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位股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日本職位股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田仁之寫的 共感力:最強團隊管理法 和黃嘉斌的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鏈新聞ABMedia 提供最完整的金融科技資訊。區塊鏈應用 ...也說明:... 職位待遇比Web2好 · Binance ... 黃亞森|日本金融廳如何應對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擔任社團幹部英文 - lubina-hajduk.cz則補充:風紀股長discipline leader/chief. 衛生股長cleaning crew leader. 但在描述社團經驗時,卻講不出英文職稱?別再出糗,趕快把日本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職位股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共感力:最強團隊管理法

為了解決日本職位股長的問題,作者中田仁之 這樣論述:

  做為一個上司遇到難搞的客戶和屬下該怎麼辦?   難道他們只會是災星而不會是助力嗎?   團隊成員不信賴團隊該怎麼辦?   如何培育部屬才能打造最堅強的團隊?   要怎麼樣運用小團隊創造出驚人的營業額?   無論你的職位是股長、課長,或是部長,任何背負直接培育人才責任的人,都是本書所指的「領導者」。   難搞的下屬是由領導者所造成的。   只要稍微改變作為領導者的「態度」,下屬就會產生驚人的變化,部屬間的情感也會越來越穩固,銷售額自然也會不斷地上升。   小小團隊締造出史上最高營業額,透過行動目標管理,創意以相乘效果源源不絕地湧出。   突發事故也能大幅度減少,甚至能成為領導者的夥伴,給

予關鍵的靈感與協助,幫助業務能更圓滿地達成,顧客也能成為團隊的一分子。   這些,都是因為「共感力」在作用的關係。   擁有二十多年顧問業務身分的作者中田仁之告訴各位領導者「共感力」的重要性。   共感力就是與他人共享情感的能力。   既是指能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也是能讓他人了解自己心意的能力。   其中,作者還加入了「藉由共享彼此感情所發揮的力量」的意思,才使用「共感力」這個詞彙。   「為了那個人、這個團體」的想法,即使在艱難的時刻也會發揮堅持下去的力量,就是共感力在工作上最好的表現。   讀完本書,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輕鬆提升部下的共感力!   運用共感力,就可以將幾十人、幾百人的力量

合而為一。這時候人就能以團隊中一員的身分,發揮富有才能的人也無法匹敵的力量。一百人的一步輕輕鬆鬆地就能超越一個人的一百步。   提高共感力的5個方式   就算屬於同一個組織,也不代表你們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團隊」。普通的團體和團隊之間有一段壓倒性的差距。上司與下屬,或者是貴公司與客戶間想成為「真正的團隊=強大的組織」,領導者所應採取的態度與步驟,就是這5個方法:   ①傳達謝意   ②相信可能性   ③指責錯誤行為   ④共享情感   ⑤培養團結心   再寫得詳細一點就是:   ①傳達謝意=好好地對重要的人說出傳達謝意的話。   ②相信可能性=直到最後一刻都相信重要的人的可能性,由你來培養對

方的自信心。   ③指責錯誤行為=不否定對方的人格,以簡短的話語指責錯誤的行為。   ④共享情感=不感到害臊地一起表現喜怒哀樂。   ⑤培養團結心=營造全部成員都能自問自答:「為了團隊,自己能做什麼?」的氛圍。   請把這五個方法放在心上,重新審視作為領導者的「態度」。   希望各位領導者的隊伍能以你為起點,讓你周遭的人充滿共感力,變成溫暖又認真的團隊。   作者簡介 中田仁之 Hitoshi Nakata   1969年出生於大阪,為株式會社S.K.Y.代表董事、經營顧問(中小企業診斷士)。自童年時期起就一直專注在棒球上,在就讀於關西大學期間,曾獲選為大學選拔隊員,因此有穿上「J

APAN」字樣的制服唱日本國歌《君之代》的經驗。   畢業後進入東證一部上市企業工作,以顧問業務身分活動二十年後,於2012年2月創立株式會社S.K.Y.。揭示「為了最喜歡的人,提供真心的支援」為企業理念,除了有提供促銷活動相關製作和諮詢服務,也有在東京、大阪主辦養成講座,淺顯易懂地教導「共感力」的概念。   序章…………3 STEP 0 打造強力組織的領導者所需有的心態…………17 0-1 公司要靠領導者來改變!…………18 0-2 瞬間改變管理職意識的領袖訓練營…………22 0-3以明哲保身為優先的領導者,下屬都在看…………26 0-4 「為什麼要以達成史上最高營業

