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聰成寫的 人資人員常用法典(3版) 和的 人資人員常用法典(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關注中高齡就業台中推出「青銀合作就業成功」系列徵選| 新頭殼也說明:台中市就業 服務處截至111年4月已協助3,162位中高齡市民朋友就業。 台中市政府勞工局/提供. 新頭殼newtalk. 促進民眾關注中高齡就業議題,台中市政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佛光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 陳衍宏所指導 葉聰哲的 運動休閒效益與服務品質相關之研究:以宜蘭運動中心為例 (2021),提出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服務品質、休閒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法鼓文理學院 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陳定銘所指導 蘇妙枝的 社福型非營利組織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之研究-以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社福型非營利組織、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混合型組織、使命飄移、資源依賴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市府助中高齡重返職場供最高每月3000就業獎勵金 - 波新聞則補充:波新聞─陳文標/台中. 面對少子化及企業缺工問題,台中市政府勞工局辦理「新進中高齡員工個別工作指導計畫」及「中高齡就業獎勵」,凡設籍台中市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資人員常用法典(3版)

為了解決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問題,作者李聰成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為九大部分,共收錄54種就業服務與勞動法令常用相關法規。   目前人力資源領域唯一的國家證照是就業服務乙級技術士,該考試之相關法規本書皆已收錄,因此可做為該證照之重要法規工具書,所有法規皆為最新通過的法條,可幫助讀者在相關考試或使用場合上,迅速達到查閱之便。

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勞工局)
針對公立職訓機構自辦訓練特定對象結訓人數,在勞動部統計公開數據上竟全部掛零,市議員蔡旺詮提出質詢,難道百分百全委外嗎?還是自己被動怠惰?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均委託其他專業機構團體辦理以致於公辦沒有登錄。但蔡旺詮認為,委外專業機構團體部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勞動部公布的公訓機構自辦特定對象均是目前社會相當需要協助的,勞工局真的有照顧到嗎?以新北市及高雄市為例,長期失業者項目,新北市女性7人,高雄市男性3人,女性6人,台南市0人。二度就業婦女項目,新北市3人,台南市0人。15歲以上未滿18歲未就學就業少年,新北市1人,台南市0人。外籍配偶部分,新北市18人,高雄市4人,台南市0人。大陸配偶部分,新北市33人,高雄市7人,台南市一樣是0。另外連中高齡者,新北市1073人,高雄市49人,台南市0人。原住民部分新北市48人,高雄市9人,台南市0人,身心障礙者,台南一様是0。蔡旺詮表示,有些項目,是很難委外的,勞工局太被動,應該主動出擊協助更多特走對象就業,否則,中央公佈全部掛零,實在不像話,很難接受!

(社會局)
對比六都近五年來的低收入戶人口數,除桃園為逐年增加外,其餘五都竟然都呈現下降,其中台南的下降幅度位居第二,從2018年到2019年間竟減少約1400多戶低收入戶。除低收入戶人口數外,從低收入戶所佔人口比例更能發現端倪,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提供的資料顯示,從2018年到2019年間低收入戶在六都分別所佔的人口比例,新北市下降0.04%,台北市持平,桃園市增加0.08%,台中市減少0.03%,台南市減少0.07%,高雄市減少0.11%。市議員蔡旺詮提出質詢,連經濟發展快速的台北市,低收入戶人口數尚且持平,究竟台南市這些消失的低收入戶去哪了?是真的脫貧了嗎?還是因為預算考量而嚴格審查低收入戶的資格? 蔡旺詮指出,台中市與桃園市,低收入戶人口逐年增加,急難救助金人均領取的部分也比台南市多,可見兩市逐步放寬審核標準,照顧低收入戶的民眾,然而同樣屬於正在發展的台南市卻限縮門檻,導致有需要的民眾拿不到相應的補助。蔡旺詮也點出問題,第一線的審核人員為節省預算而進行嚴格審查,呼籲行政機關應有同理心,不該省的不要省,理解民眾的難處,才不會造成民眾求助無門

