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紫陽文集》編輯組寫的 趙紫陽文集(1980-1989)第三卷 1985-1986(簡體書) 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化學品登錄服務 - CTI華測檢測官方網站也說明:TCCSCA的子法《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辦法》( Regulations of New and Existing Chemical Substances Registration,以下簡稱《辦法》,2019年修訂)第十六條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消防科學研究所 林宜君所指導 張憬汯的 公共危險物品室外儲槽火災風險研究-以中油○○煉油廠為例 (2021),提出既有化學物質申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石化業、室外儲槽、火災風險、修正式德爾菲、層級分析、ALOHA、大數據(Big Date)、FDS、消防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廖欽福所指導 陳成家的 預防原則之理論與實踐 -以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管制為中心- (2021),提出因為有 奈米微粒、潛在健康風險、勞工健康權、國家保護義務、預防原則、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職業安全衛生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化學物質則補充:日本化审法新修法及新化学物质申报管理制度研讨会日本化審法新修法及新化學物質申報 。 前項化學物質資料登錄內容包括製造或輸入情形、物理、化學、毒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既有化學物質申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趙紫陽文集(1980-1989)第三卷 1985-1986(簡體書)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問題,作者《趙紫陽文集》編輯組 這樣論述:

  498篇原始文獻,九成首次面世   ‧ 多篇影響中國命運的里程碑式文件   ‧ 系統、準確、權威的巨型一手史料庫   ‧ 全景還原「中國崛起之初」的幕後曲折   ‧ 深度折射1980年代高層政治博弈   《趙紫陽文集(1980–1989)》共四卷,約九成的文稿為首次公開出版,是迄今為止最系統、最全面的趙紫陽文獻彙編。《文集》匯集了趙紫陽擔任國務院總理和中共中央總書記十年間的文章、報告、講話、談話、信函和批語共498篇,約180萬字,並首次展示了若干重要歷史文獻的原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所有文稿由原趙紫陽辦公室部分成員和相關工作人員根據第一手原始文獻資料集結而成,來源可靠,忠實於原件,編

排規範。   《文集》全面地展示了1980年代中國高層所推行的各種政策及其背後的困境、博弈和突破,涉及經濟、政治、黨務、外交、國防、教育等各個方面,完整而具體地呈現了中國改革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的全過程。   《文集》為研究趙紫陽和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珍貴的一手資料,不僅為反思中國1980年代改革提供了重要文獻基礎,對世界範圍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比較研究也具有重大價值。這套文集的出版,使我們對中國1980年代改革的認識從模糊、碎片、猜測,走向清晰、完整、真實。對中國和世界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名人推薦   《文集》亦得到了中、美、法、德等國專家學者的鄭重推薦(按英文姓

氏排列):   ◎ 畢仰高(Lucien Bianco,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   ◎ 陳永發(Yung-fa Chen,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 鄒至莊(Gregory Chow,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原趙紫陽與中國體改委資深顧問)   ◎ 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總裁、德國特里爾大學教授)   ◎ 金耀基(Ambrose King,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前校長)   ◎ 巴瑞.諾頓(Barry Naughton,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1978–1993作者)   ◎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The Making of a Premier: Zhao Ziyang’s Provincial Career作者)   ◎ 傅高義(Ezra Vogel,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鄧小平時代》作者)   ◎ 許成鋼(Chenggang Xu,香港大學名譽教授、長江商學院教授)   一九八五年 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 13 控制貨幣發行 穩定經濟形勢 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五日... 16 對制定“七五”計畫總體設想和有關方針的意見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至三月八日

... 19 接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班第二期學員時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六日... 37 放開農產品價格 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40 在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座談會結束時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46 接見全國省長會議全體同志時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二月九日... 55 慎重初戰 務求必勝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四日... 57 在全國省長會議上的插話摘要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一日至十四日 ... 63 林業要進行改革和發展多種經營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 ... 69 大企業要下放權力以增強內部活力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72 東北搞好

