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你卻不能夠吉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我想要的你卻不能夠吉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璧名寫的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和蔡社長的 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以為吉他譜也說明:主唱告五人我以為你不會出現在這虛偽的世界我以為你不會出現在時間靜止的昨天@ 我想要你在明天睜開眼就在身邊. 我以為品冠吉他伴奏附前奏原#G調. Dear Rui. 我以為吉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究竟所出版 。

最後網站品冠我以為結他譜Chord譜吉他譜曲: 品冠詞 - linaresnunez.com則補充:張棟樑我真的以為2,1 其他歌手回報超過音樂喜愛吉他的人都在這,你還在等什麼? ... 我以為你不會出現在時間靜止的昨天提供我以為吉他譜c調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我想要的你卻不能夠吉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為了解決我想要的你卻不能夠吉他的問題,作者蔡璧名 這樣論述:

後來,我們都忘記: 一路追求的,應該是幸福   熱銷超過三十萬冊《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作者蔡璧名最新作品   偕同莊子與詩歌一起前行,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在情愛的路上,任憑自己跟著感覺走。感覺對了,就愛上了,就朝思暮想、無法自拔了。   但,愛是什麼?   如何追求、如何面對、如何放下?從小到大沒人教懂我們,卻牽引整整一生。   作者蔡璧名開設的《莊子》系列課程,在臺大校園裡,總是座無虛席。其實她在臺大任教早期,便以詩課廣受歡迎。   本書嘗試用詩歌喚醒學子的感知能力與表達能力,並以莊子哲學深入詩人的情感案例,練習在「多情多感」的同時,深情而不滯於情,擁有極

度地親密與極度地自由。   這是一堂「學會用情」、「學會愛」的文學與哲學的對話課,一朝活用經典,才覺相見恨晚!   我們將學會,面對情山欲海如何舉重若輕;在情感關係裏,如何相愛相扶,但不相累相傷,終能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有「愛」,能不能無「傷」?愛情這東西,太愛跟不愛一樣要人命,如何在情愛中不失去自我?   ▎什麼是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已靠近,便希望不要再遠;已擁有,便渴望不要離散。如果將對方藏起,或是用繩約將彼此綁緊,都不是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那莊子保有所愛的方式是什麼?   ▎一段感情,最終決定愛與不愛的是什麼?原來不是外貌、學歷,而是一晌失控的情緒與心!那

要如何培養自己愛的力量?如何製造自我的深情與大器靜好的心?   ▎你喜歡當情感關係中的主導者或配合者?你總配合著他嗎?還是要他常配合著你?誰主導、誰配合,才能譜出一段感情中最美好的交響?   ▎如何在「愛」裏學會「忘」?如果不夠愛才會傷心才會嫉妒,愛得太過濃烈又傷痕累累,何不透過莊子相忘的工夫,學會在親密關係裏,擁有完整的生命與自由。   動心是一種緣遇,用情是一種修行。情與愛,本該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旅程。   不論你今年幾歲、置身何地,都有機會在愛裏獲得重生。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唐綺陽(占星專家)/鄧惠文(榮格分析師、 精神科醫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盧廣仲

(音樂鬼才)/陳綺貞(創作天后)/邢本寧(編劇、本事劇團團長)/簡光明(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許悔之(詩人、藝術家、有鹿文化社長)/肆一(作家)/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作家)————真愛推薦 真愛推薦   「在《解愛》裡,老師引用了莊子之道,來解析經典的詩詞和愛情故事,是本自由浪漫的情感參考書。,我感覺莊子之學即是一道愛的方程式,也像是一種解藥,適用於你我——在成長路上情感途中受過傷或正在受傷的患者。」——盧廣仲  音樂鬼才   「我有些無法想像,若未曾在十九歲的年紀與蔡璧名老師於詩中相遇,生命會多不一樣。但大概可以肯定,我早已放棄寫詩。上了詩課,我才找到了創

作詩的源頭。從此,人生遇上感觸深刻的境遇,觸動心底的情感時,寫詩,成了安頓身心的法門。」——邢本寧  編劇、本事劇團團長   「詩歌經典是生命的處境,生命困境的解決良方在《莊子》,如此一來,視界大開,詩歌、講者個人的生活觀察與生命經驗都能與《莊子》進行文學與哲學的對話。七堂課,一個完整的系列,以當代人的情海裏沉浮為課題,用《莊子》乘御工夫修築舟筏,讓聽者得以靠岸,過安時處順的生活。」    ——簡光明  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跟隨莊子與詩人談情說愛的跫音,步步有愛而無傷,愛一個人可以,享有廣袤如海洋的自由;相忘於江湖的自在,你終於懂得從動心到用情的愛情修鍊課,是「道之所以虧,愛之

所以成」的奧義。」——宋怡慧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當你面對人間過不去的情愛,邀請你翻開「解愛」,讓蔡璧名老師帶你做《莊子》生命哲學中神凝、心齋的練習,漸漸養成心身放鬆、沒有負面情緒,懷抱更遊刃有餘的心,便容易感念天地大美。」——蔡淇華  作家        作者簡介 蔡璧名   生日二月九日。成長於中醫和武術世家,並師承清代御醫蕭龍友傳人周成清,父親蔡肇祺則是太極宗師鄭曼青的嫡傳弟子,深受中國傳統醫學和東方修鍊薰陶,專長於中醫學及道家,罹癌後出版一系列《莊子》著作,內容為《莊子》學如何搭配穴道導引、太極,幫助罹癌的她從病體之軀復原,從而修養心身的過程;並以詩人情

感案例諮商莊子,試圖與你一起在愛裏獲得重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開設抒情詩、莊子暨醫道二家經典課程,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中醫典籍研究社、望月詩社指導老師。曾三度獲國科會甲種獎勵,七度獲選臺大校、院優良教師,更榮獲教學傑出獎,並於臺大開放式課程OCW推出「正是時候讀莊子」,累積點閱人次逾百萬;在國際線上教學平臺Coursera推出的「莊子——姿勢、意識與感情」線上課程,高踞「漢語學生學習的熱門課程」排行榜之首;二○一八年十月推出「莊子——人情」,亦居哲學類「頂級評分課程」排行首位。   著有《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莊子,從心開始》、《人情:正是時候讀莊

子二》、《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莊子,從心開始二》、《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二》暨詩集《渡口芙蓉》等書,作品總銷量已逾三十萬本。   推薦序   你的一天一年,和我的歌 盧廣仲 在十九歲與詩相遇 邢本寧 《莊子》與文學的對讀 簡光明 談情說愛其實很簡單——讓莊子與詩人給你解方 宋怡慧 長相思,因「解愛」而長安 蔡淇華 序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第一堂  「泉涸」與「內傷」——有愛,能不能無傷? 第二堂  「膠」與「藏」——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 第三堂  「鏡」與「虛」

——只有我要定的心,沒有要定的人! 第四堂  「何謂才全」啊? ——情感關係裏,最值得培養的才華。 第五堂  「流水」與「水停」——在情愛世界裏,你想與誰相親? 第六堂  「唱」與「和」——你喜歡當情感關係中的主導者或配合者? 第七堂  「愛」與「忘」——如何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推薦序一 你的一天一年,和我的歌 盧廣仲  音樂鬼才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認識一位吉他手,有天他對我說:「你吉他彈得不錯耶,要不要試試看自己寫歌?」我想了想,反正車禍後右腳斷了,哪裡也去不了,就亂寫看看。從此開始了我的創作之路。   到現在也寫了十幾年的歌,理解到其實創作這件事情,是一種心理療程

