業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的影響

為了解決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責任的問題,作者陳思瑜 這樣論述:

目的:舒適的空間能使居住者得到良好的生活品質,一個完整的室內設計裝修工程需要仰賴各個工班團隊合作完成,目前台灣從事此關產業的人員不少,進而該族群的健康問題也需被注視,藉由此研究希望能讓從業人員了解自身健康的重要性,避免造成可預防性之健康問題。方法:藉由文獻回顧與問卷調查進行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說,採現有問卷方式調查,受訪者採立意隨機抽樣,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間共發放150份問卷,回收136份,回收率為91%。分析方法以t檢定、one-way ANOVA、相關係數及線性迴歸模式分析工作壓力與自覺健康相關性。結果:本研究參與者男性居多(75%),年齡以30至50歲者居多(53.7%)

。一般線性迴歸分析結果顯示主管社會支持構面與生理健康呈正向關係,其分數越高則生理健康狀況越良好;個人疲勞構面則呈負向關係,其分數越高則生理健康狀況越差。同事社會支持構面與心理健康呈正向關係,其分數越高則心理健康狀況越良好;個人疲勞構面則呈負向關係,其分數越高則心理健康狀況越差。結論:本研究試圖了解在繁複的工作流程中產生的工作壓力與自覺健康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工作壓力與自覺健康呈負相關,工作壓力構面分數越高則自覺健康分數越低,代表受試者在認為身處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自身的身體狀況越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