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日報電子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光華日報電子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tthewC.Klein寫的 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 和高麗娟的 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光华日报| 早报也說明:订户专区 · 新明日报 · 读者好康 · 电子报 · 国际版. 登录. 订阅 · 新闻 · 即时 新加坡 国际 中国 东南亚 · 宅在家·做什么? 宅在家·学做菜 宅在家·抗疫情 宅在家·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玉山社所出版 。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邱延正所指導 王懷智的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研究 (2010),提出光華日報電子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戰爭軍事行動、反恐、處突維穩、國際維和、搶險救災。

最後網站在App Store 上的「光华e报」則補充:光华日报 为世界历史最久民营华文报,立场超然,不偏不倚,亦即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政府桥梁,沟通民意,致力促进全民团结,亲善和谐,故立论不标新立,保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華日報電子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

為了解決光華日報電子報的問題,作者MatthewC.Klein 這樣論述:

★ 榮獲2021年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 貿易戰的問題根源不是地緣政治,也絕非國家體制之爭 各國內部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才是加劇各國貿易失衡的病灶! 貿易戰常被認為是國與國之間無法避免的衝突,必須爭奪你死我活,因為各國的國家利益必定無法調節。然而,本書兩位作者挑戰主流國際貿易的論點,直指「貿易戰」背後掩蓋著過去三十年來日益不平等的階級戰——貿易衝突其實是各個國家內部政治決策所產生的非預期後果,被犧牲的往往是各地的一般勞工與退休者,富豪與權貴階級則因此受惠。本書除了提供重要觀點,以供了解方興未艾的全球貿易戰,也為美國與其它貿易順差國提供改善建言。   【重磅

推薦序】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左派觀點的美中貿易戰分析〉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偉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理解全球金融危機與美中衝突的新視角〉 【專文導讀】 黎  班|美中貿易與政治觀察家、《端傳媒》特約評論 〈貿易戰=階級戰?國際金融觀點的特殊性與不足〉 【眾聲推薦】 李 淳|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閻紀宇|《風傳媒》副總編輯   本書顛覆一般人的認知,作者直指「國家舉債」與「貿易赤字」並非問題,重點在於投機的無用投資與「不健康的貿易失衡

」,在在加劇了全球各地的階級不平等: • 在中國,由於信用氾濫導致過度投資,大而無當的投資建設在各地拔地而起,將民眾的財富移轉給大型製造商、開發商以及省級與地方政府。然而遭遇金融危機或發展瓶頸時,中國政府雖必須維持政權,卻不願執行合理的財富再分配政策,反而試圖透過貿易順差與金融外流,將中國經濟模型的成本轉嫁給世界其他經濟體。 • 在德國,經由幫高薪資所得者減稅、過低的遺產稅,以及縮減社會津貼等政策,國民所得從勞工手中被轉移給資本所有權人,造成德國民眾的購買力轉移到權貴家庭和他們控制的企業,因此無力吸收國內生產的所有商品與勞務。而二〇〇八年後,沉溺於追求零財政赤字(黑零)的德國政府,更是大幅削

減基礎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 • 在美國,美元的優勢,意味著美國人吸收來自世界各地多數的超額資本流入與超額製造品,也造成了房市債務泡沫與工廠外移。這些結果不合理地由一般美國大眾所吸收,且因許多美國權貴階級受惠於此,讓整個體系更加穩固。   美國長期以來承受的貿易逆差,造成一般美國大眾確實承擔了許多的經濟苦果與社會問題。然而這並非因為生活在貿易順差國中的德國人和中國人特別邪惡,一個國家不是非得透過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才能實現繁榮。追根究柢,這些問題導因於美國金融家和中國、德國工業家的利益相得益彰,透過國家政策與權貴階級的共謀,一般民眾的所得被大規模移轉到富豪以及他們控制的企業手上。 我們生活在

一個全球化、休戚與共的世界,這已是老生常談。但書中提到加速且升級的全球貿易活動與金融體系,將世界上幾乎每一個人聯繫在一起,而各國內部愈來愈嚴重的不平等,在加乘作用下加劇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衝突,仍然是現在進行式。這些問題時至今日讓你我感同身受,同時也依舊令人怵目驚心,包括某國高到令人無力負荷的房價、債務危機、失業問題與污染,經常可循線探究到另一個國家——中國政府迫害工會發起人,並提供廉價的銀行貸款給房地產開發商,導致遠在天邊的美國製造業勞工失去工作;德國企業為因應德國政府縮減福利支出而削減工資的決策,卻使得西班牙發生房市泡沫……放眼世界各地,一般平民百姓的購買力都因此遭到剝奪。但人們卻在本國至上