糧食加工轉化 可以成為中國的動物蛋白基地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76 對陸定一同志來信的批語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79 給中山醫學院眼科醫院的賀信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 82 放手讓大企業發展綜合利用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日... 83 科技體制改革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多出成果和人才 一九八五年三月六日... 86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招待會上的祝酒詞 一九八五年三月八日... 94 審計工作是加強管理和監督的重要保證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四日... 96 認真解決現存問題 繼續推進企業改革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97 劃清不正之風與改革探索的界限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 101 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經濟體制改革—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105 必須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一日... 122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 131 搞好城市改革 發揮城市功能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132 在首都各界人士紀念亞非會議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142 編制“七五”計畫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五月二日 ... 145 切實支援發展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 一九八五年五月四日... 154 加強

省區之間在自願、平等、互利基礎上的經濟協作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二日... 155 對報紙連續發表批評“超高速”評論的批語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三日... 157 會見新加坡吳慶瑞博士的談話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五日... 158 對國家科委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項目的批語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163 積極開拓技術市場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164 要保證名牌產品的材料供應 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165 接見“中國面對未來”國際研討會代表時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六月五日... 166 聽取四川省負責人彙報時的談話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168 解決城市蔬菜供應問題要有新思路 一

九八五年七月十三日... 171 對《關於提高我國機械工業水準幾個關鍵問題的報告》的批示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174 教師所從事的事業是神聖的 一九八五年九月九日... 175 實施分稅制改革給田紀雲同志的信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三日... 177 對《關於一、三線地區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的情況報告》的批示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四日... 178 對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和精簡機構的批示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 179 關於制定“七五”計畫建議的說明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 180 必須堅決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187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六周年招待會上

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九月三十日... 195 對制止亂占濫用耕地的批示 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 197 給《李約瑟文集》的賀詞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 198 在聯合國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199 給馬海德同志的復信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203 給中醫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的賀信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204 在寶鋼一期工程投產儀式上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05 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把革命老區建設好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日... 207 下大功夫把旅遊基礎設施和管理培訓搞好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日... 208 在第六次駐外使

節會議上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六日... 211 “星火計劃”是科技為農村經濟服務的好形式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七日... 223 絕不放鬆糧食生產 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經濟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224 在河南省直屬機關負責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235 給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八四級全體同學的回信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243   一九八六年 關於一九八六年的經濟工作 一九八六年一月八日... 247 端正黨風要從中央領導機關帶頭做起 一九八六年一月九日... 252 希望恢復中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日... 254 接見體改研究班第

四期全體學員時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日... 255 當前經濟形勢和今年經濟工作的任務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三日... 256 關於統計資訊工作幾個問題的意見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265 發揮軍工系統優勢 向軍民結合型轉變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267 發展旅遊業需要“硬體”與“軟體”相結合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274 就三峽工程和核電站建設安排問題給鄧小平同志的信 一九八六年一月三十一日... 277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部分專家座談時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日... 278 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日... 283 扎扎實實地把海南

的開發建設事業進行下去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四日... 287 進一步貫徹“大家辦建材”的方針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日... 297 國有森林不能下放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298 批判經濟理論上的自由化要慎重 一九八六年三月三日... 299 贊成搞“火炬計畫” 一九八六年三月八日... 300 就“國際和平年”對世界各國聽眾的廣播講話 一九八六年三月八日... 302 今後兩年經濟體制改革的設想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一日... 304 關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和當前生產問題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五日... 306 關於核電站問題的談話和批示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九日、二十六日 ..... 318 維護世

界和平是各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320 關於制定“八六三計畫”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323 關於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上... 327 視察秦山核電站時的談話 一九八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358 關於發展我國高技術“八六三”計畫的方針與措施 一九八六年四月七日... 360 給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的賀信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日... 369 給《廉潔奉公的改革者張潔世》一書的題詞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日... 370 在省(區)市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 371 給北師大北國劇社

