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明忠寫的 電腦輔助工程模流分析應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塑膠模具開發流程| 塑膠射出模具網也說明:模具設計 : 建立模具設計規範,達到高品質,低成本,生產開發短期為目標。 2.模具加工 : 擁有多種精密模具加工設備,同時有優良廠商給予強力支援,建立完整的模具製造 ...

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陳仁浩所指導 賴健元的 冷卻控制方法對於射出成型透鏡的幾何特性的影響 (2019),提出塑膠射出模具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射出成型透鏡、表面輪廓精度、冷卻方法、變模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王珉玟所指導 高聖翔的 應用模流分析與田口法進行縫紉機上蓋 成形翹曲之改善 (2017),提出因為有 射出成形、模流分析、田口實驗、翹曲變形的重點而找出了 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51 招、如何成功應用模流分析在產品模具設計上解決生產 ...則補充:塑膠射出 的產品幾何複雜變化多端,且設計越來越輕薄,所以大多屬於薄壁設計(1~0.1mm)。如果有埋入金屬件,則模穴內的流動阻力更大,在速度與溫度分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塑膠射出模具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腦輔助工程模流分析應用

為了解決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問題,作者黃明忠 這樣論述:

  傳統模具問題解決模式需反復修模/試模,以驗證對策的有效性。運用此書觀念可使產品問題及零件變形問題重現,找出問題點原因並幫助訂定對策,除此之外,更可將傳統的修模/試模動作以模擬分析進行,驗證對策的有效性後再進行實際的修模 / 試模,達到節能、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書主編現任台灣歐克特(Autodesk)工程部經理,精通模流分析;本書為其現身說法之作。內容囊括了模流分析之流道系統、冷卻系統、成型材料、填充和保壓、氣起輔助射出成型...等內容。並詳細解說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改善方案,分門別類,是Moldflow使用者的最佳工具書。 本書特色   1.本書內容由淺入深,引導使用者學習Moldflow

結果判讀,並應用在射出模具設計上。   2.本書強調實務技術與Moldflow觀念的統一與融合,輔以大量實例解說,為業界首創。   3.詳細解說射出模具設計的改善方案,分門別類,是產品設計開發及模具設計工程師的最佳工具書。   4.本書適合大學、科大,機械、模具相關科系之『模流分析』相關課程教學與業界人士參考之用。

冷卻控制方法對於射出成型透鏡的幾何特性的影響

為了解決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問題,作者賴健元 這樣論述:

使用射出成型製造高精密度的塑膠光學鏡片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在於鏡片通常具有極端的厚度差異,冷卻時鏡片內部熔膠的固化程度不一,較厚部位因散熱不易,冷卻較慢收縮率較大,造成鏡片各處體積收縮程度不一致,鏡片開模頂出後表面輪廓變形嚴重,嚴重影響鏡片的光學品質。本研究旨在射出成型冷卻階段,透過合適的冷卻方法,使模穴內部的熔膠溫度分佈較為均勻,降低透鏡各部位因比容差異收縮不均所造成的形狀誤差,提升鏡片的表面輪廓精度以及光學成像品質。研究中首先使用模流分析軟體Moldex3D針對球面平凸透鏡,模擬並分析不同冷卻方法對透鏡幾何外型的影響。其次根據模擬結果,選擇對透鏡收縮變形量有顯著改善效果的冷卻方法,設計模具

進行射出成型實驗,並利用表面輪廓儀量測透鏡成品的表面輪廓,最後和模擬結果進行比對。模擬結果指出,使用變模溫冷卻在透鏡厚度方向的變形量相對於一般固定模溫的冷卻方式,改善幅度達到48.9%。射出成型實驗亦顯示,使用變模溫冷卻相較固定模溫冷卻的方式,透鏡成品的表面輪廓P-V值均大幅下降,且變模溫的初始模溫設定在90 °C時有最低的平均P-V值,證明使用變模溫冷卻能使透鏡表面形狀更加貼近設計值。本研究調查不同冷卻方式對透鏡幾何外型的影響,證實變模溫冷卻方式可有效提升透鏡形狀精度,可作為未來使用射出成型製作鏡片時選擇冷卻方法的參考。

應用模流分析與田口法進行縫紉機上蓋 成形翹曲之改善

為了解決塑膠射出模具設計的問題,作者高聖翔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模流分析探討縫紉機上蓋射出成形翹曲問題,上蓋分別有兩件成形品黏接合成,分別為厚度1.5 mm薄蓋及厚度3 mm的底座結合而成,本次改善的是厚1.5 mm的薄蓋,由於物件較薄且面積大,在退模頂出後最兩端容易產生Y方向翹曲變形,呈現像是微笑曲線的中低現象。由於薄蓋翹曲的關係,當使用黏接劑結合時,靜置一段時間後兩端翹曲的部份便會開始分離,就算利用治具加壓黏接也無法測底改善分離現象,進而從射出成形源頭來進行分析改善。本實驗使用Moldex3D進行模流分析研究,並探討各成形條件對薄蓋成形品翹曲變形之影響,研究中選取充填時間、保壓壓力、模溫及料溫4個控制因子各三水準值,搭配田口L9直交表進行實驗

分析。由田口實驗結果得知,最佳化體積收縮率為0.726%,A點體積收縮變化量由1.477%下降至0.195%改善率80%,B點體積收縮變化量由1.417 mm下降至0.124 mm改善率91%,C點體積收縮變化量由1.979%下降至0.845%改善率57%,D點體積收縮變化量由2.293%下降至1.158%改善率49%;最佳化位移量為0.607 mm,A點位移變化量由 1.138 mm下降至0.564 mm改善率50%,B點位移變化量由1.374 mm下降至0.5674 mm改善率58%,C點位移變化量由1.953 mm下降至1.161 mm改善率40%,D點位移變化量由2.095 mm下

降至1.314 mm改善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