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寫的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 和劉立文的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共衛生學 下册(修訂五版) - 第 171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事業單位在尊重「知的權利」這個理念下,擬定危害通識計畫;藉由物質清單整理事業單位內各作業場所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對於盛裝危險物及有害物的容器按照制式的方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陳政任所指導 黃煒勝的 毒性暨關注化學物質初步篩選機制之研究 (2020),提出化學物質清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化學物質、危害分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 陳秀玲所指導 翁婉甄的 利用毒理學資料庫鑑別可能危害臺灣食品安全之潛在化學物質 (2020),提出因為有 ToxCast、ToxRefDB、食品相關化學物質、資料探勘的重點而找出了 化學物質清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加州65有害物質清單新增5種物質 - CTI華測檢測官方網站則補充:現加州65有害物質清單中已有近千種物質,且每年至少更新一次,2021年至今已更新 ... 需關注加州65以往的訴訟案例以及法規新增加的化學物質,針對這些高風險的化學物質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化學物質清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

為了解決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這樣論述:

  高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短暫,化學品危害資訊欠缺;總是以不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權充,壓縮執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的完整性。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屢屢發生職業衛生危害問題,尤以氫氧化四甲基銨溶液(TMAH)造成重大死亡傷害為最;實有必要全面檢視高科技產業製程,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及合理風險評估流程,建立新興材料危害管理策略。   本調查研究共計蒐集積體電路與封裝製造6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廠商7家、發光二極體5家及太陽光電3家等四項產業,共21家製程與廠務資料。蒐集積體電路26項製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40項製程、發光二極體7項製程,及太陽能電池16

項製程,共計89項製程;新興材料危害化學物質物種分類,計有積體電路160個物種、薄膜液晶顯示器56個物種、發光二極體69個物種,及太陽光電40個物種,共計325個物種。再依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篩選所收集的化學物質及材料歸納成三個特定危害物質物種群組,為有機金屬,鹵化合物,及矽化合物,且發現有22種新化學物質尚未納入評估;研究並建議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及危害預防管理策略。   本研究結果建議,應組成新興材料危害風險評估小組,展開四項產業廠商評鑑輔導,建立合理風險評估流程;評估其風險偏高者,再做為化學品列管之探討。並建議配合國家化學品登錄評估與管制管理推動方案,及早建立國家既有化學物質清單、新化學

物質申報機制,與國家級危害物質安全資訊平台;透過政府及研究單位協助,要求供應商提供正確安全資訊;且評估建立危害物質安全資訊認證專業機構之可行性,以確立資訊之正確性。

化學物質清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打造觀光夜市文化區、眷村文化區
3. 規劃阿里山茶文化街、彌陀路咖啡街、舊城區徒步街等

※平衡東西區域,全面發展嘉義
1. 建構藝文新廊道,再現「畫都」光榮
2. 成立青年創意產業園區
3. 公園特色化

※縣市合作,互利共榮
1. 推動大阿里山觀光特區
2. 嘉義縣市資源整合,觀光、產業行銷一條龍
3. 嘉義市為研發行銷中心
4. 嘉義縣為製造重鎮

二、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實現鐵路高架化,整合轉運站機能
1. 優先編列市府預算,協調中央立即動工
2. 檢討火車站周邊土地使用

※廢除垂楊路BRT專用道,打造安全行車環境
1. 恢復機慢車專用道
2. 設置交管行控中心
3. 規劃大眾運輸網絡系統
4. 成立嘉義市公共運輸與智慧發展處

※建立環市自行車系統,形塑單車友善城市
1. 鼓勵市民以自行車取代機車
2. 建構Smart-Bike系統
3. 廣設自行車租借系統
4. 定期舉辦自行車比賽

三、打造健康防老園區
◎涂醒哲:讓嘉義市蛻變為台灣的佛羅里達,是「防老」不是養老!
◎涂醒哲:人口老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就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除了養老,更要防老!我要打造嘉義市為銀髮樂活的健康城市,還要創造就業機會,以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與老人共享天倫。

※建構衛星防老社區,創造就業機會
1. 成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吸引廠商進駐設立企業總部
2. 導入TMO「Tow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市鎮管理組織)營造機制
3. 提供健康管理、教育與社福、護理師等醫護工作機會。
4. 衛星社區以增加五萬人口數為目標
5. 各行各業預計可增加20%營業額
6. 打造雲嘉嘉特色商圈