,在心靈受了傷中了毒之後,透過創作來幫自己療傷解毒,包紮那些說不出口的遺憾和到不了的遠方以及無法被收藏的快樂。說起來也慚愧,我大部分的歌曲都是在內心陽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所創作出來的,傷情歌是如此,開心的歌亦然。特別是開心的歌,偶爾會感覺自己是淚痕未乾的漁夫在江河邊的深夜,乞求能不能有一段旋律或是一句歌詞跳出水平面,把心靈場景轉成光亮。也因此寫到後來總是遍體鱗傷,我想你應該也是吧,我的一首歌,和你的一天一年。我們都是傷患。   閱讀了蔡老師的《解愛》後,讓我想起從前學生時期都會有一本數學科參考書,裏頭會有大量的題目、解法和答案,在不斷解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應用數學方程式來找到答案。而在《解愛》裡

,老師引用了莊子之道,來解析經典的詩詞和愛情故事,是本自由浪漫的情感參考書。我感覺莊子之學即是一道愛的方程式,也像是一種解藥,適用於你我——在成長路上情感途中受過傷或正在受傷的患者。   也許將來我能聽到你的那首關於「愛而無傷」的生命之歌,我也如此祝福著我自己。 推薦序二 在十九歲與詩相遇 邢本寧  編劇、本事劇團團長   展讀《解愛》的書稿,一字一句,猶如歲月的流光,照映在少時從蔡璧名老師習詩的記憶之上。《解愛》共分七堂課,好似對學生授課的講詞,面對面地與你談心,時而眉飛色舞,笑語連珠,時而側耳低語,一訴曲衷,又或者循循善誘,點滴叮嚀。動人處,不只在所言之內容,更是一份源於生命根源處

對詩與愛的信仰。   還原詩境的傳奇課堂   蔡璧名老師的詩課,在臺大,是一則傳說。   多年前,我一上大一,九月開學第一天,起了個大早,不到清早五點,就衝往臺大文學院的長廊排隊拚搶名額,深怕選不上蔡璧名老師的詩課。雖不抱搶第一的宏願,但一看竟已有近十位同學先到了,在辦公室前排起隊來,等著開門辦理選課手續,還是大吃一驚!傳聞中這門課修起來可是大不輕鬆,竟然還嚇不走人?學長姊的恐嚇,言猶在耳,「不想背詩別修!每一次考試都得背熟上百首詩喔,不背沒有分,全部要默寫!」,「要練唱喔,敢上臺唱詩的再修吧。」,「修蔡璧名的課,要寫詩唷!」   背詩誦詩,努力一點尚能完成。但,寫詩?詩是人人能寫的嗎

?   高中時,我在北一女擔任極光詩社的副社長,也確實塗鴉過一些詩行,但我卻對寫詩感到恐懼。寫現代詩,彷彿就得創造象徵隱喻,堆疊意象,弄清各種文學流派,各種主義,不展現點對現實的批判與抵抗就不夠格寫詩似的。習寫古典詩詞,鑽研格律,令人渾身冒汗,如攀高牆,戰戰兢兢。越寫詩,我越渴望寫好詩,越不知道怎麼寫,越寫越遠離寫詩的初心。甚至寫到連詩是什麼,都感到迷惘。   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懷抱「詩是什麼?」的大哉問,來到蔡璧名老師的課堂。   不下定義,不搞什麼詩的名詞解釋,蔡璧名老師猶如魔法師,直接召喚詩生發的戲劇場景。我永遠記得在課堂上,蔡老師講起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時,開始想像這詩誕生時的場景,那當有一條河,那佚名的詩人很可能正在沙洲上眺望著遠方,聽到水鳥間的鳴叫唱和,想著心愛的女子……   講著講著,老師突然停下講解,在講台上,來來回回地走,然後蹲下身來,往前用眼睛看,彷彿搜尋著什麼……她看了好些時間,然後說她有點好奇詩人,會不會怕驚動了水鳥而躲在蘆荻或石頭後面呢?又或者,詩人心中有感,遂拿起石頭在沙上畫下愛人的樣子?甚至直接寫下詩行呢?他是站著聽鳥兒「關關」地唱和,還是蹲著聽到的呢?老師自問自答完,又站了起來,行走幾步,復又蹲下,再看了看,又站起來。站著並非無事發生,只見蔡老師在一個定點凝神了許久,說也奇怪我的耳際,彷彿有幾許關關鳥鳴傳來……

  來回行走,蹲下,站起,再蹲下,再站起,引導學生「看見」、「聽見」詩,不是一般講堂上老師們做得到的事,進乎於一位頂級演員的作為了!蔡璧名老師永遠用全副的身心和想像力,去積極地經驗任何一首詩。而這,彷彿毫無預設,全是課堂上信手拈來的即興之筆。在她蹲下瞇眼定睛的時刻,我和全班同學都隨著她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來到詩歌生發的當下,集體經驗了一次來到「在河之洲」現場的旅程。   這「現場還原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法,更是生命中對愛詩入骨,方得生發的一種展示。尋索一首詩,談詞句章法只是表面,追探詩作發生的當下也還不夠,更要追索詩心興發前的軌跡,乃至創發詩境的現場。有些詩,因為留有記載,有確實能夠尋

蹤而至的故事,說將起來尚容易些。而沒有明確故事的詩,蔡璧名老師照樣能以詩境為據,創造一幕幕獨特的戲劇現場!   詩是可以被積極再創造,再經驗的!再創造,再經驗,方是對一首詩和詩人的生命最深情的禮敬。   有愛,人人能寫詩   本以為一次考試要背上百首詩,是艱鉅的任務。但說也奇怪,每每只要聽過老師唱作俱佳地說詩,一個個場景,一行行詩就已刻劃在腦海裡了。背詩,再也不用刻意為之,而是深入體會詩情詩境後之必然了。   深入詩情詩境,使人得以憶起詩行。反之,寫詩的衝動,來源於人生經驗到愛深情重的時刻,一種本能的,亟欲銘記的渴望。人只要有情、重愛,自然任何人都能寫詩,語言、字句本是後發之事,技巧、

雕鑿都後於愛之生發。寫詩,耕耘地不僅僅是文字,更是「自事其心」的具體方法。   釐清了情感生發與以詩抒情的次第,人人都下得筆來,學期末,全班同學詩行,一首首地集結成冊。老師還煞費苦心地,精選好紙,教我們講究裝幀,不僅僅為了外觀,而是要我們習練珍愛性情,慎對己心的功課。   我有些無法想像,若未曾在十九歲的年紀與蔡璧名老師於詩中相遇,生命會多不一樣。但大概可以肯定,我早已放棄寫詩。上了詩課,我才找到了創作詩的源頭。從此,人生遇上感觸深刻的境遇,觸動心底的情感時,寫詩,成了安頓身心的法門。   愛,乃詩之源;《解愛》從愛而論詩,直抵人之所以需要詩的根本渴求。詩使人得安放深情,得以抒發,而又不

