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水庫雨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德基水庫水位略升盼週三鋒面帶來雨量 - 工商時報也說明:大甲溪發電廠指出,目前基德水庫水位為1326.90公尺,進水量5cms、出水量7cms,蓄水率約3.5%。中央氣象站預報周三將有鋒面再度來襲,盼屆時能帶來更多雨量 ...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杜建宏所指導 劉蕙慈的 偏遠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型建構及應用 -以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例 (2021),提出德基水庫雨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道路邊坡崩塌、崩塌預測模型、羅吉斯迴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博士班 張國楨、何嘉浚所指導 曾俊偉的 多時期空間資訊於資源調查與保育之應用 (2020),提出因為有 多時期空間資訊、無人飛行載具、數值地形模型、雷達降雨、崩塌地目錄、崩塌潛勢模式、水文模式、水資源涵養能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基水庫雨量的解答。

最後網站德基水庫蓄水率6.2% 梅雨襲水庫進帳800萬噸 - YouTube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基水庫雨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德基水庫雨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梅雨 #水庫集水區 #新竹分區供水暫緩 #乾旱 #節水
這波梅雨鋒面預期可為各地水庫集水區,帶來8900萬噸雨水挹注,其中台中鯉魚潭以及德基水庫,約可進帳2550萬噸最多,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決議,因為五月底集水區累積平均雨量超過100毫米,原定新竹要在六月一日實施分區供水紅燈,及部分縣市加強節水管制措施,都暫緩實施。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865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偏遠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型建構及應用 -以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例

為了解決德基水庫雨量的問題,作者劉蕙慈 這樣論述:

鑒於近年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世界各地常有氣候異常導致的災害事件傳出。因此,聯合國於2015年之世界減災會議中訂立「仙台減災綱領」(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希望能夠減少災害對經濟、人口等帶來的影響,臺灣也因應此綱領加速推動相關防災規劃作業,自國土計畫到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災害專章皆有針對災害防救進行探討研究。臺灣山區常因短時間強降雨或長時間延時累積降雨強度過大,使山區道路邊坡崩塌事件頻傳,時常有道路阻斷形成山區孤島之情況發生,導致災後人員無法撤離、救災機具或物資無法順利進入,對於偏遠山區居民無疑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然國內外目前較

少研究針對山區避難據點或地區聯外道路遭遇災害時可通行使用情況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以臺中市指認之偏遠地區,德基水庫集水區內之主要聯外道路台8線為例,蒐集101年至110年之歷史災害事件,並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出國內外影響道路邊坡崩塌之潛勢因子,包括使用坡度、坡向、高程、地層、十年最大單日累積雨量、NDVI、距水系距離、距斷層距離、是否位於風景特定區等9項因子,應用羅吉斯迴歸方法進行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型之建構,建構結果發現因子對崩塌之影響程度為高程>雨量>坡度>距水系距離>NDVI>距斷層距離。後利用建構之模型進行台7甲線道路崩塌預測之實證及崩塌雨場臨界值之預測,台7甲線實證結果自2269個樣本中

成功預測1340個樣本預測準確率為54%;崩塌雨場臨界值則分為三個門檻值,分別為380mm、390mm及420mm;380mm為開始發生崩塌潛勢之臨界值, 390mm為第一次增加大量潛勢路段之臨界值,420mm為整體累積過程中增加最大量潛勢路段之臨界值。期透過本研究之模式建構及實證模擬結果,供相關規劃單位未來進行道路邊坡崩塌預測及避難據點聯外道路通行能力評估之參考依據。

多時期空間資訊於資源調查與保育之應用

為了解決德基水庫雨量的問題,作者曾俊偉 這樣論述:

臺灣地質構造破碎、地形陡峭,河川侵蝕作用強烈,加上颱風、地震等營力常導致山坡地集水區有崩塌土砂災害,且受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及極端氣候影響,使得災害發生更加頻繁,並造成土地劣化,水資源涵養功能降低。本研究以集水區崩塌土砂災害之土砂量調查,集水區降雨熱區分析及建置崩塌潛勢模式,以及集水區不同土地利用型態對水資源涵養能力之影響等三個面向,進行相關研究並發表研究報告予以佐證,各研究案例分別摘述如下: 在集水區土砂調查方式及建置長期土砂動態監測技術研究上,本研究整合多時期數位航照影像與應用無人飛行載具地形測量多時期測量資料,量化分析河道邊坡崩塌土砂及河道內淤積土砂變化。研究結果顯示,莫拉克

颱風單一極端事件造成之河道邊坡崩塌土砂量比例占了2009年至2015年約6年期間之土砂產生量的87%,河道土砂淤積量則幾乎為6年期間河道土砂生產量的2倍。本研究亦證明無人飛行載具應用在集水區土砂災害調查之精確性及便利性,使用在長期監測土砂動態上具有其潛力與優勢。 在集水區降雨熱區分析及崩塌潛勢模式建置之研究上,本研究應用降雨量歷史觀測紀錄資料-日降雨量資料、中央氣象局劇烈天氣監測系統(QPESUMS)-時降雨量資料進行降雨熱區空間分布分析,並且利用多時期崩塌地圖資建立崩塌地目錄進行變遷分析,以及崩塌地與集水區地文因子之關連性分析,再結合降雨因子與地文因子利用羅吉斯迴歸方法建置廣域型崩塌潛

勢模式,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區南方為主要降雨熱區。由歷年崩塌地變遷分析發現,2012年後研究區崩塌比在3.5%-4.5%之間波動,顯示研究區崩塌地仍逐漸恢復中。由崩塌潛勢模式的率定及驗證結果,研究區以優先採用2005年的率定模式為佳,若遇極端降雨颱風事件則以2009年率定模式為主,混合模式則可作為輔助參考之用。 在不同土地利用型態對集水區之水資源涵養能力研究上,本研究整合集水區多時期土地利用型態分布圖資與數值地形模型,使用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開發之BASINS(Better Assessment Science Integrating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軟

體之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工具分析集水區水系及高程分布,再利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程式綜合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型態對集水區及其子集水區之水資源涵養能力。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區之水資源涵養量與當年度之降雨總量與強度有關,平均約61%的年降雨量涵養於集水區內,降雨強度對水資源涵養量的影響較降雨量之多寡明顯。在土地利用型態轉換的情境模擬中,同一子集水區土地利用型態轉變,如森林使用土地型態之面積比例增加,則水資源涵養量呈現增加趨勢,但如為農業使用土地型態之面積比例增加,水資源涵養量則呈現減少趨勢。 綜上所述,

本研究整合利用多時期空間資訊可使集水區土砂與水資源調查與保育方式更有效率及節省人力物力成本,並可更精確的瞭解集水區水土保持工作需求,進行更完善的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