運動休閒效益與服務品質相關之研究:以宜蘭運動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問題,作者葉聰哲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瞭解宜蘭運動中心服務品質與運動休閒者休閒效益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相的運動休閒者,其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的差異情形,與兩變項之間的相關性。 本論文運用問卷調查,編製「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相關性之研究:以宜蘭運動中心為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使用宜蘭運動中心場館與課程之運動休閒者進行發放問卷,共計236份問卷,有效問卷236份,以SPSS for mac 26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服務品質的感受程度為中上程度,休閒效益感受程度為中上程度。二、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服務品質各構面中,「顧客最有感」與「現代化程度」皆為中上程度感

受。三、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休閒效益各構面中,「健康達成」為高等程度感受,「精神滿足」與「運動素養」皆為中上程度之感受。四、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入場付費方式,與服務品質中的「顧客最有感」有顯著性差異。五、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入場付費方式,與整體服務品質之感受有顯著性差異。六、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的休閒效益主要受學歷、就業情況、最常使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入場付費方式影響,「運動素養」與學歷、就業、最常使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有顯著性差異;「健康達成」與年齡、學歷、入場付費方式有顯著性差異;「精神滿足」與學歷、最常使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入場付費方式有顯著性差異;整體休閒效益與學歷、最常使

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入場付費方式有顯著性差異。七、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兩者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八、整體服務品質變項,與休閒效益之「運動素養」、「健康達成」、「精神滿足」皆呈現中度正相關。九、整體休閒效益與服務品質中之「顧客最有感」、「現代化程度」呈現高度正相關。十、在服務品質各構面與休閒效益各構面之間的差異性,皆呈現中度正相關。最後,本論文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現況、相關情形及後續研究者提出適當建議,提供參考:一、 對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的現況建議:(一)擬定不同對象的服務內容:針對不同對象的需求提供類客制化服務,使宜蘭運動中心成為運動休閒的優先選擇。(二)進行月票的促銷,提升參與

運動休閒的天數:透過優惠價格增加月票資格者的數量,能顯著提高服務品質的感受,進而增加運動休閒的天數,亦足以影響運動休閒的感受,提升國民健康水準。二、對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的相關情形建議:(一)增強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以提升服務品質感受:運動中心的運作與服務人員有相連性,藉由舉辦最佳服務人員的票選,搭配合宜的獎勵制度形成良性的競爭,讓顧客能提升服務品質的感受。(二)強化運動中心本身優勢:加強宣傳室內場館不會受到天候影響以及能周遭環境提供不同運動類型的銜接。三、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一)抽樣方式:擬採用加深合作研究的抽樣或是單一場域的普查。(二)研究方法:嘗試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討研究影響感受的確實因

素。(三)納入「地域」觀點:以外縣市的經驗進行比較,更能探討出服務品質程度的相對程度。

人資人員常用法典(二版)

為了解決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為九大部分,共收錄50種就業服務與勞動法令常用相關法規。     目前人力資源領域唯一的國家證照是就業服務乙級技術士,該考試之相關法規本書皆已收錄,因此可做為該證照之重要法規工具書,所有法規皆為最新通過的法條,可幫助讀者在相關考試或使用場合上,迅速達到查閱之便。 編者簡介   李聰成     現職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   教育部人權專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榮譽觀護人   勞動部勞資爭議調解人認證合格   勞動部共通核心職能講師/勞工教育講師/職業安全衛生講師   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監評委員   台灣性別平等推廣協會理事長   臺中市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職業

工會副理事長   彰化縣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職業工會副理事長   臺灣淺山產業旅遊協會常務監事   臺中市職業災害法律權益服務協會理事   台中市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空中大學/臺中市勞工大學/中華大學/長榮大學/修平科大/中臺科大.勞動法講師   臺中市政府勞資爭議獨任調解人/調解委員   臺中市政府消費爭議調解會委員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勞工顧問」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民政顧問」   臺中市後備指揮部北區輔導中心輔導員   南投縣政府勞資爭議仲裁委員/獨任調解人/調解委員   金門縣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金門縣政府縣政顧問     學歷