溺於情執。溫柔敦厚,詩之教也。   如己、克己、知己   詩人,自然渴望知音。   人世間,愛的樣貌多變,千姿百態。而愛情,無疑是最黯然銷魂、惹人神傷的。《解愛》分七堂課,從莊子「自事其心」之觀點出發,引證許多詩人以及心理學研究,分談愛如何無傷,如何不在愛中強迫和佔有,如何定心,如何陶鑄愛的能力,如何知道自己想和怎麼樣的人相依,如何在情感裏唱與和,如何深情而不滯於情。面對愛中的諸般課題,不變的法則是必須將耕耘自己的心放在最前面,心安穩了,才能承接更多的愛,付出更好的愛。     《解愛》強調學習愛與被愛,需要懷抱Cultivating mindset,一種主動耕耘情感的意識,不是被動地尋

覓知音。強調在磨合中,積極地將自己陶鑄成伴侶的知音,是一個相互形塑的歷程。並舉聖經《舊約.創世紀》,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的初心,是為他們彼此創造一個Helpmeet,一個「對立的幫助」,以鍛造彼此的靈魂。   這引我聯想起聖經中,除了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之外,明言「愛人如己」是一切誡命的總綱。過往,我總感到「愛人如己」四個字令人不堪負荷,彷彿要淘空自己的一切無盡地給予。《新約.歌林多前書》中愛的真諦對愛有諸般描述,其中把「愛是恆久忍耐」,放在首位。忍耐,聽起來並不是種太舒服的感覺,似乎也暗示了付出卻難得到相等回應的可能,以及愛是需要在一次又一次施與受中習練的。   《解愛》反覆強調「自事其心」方

是習練愛的關鍵,於我彷彿當頭棒喝。若不能夠好好地「自事其心」,就算對人「愛人如己」,這「如己」也並非完滿之愛。當對自己的心懷抱著自我厭惡、批判、指責,以這樣的方式「如己」地愛人,反而會形成負向的循環,為嫉妒、恐懼、佔有侵擾。唯有達到「其用心不勞,其應萬物無方」時,所謂付出,才不是一種役於物的勞形之舉;「心齋」、「神凝」乃至「虛室」,有了空間,愛方有自然流動的餘裕。能很好地愛自己了,「自事其心」的功夫深了,自然保障了「愛人『如己』」的品質。愛,終能無傷。實踐「愛人如己」的誡命,第一步實是要最好地愛自己。東西方的智慧,有共通與互補之處。   無傷,若依然需要「忍耐」,那本質上要修的是「克己復禮」

的功夫,把基於情欲的衝動與佔有,昇華為更高層次的精神往還。而寫詩,正可以昇華衝動的具體實踐。   從「愛人『如己』」到「『克己』復禮」,此時再談「知音」、「知己」,那這份相知帶來的深刻親密感,就不會逾越心可以持守的分際,而可以自由無傷地相愛。   詩中存知己。徐志摩與林徽因這對詩中知己,以人生的故事與創作,親身展示了愛的昇華之旅。雖有情人未成眷屬,但彼此不曾丟掉「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以詩句銘記下一切。《解愛》以徐志摩、林徽因的詩歌為經緯,娓娓道來兩人從相識、相知、相戀到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再到因徐志摩飛機墜落而死別的全部故事。   故事中,最打動我的一個細節,不在於他

們兩人之間,而是徐志摩意外過世後,林徽因於大慟之際,央求丈夫梁思成到失事現場找尋徐志摩的遺物。梁思成撿了一塊濟南號飛機殘骸的小木片回家帶回給妻子,林徽因特別將小木片裱起來,掛在臥室中央的牆壁上。我十分好奇梁思成是懷抱著怎樣的情感來做這件事,一般人怕很難忍受妻子對別的男人的愛重,更何況親自撿回遺物,掛在臥房中。內心幽微處,怕無法細究,但不難想像這三個人的互動能形成這樣的故事,彼此必然持守著因愛而來的尊重。尊重乃是尊你所尊,重你所重,徐志摩一直尊重梁思成,在給林徽因的信中,總囑筆問候;梁思成也重林徽因對徐的深情,既是你所愛重,我亦愛屋及烏。   知己重在一個「知」字,梁思成明瞭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深

情,但我想林徽因也必定讓丈夫知道,她不會因為這份情感而遠離,有合宜的持守,而不至於使丈夫深陷嫉妒的痛苦。當「知」字成立了,一切深情皆可在陽光下展露,無須掩藏,這份愛,便無所滯,能自由地流動。自由的別界永遠是界線,乃至誡命,也就是心得以持守的邊際。   「知己」的最高境界,許是讓彼此相知而不執著,無滯地愛吧!   從「敬」至「忘」   《解愛》於卷末,蔡璧名分享了父親蔡肇祺的詩,從知了寫知音:   〈蟬聲已逝〉   想到蟬聲卻已無   遺枝寂寞誰在乎   人間聲色百般是   蟬似伯牙琴對吾   展卷至此,我讀到的不僅是寂寞,不僅是蟬聲已逝的寂寥,而是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欽慕、尊敬與相知。我

們能很好地愛人,往往是因為在我們生命初始之時,父母給了我們愛的榜樣,生命的錨點。   《解愛》中,蔡璧名老師多次談及父母給她的愛與詩教。寫父親贈給母親的情詩,母親為愛情與家裏抗爭,感動了家人;寫父親教她寫詩、習醫、打太極拳,在家舉辦詩歌吟誦的沙龍;又寫小時候,當父親要寫字了,她和姊姊立刻就如小書僮般地磨墨。一幕幕家庭剪影,處處皆是詩與愛的影子。   有生命中具體的父母之愛為基,書的最終章談「愛」與「忘」時,以《莊子.天運》中「孝」的階梯來說明用情的境界,不淪於空談,特別有說服力。「以敬易孝,以愛孝難;以愛易孝,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感情在最初的階段,以「敬」字為先,學習尊重。到了最高境界,對話互動的對象,已不侷限於絕對具體的個人,而是「天下」,對天下一切人、事、物皆有情,卻不再掛懷得失。   讀到此,我緩過神來,有個簡單的心得,原來莊子的「忘」其實無法一蹴可幾,須從「敬」的功夫開始,逐次遞進。尋求「忘」的境界,其實當回到人誕生於世,最初始的人際關係裏,先再次檢視父母與自己的關係,「以敬易孝」。這彷彿一個同心圓,一旦最內層最根源的父母子女關係中,有了「敬」字,必從愛的最內圈,輻射至與他人的人際關係中,乃至與「天下」有情萬物的關係中。   《解愛》,不只是見著一個講壇上的師者,更看見一個女兒的身影。不僅僅是多年授詩講

詞的積累,也是一卷蔡璧名老師寫與父母的忘情之書吧! 推薦序三 《莊子》與文學的對讀 簡光明  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伊塔羅.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說:「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莊子》就是這樣一部經典,自從成書以來,歷代的注解已經汗牛充棟,當代的研究論文更數以萬計,每一個時代的讀者都從《莊子》得到啟發,並且賦予新義,《莊子》想要告訴讀者的東西卻從未耗盡。   莊子是思想家也是文學家,在歷代《莊子》的注解與詮釋中,以義理解讀為主,另外有一條支線,強調古今文學家受到莊子影響,歷代文士引《莊子》入詩文,從《莊子》汲取靈感。文學家與《莊子》進行的文學