額為目標?」設定目的很重要…………29 0-5  透過行動目標,締造史上最高營業額…………33 0-7  明確說明目的,就能防止惰性…………37 0-8 「事業會失敗的12項原因」…………44 0-9  激勵自己的方法…………48 0-10 下屬會仿效領導者…………51 STEP 1 傳達謝意…………55 1-1 開始傳達謝意的訓練吧…………56 1-2 感謝的心情會讓組織更上一層樓…………60 1-3 讓達成目標的畫面更加鮮明的謝卡…………64 1-4 感謝會提高團結力…………68 1-5 成功的禮物,失敗的禮物…………72 1-6 引導出下屬自信心的三個重點…………75 1-7 享受領導

者角色的方法…………80 1-8 「等待指示型人」就是由你造成的…………84 1-9 為了提高成果,要重視下屬的成長…………90 STEP2 相信可能性…………93 2-1 請領導者相信自己的可能性…………94 2-2 只要相信下屬的可能性,行動水準就會提高…………98 2-3 只要認真面對眼前的人,組織的氣氛就會改變…………102 2-4 讓大家見識領導者的成長吧…………106 2-5 別說「不要放棄!」,而是說「要堅持下去!」…………109 2-6 不可以說「加油!」的理由…………114 2-7 領導者無心的抱怨,會讓組織的成長停擺…………118 2-8 要提高成果,就要提升下屬的自我形

象…………121 2-9 讓下屬發揮最佳表現的指派方式…………126 2-10 改成說「OO好厲害喔!」吧…………130 STEP3 指責錯誤行為…………135 3-1 指責是很重要的①時機就是「現在,這個瞬間」…………136 3-1 指責是很重要的②要同時告知修正方法…………139 3-1 指責是很重要的③認可之後的成果…………142 3-2 指責下屬時的不能說的詞彙…………146 3-3 導致業績下降的錯誤指示命令…………149 3-4 成為掌握正確情報的領導者的方法…………154 3-5 優秀的領導者會特意製造障礙給下屬…………157 3-6 要讓下屬了解指責內容,有2個重點…………1

62 3-7 指責後要以原諒來感動對方…………165 STEP4 共享情感…………169 4-1 提高自己對感動的靈敏度,下屬的行動就會改變…………170 4-2 用圖畫表現語言,就能提升表現…………173 4-3 與下屬共享喜悅,目標達成率就會上升…………177 4-4 讓下屬看到「下一個目標」,就能讓他發揮百分之百的力量…………181 4-5 真心的支援會讓領導者打起精神…………185 4-6 領導者與下屬共處在非日常空間,會加速提升團結力…………190 4-7不屈不撓的態度會傳染給團隊…………193 STEP5 培養團結心…………197 5-1 打造帶來最高營業額的「團隊」…………1

98 5-2 成為「團隊」而大幅提升獲利的B公司…………202 5-3 誤以為團隊合作=「感情好」的無能領導者…………205 5-4 在10家店的營業額中一口氣從「第九名」上升到「第三名」的原因…………209 5-5以超越個人好惡的「信賴」相連的強力團隊…………213 5-6 能把客戶卷進來的,才是強勁的團隊…………217 5-7 最強的團隊能在解決的過程中享受課題…………220 5-8 會營造氣氛,就能打造最強團隊…………223 5-9 你的團隊改頭換面的那一天…………226 後記…………230   作者序   給以成為真正領導者為目標的你   本書是為了所有站在培育人才立場的

