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眷屬依附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健保眷屬依附費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蔣榮先寫的 從AI到智慧醫療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自由日日Shoot》健保費率若漲至5.55% 消基會︰國人恐難負荷也說明: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今天將討論明年健保費率調漲案,目前傳出五. ... 一○○元、無眷屬依附投保為例,在現行費率四‧六九%下,每月自付約五六四元。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連賢明、Lien, Hsien-Ming所指導 李璿的 延長退休對健保收入的影響 (2017),提出健保眷屬依附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口老化、延長退休、健保收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經濟學系 劉亞明所指導 劉家佑的 部分負擔政策對民眾就醫次數之影響 (2013),提出因為有 部分負擔、門診診次、投保身份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保眷屬依附費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健保補助知多少! - 1957福利諮詢專線則補充:大家知道政府對於經濟弱勢的民眾提供哪些健保費用的減免嗎? ... 及以第1類、第2類及第3類眷屬身分投保者),補助其領取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之健保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保眷屬依附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AI到智慧醫療

為了解決健保眷屬依附費用的問題,作者蔣榮先 這樣論述:

當人工智慧遇上健康醫療,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WHO科技防疫黑客松獲獎團隊領軍科學家 透過9大面向 X 30個議題,帶領我們認識──結合醫療與科技的台灣新優勢,創造出的健康幸福生活! 從0與1到生與死,AI正在翻轉醫療── 「行動醫療」:藉由整合穿戴式裝置資訊,理解自己身體狀況,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電子病歷」:AI自動分析工具,歸納、統整,協助醫師即時獲得所需資訊 「線上問診」:提高醫院營運效率,在流行病疫情蔓延時減少感染風險,更是醫療資源不足時的救命方案 「負面情緒偵測」:現代人文明病增加,心理狀態分析有助於遠離憂鬱情緒及心理疾病 「精準醫療」:基因檢測預防疾病發生,提供早期診斷,面對

疾病界最棘手的癌症,大幅提升治癒的機率 「智慧病房」:輔助醫護人員,對於病人的照護、用藥安全更是一大保障 「電腦輔助診斷」:以AI進行X光影像分析,優化治療精準度,成為醫療人員的第三隻眼睛 「全民健保資料庫」:台灣有國際上少見的完整資料庫,對醫療貢獻良多,可促進國民健康意識,改善醫病關係 本書作者蔣榮先教授為台灣資訊傑出人才,任教於成大醫學院、擔任成大醫院資訊長,從事醫療科技的尖端研究,並熟悉產業最新發展,深諳跨領域合作的必要性。 他以深入淺出的解說,配合大量生活應用實例、資訊圖表,描繪即將到來的AI智慧醫療新世界。值得醫界、產業界、藥界、醫材界的學者、專家參考,同時適合對健康醫療科技新知

有興趣的大眾閱讀。 前行政院院長 張善政 廣達集團董事長 林百里 科技部部長 陳良基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 李伯璋 成大醫院院長 沈孟儒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 林啟禎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專業推薦

延長退休對健保收入的影響

為了解決健保眷屬依附費用的問題,作者李璿 這樣論述: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戰後嬰兒潮人口即將面臨退休年紀,台灣健保財務採用隨收隨付制度,將面臨健保支出因為人口老化與科技進步提升,健保收入因為大量人口退出勞動市場而萎縮,使得健保財務入不敷出。民國106年6月27三讀通過的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法案,台灣年金制度改革對於延後退休將勢在必行,欲藉由延長退休,改善台灣勞動市場供給情形,進而增加年金收入。本文旨在透過健保資料庫,了解延後退休政策對健保收入將帶來的增加效果,同時考慮不同的年齡設定、退休年數以及眷口數下的影響。結果發現在穩健推估的情況下,延長退休對健保收入可以帶來約至少170.59億至244.49億元的收入,若以105年度的5,618億健保收入

來說,延長退休的影響效果約佔3.04%至4.35%的健保收入,顯示確有增加效果,但並未十分顯著。此外,102年規定被保險人屬於公、民營事業機構退休後無職業者,應先以眷屬身分依附配偶或子女投保,本文研究顯示當政策實行後,退休後在地區人口投保的被保險人人數減少約40%,並且增加了當年度的眷屬平均投保薪資,使得當年健保收入提高約6,284萬元,反映民眾在健保制度當中,職業選擇情形的普遍以及可能帶來對健保財務的傷害與不公平。因此,未來的退休政策應將退休年齡對於全民健保財務收入的不同影響納入考量。

部分負擔政策對民眾就醫次數之影響

為了解決健保眷屬依附費用的問題,作者劉家佑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探討台灣全民健康保險之部分負擔政策改變對於民眾就醫需求之影響,並利用投保身份類別代表不同社會經濟地位之病患,進一步探討部分負擔政策對於不同社會經濟地位之病患的醫療院所階層選擇。本研究利用2010年百萬抽樣歸人檔之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與所需外部資料,以投保身份別定義社會經濟地位,並以1997年至2010年之門診病患分為總樣本、不包含依附加保眷屬之樣本以及投保身分別為第一類至第三類之樣本,利用最小平方線性模型與負二項分配固定效果模型做分析。總結本文之結果,發現歷次部分負擔政策的改變可以在短期有效抑制民眾的醫療需求,但往往政策的效果只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呈現上升之趨勢。因此得知,從需求面的

政策是無法有效達到控制醫療需求之目的,需透過供給面政策之配合,方能達到有效的控制醫療需求的增長。此外,本文以該病患就醫診次最多次的醫院設定為負責醫療機構,結果顯示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醫療機構,高層級醫療機構診次高於低層級醫療機構診次,也就是若以較高層級醫療機構為負責醫療機構,則因品牌與忠誠度效應,其門診次數相對較高。最後,私立診所診次高於公立診所,其因在於台灣診所大多數為醫師自行開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