與哲學的對話,由來已久。   「對讀」,《漢典》的解釋是「猶校對」,一般的「對讀」就是拿文學作品與《莊子》比對,看看歷代文學中的文字與思想那些受到《莊子》的影響。   引《莊子》入詩文   唐代白居易〈讀莊子〉說:「去國辭家謫異方,中心自怪少憂傷。為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一般人遭到貶謫,遠離政治核心,不受重用,往往哀嘆懷才不遇。白居易讀〈逍遙遊〉,感覺自己就像「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的樗樹,工匠看都不看一眼。有用的樹木,可能早就被木匠砍去,有用的人,可能被殺,既然無用,那就種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可以在樹下逍遙寢臥,那才是自己的歸處。如此一想,被貶謫的心情

,也就得到寬慰。   文士喜讀《莊子》,在詩文中很自然地引用《莊子》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這類典故不可勝數,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用〈逍遙遊〉鯤化為鵬,「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的典故來形容錢塘江大潮。《莊子》寓言有不少成語,文士雖引用《莊子》典故,卻常常變化其意,或者與寓言所要傳達的思想無關。   從《莊子》汲取靈感   莊子面對人生的困境與難題,能夠從自然的觀點去思考,從而能夠安時處順,應物而不傷。〈至樂〉裏,莊子遭遇妻子死亡,難免感觸哀傷而哭。經過思考生命的變化,「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了解生死就像

四季的循環,死亡是自然循環的一環,有了這樣的領悟,所以停止哭泣,鼓盆而歌。   蘇軾的詞一向被歸為豪放詞派,呈現曠達的精神,而曠達正來自於莊子從自然的觀點去思考的啟發,〈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戸,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在中秋的夜晚,人事不圓滿,兄弟離別無法團圓,難免有恨。思考人的悲歡離合正如月的陰晴圓缺,是自然不過的情況,不因人而改變,有這樣的領悟,所以發現不應該有恨,心境轉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莊周經過的歷程為:夫妻「死別」——慨然:哭——領悟:死生為自然循環(氣—形—生—死—氣)——

不哭(哭,不通乎命,故止)——安時處順:鼓盆而歌。蘇軾經過的歷程是:兄弟「生離」——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領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不應有恨——曠達: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生在世,難免遭遇生離死別,困頓挫折,若能放寬視野,從自然的規律與人事變化的常態來看,或許能像莊子與蘇東坡一樣,具有曠達的心胸,走出悲傷與怨恨。   以《莊子》解答人生困境   注解《莊子》者,點出歷代文士受到莊子的影響,多為片言抉要,往往語焉不詳;研究莊學者,在歷代文士的文學作品中去發現莊子身影,這類的詮釋雖言而有據,卻難免黏著於文士對《莊子》的接受。蔡璧名教授《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

愛裏獲得重生》,完全擺脫「對讀」方式,不採如影隨形的尋找身影的方式解讀《莊子》,從而能夠避免侷限於跨時代文學家的影響或思想相關性的連結,而開創新局。   正如書名副標題所示:「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因此,首先臨摹詩人生命之帖,臨摹的核心是古今中外詩歌的文本,細說文本的情境,解開寫詩的手法;為了接引讀者,加入個人、親人、朋友與學生的生活個案,引入電影、電視劇與歌詞,成為可親近的經驗,然後再引進《莊子》的乘御工夫,用「深情而不滯於情」去解開情「結」。以第五堂課「『流水』與『水停』--在情愛的世界裏,你想與誰相親?」為例,細膩講解〈有所思〉、〈上邪〉與〈您的琴有無數的絃〉三首詩,討

論「流水」(情愛世界),再以〈德充符〉「愛使其形者」、「唯止能止眾止」、「平者,水停之盛也」,〈人間世〉「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心齋」工夫,說明「水停」是解愛的良方。   詩歌經典是生命的處境,生命困境的解決良方在《莊子》,如此一來,視界大開,詩歌、講者個人的生活觀察與生命經驗都能與《莊子》進行文學與哲學的對話。七堂課,一個完整的系列,以當代人的情海裏沉浮為課題,用《莊子》乘御工夫修築舟筏,讓聽者得以靠岸,過安時處順的生活。 推薦序四 談情說愛其實很簡單——讓莊子與詩人給你解方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面對美麗的愛情旅程,我們如何能夠愛得真摯又

保有淡如水的心?蔡璧名《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從莊子與經典詩歌交會的光亮,引領我們解讀愛情的原貌。   當莊子遇到詩人,有違和感嗎?有顛覆感嗎?這次,蔡璧名教授讓莊子教讀者用情,請詩人教讀者說愛。她借用莊子的「無情」以及詩人的「多情」,時而鏗鏘地與你談「唱」與「和」的主從關係,時而清婉地與你說「流水」與「水停」的愛之汪洋。原來,愛情是深情而不滯於情,遠離怒、喜、憂、思、悲、恐、驚等負面情緒,「愛」與「忘」的平衡,讓你深情而不斲心,無須悲戚,無須曲折,一如莊子說的「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如何保有愛的甜度與純度,保鮮而不變質?原來,愛情可以從經典拾級而上,循序找到舉重若輕的愛之

解方,並在愛裏獲得重生的逍遙,向幸福地方翱翔!例如,「鏡」與「虛」的這堂課,「用心若鏡」讓你的心自由逍遙地愛著,即便置身愛情的迷宮,「自事其心」就不會讓愛偏頗路途,讓禁錮的心,尋到愛情的親密感與自由度,找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真諦。   跟隨莊子與詩人談情說愛的跫音,步步有愛而無傷,愛一個人可以,享有廣袤如海洋的自由;相忘於江湖的自在,你終於懂得從動心到用情的愛情修鍊課,是「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的奧義。逐漸理清愛情多重的觀點與多元的視角,找到安頓身心靈的關鍵,就能忘卻外在的寵辱,有愛而不自傷,彼此攜手走向理想情感的桃花源。 推薦序五 長相思,因「解愛」而長安 蔡淇華  作家     

在百年疫期,世界像是被按下了pause鍵,鎖國、封城、離人,成了人間無聲的主旋律。我們居家,但情緒不隔離,仍一起被天王情侶分手的新聞,或是Netflix實境秀《雙層公寓》的小情小愛,挑動我們最纖柔的神經。   瘟疫蔓延時,我們仍相信,愛比死亡更有力量——可能更有生命力,也可能更有摧毀力。就像李白寫的〈長相思〉,從「長相思,在長安」,寫到「長相思,摧心肝」。   人生太短,相思太長,我們真的會像蔡璧名老師形容的:「心神兩傷,相思成怨,思傷脾胃,造成腹膜炎、胃潰瘍,最後情滯斷腸。」   幸好今日,與《莊子》相遇相知三十年的蔡璧名老師,願意活用經典,以《解愛》讓三千年詩詞與莊子相遇,教導我們如

何「深情又不滯於情」。   在〈「膠」與「藏」〉一章中,蔡璧名老師以「還原教學法」,帶我們先進入三位詩詞大家〈長相思〉的情境:     〈長相思〉(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長相思〉(後唐.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長相思〉(宋.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一樣雙調三十六字,一樣迂迴復沓句式,一樣用三平韻一疊韻的節奏

,訴說相思悠長之痛、離別無解之苦。   李後主的「山遠天高煙水寒」,是亡國前的「花間」作品,如同光緒年間探花俞陛雲之評:「以輕淡之筆,寫深秋風物,而兼葭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短而格高。」那是相思楓紅,但青春仍月白風清的時節。   醉翁的「花似伊,柳似伊」,是詞人甫滿三十歲,因聲援范仲淹,被指為「朋黨」,貶到夷陵當縣令時的作品。他「相逢知幾時」的疑問,不用太久,便有了解答。三十三歲時,因范仲淹重獲重用,歐陽修也再度回歸繁華洛陽,人生開始精采。   至於白居易的這首〈長相思》,是真正人生晚期催心斷腸的情傷。   此詩為年過六旬的白居易,思念小妾樊素的深情之作。斯時白居易已經歷二十八歲進士及