人~經營者、領導者、育有兒女的父母~尤其是諸位在現場第一線奮鬥,對「培養下屬」、「強化團結力」感到苦惱的人所撰寫的。   包括團隊與企業,所謂的組織,除非有特別重大的事由,實際上很少會有突然好轉或急遽變壞的狀況,而是緩緩地成長,又或者是慢慢地惡化。   我至今曾實際見過超過500位經營者,大部分的人都這麼說過:   「能改變公司的,就只有管理現場的領導者!」、「讓領導者打起精神,是最重要的經營課題!」   有很多企業都渴求著帶人能力強的真正領導者,但現實情況似乎是真實領導者的數量仍是少之又少。   藉由閱讀本書,首先我相信領導著們會充滿活力地散發光芒,變得會鼓舞下屬,打造出強勁的團隊。  

 某個曾獲得全國大賽優勝的高中棒球社總教練曾說過,要強化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信賴關係。他說這是指領導者必須成為讓社員覺得「這個人說的話一定沒錯」的存在,因此,認真地面對每一個人、真誠地「聆聽」每一個人的聲音是很重要的。   人氣團體「放浪兄弟」的隊長HIRO先生也是很卓越的領導者。在某一次採訪中,記者問團員:「如果投胎轉世的話,你還會想加入放浪兄弟嗎?」結果那位受訪的團員回答:「不,就算不是放浪兄弟也沒關係,只要能在HIRO底下工作,無論是什麼工作都可以。」   其他還有許多優秀的領導者,但這邊列舉出來的兩個人的共通點就是「共感力」。選手或團員都有了「為了那個人」的想法,即使在艱難的時刻也會

發揮堅持下去的力量。      所謂培育人才   我從小學到大學以選手身分打球16年,又以中小學生的指導者身分從事了8年的棒球活動。   此外,大學畢業後,還在東證一部上市企業以業務與業務課長身分工作了20年。無論是擔任業務課長,還是身為棒球指導者的時候,甚至到了以經營顧問身分支援企業的現在,我都不是以「培育人才」的心情行事,而是貫徹了相信「人會成長」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態度。   因為我認為,覺得自己能培育他人不過是自以為是的想法,人只能以自己的意志去成長。   比方說,來看看「向日葵」這種植物的情況。   我可以將向日葵的種子埋進土中、澆水、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但是,我沒辦法把芽從種子中

拉出來。   我所能做的,就是調整容易發芽的環境,去支援向日葵的生長。   這是某個人告訴我的故事。   他利用兩株向日葵,進行了關於成長的實驗。聽說他讓其中一株保持原樣,另一株則綁上了充進氦氣的氣球,再觀察兩株向日葵各自的生長狀況。最後,你覺得結果是如何呢?   沒想到,綁了氣球的向日葵,竟然只成長了保持原樣的向日葵的三分之一而已。這實驗告訴我們,如果硬要讓花生長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剝奪了花本來擁有的成長能力。      身為領導者的你也是一樣。你越是想培育下屬,就越有可能像綁了氣球的向日葵一樣適得其反。你該做的並非如此,而是支援下屬,讓他們能百分之百地發揮本身擁有的成長能力。不要企圖從外

在去培養人才,而是要幫助人才從內在去讓自己成長,這才是真正的「培育人才」,這關乎領導者的內在特質。   那就是「認真~毫無藉口的狀態」、「覺悟~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離不棄的心」。   讀了這本書,我想你也能理解認真是指什麼,覺悟又是怎麼一回事。   打造強力組織的共感力   為了提高團結力,我最重視一件事情,那就是「共感力」。所謂的共感力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與他人共享情感的能力。既是指能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也是能讓他人了解自己心意的能力。其中,我還加入了「藉由共享彼此感情所發揮的力量」的意思,才使用「共感力」這個詞彙。   除非是才華洋溢的人,不然一個人的力量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藉由運

用共感力,就可以將幾十人、幾百人的力量合而為一。這時候人就能以團隊中一員的身分,發揮富有才能的人也無法匹敵的力量。一百人的一步輕輕鬆鬆地就能超越一個人的一百步。   各位認真面對下屬、客戶、家人等重要的人的領導者,我有一件無論如何都想告訴你們的事。那就是能提高共感力的5個方式。   就算屬於同一個組織,也不代表你們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團隊」。普通的團體和團隊之間有一段壓倒性的差距。上司與下屬,或者是貴公司與客戶間想成為「真正的團隊=強大的組織」,領導者所應採取的態度與步驟,就是這5個方法:   ⑥傳達謝意   ⑦相信可能性   ⑧指責錯誤行為   ⑨共享情感   ⑩培養團結心   再寫得詳