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的哄騙下,錯將問題源頭導向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必定會相互牴觸,而非追究各國內部不同經濟階級之間的衝突。 以更大的歷史格局來看,我們必須有所警覺:現今一切均顯示一九三〇年代的歷史有重演之虞——當時國際經濟與金融秩序的瓦解,撼動民主的根基,更助長致命的民族主義,結果迎來了戰爭、革命與種族滅絕。為此,我們必須辨識問題根源,及時針對病灶對症下藥,才有可能避免重蹈人類社會的覆轍。   「(本書)結合政治與經濟分析,同時敏銳地切入歷史,強調犧牲勞工而優惠富人的國內政策,不但是國內紛爭的根源,更使國際衝突不斷。」 (二〇二一年蓋爾伯獎獲獎評語) ■ 獲獎推薦 -------------

--------------------------------- ★ 榮獲2021年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 ★ 入圍2020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商業書籍 ★《策略+商業》(Strategy + Business)最佳商業書 ★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亞當‧圖澤(Adam Tooze)等重要經濟學者一致推薦 ■ 必讀原因 ---------------------------------------------- ★ 清楚概述貿易的整體基礎理論、根本性變化以及與跨國金融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 爬梳美、中、德三國財政政策的歷史,發掘國際貿

易失衡的關鍵! ★ 以更大的視野綜觀國際貿易局勢,才能啟發了解自身在國際貿易的位置。   ■ 國外讚譽 ---------------------------------------------- ★ 所有關心全球經濟的人必讀。書中精彩論述一國之內攀升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中國與德國,如何危害到我們的經濟。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全球化矛盾》作者 ★ 這是一本必讀著作,由兩位敏銳的國際經濟評論家所寫。作者對於一個國家內的不平等,如何與國際衝突連結起來,進行扎實的分析,並為全球化危機提供解答。 ——亞當‧圖澤(Adam Tooze),

《崩盤》作者 ★ 重要之書。 ——馬汀‧沃爾夫(Martin Wolf)資深英國經濟記者,《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 對問題核心提出了深刻的論證。 ——《經濟學人》(Economist) ★ 作者們將貨幣、財政與社會相關政策嚴密聯結起來,並且針對什麼是正確的抉擇、何處出了問題提出重要觀點……對於歷史上貿易和金融的洞見值得一讀! ——喬治‧梅隆(George Melloa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 簡潔有力的論述與廣博翔實的紀錄。 ——安德魯.埃爾羅德(Andrew Yamakawa Elrod),《新勞動論壇期刊》(New

Labor Forum) ★ 博學、原創且具有啟發性的著作,解釋了全球經濟失衡已成為無數金融危機的根源。 ——埃內斯托‧塞迪略‧龐塞‧德‧列昂(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ón),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總統 ★  作者宏大的敘事連結了收入不平等、地緣政治、貿易、金融和甚至環境議題。 ——麥克西米蘭‧凱恩芬特(Maximilian Kärnfelt),德國智庫Merics《簡報中國電子報》(China Briefing Newsletter) ★  在這僅數百頁的篇幅中,作者針對激烈政治和全球經濟不平衡之間的交錯影響,做出廣泛有力的論證。 ——萊恩

・艾文(Ryan Avent),《二十一世紀工作論》作者,《策略+商業》 (Strategy + Business)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研究

為了解決光華日報電子報的問題,作者王懷智 這樣論述:

冷戰結束後,全球戰略態勢劇變,國際社會已朝向多元化體系發展,以往傳統軍事安全已不再是國際間維一爭辯的議題,進而轉向非傳統安全方面的佈局。基此,中共為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之所需,於是開始執行如反恐、處突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及海上護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並強調「養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新思維,以形塑中共在國際間的大國地位與提升武裝力量的存在價值,期能在穩定和諧的環境中謀求發展。 政治凌駕一切,這是各國間亙古不變的鐵律,中共當然也不例外,軍事戰略永遠只是服從國家安全戰略及滿足中共政治意圖的工具。中共過往的行為模式,它不會冒然推行某種重要政策,其必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同時要兼顧「象