第、三十六歲任左拾遺、四十三歲貶為江州司馬的風霜雪雨。走過「一回來,一回老」的長安道,白居易走回洛陽終老。然而白居易得了風疾,不良於行,當時篤信佛教,自號香山居士的白居易,起了不忍之心。他不忍芳華十九的愛妾樊素,共伴風燭殘生。白居易深愛能歌善舞的姬人樊素,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詩人劉禹錫也曾求白居易割愛美姬樊素,然而白居易說什麼也不答應。但病軀奄奄的白居易突然醒悟,真正的愛是放手,所以他決定「紅顏未老恩先斷」,丟棄以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浪漫,賣了好馬後,讓樊素拿錢去追逐自己的幸福——「明日放歸歸去後」,白居易留下不捨的自己「斜倚薰籠坐到明」。   只為思念一

個人,在熱如「薰籠」的房裡坐到天明,這實在太慘了。   蔡璧名老師為我們蒐羅詞人的經典相思之作後,闡釋《莊子.德充符》的微言大義,替我們「解愛」:「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明知道所有情愛在走過「相遇」、「相守」後,終要「相失」,那麼,硬要用膠黏著,拿繩綑綁著,算不算聰明?   蔡璧名老師要我們學習《莊子.齊物論》「得其環中」的道理:「彼是莫得其耦,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莫得其耦」就是不要站在圓周對立的兩點看對方,要進入對方的處境,站在所愛的角度思考,就容易有同理心,

也能因此擁有不再對立的客觀力、以及包容力。而「得其環中」,就是要跑到圓心來看你自己、看他,等距地、客觀地去看這一件事情。最後,蔡璧名老師提醒我們,如果你心中還是過不去,那就「照之於天」吧!要站到太陽和月亮的高度來看這件事,要拉長時間軸,想一想:過十年、二十年後,你還會在意今天這個衝突嗎?不會。   當你面對人間過不去的情愛,邀請你翻開「解愛」,讓蔡璧名老師帶你做《莊子》生命哲學中神凝、心齋的練習,漸漸養成心身放鬆、沒有負面情緒,懷抱更遊刃有餘的心,便容易感念天地大美。甚至可以進入《莊子.人間世》「無知之知」的輕鬆狀態,汲取來自天地清和之氣,在大宇宙信息能量場的神思靈感、創意發想。    蘇

軾說:「多情多感仍多病。」但「解愛」告訴你,唯有莊子能無傷。   李白千年前的「長相思」,在長安。今日在人間疫情多傷時節,我們可以一起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一起在蔡璧名老師「解愛」中,因智慧善解,身心安頓,情思長安。   楔子 如果你的感情從春天開始,那麼最遲,請在秋天開始學愛。如果愛情還沒來,或是來了又走了,正好趁閒涼之時,打通愛的任督二脈。 後來,我們都忘記:一路追求的,應該是幸福。 哈佛大學阿列.博克(Arlie Bock)教授於一九三八年開始,展開歷時七十六年的格蘭特研究,這項究明「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的研究成果顯示:幸福與否的關鍵,既非千禧年百分之八十之人認定的財富,也非

現下百分之五十年輕人認為的名位,而是擁有「真愛」──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才是大大增加「人生繁盛」(prosperous life)機率的關鍵。 一個人擁有的「真愛」與親密關係,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面對生命中難免的意外與挫折,活在愛中之人,容易選擇拿自己開個玩笑、和朋友一塊運動宣洩、接受相愛之人的撫慰或鼓勵等,迅速恢復健康振奮的良性循環;反之,缺愛之人,遭遇挫折時得不到援手,需要獨自承受,習慣採用消極的處理方式,而進入惡性循環。一個人如果年幼時受到關愛,那麼往後的人生將更容易充滿愛,同時,這個人的處事方式更能夠讓別人想要親近,也就更容易在其他方面獲得成功。如果一個孩子在家沒有學會最

基本的愛和信任,這個孩子日後的魄力、主動性和自主性都會受到限制。儘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擁有美好童年,但好消息是,積極的影響比消極的影響更重要。不論你今年幾歲、置身何地,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可是「真愛」如何擁有?究竟需要內建創造還是外向尋找,也許因學校不考,大家不比,或是沒有簡單公式可循,所以如何擁有更多的愛,鮮少被慎重其事地放進日常的菜單裏。 我們不覺得需要學習甚至會習慣性忽略怎麼吃健康、怎麼動精神、怎麼睡安穩,還有,怎麼用情才會幸福,這些似乎只有弱者、病者、老者或說歷經創痛者,因幡然悔悟才用心關注。 於是,在一百種生活中,我們通常任性地選擇自己想過的。 在情愛的路上,任憑自己跟著感

覺走。 感覺對了就愛上了,就朝思暮想、無法自拔了。 完全不在乎「所謂伊人」,那帶來強烈共鳴感覺的笑容、言語或動作,其實只是一片落葉剛巧輕拂過你春日裏微醺的容顏與蕩漾的心湖。

我想要的你卻不能夠吉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感謝你留下喜歡和訂閱♡
打開鈴鐺接收最新消息→ 🔔
訂閱頻道:https://goo.gl/UCX8or

✔ 陳壹千
https://www.weibo.com/u/3577677123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qJj3R5RddycHL91pRaihA
https://www.instagram.com/amychanrich1000

★插圖:https://www.pixiv.net/artworks/81332959
◎繪師:Nengoro(ネんごろぅ)
https://www.pixiv.net/users/17548864
https://twitter.com/Kijineko39mon
https://pawoo.net/@20140314rebirth

──────────▼歌曲資訊▼──────────
演唱:陳壹千
作曲:陳壹千/YE
作詞:陳壹千
編曲:YE
混音:陳壹千/Dadz
吉他:莊彬煌
──────────▼歌詞Lyrics▼──────────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是一種天氣 總是來去無影蹤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也無法觸碰 又怎麼讓人去懂

飄忽不定自由飛行的規律
堅韌的心封閉的自我痊癒
想說給自己聽
追著風去旅行

破碎了心偶爾也會想逃避
冰天雪地融化也需要勇氣
眼睛藏著秘密
天黑就落去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是一種天氣 總是來去無影蹤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也無法觸碰 又怎麼讓人去懂

不願糾纏不清 一段感情
卻輾轉反側 幾百夜才安心
對自己的挑剔
是季節的交替

漫無目的尋找著一份隨性
隨風飄落的是殘留的理性
好想有人能懂
好想有人能聽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是一種天氣 總是來去無影蹤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也無法觸碰 又怎麼讓人去懂

千絲萬縷的頭髮
藏住了多少牽掛
絕望悲觀的想法 都用微笑來疊加
自我感動
可是心還是很空
(連我都不懂)

一天一點的執著
無法丟棄的自我
恨不得讓它溜走 絕望就別再回頭
想要快樂
就不能夠將就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是一種天氣 總是來去無影蹤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也無法觸碰 又怎麼讓人去懂
──────────▲▲▲●▲▲▲──────────