細一點就是:   ⑥傳達謝意=好好地對重要的人說出傳達謝意的話。   ⑦相信可能性=直到最後一刻都相信重要的人的可能性,由你來培養對方的自信心。   ⑧指責錯誤行為=不否定對方的人格,以簡短的話語指責錯誤的行為。   ⑨共享情感=不感到害臊地一起表現喜怒哀樂。   ⑩培養團結心=營造全部成員都能自問自答:「為了團隊,自己能做什麼?」的氛圍。   請把這五個方法放在心上,重新審視你作為領導者的「態度」。   我祈禱著,你的隊伍能以你為起點,讓你周遭的人充滿共感力,變成溫暖又認真的團隊。   我跟閱讀本書的你,從今天起就是同一個團隊的夥伴。   從今天開始,跟我一起走上認真的人生吧! STE

P 0-1公司要靠領導者來改變! 我是這樣定義領導者的。 「負責培育珍貴人才的人。」 因此,企業經營者當然不用說,無論你的職位是股長、課長,或是部長,任何背負直接培育人才責任的人,都是本書所指的「領導者」。 無論在什麼企業,實際去付出辛勞、創造價值(利潤)的,都是工作現場的負責人員。不管是負責去聯絡客戶招攬業務的業務人員、在工廠操作機器的工程師,或是會計、總務、人事人員都是如此,這群在現場實際工作的人,都在為你的企業創造價值。 公司的營業額,就等同於客戶「感謝」公司的量。只要客戶感謝業務的貢獻,營業額也自然會跟著上升吧?而所謂的利潤,就是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量。產生利潤去繳納稅金、雇用人員、貢獻社

會,正是企業要做到的事情。 那麼,領導者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呢? 過去的領導者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以管理型的經營方式進行。他們教導下屬工作、鍛鍊員工的心性,並遵照組織所下的指示、命令去管理下屬以經營公司事務。 但是到了現代,這種手法卻開始出現瓶頸。年輕人的高離職率與心理健康等問題正反映出這個現象。 現代的領導者所需要的能力,是引出在現場創造價值的人員們的潛能,並幫助他們發揮出來。協助人員們發揮在練習時培養出的技能、讓他們能登上舞台發光發熱,都是身為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才能。 領導者,並不是為了評價或評論下屬而存在。領導者是與下屬一起奮鬥、引導他們、給予他們能量的人,一定要是最親近下屬也最受他們尊敬的

存在。 為此,對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共感力」──也就是你以真心面對下屬、真誠為他們的成長打氣,下屬也因此感謝你並支援你的那種關係──這是我所認為的領導者所需具備的精神。 現在,你的公司的氣氛如何?你的團隊的氛圍還好嗎? 會議的感覺、家裡的狀況又是怎麼樣? 「我們公司的會議都只是一直報告事項,感覺很沉悶。」 「我的老闆總是扳著一張臉,氣氛很凝重。」 這麼想的你,其實就是能改變這種氛圍的人,也就是領導者! 無論是公司的氛圍,或是團隊的士氣,都會因為你的發言或表情而產生真正的改變。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為了解決日本職位股長的問題,作者黃嘉斌 這樣論述:

2007年,股民一片樂觀、準備迎接萬點行情之際, 黃嘉斌卻預測大盤將翻轉,提前獲利出清。 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人人恐慌,他卻說這是貪婪的好時機, 隔年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至今無人能敵。       這麼精準的選股眼光與行情預測,怎麼辦到?   黃嘉斌說,方法很簡單:   「不管市場看多或看空,我就是執行這套口訣,20多年不變。」   現在呢?又該怎麼看股市?   黃嘉斌建議,選股不選市,賺錢的答案還是不變,就在2003年裡。   操作不能看情緒,而要守紀律;口訣,讓黃嘉斌守住紀律。   ◎我如何選股,一年獲利76.3%?   ‧口訣:「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