徵價值」與「實際利益」的原則,舉凡攸關國家主權及利益,中共是絕不會讓步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共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真實動機,及非戰爭軍事行動對中共的國家安全與政權發展究竟有何關聯。 首先,本文先將非戰爭軍事行動做個初步的概念界定,再以美、俄、日、印等國為例,以瞭解它國為因應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加的處置作為;其次針對中共遂行反恐、處突維穩、國際維和及搶險救災等四類非戰爭軍事行動現況案例予以探討;再次以帕森思的結構功能分析,對於中共遂行前述四類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功效進行分析;最後預判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未來走向。

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

為了解決光華日報電子報的問題,作者高麗娟 這樣論述:

  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每年四、五月,紫荊花開,土語叫erguvan,英語稱為「猶大樹」(Judas tree)。   傳說中,背叛耶穌基督的猶大,便是在猶大樹下走向人生終點。   猶大樹在早春向四周散播美麗,是活潑生機和自我新生的象徵,雖然生長在貧瘠之地卻能改善土質,協助四周植物生長。   它開花時雍容瑰麗的樣子,和它堅忍的性質,讓人一掃沈悶的心情,猶如高麗娟這位台灣女子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大學時代,當別人大肆談情說愛時,高麗娟卻嚴重關切國事,以興邦救國為己任,不讓兒女私情佔去寶貴的大學時間。於是,台大的覺民學會多了一位不同於一般的女子,她也進而成為國民黨調查局特工,任務是臥底黨外、監

聽消息、蒐集情報。她忠實而勤勉地以她特有的方式愛國。   直到在「八十年代」雜誌臥底,高麗娟心中逐漸釀生對那些致力為台灣各項資源平均分配而以筆為槍作戰不懈人們的感佩之情。然而,不忠實令人心慌,恐懼的效應讓高麗娟無法承擔。她形容自己是「那個暗夜蜷縮在沙發裡,為處在夾縫中無法自拔而無聲落淚的怯懦少女。」   對於作戰目標開始傾斜與不知為誰而戰的疑慮,高麗娟選擇了遠走他鄉,嫁作一個土耳其媳婦,將這段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禁錮了20多年。   20多年後,卻因著一個人,高麗娟內心的騷動穿越時間的隔閡,努力沖拔出土。她以撥洋蔥般的方式審視自己,有高低起伏,也有沉潛昂揚,如同尋常生活,日出又日落。回首來時路,

高麗娟猶如土耳其每年艷麗奔放的猶大樹,綻放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 高麗娟   1958年生,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曾任八十年代雜誌社編輯,1982年遠嫁土耳其,1988年獲安卡拉大學漢學碩士學位,現任土耳其國立安卡拉大學漢學系專任講師、警察大學兼任中文教師、土耳其國際廣播電台華語部兼任節目編譯與主持人。   2002年5月加入歐華作協後,開始積極從事寫作,現為歐華作協理事﹐作品散見中國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歐洲日報、光華雜誌、德國僑報、南方電子報等,2005年9月以「走過黑海的女人」一文,獲得香港主辦的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徵文獎入圍獎。 推薦序1 諜對蝶 中天書坊主持人 陳浩 八十憶往   一想

不必活到八十歲就可以寫一篇欺瞞社會的文字,就偷著樂了。但除此之外,卻也沒有什麼可樂的。因為並不能從時光中偷得什麼,反而是想歸還,就算不是統統歸還,也想歸還一部分舊時的自己。   離真正的八十還早著哩,離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卻已經很遠,話語現實的距離,遙遠到幾乎缺乏重述的意義,實在要說的「往事」只是一本叫「八十年代」的雜誌,或年輕時呆過的這個雜誌社,或一個已逝去的「黨外運動」時代裡一些碎屑。無關緊要。   本沒什好說,只因為前一天接近黃昏的時候,接到了一通不尋常的電話。   「我是高麗娟,你還記得我嗎?」(有些聲音,有些名字,你就是會記得。那個時代裡幾乎每一個名字每一個聲音都不會忘掉,但記得她是別

