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台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找台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志仰寫的 消失中的臺語:阿娘講的話 和林奎章的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打錯電話!陌生奶奶問「哩找誰」她爆淚:實在太像了 - 三立新聞也說明:不過原PO記錯電話號碼,電話一頭傳來老奶奶的聲音,並用台語問「喂?哩找誰?」,讓原PO突然心酸酸的,「因為阿嬤已經不在,還以為是被在天上的她接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致出版 和游擊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廖元甫所指導 曾證融的 基於深度學習之中文與台語雙向機器翻譯系統初步探討 (2020),提出找台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機器翻譯、序列到序列模型、注意力機制、語音合成、語音辨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 王萬睿所指導 翁郁琁的 台語片女明星金玫的銀幕演繹、角色塑造與媒體形象 (2020),提出因為有 台語片、明星形象、銀幕演繹、類型表演、明星魅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找台語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台語辭典app...則補充:找台語 辭典app... - 有沒有正宗台語的辭典app啊,最好是以「彙音寶鑑」為設計基礎的, 因為之後很多出版的台語工具書都以彙音寶鑑為參考的,這種app找好久都找不到參考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找台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消失中的臺語:阿娘講的話

為了解決找台語的問題,作者陳志仰 這樣論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瀕危語言六等級,台語屬於重大危險類級,搶救台語是當務之急。本書收集一些漸漸少用或已被誤寫的台語詞彙,保留台語的典雅,更期待台語不要消失。     源自古漢語的台語,保留了許多古典優美的用法,在北京語的強勢壓擠下,許多台語逐漸被遺忘,老一輩口中許多用詞,對新一代的孩子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     「監囚」、「牚腿」、「血跡地」、「步罡踏斗」、「艱苦坐卦」…作者以輕鬆日常的方式敘述,期待透過一點一點的撿拾,能為保留消失中的台語盡一份心力。   本書特色     ★「臺語天王」謝龍介極力推薦!   ★  全書兩冊共兩百篇,從日常生活故事舉例,讓您輕鬆學習已被遺忘的典雅

又趣味的台語。   ★ 寫正確的台語字,不做台語文盲,期望您一起傳承「阿娘講的話」。   各界推薦     臺南市議員 謝龍介.隆重推薦

找台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基於深度學習之中文與台語雙向機器翻譯系統初步探討

為了解決找台語的問題,作者曾證融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i誌謝 v目錄 vi表目錄 viii圖目錄 ix第一章 緒論 1第二章 相關研究 42.1 RBMT與EBMT 42.2 SMT 42.3 NMT 52.3.1 Convolutional Sequence to Sequence 52.4 台語語音合成 62.5 台語語音辨認 7第三章 研究方法 83.1 翻譯模型 83.1.1 注意力機制 113.1.2 優化器 113.2 語音合成系統 133.2.1 Tacotron2 133.2.2 WaveGlow 143.3 語音辨認系統 163.3.1 語音特徵參數擷取

173.3.2 聲學模型 173.3.3 語言模型 183.3.4 聲學比對與語言解碼 193.3.5 T2C翻譯模型 19第四章 實驗 214.1 實驗一:機器翻譯 214.1.1 數據集 214.1.2 衡量指標 224.1.3 C2T與T2C實驗設置 234.1.4 C2T實驗結果 244.1.5 T2C實驗結果 294.2 實驗二:語音合成應用 344.2.1 數據集 344.2.2 實驗設定 354.2.3 實驗結果 364.3 實驗三:語音辨認應用 384.3.1 數據集 384.3.2 實驗設定 384.3.3 實驗結果 39第五章 結論

40參考文獻 42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

為了解決找台語的問題,作者林奎章 這樣論述:

台語片超有梗! 由文字大數據而來的110個電影關鍵詞   從台語片的作品與電影人的故事 看見台灣人的摸索與嘗試、成功與失敗 以及台灣人的成長     ◎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   愛情偵探片、西部牛仔片、武俠片、諜報片、科幻片、戰爭片、懸疑驚悚片、世界文學名著改編、民間傳奇、海女片……台語片都拍過     ◎拍出正傳、前傳、後傳、別傳的台語史詩鉅片是?   「薛丁山家族故事」,橫跨三代,阿公、爸爸、孫子各有自己的主場片     ◎台語片常有的劇情公式是?   低端女性與高端男性苦命相愛、懷有私生子、被男方家長阻礙;女子因貧窮被迫嫁給不愛的男人;父母與子女相見卻不相識;出家為尼終了一生  

  ◎在台語片時代,廣告文案寫什麼才能吸引觀眾?   哀豔絕倫、青年男女必看、為人父母必看、社會教化歌唱打鬥愛情大名片、新藝綜合體     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   1955至1981年間,台灣生產出1000多部台語片。     那時,演員供不應求,不管大小演員,每個人常要同時軋好幾部電影;那時,台語片明星到戲院隨片登台,往往造成轟動;那時,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西部片、武俠片、諜報片、科幻片、文藝片、神怪片、懸疑恐怖片……台語片是一個跟隨國際潮流的產業。     在那個黃金年代,無數幕前幕後影人投入台語片的產製,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然而,過去由於政治因素,這段電影史一直位