的」   買不起聯發科(2454)、中華電(2412)這些高價股沒關係,但你得看懂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這些股王股后代表的賺錢指標,口訣是「永遠要注意今年股王誰來當」。為什麼?   ‧記住:「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當台股從「量變」轉為「質變」,怎麼建立投資想法,才不會追高殺低?   ‧想長期持有?口訣:「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這種股票哪裡找?掌握潮流的華碩(2357)、宏達電(2498)算嗎?找到獨占企業,六年漲十倍也不意外!   ◎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口訣:「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用上百元高價買進鴻

海(2317),即使跌破百元大關,長期持有、不動作,為什麼照樣累積致富?要強化賺錢的心理素質,得靠四個字達成。   ‧口訣:「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要存股,股票股利每年得有1元以上,但是當股息殖利率掉到2%~3%,記得出脫持股。   ◎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記住:近三年稅後盈餘10%以上的股票,才能讓你賺到錢。   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呢?由你的可動用資金來決定。   ‧「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這句口訣什麼意思?   這是變盤前的領跌,還是上漲前的甩轎?2012年聯發科(2454)從330元掉到250元以下,我進

場搶反彈還是受了傷,為什麼?   ◎你關心的是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短線客要一輩子記住:「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面對一次性利多、評等報告二次調升,該逢高出脫嗎?用四個訊號,研判是否出場!   ‧短線口訣:「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2004年總統大選,阿扁中槍,台股也趴地!這種一次性利空怎麼看、如何因應?   此外,黃嘉斌還要告訴你:   ‧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是佯攻、強攻、詐敗,你會分辨嗎?   ‧哪種指數反彈要逃命?「金字塔形」或「倒金字塔形」操作,又該留意哪些事?   ‧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黃嘉斌首度公開縱橫股市逾20年的獲利祕密,

  帶你避開股市末升段的魔鬼誘惑,   在別人恐懼時,你還能理性貪婪賺大錢! 名人推薦   財金文化董事長  謝金河   《今周刊》社長  梁永煌   理財專家  夏韻芬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  朱紀中 作者簡介 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的股市專家 黃嘉斌   現任財金文化顧問、東方概念投資資深顧問,也是《Smart智富》月刊、《先探》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副總。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

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傲視同業。   著有《基本面選股》、《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 推薦序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謝金河 自序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第一章我這樣選股,一年獲利76.3% 第一節「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的起落 「高價股回檔,往往大盤也準備轉向」 「不要買股王,但要觀察領頭羊」 第二節遇到悶行情,用情境模擬 「情境模擬不能偏向某一方」 下決策前,先調整持股成數 三種情境下,該加碼或觀望? 第三節「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大師也會看錯,重點是:你有想法嗎? 從「量變

」轉為「質變」,想像空間變大 多做假設,你會比別人更有想法 第四節「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跟對潮流,報酬會隨著時間擴大 股市的表現優於債市 站在潮流的浪頭上,一度成為股王 關鍵: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第五節我的三不原則:不和景氣、政府、公司對作 政策扶持生技產業,新藥開發最有利基 沒有本益比,不看淨值比,看啥? 「做『對』才能賺錢,對作保證賠錢」 第六節「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獨領競爭優勢,六年漲十倍不意外 用新製程降低成本,迅速席捲市占率 台積電,依然是外資最愛 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第七節你收到的是LINE?還是lie? 看到黑影就開槍,難怪被套牢 錯過

投機無所謂,錯過投資才可惜 面對消息傳言,兩方法快速確認 第二章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第一節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 持股歸零,心態也會歸零 短線不成,千萬別告訴自己「長期投資」 方寸大亂時,要壯士斷腕、砍光重練 第二節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世上沒有「放著,當長期投資」這回事 用長線消息操作短線,當然賠錢 第三節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靠股息致富很難,五年發財靠股價上漲 長期投資者先求穩,再求成長 殖利率掉到2%~3%時,出脫持股 第四節等待不只是美德,是賺錢大絕招 盤中做決策,就等著被指數玩弄 太早進場買,小心賣在起漲點 我的「等待嚴守原則」,賺一倍「就