的原因。)「阿娟哦,從土耳其回來了嗎?多少年沒見了?」「二十五年。」她很篤定的回答,顯然就是早計算過。她以頗急切的速度說著,要出版一本寫她自己在雜誌社時期往事的書,出版社建議找一個當年同事寫序。我無法判斷書的內容和作者的狀態,我所記得的只是二十五年前一個女生,大約是善良型的,多半時間我在高談闊論時,她是在認真編輯校稿,後來嫁給土耳其人嫁到土耳其去,在當年是很異國很奇特的事,我因此也就記得了土耳其,多年以後重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或者在帕慕克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我便想起了一個女生嫁到土耳其。此外,她是那個年輕刺激冒險年代裡讓人印象最模糊的臉孔。   我便很慎重的很不確定的說能不能讀完書稿再答覆你。

  幾個鐘頭以後,當天夜裡,又接到她打來的電話,說是書稿已經電郵給我,次日她便要回土耳其去,我說腰傷復發,根本不能坐在電腦桌前讀電郵,你能不能先告訴我書裡寫的大概是什麼?我已經疼的齜牙咧嘴,趴在床上不能動彈,如果又要不知底細的大話二十五年來家國興廢人間是非選舉季節八方心計,我必定胃酸過多而死,剛好婉拒,人生苦短,少寫一篇是一篇。   電話那頭長嘆一聲,語氣悶熱,「我大學時候是覺民學會的,你知道嗎?」「不知道,怎麼回事呢?」我腦中雖已開始搜尋盤古開天,但語氣必有不耐,她便直接說了:「在雜誌社我們一起工作的時候,我是替調查局做臥底的。」頗有一陣沉默,「一切的情形都寫在書裡了,你看了稿子再說吧。」

我好奇了起來,忍痛從床上坐起,「我有一點SHOCK,你怎麼會是呢?」「你知道我是先做康寧祥女兒的家教,那個時候就已經為調查局工作了。」我記起來她和老康家裡是很熟的關係,那應該是鐵桿的呀,「老康知道了嗎?」「文彥看過我的部落格,告訴了他父親。」「司馬(文武)知道嗎?」「總編在國安會的時候,到過土耳其,我最早跟他說的。」   「他們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就好了,為什麼要寫出來呢?」話在嘴邊沒問,她自己說了,先是在自己的部落格「剝洋蔥」,林世煜夫婦到土耳其旅行時找了她,鼓勵她出書,為那個時代的空白留點記錄。   我還是沒有去打開書稿,不是很想讀。不是因為腰疼,而是有一種不願意去讀的情緒,絕不是厭煩或者麻

木,她說話還是有當年我認得的善良女生的感覺,一種不該還有的天真。如果不是她又說出了另一件事,這個特務事件,對我只是個沒什麼人可說的八卦。 沒人可說的八卦   她有多大罪過?那看你什麼時候問我?二十五年前,還是現在?   我還記得一個畫面,二十五年前阿娟嫁到土耳其的前夕,雜誌社在陽明山的土雞城辦了一個晚餐聚會,也是為她送行,他們說那晚她曾在暗處哭泣,我也隱約看到了,不就女生愛哭嘛,我們繼續喝酒辯論說笑,有人去安慰她。今天就算她說她是調查局臥底,那會兒悄悄把雜誌的稿件偷偷影印,心裡頭七上八下強自鎮定,人的記憶真的很奇怪

,我也不曾回頭修補當年記得的畫面,說唉呀當時她的哭泣是為了什麼什麼的複雜糾結的理由,我記憶裡的還是一個女生離別的那種愛哭。再加上也許還有別的情緒,當年我想到過,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情愫。   我也許察覺不出身邊經常相處的同事是間諜,但怎麼會感覺不出一個女生看一個男生總有異樣的眼神?那不跟吃花生米一樣嗎?   那天晚上的第二通電話裡,阿娟像是急著要在幾句話裡講出她二十五年來心裡所有的事,語感濃烈,語句跳躍,而我的腰持續抽痛著,她說的這事卻沒再讓我驚訝。「你知道嗎?多年來我一直暗戀著他,我很感謝我先生的縱容,這麼多年以後,我說我要去告訴他我對他的感情,我先生說你去吧。」   一時我有些瞎緊張,沒聽出來

她敘述的早也是個「過去完成式」的表白,七年以前的事,「噯呀人家現在新婚美滿小孩都兩歲了,這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我就差點要說「你麥擱亂啦!」虧得阿娟終於能把話說得讓我明白了些,那一次會面她什麼話全都對他和盤托出,當年在雜誌社做的工作第一次徹底的表白,也吐露了多年埋藏心底的戀慕,關於後者,她說的像是幾乎一種什麼事也不會發生的那種傾訴,只是非說不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人到中年常無由的想起這一闕,我倒是失笑了。   青春夢迴,鎖在心中千年的少女的蝴蝶終於放出窗外,我兀自想像在安卡拉的那天夜晚,土耳其先生歐凱愛憐的擁抱著他的台灣妻子,嚙咬阿娟的是