※營造幸福住宅社區,共享天倫之樂
1. 吸引有老人的家庭移居嘉義市
2. 標榜環保綠建築、無障礙空間設計
3. 興建出售或出租的一般與老人住宅
4. 公共空間管線地下化
7. 輔導社區營造、商圈經營與城鎮營造

※善用嘉義豐沛醫療資源
1. 全面盤點醫療資源,避免重複浪費
2. 園區規劃電動公車交通服務
3. 開辦日間照護與護理之家
4.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與健康生活輔導計畫
※提高重陽敬老津貼,老人長壽久久久
1. 設籍本市3個月以上並實際居住者
2. 年滿65歲至79歲,每人新台幣5,000元整
3. 年滿80歲至89歲,每人新台幣6,000元整
4. 年滿90歲至99歲,每人新台幣9,000元整
5. 年滿100以上,每人新台幣12,000元整

四、建構「食品安全」首都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1. 培植嘉義市專業認證分析實驗室
2. 推動食育自治條例
3. 仿效日本推動校園食農教育
4. 根據地方特色,建立食品安全優先防禦順序
5. 啟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嚴格管控、源頭管理
1. 要求食品業者提供添加化學物質清單
2. 訂定新上市食品申報與核可機制
3. 不定期、不定點抽查
4. 加重罰責、提高檢舉獎金

※建立「集體訴訟」求償平台
1. 協助受害者求償(含括民眾、廠商)
2. 由市府協助集體訴訟

毒性暨關注化學物質初步篩選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黃煒勝 這樣論述:

近年來許多民生議題因不了解化學物質造成生活不安的事件,例如食安事件的發生,化學物質的種類和成分繁雜,全球每年登錄資料超過數萬種,且隨著科技發展,眾多化學品廣泛地應用於食、衣、住、行、育、樂各類日常生活層面,為人類生活帶來舒適與便利,但同時也為人類健康、安全與環境帶來甚大隱憂為本研究動機。毒管法雖然已新增關注化學物質,並預期將大幅增加列管物質數目,目前毒管法雖然有提供毒性暨關注化學物質之篩選準則,但化學物質種類繁多,如何快速、大量地評估與篩選出潛在之列管名單是本次研究目的。本研究先將美國毒性物質管理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日本化學物質審查及製

造管理法與韓國化學品登錄及評估法列管之化學物質進行初步的分析,將各國列管化學物質清單中有重疊者篩選出做為建議的優先評估化學物質共計509種,其中已被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列管物質有67種,本研究再以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GHS)中的危害分類,利用各物質的吸入急毒性、皮膚急毒性、致癌性、皮膚刺激性、眼睛刺激性的危害分類提出一計算危害累加值,以此累加法計算我國毒管法公告列管67種物質,其危害累加值平均為36.91分,再以此分數為基準,針對目前尚非屬我國毒管法列管化學物質,其危害性評估分數若超過37分,可立即作為毒性暨關注化學物質初步篩選優先名單共24種,介於30-37分的有

22種,也可進一步評估是否需為列管毒性暨關注化學物質,可以列管的比列約為10%。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劉立文 這樣論述:

  高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短暫,化學品危害資訊欠缺;總是以不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權充,壓縮執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的完整性。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屢屢發生職業衛生危害問題,尤以氫氧化四甲基銨溶液(TMAH)造成重大死亡傷害為最;實有必要全面檢視高科技產業製程,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及合理風險評估流程,建立新興材料危害管理策略。本調查研究共計蒐集積體電路與封裝製造6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廠商7家、發光二極體5家及太陽光電3家等四項產業,共21家製程與廠務資料。蒐集積體電路26項製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40項製程、發光二極體7項製程,及太陽

能電池16項製程,共計89項製程;新興材料危害化學物質物種分類,計有積體電路160個物種、薄膜液晶顯示器56個物種、發光二極體69個物種,及太陽光電40個物種,共計325個物種。再依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篩選所收集的化學物質及材料歸納成三個特定危害物質物種群組,為有機金屬,鹵化合物,及矽化合物,且發現有22種新化學物質尚未納入評估;研究並建議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及危害預防管理策略。本研究結果建議,應組成新興材料危害風險評估小組,展開四項產業廠商評鑑輔導,建立合理風險評估流程;評估其風險偏高者,再做為化學品列管之探討。並建議配合國家化學品登錄評估與管制管理推動方案,及早建立國家既有化學物質清單、新