夠了」 第三章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第一節「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近三年盈餘得有10%以上,才叫成長 景氣循環股,我只選擇龍頭 第二節三勝七敗,這才叫投資 少量試單是犧牲打,也可能挖到寶 80/20法則中,如何找到關鍵的20%? 上市櫃試單金額要小,找到關鍵標的後加碼 第三節複製成功,比記取教訓有用 看對了CEO,你沒有買錯,只是買貴了 複製成功經驗,但別誤判成功因素 第四節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 分散或集中?重點在於能否全心照顧 「短線交易,少做向下攤平」 四種可動用資金,配置操作各不同 基本面掌握愈高,賺愈多、風險愈小 第五節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 外資分析前後矛

盾,小心話中有話 變盤氛圍濃厚,趕快調整持股比例 第六節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 「放著等解套,不賣就不賠」,大誤! 對虧損容忍度高?更要設停損點 熱愛追逐強勢股?詳細報表不能少 第四章別人關心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第一節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學股神,總是「賣太早」 四個訊號,研判是否獲利出場 先確認是實質利空或大環境改變 第二節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確定減碼,就不要受市場貪婪左右 一次性利多消息,股價也會一次反映完畢 看到評等報告二次調升時,就要逢高出脫 第三節以期望報酬的三成,為停損點 不管跌、漲,都不想賣,這就是人性 「停利」分兩階段進行,可保留1/3長期持有

第四節真假利空怎麼看?是轉折,還是要快跑? 出現競爭者就是利空?是我懂還是外資懂? 公司成長受挫,出脫持股別捨不得 第五章別人恐懼我貪婪,怎麼辦到? 第一節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佯攻、強攻、詐敗 價量皆創新高,準備強攻 假拉抬,真出貨,特徵是量價背離 留意一次性賣壓,「詐敗」會先蹲後跳 第二節新手套高檔,老手套反彈 極端的肥尾效應,其實不極端 「金字塔形」操作者要能預判股價回檔幅度 「倒金字塔形」操作者最忌往下攤平 第三節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那是你家的事! 區域性的災難,請貴國自求多福! 危機入市的時點到了沒?從政策來判定 第四節股市循環末升段,處處是魔鬼

的誘惑 末升段最瘋狂,每天都有強勢股輪番出動 指數反彈到跌幅的2/3以上時,準備逃命 第五節今年,你得選股不選市 焦慮或沮喪,只能允許30分鐘 雖有火花,但不會延燒到基本面 指數跌破季線後,開始彈升 調整持股比重,強勢股領先反彈 後記股市非零和,人人都能賺大錢 推薦序 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   我在資本市場裡已累積了將近三十年資歷,看著股市的潮起潮落,看著大戶載浮載沉,看著企業興衰,心中自然有一些想法。   首先,資本市場的投資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中國人好賭,什麼都可以賭,小至猜拳,就連打高爾夫球也可以賭,買六合彩、中樂透,或玩梭哈、百家樂。各式各樣的賭法中,靠運氣獲勝占了很大的

成分。但是股市投資卻可以透過閱讀,深入的產業研判,進行分析預測,同時也必須研判各種市場消息、國際政經情勢,提高獲勝的機率,這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   我看過很多成功的投資專家,他們都很勤快閱讀,喜歡思考,深入分析研究。他們從投資中累積豐富的知識,進而富足了生命,任何卓越投資家的成功,絕無僥倖。   企業面貌是老闆性格的延伸   其次,我發現投資是可以從事一輩子的事業。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年齡的限制,例如職業游泳或拳擊選手,很難超過30歲,打棒球最多也只能打到40歲,即使是公務員,也得在65歲退休,只有投資可以到生命最後一刻,因為人的身體會逐漸退化、體力會衰退,但只有腦子愈用愈靈光。   很

多著名的投資專家都很長壽,像是日本的股票之神是川銀藏活了96歲。德國的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活到93歲,他的名言是,在斷氣之前,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美國的股神巴菲特已經八十多歲,但每天仍活力充沛,可見動腦的投資似乎可以延年益壽。   此外,投資是最高段的智慧競技場,是人性、個性的總考驗,以人出發,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例如,一家企業的面貌經營是企業老闆性格的延伸,像是鴻海就充分反映出郭台銘的意志;台積電滿滿是張忠謀的影子;台達電充分反映鄭崇華的篤實精神;華碩則反映了施崇棠的靈巧,所以投資選對老闆,經常是第一件大事。   在貪婪與恐懼中,找到平衡點