她自己的記憶,諜與蝶,哪一只蟲咬的兇些?   次日她臨走前,我們通了第三次電話,我還是沒打算打開書稿,這次是我打給她,我想知道她的家庭,那位當年我笑稱她去洗土耳其浴的好好先生,她的兒女,這些年在土耳其的生活與工作,之類家常的事。那像是一次放鬆的歐基桑與歐巴桑的閒閒說話,一句話老掛在我嘴邊,卻總沒說出來,我想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這麼過去吧,世上不少一本書,多你這一本台灣的空氣和噪音也不會改善,人生真情難得,何苦非要曬這個冬天不易見到的太陽呢?要不你虛構重構寫成小說?   但阿娟心熱的讓我不忍說,放下電話我還後悔沒說它,書的出版定會使她受傷,那是一個特務如紅螞蟻般爬滿「黨外」牆壁的時代,但時代已如熱

鑊翻騰了好幾番,當今的權力話語大亨誰誰不都是「昨日枉然,今日忽然」,幾人面目可辨?夢醒二十五年前塵往事,誰容你悔說從頭?誰聽你絮語情絲?這一潑涼水只澆到我自己頭上了,在一個清冷的下午,我畢竟打開了書稿,逐字讀了下去。 紅紅青春敲呀敲   改朝換代多年以後,一位進京做官的黨外舊友說了個故事給我聽:有次代表「大內」與「東廠」開會,在座者甲君十分面熟,眼神相接卻無相識狀,散會後歪著脖子用力想,當年黨外據點、教會禮拜、競選總部中忙進忙出,俱有此君身影,竟是安全局正式職員。聽完我一手豎起大拇指一手食指打勾,問道:此君是完美的間諜乎?你是毛骨悚然,還是見怪不怪?他笑而不答。   阿娟寫

她派在康寧祥家當家教時,上級告知她即日會被派到八十年代雜誌社工作,後來果然如此,我讀到此節,仍不免駭然。阿娟說她不太記得土雞城的聚會,但卻清楚寫道,赴土耳其前夕,老康擺了兩桌為她送行,另一攤送行酒宴的主人則是調查局長阮成章。   當年我寫信回家,有些信不是小鎮郵差送達,而是父親中學教過的在調查站工作的學生,親自送來,並與父親懇談。多年以後,父親車禍去世時,母親才告訴我,那學生家境不好但知上進,父親義務替他補習,他大學畢業考上調查站,帶了新婚妻子來看老師,恩師長恩師短的,「你爸爸很高興,直說他出息了。」「但那天你爸爸心裡很不痛快,我沒聽到他跟你爸爸說了什麼,反正後來叫我什麼也別跟你說。」我在雜誌

社領的第一個月薪水,到功學社買一只口琴寄給母親,她會在電話裡吹口琴給我聽,然後說:「兒子啊,自己小心。」當時我們青春火紅神經大條,雖然總覺空氣中有「惘惘的威脅」,也沒太當一回事。   在雜誌社時第一次被安全單位約談,有點緊張,去問老康和總編司馬怎麼辦,老康神色很不爽,司馬倒教了幾招,最後一句「反正憑良心啦」,卻讓我上了心,後來再有什麼約談,從容以對,也不再向人說,彷彿沾了病毒,得自己洗淨。那個年頭,黨外圈子五色雜陳,統獨左右並蓄,是異議的精神,反對的本色,至於主張的路線,有時異中求同,經常吵架翻臉,尤其是美麗島大獄以後,劫後餘生的陣營裡,有深重的創傷後症候群,「誰出賣過誰」的耳語閒話,不曾間斷