  朝陽科技大學碩士   國立空中大學學士     經歷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   台灣重大工業意外防治協會研究員   台灣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   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   經濟部GSP優良服務認證評核員/訪查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促進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輔導計畫」委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顧問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齡化趨勢下勞動市場調查計畫」專家委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諮詢輔導計畫」諮詢輔導委員   台中市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協進會副會長   臺中市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臺中市政府勞工安全衛生專業輔導員   中華民國

全國商業總會就業服務法規諮詢暨研究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人力資源暨教育訓練委員會委員   金門縣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金門縣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委員   僑光科技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國立空中大學/臺中市勞工大學/中華大學/長榮大學/修平科大/僑光科大/中臺科大.勞動法講師     專長    人權議題、勞動法令、性別平等、人力資源管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企業管理     證照   教育部審定講師資格【講字第091198號】   交通部危險物品運送管理講師【交運管字第中現0102號】   內政部警政署保全人員種子教官【刑偵字第0950194082號】   勞動部全國

技術士技能檢定監評委員【勞中二字第0980203372號】   勞動部就業服務專業人員及格【就專字第05903號】   甲級職業安全管理技術士及格【001201】   甲級職業衛生管理技術士及格【000847】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技術士及格【103-007818】   乙級就業服務技術士及格【195-002063】   乙級門市服務技術士及格【181-001108】   乙級廢棄物處理技術員及格【(88)環署訓證宇HB150470號】   單一級堆高機操作技術士及格【151-009221】     榮譽   101年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績優獎】   107年當選台中市才藝教學服

務人員職業工會【優良才藝教師】   108年當選台中市【模範勞工】   108年當選台中市總工會【模範勞工】   108年當選臺中市職業總工會【模範勞工】   108年當選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中市榮民服務處【榮民楷模】   109年當選臺中市後備指揮部【優良後備軍人輔導幹部】 壹、職業訓練 職業訓練法 職業訓練法施行細則 貳、就業服務 就業服務法 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設置準則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收費項目及金額標準 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 青年跨域就業促進補助實施辦法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及管理辦法 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 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或家庭幫傭聘前

講習實施辦法 雇主辦理與所聘僱第二類外國人終止聘僱關係之驗證程序 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管理辦法 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 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 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參、就業保險 就業保險法 就業保險法施行細則 就業保險促進就業實施辦法 肆、勞動基準 勞動基準法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 勞工請假規則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 伍、勞工保險與職業災害勞工保護 勞工保險條例 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 勞工保

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施行細則 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 陸、勞工退休 勞工退休金條例 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細則 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 柒、性別工作平等 性別工作平等法 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細則 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訂定準則 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 捌、身心障礙者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 視覺功能障礙者生活重建及職業重建服務要點 玖、其他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勞資爭議處理法 個人資料保護法 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 人力仲介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及處理辦法 勞動事件法 勞動事件法施行細則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社福型非營利組織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之研究-以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市中高齡就業補助的問題,作者蘇妙枝 這樣論述: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的目的是建構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間促進就業之合作夥伴關係,透過促進地方發展,提升社會福祉之計畫,創造失業者在地就業機會。 本研究以社福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歷程為主軸,探討它由民間慈善會發展成混合型組織,中間的改變將面臨不同的制度邏輯,並引發組織治理的挑戰,尤其是使命漂移的問題。本篇採用個案研究法,以資源依賴理論分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申請多元方案的動機;執行多元方案期間,組織運作機制是否持續增能,進而建構符合社會價值及市場需求之營運模式;多元方案退場後,對申請單位的影響,是否有意轉型。 結果,研究發現新生活促進會創立時間較晚,沒有傳統社福型

非營利組織的包袱,協會創立即以混合型組織樣貌呈現,以「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為使命。申請多元方案的動機是回應協會「壯有所用」的使命,培植弱勢來服務弱勢,盈餘回饋用來扶老攜幼;從事收費的社福型非營利組織都必須面對使命漂移的挑戰,但在研究裡面發現新生活促進會是位處偏鄉、社會福利多元面向的服務機構,藉由多元方案不斷地作使命的實踐,讓使命不飄移。使命實踐過程中借力使力,努力建構經營能力來累積自己組織的能量以達成政策之目的,與政府是正向成長的共生相依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