的復信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 373 關於撤銷三峽省籌備組給萬里等同志的信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日... 374 祝葉劍英同志九十壽辰的賀信 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 375 正確對待農村黨員雇工和發展私人經濟問題 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日... 376 為促進中澳友好合作做出新貢獻 —致第三次中澳高級管理人員討論會的賀詞 一九八六年五月九日... 379 科技工作要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五日... 380 關於核安全問題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七日... 382 在第三次中澳高級管理人員討論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日... 384 關於發展鄉鎮煤礦和建設大型煤

礦等問題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 386 給《中國日報》的題詞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 393 加快發展煤炭工業 一九八六年六月三日... 394 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經濟工作中的幾個問題 一九八六年六月六日... 395 積極參加援外專案管理 使當地人民受益 一九八六年六月八日... 399 對經濟體制改革總體思路和價格改革方案的看法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十二日 ... 401 在全國省長會議上的講話要點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八日... 407 會見世界銀行首任駐華代表林重庚時的談話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415 改革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 一九八六年七月七日...

421 天津要走發展外向型輕加工經濟的路子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425 進一步發揮沿海城市的作用 一九八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436 關於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幾個問題 一九八六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 ... 441 把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辦成一個有活力的企業集團 一九八六年九月九日... 449 對武鋼引進國家兩個急需專案申報四年多未辦完審批手續問題的兩次批示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三日、十一月一日 ... 451 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工作給中央常委的信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453 關於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八六三”計畫)給中央常委的信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455 在慶

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七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九月三十日... 457 致第六十屆廣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賀信 一九八六年十月四日... 459 處理好價格改革與搞活企業的關係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四日、十一月一日 ... 460 外貿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九日... 463 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七日至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 468 接見農村工作會議代表時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478 在“走向二〇〇〇年的亞太經濟北京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483 聽取組建機械工業委員會彙報時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 486 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給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信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490 在廣西視察期間的講話摘要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 ... 494 不要在我家鄉搞紀念性的東西和要求照顧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502 在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日... 504 糾正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九日... 510 在中央解決山西問題會議上的講話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512 後記 ...... 515       出版說明   《趙紫陽文集(1980–1989)》收錄了趙紫陽自1980年出任國務院總理,

至1989年去職中共中央總書記十年間的文章、報告、講話、談話、信函、批語等,共498篇,180余萬字,依時間順序分為四卷。《文集》涵蓋經濟、政治、黨務、外交、國防、教育、科技、衛生等諸多領域,涉及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經濟特區和開發區建設、政治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展示了1980年代中國高層推行的各種政策主張、理論觀點及相關政治博弈,呈現了改革開放最初十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歷史細節。《文集》由原趙紫陽辦公室部分成員和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原始文獻編纂而成,來源可靠、編排規範、忠實於原件,多數篇目屬首次公開或首次完整公開。《文集》雖非同期文獻的全部,卻是迄今為止最系統、也最

具規模的趙紫陽文獻彙編,為還原和理解早期中國改革開放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史料,對世界範圍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比較研究也極具文獻價值。《文集》出版過程中,本社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了文本考訂、原件比對、史實核查、資訊增補等工作,力求達至文獻史料出版的最高準確度、客觀度。除文字史料外,本社對視覺史料也極為重視,試圖通過對曆史圖片及原始文獻的搜集和選用,將其攜帶的歷史資訊傳遞給讀者。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2016年5月 編輯說明   《趙紫陽文集(1980–1989)》主要彙集了趙紫陽同志擔任國務院總理和中共中央總書記十年間的文章、報告、講話、談話、信件和批語等,近500篇。其中有一部分曾

公開發表過,大部分則在當時黨政機關的文件、簡報上印發或傳達過,是首次公開出版。文集所涉及的十年,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和奠基時期。當時,根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內改革搞活、對外實行開放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拉開序幕,四化建設掀起了新的高潮。其間經曆了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兩次全國黨的代表大會,進行了國民經濟大調整,制定並勝利實施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六五”、“七五”兩個五年計劃,徹底扭轉了文革十年動亂所造成的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群眾生活極度困難的被動局面,實現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到二十世紀末使國民經濟翻兩番的第一步