。很沒有安全感的圈子裡,時不時就有小心燭火的提醒聲,聽來卻像「爪耙子就在你身邊」。最不可思議的經驗是,帶我入行的某前輩,曾鄭重警示我小心某人,那人日後竟成「烈士」。   後來進了報館,跑國會與黨外路線新聞,特務們倒是半公開的橫行於新聞界,有某「探長」在我寫稿時從身後拍肩問好,某同事從內線電話要我提供情報,某老記者公開斥責我為「叛賊」說話,此人今日竟成綠營電視名嘴。我打開電視,一些「出息了」的當朝犬馬口沫奔騰,我總要逼迫自己多看幾眼,這些人想求上進幹嘛不去考EMBA,卻要當噁心蟲子啊?   我多次重看「竊聽風暴」影碟,總想起那位腦滿腸肥的東德特務頭子,在新朝派對中依舊衣冠行走,面帶獰笑;對比那位

貶為街頭送信郵差的好人監聽者,面容寂靜,步履如常。世道人心,總不可信?竟篇讀完阿娟懺情書稿,夜深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二十五年來,她說每從異國往返家鄉,都避與昔日舊識問聞,書出版了,她說仍然過她隱於異國思鄉的平常日子。這書寫的究竟好與不好,時與不時,任人說去,我都敬她此番心意。 推薦序2 我的朋友是特工 顏敏如   這是本奇怪的書,感性、理性顯遁交錯,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知該如何處理自己。這也是本自然的書,高低起伏、有潛沈有昂揚,如同尋常生活,日出又日落。這是本政治的書,因為內容牽扯出台灣政爭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片段,要作者補齊,讓讀者參與。這也是本愛情的書,娓娓敘述了或許

人人都曾有過,卻又不盡相同的男女情事,逼迫你我複習回憶,不能將息。我卻願意把它視為一個台灣女子對自己過往做一深度清算的書;當胸懷滿溢情緒,腦際充塞話語,說出來就要瘋狂,藏起來又會爆破自己,選擇全盤托出的告白,也就勢在必行而可以理解了。不就有人說,天主被愛所迫而創造了人?   全書主體是阿娟幾年前在「與媒體對抗」網站「台灣現代油麻菜籽」專欄裡文字的構成,讀者在開卷起始,必須有被丟擲到過去現場而又突然抽離推回到現時現刻的準備。現今與二十年前,跳接糾葛,當時的心緒成了現在的感動與獨白,最是鮮活美味。而所呈現兩種不同的文風,既是理性的分析推演,夾議夾敘,也是幽慢筆調所營造出纏綿、不甘、固執以及對自己所

愛的不可理喻。   讀者透過書中三個主軸看到的,一是作者過往所參與的政治載體,至今仍舊不斷有新的發展,讓她覺得「並不真正遠離」;只要那個滾動的輪子尚未停下,曾經跟著旋轉的阿娟便不可能完全平靜止息;另一則是與網友的互動經過,這些人的願意與之往返,當然是基於她的真心誠意以及對她的心生好奇。造假的誠意不可能持久,因為虛情得不到自然界滔滔不絕能源的支持。最後一軸當然就是她的愛情、她的私密、她願意公開的愛戀,讓人為她扼腕、為她慶幸。這三軸如同三根以三角排列緊鄰站立而又不停迴旋的柱子,阿娟身在其間,柱子帶動她穿梭不止,終於兜轉出了這本書。   大學時代,當別人順著自然界的交配定律而大肆談愛時,她卻逆向而行

,嚴重關切國事:「可那時就是以興邦救國為己任﹐自以為談情說愛這種兒女私情怎麼能佔去我的寶貴大學時間?」於是,台大的覺民社多了這名不同於一般的女子,她也進而成為國民黨調查局特工,任務是臥底黨外、監聽消息、搜集情報。我們的女主角忠實而勤勉,除了一般大學生活之外,更以她特有的方式愛國。   讀者可透過書中敘述,略知調查局人員的部份工作內容與方式,想像二十多年前台北繁華喧囂背後所隱藏著的,為鞏固政權而利用熱血青年監視自己同胞的違反人權作為。直到阿娟在隨時會被查禁的「八十年代」雜誌社臥底,調查局的欣喜自是不難想見,卻沒料到,阿娟心中竟然逐漸釀生對那些致力為台灣各項資源平均分配而以筆為槍作戰不懈人們的感佩

之情。   然而,不忠實令人心慌,一時間無法換頭換腦的痛苦是超過一個沒有心機又不懂得設防的大學生所能擔當,而阿娟對此一情境著墨不多,只簡單地說自己是「那個暗夜捲縮在沙發裡,為處在夾縫中無法自拔而無聲落淚的怯懦少女」這一點,讀者必須讀得進去,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