  投資人要能在股海中勝出,必須有很好的EQ,做好情緒管理,尤其要在無知、貪婪與恐懼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最近有空翻閱一下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總結的投資十誡,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1. 不可隨別人的主意與點子,不要想偷聽祕密消息。   2. 不要相信賣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出售,或者買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買進,也就是說,不要覺得他們知道的比你更多。   3. 不要死心塌地地想把損失追回來。   4. 不要回望以前的股價。   5. 不要躺在你的股票上面睡大覺,不要只是期望它能達到一個較好的價格而忘記它,也就是說,不要不做決定。   6. 不要不間斷地追隨股價的每一個微小變化,不要對每個風吹草動都

做出反應。   7. 不要不斷地結算盈利或虧損數字。   8. 不要只在有利可圖時才賣掉股票。   9. 不要情緒化地受到政治好惡影響而立即反應。   10. 不要過於自責,即使你已經有了獲利。   上述投資十誡,其實很像這回黃嘉斌在他的書中,用了很多小事例,來告訴讀者有關投資的事,譬如他提到「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等,都是很精準掌握投資心理的篇章。   我喜歡閱讀黃嘉斌趨勢判斷的文章,每一次他的文章在《先探》刊登,我都會率先閱讀。他是一位冷靜理智,又勤快做足功課,還能以敏銳智慧判斷趨勢的卓越投資專家。

  從2008年的《基本面選股》,到2012年的《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這兩本書都寫得相當精彩,這次黃嘉斌進一步把他二十幾年的投資心法,濃縮成26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這會是投資人淬鍊投資智慧的一部寶典。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 作者序 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1993年,我踏出校門後,無接縫地跨越資本市場這堵牆、入了行,那時股票市場是一個成交量不到百億元的慘澹環境,多家證券公司的研究部不僅在研究員的配置中聊備一格,特別是電子產業的研究員更是從缺居多。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身體力行職場上的第一次「危機入市」,更幸運地在「人棄我取」之下,以電子研究員作為起點。   網路泡

沫化,讓我跌一跤   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我曾一度短暫離開職場,自我沉潛:2003年,再投入新工作,因為我在一年多的研究中如獲至寶,發現了台股新循環即將展開,而這個循環將在2008年達到高峰後結束。我依循研究出來的方向確切執行,因此得以安然度過金融海嘯。   回首1993年力行的危機入市,可以說是一場美麗的錯誤。甫踏出校園的我對於資本市場只是一知半解,儘管幸運地獲致一些小小的成果,但是那些成果只能說是一種「偶然性」而非「必然性」,所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自然就難以迴避,也受了一些傷害。不過,正因這般歷練,反而讓我能從僅著眼於產業研究中跨出一步,對於總體經濟、景氣循環、股市循環有了更深切

的認識,也才能在2003年知其然後積極入市。   入行前十年的經驗,奠定我對於股市投資的取捨方向,秉持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的操作理念。畢竟影響股價的要素很多,包括基本面、技術面、籌碼、消息等等,對我來說,只要專注其中一件要素並且做到最好,就可以賺得該有的利潤。   在股市投資二十多年來,我堅持的信念就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最終會在股價上反映出來。儘管等待的過程中多所煎熬,但是時間最終會成為我的好朋友,因為股價終究會反映出被投資公司的本質。   等待轉折訊號出現,創下76.3%報酬率   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但我相信它仍是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痛。不過,這麼重大事件的發生,

卻仍有少數人可以獲利,無庸置疑地又展現出「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特性。   現在回想金融海嘯發生前後環境的變遷,很有趣的現象是,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後,2009年無論是GDP、加權指數等,都回到了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水準,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整整一年的時間,又好像照妖鏡一般,將所有錯誤的投資習性,無所遁形地一一揭露出來。   若是犯的錯誤大,虧損便相當慘重,甚至破產或背下債務;如果犯的錯誤小,或許資產稍有損傷,但還能安然度過海嘯的考驗。至於有些運氣好、得以全身而退的人,即使免遭金融海嘯的荼毒,但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接下來2009年的巨大行情,恐怕也不懂得如何掌握這個好時機。