提供您自己的音樂進行推廣:https://link.kiss20music.com/CH-Submit

✉ Email:[email protected]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

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

為了解決我想要的你卻不能夠吉他的問題,作者蔡社長 這樣論述:

  ★「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臺大最受歡迎哲學課 苑舉正教授  熱烈推薦的絕佳讀物   ★口碑熱銷130萬冊系列!韓國上榜超過160週,人氣更勝《被討厭的勇氣》!   ★itunes收聽冠軍,下載紀錄破1億!最強說書人「給平凡人的淺知識」   ★製作人羅暎錫(羅PD)以此系列為靈感,策畫tvN「懂也沒用的神祕雜學詞典」   ★謝哲青(作家、主持人)、李崇建(教育工作者、《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作者)、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知性推薦      廣而淺的基礎知識,是社交對話遊戲的入場券!   成為有力量的知識人,和任何人都能愉快交談,   就從閱讀本書開始!      「哲學」太

高深,讀來很想睡;   「科學」好難,總是一知半解;   「藝術」只能看表象,到底好在哪裡?   「宗教」一談就觸雷,刻意排斥;   「神祕」很玄,根本無法理解。   本書就是特別為有以上想法的人寫的。      一套廣而淺的知識讀本,   為何能在韓國登上年度排行榜第一名、創下超過百萬本的驚人銷量?   因為,這套書能讓讀者輕鬆奠定博學基礎,   和人交談時也更能散發自信光采!      iTunes收聽冠軍,下載紀錄破1億!最強說書人「給平凡人的淺知識」!   宛如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般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生動敘述,沒有該背的數字、艱澀的典籍解說,輕鬆領略各種龐雜的知識體系,脈絡清晰、印象深刻

。   本書帶你愉快提升人文素養,踏上「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神祕」的壯遊之路。      強烈推薦以下這些人參閱本書:   * 渴望與人知性對話   * 覺得社會的演變複雜難懂   * 對各領域都很有興趣,卻因現實因素沒時間讀書   * 考進大學、上入門課程之前,想先獲取一些基本常識   * 走進藝術館想裝懂   * 想學習人文知識,卻不知該從何學起   * 認為唯有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才可相信   * 或是反過來,只相信科學才是唯一真理   * 對生活是否得當感到不安,卻不知該如何思考      讀者絕讚口碑   ‧我已經感覺到此書的威力了!好幾次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都用到裡面的知識,拉

近了與對方的距離。   ‧豁然開朗!要是老師也能教得這樣淺顯易懂就好了!像手寫筆記、重點統整般的小插圖,理解超輕鬆!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為「現實世界篇」,系統講述「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倫理」。   《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   為「超現實世界篇」,解說與人文精神相關的「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神祕」。    各界好評   臺大最受歡迎哲學課  苑舉正教授──專文導讀      不僅只是知性清談的索引目錄(Guidebook),它更是人生追尋與真理探索的奇異原點。──謝哲青(作家、主持人)      將嚴肅深刻的知識,以輕鬆有趣

的方式說出來,作者的敘說能力實在強大,我一翻開書就停不下來!──李崇建(教育工作者、《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作者)    百萬讀者絕讚口碑      * 我已經感覺到此書的威力了!有好幾次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都應用到裡面的知識,拉近了與對方的距離。      * 這是一本確實有助於充實各種對話的內容,充滿許多有趣超現實主題的書!      * 在閱讀平常較無涉略的科學、哲學主題上時花了不少時間,不過還好各章設有中間〈小整理〉及章末〈總複習〉將重點彙整起來,讓我也能在理解之餘重新溫習。閱讀本書時,我也在A4紙上邊讀邊寫下基本重點,果然更能加深對書中知識的理解。      * 經過作者的解釋,許多名詞全都

一下子豁然開朗,特別是哲學篇的「絕對主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要是學校老師也能教得這樣淺顯易懂就好了。書中還附有像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筆記、重點統整等手寫字提示和複習,幫助讀者理解得更輕鬆!      * 閱讀比較陌生的科學、哲學主題時,讓我感受到了想額外充實知識的學習欲望,作為「超現實」主題知識的入門書,我認為這正是本書帶來最令人著迷的魅力。      * 「哲學」「宗教」及「神祕」主題對我來說最有趣,「科學」則最難。不過這些由數學衍伸出的各種領域,在作者逐條逐列地詳細解析之下,讓原本令人頭大的學問,漸漸能在腦海中有條不紊地分析儲存。      * 作者以對待真理的三種態度──「絕對主義」

「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為基礎概念,貫穿「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神祕」五大主題,像魔法般輕鬆整理分析出各門知識。      * 各個主題涇渭分明,並列出豐富資料示例,非常好懂。特別是〈藝術〉這一章裡的各種知識(顏色、繪畫)讓人印象深刻。      * 比第一冊更有深度!談論超現實主題的內容,能學習到與第一冊截然不同的知識。感謝作者能讓我再次獲得豐富人文教養的機會。    作者簡介 蔡社長(채사장)   韓國最受歡迎說書人。   透過寫作與演講,傳播有用的人文社科常識。為人氣音頻節目「知性對話必備的廣博淺顯知識」主持人,聽眾反應熱烈,2015年在7000個iTunes線上廣播

節目中獲選為第一名,下載紀錄高達1億次。   化名「蔡社長」(蔡老闆),為情報氾濫、資訊混雜下無所適從的世人開一家「知識小店」,立志在知識瀚海裡,挑選不可不知的最有價值常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陳列、介紹給所有人。   成均館大學畢業。對各種知識領域都抱持濃厚的興趣,在學期間博覽群籍,從文學、哲學、宗教,到西洋藝術、現代物理學、歷史、社會、經濟,無不涉獵,也奠定了今日知識小店開張的博學基礎。   初試啼聲撰寫《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兩本著作,即備受讀者肯定,榮獲暢銷書作家排行榜年度冠軍,未經大肆宣傳卻能靠口碑熱銷合計130萬冊以上,持銷不墜。王

牌製作人羅暎錫(羅PD)更在訪談中表示,因這兩本書的風靡得到靈感,而策畫出新節目「懂也沒用的神祕雜學詞典」。進階續作《如果我們一起做總統》亦在短短兩個多月突破7萬本銷量,蔚為各界話題。 譯者簡介 游芯歆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歷史學碩士。從事韓國文學著作翻譯多年,譯有《情感的48種面貌》《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等。   〈導讀〉從理性探求真理,到理解人生最重要的議題    苑舉正 〈前言〉廣而淺的基礎知識,是社交對話遊戲的入場券 閱讀本書的方法 0  真理 什麼是真理?──絕對性、普遍性、不變性 真理的歷史──從自然神到後現

代 1  哲學 三個核心概念──絕對主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 古代哲學──詭辯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中世紀哲學──教父哲學、經院哲學 近代哲學──笛卡兒、培根、康德、尼采 現代哲學──海德格、維根斯坦、存在主義 2  科學 科學的歷史──對絕對主義的樂觀 古代科學──托勒密的地心說 中世紀科學──科學的潛伏期與奧康 近代科學──伽利略的地動說和數學根據 牛頓──從存在到關係,物理學的擴張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現代科學──無法確定的宇宙未來 科學哲學──科學不會進步 3  藝術 藝術的分類──遵循時間形式與空間形式的藝術 藝術中對於真理的立場──什麼才是了不起的畫? 古代