居邊緣,加以電影拷貝的大量遺失,更讓這段歷史的顯影困難重重,研究大不易。     本書是一次勇敢與創新的嘗試。     作者採用大數據概念,廣泛收集台語片的舊報紙廣告、本事、時評、文物及當代評論等海量文字資料,以詞頻分析的方法,揀選高度聲量的110個關鍵詞加以介紹。包含了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影評;重要作品的類型、故事、角色、改編、時常出現的戲劇元素及設定;廣告用語、行銷手法;當代台語片研究的重要觀點。     本書是一部廣角多元、兼容並蓄的台語片小百科,作者以貫古穿今的方式,把六十年前的台語片元素與當前的流行文化元素相互對話,附加深厚的電影知識,娓娓道出許多電影作品與從業人員背後

的故事,呈現出台語片兩段動人的歷史:一段是影片製作當下,電影工作者對創作的投入與付出;另一段是1990年代以來,影史研究者對於台語片各面向的搶救、修復與推廣工作。     這也是一本另類思考台灣的書。     消逝影像的重新書寫,顯現的不只是電影故事,還讓我們看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及意識形態。透過台語片,我們將有機會認識過去的台灣人會為什麼爭執與衝突?面對各種事情的反應是什麼?他們重視的價值是什麼?他們的夢想與渴望又是什麼?而經過六十多年,我們實現當初台灣人夢想中的理想社會了嗎?   新奇推薦     王萬睿/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陳柏惟/(3Q)立法委員   黃信堯/《同學麥娜絲》、《大佛普拉斯》導演   廖金鳳/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教授   聞天祥/影評,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鄭順聰/作家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專文推薦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各界讚譽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這是一本作者與讀者話舊抒懷的體己談心之作,透過文字的形式和讀者們「聊聊」台語片,而每一個詞條的內容闡述,都暗藏著無數個可以連結當代讀者意識範疇與過去台語片世界的話頭。     王萬睿/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

教授   作者如同一位穿針引線的說書人,在浩瀚星海般的影像文獻中重新繪製新座標,侃侃而談台語片的黃金時代,在我們來不及參與的電光影裡,點亮了黑白的純粹,投入了彩色的願望。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此書的書寫形式為文化研究的書寫方式與研究方法立下里程碑,也相對製造出一種嶄新的讀者型態:猶如漫步於文字森林,讀者可自由隨興的選擇自己的路徑以及所欲觀看之對象。作者就是文字魔術師,創造了台語片的魔力。     陳柏惟/立法委員   過去曾因為政治與歷史因素,本來很蓬勃的台語戲劇創作,受到不少打壓影響,甚至被污名化,會覺得講台語比較低俗,但事實上台語片曾有過一段光輝燦爛歲月,各式

各樣的素材都有。這些元素反映了市場的需求,而這些作品在行銷時,運用的廣告字句也生動活潑。戲劇作品某方面來說,傳達了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的喜好和煩惱,也傳達了那個時代,一世代的人們對於夢想的想像。所以作者用這樣的角度切入,是非常有趣的角度。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確立自己是誰,必須要徹底了解自己的過去,而這本書,正可以引領我們了解過去,找到真正歸屬之路!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這是一本有魔力的咒語書,作者竟然想到用《異星入境》來解讀台語片!本書用了無數語詞召喚出往日精靈,尤其是已經消失了35年的大觀戲院就是我兒童時期經常走訪的戲院,電影齒輪帶走了我的青春,本書的

咒語則喚醒了我的舊夢,夢中的我依舊只是個愛看電影的孩子。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這本書充滿許多我初翻閱時未曾想像的驚喜。有些詞條,我並未想到竟能上榜,我更驚訝於許多關鍵字最後竟然榜上無名(例如北投),這也讓我們感受到詞頻分析如何打破研究者慣習的威力。更感動的是,看見作者特別為文「拯救」好幾位在台語片研究中相對受忽視的人物,讓人體會到台語片研究永遠都有新題目等待開展。

台語片女明星金玫的銀幕演繹、角色塑造與媒體形象

為了解決找台語的問題,作者翁郁琁 這樣論述:

1960年代台語電影正值第二個黃金時期,台語片產量大幅提升,相對的影星在影像上的表現也能更多產量及多元化。當年時下最紅的台語片女明星之一,金玫曾被譽為「名震東亞、轟動影壇的本省影后」,同時也顯現出金玫被定位為苦旦的明星形象建構,然而金玫所被賦予的形象意義不僅僅塑造本土台灣女性意識,也體現了商業邏輯下的類型身體。本論文欲透過以西方歐美語境下明星研究理論框架,以之釐清金玫特有的戲劇角色和社會角色之間的差異,除了透過金玫於銀幕中的表演與攝影鏡頭等場面調度來試圖脈絡化金玫銀幕上的表演公式,爬梳其苦旦形象是否來自台語片通俗劇約定俗成的表演方式,同時以之進一步探究金玫於「苦旦之外」的其他角色建構與銀幕表

演之間所產生的辯證關係。然而金玫在銀幕之外的形象建構,主要透過理查德‧戴爾(Richard Dyer)提出的由媒體文本所產製而出的明星作為社會典型之形象,本研究將透過報紙數位資料庫分析金玫成為永新公司旗下的基本演員後,永新公司在初期特別堅決不外借金玫給其他電影公司,同時以永新出品的電影將其內定女主角之情況,使得金玫的名字大幅度出現在報章媒體中,此般現象顯現戴傳李藉由與媒體熱絡的互動關係,提升金玫明星形象的塑造,而報章媒體的角色則是扮演著藉由報章修辭,將其明星形象脫離遙不可及的神話。然則,實際上金玫的明星形象還建構在其如同品牌般明星身分認知上的第三方自我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