化學物質申報機制,與國家級危害物質安全資訊平台;透過政府及研究單位協助,要求供應商提供正確安全資訊;且評估建立危害物質安全資訊認證專業機構之可行性,以確立資訊之正確性。

利用毒理學資料庫鑑別可能危害臺灣食品安全之潛在化學物質

為了解決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翁婉甄 這樣論述:

食品中含有成千上萬種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過去的毒性測試策略主要是透過暴露於高劑量化學物質之動物試驗來預測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但由於進行動物實驗昂貴且費時,所以仍有大量化學物質無動物毒性實驗成果。而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07年釋出了一份報告21st Century: A Vision and a Strategy,希望藉由計算毒理學的方式,透過結合計算模擬以及高通量體外毒性測試結果,用以了解未知化學物質在特定的狀況下是否具有毒性。由於計算毒理學持續發展,目前國際上已建立各種毒理學資料庫,如美國環境保護署利用高通量篩選毒性測試資料庫(ToxCast),以及彙整以往體內毒性測試結果資料庫(ToxR

efDB)等。基於各國法規不一致,在大量新型化學物質產生與國際貿易發達的現狀下,各國的原物料、食品產品等都可能輸入至臺灣而導致食安事件的發生,然而目前臺灣尚未有針對國際食安相關法規之毒理學資料庫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目的彙整目前臺灣法規中所涵蓋的食品相關化學物質清單,比對國際間目前運用於食品之化學物質差異,並分析臺灣法規未納入管理之化學物質於毒理學資料庫之試驗結果,以進一步評估因進口食品可能對臺灣食品安全造成威脅之化學物質。本研究採用ToxCast及ToxRefDB之毒理學資料庫,並針對臺灣、美國及歐盟食品相關法規中化學物質進行彙整比較,利用R語言統計軟體分別將臺灣化學物質及美國與歐盟(但扣除臺

灣法規已規範之物質),以化學物質結構進行自組織映射網路(Self-Organizing Map, SOM)分群,並篩選具有細胞毒性試驗數量較多及平均活性試驗結果比例較高之網格中的化學物質,做為可能具有潛在危害之化學物質,進一步分析其在體外試驗結果中對哪些目標造成影響及濃度,並比對其是否有相關體內毒性試驗資訊以及所造成不良反應結果。首先,以臺灣食品相關化學物質結構進行SOM分群,透過比對細胞毒性及平均活性試驗結果篩選出具有潛在危害之化學物質共22個,其全部為農藥類別之化學物質,主要用於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之殺菌劑、殺蟲劑以及部分做為動物用藥使用,並且在體外毒性試驗結果顯示其在較低的濃度下即對Cy

tochrome P450產生活性影響,以及在體內毒性試驗結果顯示其對肝臟可能造成不良反應結果。另外再以國際食品相關化學物質結構進行SOM分群,透過細胞毒性及平均活性試驗結果篩選出具有潛在危害之化學物質共有151個,其中有4個化學物質(4-(2-methylbutan-2-yl) phenol、o-Cresol、Benzene及Triphenyltin hydroxide)同時有進行體外及體內毒性測試,且對子宮、肝臟、皮膚及子房具有癌症相關試驗結果。Triphenyltin hydroxide被分類為農藥類別,僅可用於馬鈴薯、甜菜、山核桃;4-(2-methylbutan-2-yl)pheno

l及o-Cresol主要用於樹脂和聚合物塗料及模塑製品中的酚醛樹脂;Benzene作為食品添加物用於啤酒花萃取物及食品接觸物質之食品包裝黏著劑。總和以上,以本研究方法所使用化學物質結構SOM分群,篩選出具有相似結構以及可能具有潛在危害之化學物質,分析其在體外及體內毒性試驗結果中對哪些目標造成不良影響,彙整上述化學物質於國際法規之規範及用途,可做為臺灣後續優先進行關注之化學物質,並於國際貿易上應特別加強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