  還記得我是在2008年12月下旬,離開原先熟悉的研究事務,轉任投資事業處主管的職務,掌管公司直接投資的工作。當時許多朋友對我好言相勸,說是在市況不佳之下不要輕易異動, 特別是不要投入操作的工作。   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轉換跑道,然而當下我告誡自己兩件事:第一,又到了該危機入市的時候了,要繃緊神經,關注轉折訊號的出現;第二,千萬不可以在此時犯下自滿的錯誤,不要因為過去的失敗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同樣地,也要避免因過去的成功而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   很幸運地,在接任新職位後不久,我就等到了第一個時間轉折的訊號──「全球央行聯手,無限制地釋出資金以救市」;接著,亞洲地區的股市修正

也看見了滿足點,所以在2009年2月2日農曆春節結束、新春開盤時,我連續一個星期買進股票,將持股部位加到第一階段(原先持股)的三∼四成水準。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行情開始啟動,台股由4,435點直奔7,000點,我也因此在當年一舉創下公司歷來獲利最高(76.3%報酬率)、同時期自營商獲利之冠。   九千點行情怎麼看?答案在2003年   不久前,有人問我,2014年的台股是否神似2007年的走勢? 因為2014年台股在九千點上下游移,我明白投資人此刻在擔憂什麼。其實只要想想2007年的景況,當時市場瘋狂,經濟環境正是邁入盛極而衰的階段,而如今對應的則是投資人戒慎恐懼地面對市場,經濟環境也看似否

極泰來,這樣答案應該不言而喻了。如果再進一步說明,我想現在的環境應該更貼近於2003年吧!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二十餘年的股市經驗讓我更加堅信,「投資之途無帝王之路」,不能取巧,只有做好扎實的研究工作與基本面分析,才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金融海嘯已經遠離,市場也重新洗牌,股市生態卻沒有因此有更健全的發展。放眼望去,目前的股海更像是商機與危機四伏的叢林,法人利用即時通訊(LINE、WeChat等)加入造謠行列;政府為了稅收,便宜行事地懲罰長期投資者,反倒鼓勵了短線的投機交易。在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股市叢林裡,到底該如何取捨、如何避免誤入陷阱,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希望透過這些年來的經驗分

享,能讓有心從事股市投資者獲得些許幫助。 第一章第一節「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記得剛投入股市時,常聽到一些老手會在盤勢不明時說:「如果台塑(1301)不能漲到○○元,大盤就準備要拉回了⋯⋯」言下之意,好像台塑得漲上去,不然大盤指數就要跌下來,這樣才符合「股市倫理」。當時雖然不是很清楚那些老手為什麼這樣說,不過,我發現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區,加權指數和台塑的股價確實有著微妙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在1995年以前可供參考,至於近年來最常被提及的,就屬台積電(2330)了。現在想想,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權值」的觀念罷了。在十幾二十年前,除了銀行股,台塑所占的權值最大,台塑的股價走勢當然攸關加

權指數。尤其它是塑化產業的龍頭,更左右國內的經濟。時至今日,台塑已被台積電取而代之,台積電與加權指數的關聯度自然最高,但是兩者之間有時還是會出現短期的背離現象,此時不是龍頭權值股先拉回,就是指數會跟上來。這在象徵權值意涵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上,也具備同樣的現象。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起落從指數來看,的確可以找到相對應高權值的個股,或是以ETF當成指數的參考。有些專門賺取套利的外資,會利用兩者間的關係做一些價差交易,要特別提醒投資人的是,這需要大額度的資金,還得透過槓桿倍數放大才能達成。多數時候,這些高權值公司只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例如透過股價倫理的評估方式,去觀察大盤走勢,

這些公司都可以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在某一產業中,通常規模較大、較知名的公司股價應該要高於較小型的公司,比方說,當富邦金(2881)的股價若高於國泰金(2882)時,就是改變了股價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