目標(頭十年翻一番),從而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信心和決心。這十年是改革開放的黃金十年,改革創新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改革首先在農村突破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城市改革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入手,由工業、商業發展到其他第三產業,從承包經營、股份制試點到城市綜合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從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到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全面對外開放;從既抓物質文明建設又抓精神文明建設到實行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和保護環境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從立足國內到堅決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主動迎應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勇攀世界科技新高峰。這套文集既見證了這十年間我國作為一個文

明古國逐步重新和平崛起的歷史進程,也反映出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內外因素相互影響,工作難度異常巨大,為政者甘苦備嘗的秘辛。這十年既有難得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有些不盡人意的遺憾;既積累了改革成功的經驗,也有出現通貨膨脹的教訓。從文集中可以看出,在鄧小平等老革命家的領導支持下,本書作者與胡耀邦、萬里等同志一道認真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從而大徹大悟,立志為民,思想解放,實事求是,發揚民主,崇尚法治,勇於開拓創新,努力遵循社會經濟運行規律,在日新月異的新產業革命、新科技革命中盡心竭力,棄舊圖新,不斷探索新的為政之道、治國之策、興業之本和強國之路,以掌握黨和政府各項工作

的主動權。這十年他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鄧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書中所反映的每一項巨大成就或一些難以避免的失誤,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真實記載和深入研究這段難忘的史實和第一手文獻資料,將有助於我們深入學習和理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讓歷史告訴未來,促使我們進一步開拓思路,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融入世界,為實現振興中華,攀登世界強國的新高峰而奮鬥!本書編輯組由原趙紫陽辦公室部分成員和相關工作人員組成。為保持文稿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在編輯中均保持了原貌,編者僅對個別文字作了訂正。 《趙紫陽文集》編輯組2014年4月

公共危險物品室外儲槽火災風險研究-以中油○○煉油廠為例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問題,作者張憬汯 這樣論述:

石化業是我國的重要基礎民生工業之一,而石化業儲存油品方式主要以儲槽作為儲存方式,尤其以室外儲槽最為大宗使用。而石化業的特性又是長年不停機的運轉,當發生儲槽或管線外洩時,往往是發生災害的時候,且這類災害因可、易燃物儲量大,不易在短時間控制、撲滅火勢,容易形成延燒造成周邊更為嚴重的損害。國內石化業主要以中油及台塑為主,其中中油規模又比台塑更大,中油主要儲槽重鎮位於高雄,故本研究主要研究高雄的中油室外儲存油槽,探究其火災風險,藉由相關文獻回顧,實地勘察及修正式德爾菲法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政府機關、業界意見、第一線從業人員協助問卷訪談來整併文獻回顧所得相關危害因子並將整併後的危害因子代入層級分析法計

算相關權重藉以分析、探討其場所火災風險因子,並以ALOHA(Areal Locations of Hazardous Atmospheres)擴散模擬軟體模擬場所儲存易燃性及可燃性液體室外儲槽不慎發生破孔洩漏時延燒可能影響區域之範圍、並加入大數據(Big Date)資料分析影響之區域電信信令人流數、戶籍設籍人口數等相互比較分析,最後將研究分析較為危險的場域儲槽利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火災模擬軟體實際模擬儲槽發生危害導致形成火災災害時,鄰近周遭的溫度及相關的輻射熱危害,並蒐整相關數據換算所需消防救災能量,藉以供場所或類似場域做為規劃消防能量及避難疏散人流的參考

