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眷屬依附人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辦理項目須知 - 高雄市區政線上e指通也說明:第六類被保險人及眷屬(無職業)全民健保轉入. 應備證件. 具備下列情形之一: 無職業,無依法可依附投保的配偶或直系血親者。 榮民及榮民遺眷無職業者。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連賢明、Lien, Hsien-Ming所指導 李璿的 延長退休對健保收入的影響 (2017),提出健保眷屬依附人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口老化、延長退休、健保收入。

最後網站5 分鐘了解健保的眷屬制度!何時開始保費就要自己繳?則補充:依附 在他人名下、不用自己繳保費的人一定要具有「眷屬身分」,我們先來看看成為 ... 保險費率X 負擔比率(小數點後先四捨五入)X (本人+ 眷屬人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保眷屬依附人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延長退休對健保收入的影響

為了解決健保眷屬依附人數的問題,作者李璿 這樣論述: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戰後嬰兒潮人口即將面臨退休年紀,台灣健保財務採用隨收隨付制度,將面臨健保支出因為人口老化與科技進步提升,健保收入因為大量人口退出勞動市場而萎縮,使得健保財務入不敷出。民國106年6月27三讀通過的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法案,台灣年金制度改革對於延後退休將勢在必行,欲藉由延長退休,改善台灣勞動市場供給情形,進而增加年金收入。本文旨在透過健保資料庫,了解延後退休政策對健保收入將帶來的增加效果,同時考慮不同的年齡設定、退休年數以及眷口數下的影響。結果發現在穩健推估的情況下,延長退休對健保收入可以帶來約至少170.59億至244.49億元的收入,若以105年度的5,618億健保收入

來說,延長退休的影響效果約佔3.04%至4.35%的健保收入,顯示確有增加效果,但並未十分顯著。此外,102年規定被保險人屬於公、民營事業機構退休後無職業者,應先以眷屬身分依附配偶或子女投保,本文研究顯示當政策實行後,退休後在地區人口投保的被保險人人數減少約40%,並且增加了當年度的眷屬平均投保薪資,使得當年健保收入提高約6,284萬元,反映民眾在健保制度當中,職業選擇情形的普遍以及可能帶來對健保財務的傷害與不公平。因此,未來的退休政策應將退休年齡對於全民健保財務收入的不同影響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