藝術──希臘藝術、希臘化藝術、羅馬藝術 中世紀藝術──早期基督教藝術、羅馬式、哥德式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文藝復興形式、巴洛克、洛可可 近代早期藝術──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 近代晚期藝術──寫實主義與印象主義 現代藝術──立體派和抽象藝術 當代藝術──藝術的主體受到動搖 4  宗教 宗教的真理──直接回答人類最重要的問題 宗教的區別──絕對一神教與相對多神教 絕對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相對多神教──印度教、佛教、藏傳佛教 5  神祕 最後之旅:神祕──無法談論的知識 死亡瞬間──瀕死體驗的研究和哲學立場 死亡之後──死後的四種可能情況 生命──歷時性人生與共時性意識 意識─

─眼見是否為實? 超越意識的世界──一無所知、難以觸及的世界 〈結語〉以三種立場展開的求真之旅   導讀 從理性探求真理,到理解人生最重要的議題 苑舉正   毫無疑問,《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是一本好書。我這麼毫不保留地推薦它,是因為這本書包含了如下三點特色:系統性強、文句流暢易懂,以及實用價值高。   本書作者,蔡社長,有個不怎麼起眼的名字(筆名),但卻有非常清晰的頭腦。這個清晰度轉換成為本書的系統,除了幫助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得以充分理解之外,更能夠從系統性的角度,認識本書所包含的內容。   本書包含了三種系統。第一,它是繼作者出版有關現實世界的《知性對話必備!讀懂

世界的生存之書》之後,針對超現實世界所作。第二,本書中包含超現實世界中的六大主題,分別是「真理」「哲學」「科學」「藝術」「宗教」,以及「神祕」。第三,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作者總是從「絕對主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三種不同的視野,針對這些主題進行分析。   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作者結合這三種系統,從「真理」開始,經過「哲學」「科學」與「藝術」的分析,逐步告訴讀者,在以思想為主的超現實世界裡,「宗教」不像前三者,可以就理性與經驗的分別,將真實的認定從絕對化到相對化,甚至虛無化。對於信教的人而言,真理是嚴肅的,因此在宗教的領域中,真實的認定只有一神教與多神教之區分,但認知真理的基本立場不變。

  作者很技巧地告訴我們,若是有人在宗教的領域中提出相對化與虛無化時,這其實是哲學的立場。若是有哲學家堅持宗教可以相對化與虛無化,那麼這種堅持,其實就是一種宗教。對於這種說法,我感到至為折服。   讀者或許會很驚訝,強調普遍真理的「科學」,依然有相對化與虛無化的可能性。同時,讀者更會好奇地閱讀本書中有關追求個人風格的「藝術」,同樣也具有絕對性的審美標準。其實,對於傳統觀念的顛覆,以及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正是本書精采之處。   從哲學史、科學史和藝術史的視野當中,作者清晰地告訴我們介於理性與經驗之間的區別。但是在指向人的思想界線時,作者在本書最後提到了「神祕」的境界。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

主題,因為它包含了所有人都知道重要,卻一直不能夠開懷暢談的議題,其中有生命、死亡、意識,以及超越意識的世界。   我認為,〈神祕〉這個章節是本書最精采的地方。精采之處固然是因為生死存亡的議題,一直是我們最好奇的,但還有一點,是本書展現系統性的另外一個長處;這一點再次凸顯本書系統之完備,讓讀者在最後,回到開始。這就是在第0章,當本書談論「真理」時,作者引用數學作為真理代表所作的說明。   作者提到數學系統最能夠代表「真理」時,他立即引用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指出轟動二十世紀數學界的論文。這個定理告訴我們,沒有哪一個系統是絕對完美的,因為系統會面對一個沒有辦法在系統內證實自己的問題。這個自我

指涉的困境,不但說明系統性的限制,也指出人生的限制。   在這個定理的沿用下,一個人想要有意識地理解人生,也會面對限制。這個限制就是在〈神祕〉這章裡頭所要探討的部分,也就是超越意識的世界。「神祕」的境界中,處理的都是我們沒有能力給出標準答案的問題。對於生與死,我們都期待能夠知道它們究竟為何,但我們最終只能維持一份若即若離的神祕感。然而,作者大方地討論這些議題,還延伸至超越意識的世界。這種不斷自我突破的態度,是本書引人入勝的地方。   除了內容豐富之外,本書第二個值得特別推薦的地方是,行文的風格與文字的清晰。譯者有極佳的韓文造詣,加上本書的系統性,所以在閱讀的過程裡,你會有一種深入淺出,並且

漸入佳境的感覺。在伴隨著真理的架構下,哲學史、科學史、藝術史以及宗教史,均以有條不紊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讓人感覺閱讀的過程是愉快而且豐富的。   本書第三個值得推薦的理由,是它的實用性。作者很有趣地在一開始告訴讀者閱讀本書的目的。除了包含渴望知識的人以及想要理解社會的人,作者還告訴那些沒時間讀書卻想要獲得基本常識的人,在這裡可以學到人文知識,可以在「科學」與「宗教」之間作分辨。作者甚至告訴讀者說,如果你很想在藝術館中表現很懂藝術的話,不妨讀讀本書中有關藝術史的章節。   我以系統性內容、清晰的文字,以及實用價值這三點,向國人鄭重推薦本書,並且希望所有閱讀本書過程的人,都會在理解本書內容的

過程中,得到像我一樣既充實又愉快的感覺。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求真》作者) 前言 廣而淺的基礎知識,是社交對話遊戲的入場券   非洲坦尚尼亞的塞倫蓋提大草原上,有野牛、牛羚、斑馬、大象等大型哺乳動物。一位科學家發現一件驚人的事情,他遇見一隻會說話的獅子。   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假設一下,如果我們在廣袤的塞倫蓋提大草原碰上一隻獅子,竟然開口說人話,而且不光隻字片語,還能出口成章,那麼這隻獅子會說些什麼呢?   「朋友,你好,很高興見到你!這片草原上雖然遵循弱肉強食的秩序,但從『只要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的層面來看,也算是一個可以保障個人自由的合理世界

。」   獅子當然不會說這種話。雖然很難想像,但我猜,就算能感覺到獅子所發出的聲音中有熟悉的單字和正確句型,我們還是會完全無法理解話裡的意思。   現代哲學巨擘維根斯坦在他的著作《邏輯哲學論》中說過下面的一段話。   「就算獅子能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牠。」   這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同的緣故。根據每個人各自的環境與個人經驗,大家即使說出相同的話來,彼此也不見得能了解對方。   在二十一世紀的都市叢林裡,我們同樣會遇上獅子:有些獅子不停地把工作丟給我們;有些獅子坐在地鐵裡滑手機;還有些久未謀面的獅子不斷誇耀著自己。被無數獅子搞得精疲力盡的我們,剛回到家來,才想讓身體放鬆一下時,可能又要面對

另一隻疲累不堪的獅子……   與他人對話溝通時,所需要的不是言語,而是共通點。人類的共通點其實存在久遠,只是你我自己不知道罷了。不只是現在的你和我,甚至包括過去及未來的人,所有人的共通點,就是「素養」,也就是人文知識。   這不是一邊聆聽古典音樂、一邊優雅地喝茶那樣的東西。人文素養,簡單地說,代表了廣博而基本的知識。個人所擁有的專業知識,是為了謀生所需要的,但與他人對話時,就不太需要那種專業知識。唯有廣博淺顯的基本人文知識,才能讓我們得以參與成人深奧的對話遊戲。   本書就是邀請眾人參與深奧對話遊戲的入場券。雖說是遊戲,卻不能隨隨便便開始。就像想開車兜風至少得先有駕照、想彈吉他唱歌至少得