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專家學者再利用修正式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後再儲槽火災風險中主指標的排序為儲槽本體與防火避難設施占比(0.305)、危險物品及場所易燃物管理占比(0.211)、消防安全設備占比(0.205)、防火(災)管理制度占比(0.168)、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占比(0.112)顯示專家學者在室外儲槽火災風險的因子中認為儲槽本體及防火避難設施的安全在整個儲槽火災風險中為最重的因素,在儲槽本體與防火避難設施中又以防火區劃(0.661)占比最大,表示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防範儲槽火災風險的各項因子中均難以保障儲槽不發生意外狀況,最根本的儲槽火災預防之道係利用防火區劃的方式如具有1小時以上防火時效的防火區

劃將其區劃起來或者利用防火牆、防爆牆的方式去阻絕災害抑或利用防液堤、分隔堤將儲槽洩漏物侷限於某一區域避免擴大延燒形成更大災害。在室外儲槽火災風險研究中利用擴散模擬軟體ALOHA輸入相關環境參數及模擬危害物的化學物質狀況後可發現儲槽火災風險的模擬研究中位於上風處的儲槽在發生意外時其危害範圍比位於下風處的儲槽較為危險,研究結果發現儲槽代號D-206、D-208、D-209三座儲槽倘若不慎洩漏或肇生火災、爆炸可能會造成鄰近周邊的儲槽設施及住居民均陷入危害之中,因此在上風處的儲槽可以參考層級分析法的專家意見加強其防火區劃的侷限與阻隔方能確保災害發生時侷限住災害避免擴大。利用電信信令人流數及戶籍設籍人口

數去套疊儲槽火災風險大量洩漏(WCS)的危害區域,藉由地理資訊系統ArcGIS pro 2.9來分析可能影響的電信信令人流數及戶籍設籍人口數可以發現在儲槽洩漏危害中60%燃燒界限影響的區域為鳳森里、鳳興里影響的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32,172人(利用面積佔比換算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7,598、2,036人),10%燃燒界限影響區域為鳳森里、鳳興里、龍鳳里影響的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32,172、49,572人(利用面積佔比換算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7,598、2,036、3,345人)、套疊戶籍設籍人口數資料為60%燃燒界限影響的區域為鳳森里、鳳興里影響的戶籍設籍人口數為2,455、3,368人、10%燃

燒界限影響區域為鳳森里、鳳興里、龍鳳里影響的區域為鳳森里、鳳興里影響的戶籍設籍人口數為2,455、3,368、3,455人倘若不慎發生火災爆炸其影響的危害區域包含鳳森里、鳳宮里、鳳興里、龍鳳里,暖區包含鳳森里、鳳宮里、鳳興里、龍鳳里、林家里(林園區)、龔厝里(林園區)、中門里(林園區),冷區包含鳳森里、鳳宮里、鳳興里、龍鳳里、林家里(林園區)、龔厝里(林園區)、中門里(林園區),小港里、店鎮里、山明里、坪頂里、王公里(林園區)、頂厝里(林園區)、港埔里(林園區)其影響的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32,172、49,572人(利用面積佔比換算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7,598、19,837、2,036、3,3

45、2,457、2,354、2,150、4,625、3,345、14,922、15,765、1,638、1,609、980人),套疊戶籍設籍人口數為:2,455、3,074、2,790、3,455、1,430、2,200、2,808、2,555、6,501、13,741、7,196、4,859、5,310、2,034人。在模擬較可能情境(ACS)的危害可以發現儲槽洩漏危害中60%燃燒界限影響區域熱區為鳳森里,暖區為鳳森里、鳳興里影響平日夜間電信信令人流數132,172人次(利用面積佔比換算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7,598、2,036人)、套疊戶籍設籍人口數熱區為2,455人,暖區為2,455、3

,368人,若產生火災爆炸影響的區域為鳳森里,套疊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32,172人(利用面積佔比換算電信信令人流數為17,598人),套疊戶籍設籍人口數為2455人,在資料取得部分因電信信令人流數資料無法取得進一步較為細緻的資料因此在模擬的結果會較為粗糙,在較小的統計區塊部分可以參考戶籍設籍人口數來估算當災害發生時其預計疏散撤離的人數數量。最後利用火災模擬軟體(FDS)來估算儲槽火災風險時消防力須介入去做火災搶救需要多少消防量能方能搶救此類火災,在模擬結果發現當儲槽發生儲槽大量洩漏形成防溢堤燃燒比油面燃燒,在不考慮爆炸現象如沸溢、濺溢等,需要消耗更多的消防力介入,在估算由ALOHA擴散模擬軟體

所模擬結果較為危險的儲槽共計3座均可以發現儲槽防溢堤火災均需要動員16個分隊以上前往支援救災,因此在室外儲槽火災風險防範中可以見到最不樂見整個儲槽大量外洩形成火災,但在模擬火災過程中也發現防液堤可以有效的阻絕洩漏物危害以及輻射熱危害,因此呼應到層級分析法中所得的結論在室外儲槽火災風險防範中防火區劃、危險物品的區劃隔絕在室外儲槽火災防範中應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問題,作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這樣論述:

  高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短暫,化學品危害資訊欠缺;總是以不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權充,壓縮執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的完整性。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屢屢發生職業衛生危害問題,尤以氫氧化四甲基銨溶液(TMAH)造成重大死亡傷害為最;實有必要全面檢視高科技產業製程,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及合理風險評估流程,建立新興材料危害管理策略。   本調查研究共計蒐集積體電路與封裝製造6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廠商7家、發光二極體5家及太陽光電3家等四項產業,共21家製程與廠務資料。蒐集積體電路26項製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40項製程、發光二極體7項製程,及太陽能電池16

項製程,共計89項製程;新興材料危害化學物質物種分類,計有積體電路160個物種、薄膜液晶顯示器56個物種、發光二極體69個物種,及太陽光電40個物種,共計325個物種。再依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篩選所收集的化學物質及材料歸納成三個特定危害物質物種群組,為有機金屬,鹵化合物,及矽化合物,且發現有22種新化學物質尚未納入評估;研究並建議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及危害預防管理策略。   本研究結果建議,應組成新興材料危害風險評估小組,展開四項產業廠商評鑑輔導,建立合理風險評估流程;評估其風險偏高者,再做為化學品列管之探討。並建議配合國家化學品登錄評估與管制管理推動方案,及早建立國家既有化學物質清單、新化學

物質申報機制,與國家級危害物質安全資訊平台;透過政府及研究單位協助,要求供應商提供正確安全資訊;且評估建立危害物質安全資訊認證專業機構之可行性,以確立資訊之正確性。

預防原則之理論與實踐 -以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管制為中心-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申報的問題,作者陳成家 這樣論述:

由於奈米科技的蓬勃發展,從事奈米科技相關工作的勞工可能因法規或管制措施的欠缺,暴露在具有健康危害性的奈米微粒之下。奈米科技勞工所承受的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主要是經由吸入途徑暴露於游離奈米微粒之下。由於許多奈米微粒呈現出與物質在一般尺寸下不同的物理及化學特性,例如產生毒性或提高生物持續性等,再加上職業性暴露經常是長時間且高劑量的暴露,基於毒理學和流行病學證據,皆可合理推論出其高於一般的致病率或死亡率,因此構成了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 從法學上的「健康」出發,到憲法「健康權」之依據,再從國家在勞工健康權之保障義務,論述國家在職業病防治上扮演的角色,並進一步探討職業病防治和奈米微粒職業

健康風險管制之間的關聯性。而在預防原則實踐的部分,首先介紹預防原則之發展歷史與其意涵,並理解由於科學不確定性造成此理論之存在必要性。同時說明了預防原則實踐時的應用原則及行動指導方針,以及在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存在之運用。 最後透過比較法學研究,藉由對外國法規管制制度的觀察、我國現行相關法規之演變及我國公部門的風險預防措施進行檢視,嘗試在前揭勞工健康權保障及預防原則下,考量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管制的特殊性後,對於我國現行法規中之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及職業安全衛生法的適用方式及困難作研究與討論,並且對我國未來奈米微粒職業健康風險的預防管制措施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