掌握幾種和弦按法一樣,參與社交的對話遊戲需要基本的資格,也就是最基礎的常識。沒有廣博的基本知識,就想進行有趣又有深度的對話,那不過是貪心妄想罷了!   那麼,知性對話所需要的最基本知識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對我們所立足、所生活的「世界」有多一點理解。唯有理解世界,才能理解立足於其上的「自己」。而更深一層理解「自己」,才能成為進一步理解世界的基礎。知性對話的本質,就是「對世界的理解」,這是過去自己未曾謀面,也從未發現的。   總而言之,想進行「知性對話」,就必須了解「自己」與「世界」。首先就讓我們從「世界」開始,一步步踏上這趟知性之旅吧!   為了讓讀者容易消化,我特別將世界的知識分成兩大類,

輯錄為兩冊。第一冊「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主要針對現實世界,即「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倫理」等五個領域。第二冊「提升素養的思考之書」則針對超現實世界,即與人文精神相關的「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神祕」等五個領域。   之前出版的第一本書,上市不到十天便榮登暢銷排行榜,受到大眾矚目。原因或許在於內容包含了從歷史到倫理的龐大領域,而且知識的敘述不止於表面上的文字排列,還能將各領域有系統地連結在一起。第一冊現實篇,就是為「想掌握現實世界根本結構,釐清龐雜而多元的問題」之人所企畫的。   第二冊的主題是超現實的世界,是為「想探討真理」的人所準備的。整本書以真理的三大主張--「絕對主

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為中心,採取一貫而有系統的探究。真理的候選者--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神祕都是以真理的三大主張為標準,各自循歷史的洪流而開展。   哲學:   我們將探討從絕對主義出發的柏拉圖、教父哲學、唯理論;從相對主義出發的亞里斯多德、經院哲學、經驗論;以及綜合以上兩者的康德哲學。現代哲學部分則針對海德格、維根斯坦的哲學作一番探討。同時還要了解奠基於懷疑主義的「詭辯家」及尼采和存在主義的哲學。   科學:   在經驗的觀察和理性的數學協助下,凸顯絕對主義的強大。隨著數學的發展,探討從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到愛因斯坦所銜接而成的一條科學史長河。然後再以相對主義世界

觀,來解釋量子力學對絕對主義世界觀的批判。最後再從科學領域的懷疑主義角度,檢視科學哲學的成果。   藝術:   探討從絕對主義型態的藝術--古希臘藝術,到文藝復興藝術、新古典主義為止的各時期藝術,接著介紹與之相抗衡的巴洛克、洛可可藝術和浪漫主義等相對主義性質的藝術。這兩種藝術型態日後衍生出寫實主義與印象主義。不過藝術領域的懷疑主義,直到現代藝術才算登場,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現代藝術的特徵,就是對「對象」和「主體」的變形與懷疑。   宗教:   對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強調絕對唯一真神的宗教作一番探討。這些宗教都同樣奠基在《舊約》上,因此接下來就比較《新約》和《古蘭經》在立場上的差

別。同時也簡單了解一下從亞當到摩西的歷史,以及耶穌基督、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接著是本質上與此相對的多神教,從印度的《吠陀經》出發,到接受《吠陀經》的印度教和批判《吠陀經》的佛教、藏傳佛教為止,同時了解印度教三神的形象以及佛陀悉達多和達賴喇嘛。   神祕:   從無可言喻的主觀體驗領域,探究生死。首先談死亡,以時間為準,了解死亡瞬間的瀕死體驗和死亡之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其次談生命,將從歷時性層面探究人生的意義,和從共時性層面探究意識發生的意義。   兩本書雖然分別敘述「現實」和「超現實」的內容,但「現實」與「超現實」卻非各自獨立。要描述現實,就必須站在超越現實的立場來觀察。同樣地,要解釋超現

實,往往也得從現實中汲取養分。「現實」與「超現實」兩大領域相加,才能稱之為「世界」。   希望透過這兩本書,可以讓讀者對「世界」有個大致的理解。對世界有所理解,才能對立足於世界的「自己」有新的認識。而對「自己」的認識,將成為最基本的知識,藉以用來與他人對話。這些知識,不僅涵蓋從歷史到宗教的廣博層面,更是各領域的最基本知識。   對於以下這些人,我強烈推薦本書:   渴望與人知性對話的人。   覺得社會的演變複雜難懂的人。   對各領域都很有興趣,卻因現實因素沒時間讀書的人。   考進大學上基礎科目之前,想先獲取一些基本常識的人。   認為走進藝術館,就必須表現出很懂的樣子的人。

  想學習人文知識,卻不知該從何學起的人。   認為唯有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才可相信的人。   或是反過來,只相信科學才是唯一真理的人。   對生活是否得當感到不安,卻不知該如何思考的人。   最後,對於有可能前往塞倫蓋提大草原的人,提防碰上獅子,也最好先讀完《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 1  哲學 三個核心概念──絕對主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 A和B在樹下下棋,A邊拿起「馬」放進B的陣地裡邊喊道: 「將軍!」 B嚇了一跳,A一臉平靜接著又說: 「下棋想贏呀,得動動腦筋。就算閉著眼睛下,也要集中精神,有條有理地猜想『馬』下一步會怎麼走。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動腦筋!」 盯著棋盤

看的B,移動了一下自己的「馬」說: 「拐腳!」 A皺起眉頭望向棋盤,因為B走了一步「馬」,讓A所有的「馬」都陷入危險中。B說: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怎麼動腦筋也沒有用!人生的經驗不是光想想就能得到的。在象棋裡想要獲勝,只有靠盡量多下棋這個方法而已。輸的次數越多,我們越能學到駕馭棋盤的方法。」 B才剛說完,在A和B旁邊背對著他們睡覺的C,突然坐了起來,把A和B嚇了一跳。C轉過身來,一副火冒三丈的模樣。讓A和B更加驚愕的是,C對著A和B大吼: 「吵什麼吵,吵得人沒法睡覺!你們兩個,下棋是用嘴巴下的嗎?都別下了!」 然後就一把將棋盤給掀翻了。 從古代到現代,哲學的歷史一直都是A、B、C同時存在

的。有時A占上風,有時B或C占上風,但無論何時這三者都在一起。他們不僅是哲學的主角,也是貫穿這本書整體內容的主軸。為各位介紹:A是「絕對主義」,B是「相對主義」,C是「懷疑主義」。 「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前面已經介紹過了,這兩種主義是對真理所抱持的兩種相反的態度。絕對主義站在絕對的、普遍的立場上,追求不變的單一真理。相對主義則站在相反的立場,否定永恆不變真理的存在,認為真理是變化多端的。這兩種立場從古代到近代就一直在爭奪哲學的主導權。然而從一開始就與這二者共存,但與他們不同,時常遭到漠視、幾乎不具存在感的「懷疑主義」,也是哲學的一道軸心。懷疑主義在「否定單一真理」的立場上與相對主義類似,卻

對人類追求真理的方法這個行為本身也一概否定,這點和相對主義就有了差別。從古代到近代,懷疑主義一直都被排除在主要理論之外。但是到了現代,懷疑主義以成熟的丰姿現身,撼動了整個局面。前面我們提到過的「後現代」,就是奠基在懷疑主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