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凃心怡寫的 日頭浮海照亮的所在:照護臺灣東部醫療的真心英雄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辦公室地點、時間及電話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也說明:週六、週日及例假日休息。 南區業務組. 1.地址:70006 臺南市中西區公園路96號. 2.電話:06-2245678. 3 ...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林建智所指導 陳俞沛的 論全民健康保險之心理危險因素-以個人健康管理之風險控制為核心- (2012),提出健保局中區業務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民健康保險、心理危險因素、道德危險、健康風險、風險控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高階經營碩士班 蔡憲唐所指導 范銘顯的 口腔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經營模式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偏遠地區、醫療照護、無牙醫地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的解答。

最後網站衛生署藥物查詢- 2023則補充:320216桃園市中壢區中山東路3段525號中區業務組:(04)2258-3988. 407666臺中市西屯區市政北一路66號. ... 健保用藥品項205,044筆;2022年10月27日更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保局中區業務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頭浮海照亮的所在:照護臺灣東部醫療的真心英雄

為了解決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的問題,作者凃心怡 這樣論述:

醫療資源分配不平均,是花東地區的哀愁!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走入鄉間村落的醫者仁心,看見病人及其家庭的需要, 十七家院所協力促進健康,提升平均餘命, 讓我們看見臺灣最美的風景。   花東的美麗與哀愁   臺灣有兩項制度堪稱世界明珠,一是教育平權,一是健康平權,無論貧富,人人都享有受教與就醫的權利,花東地區不能被陰霾所蓋。   花東地區醫療資源的不平均,在這狹長的土地上擁有十七家醫院,數量看似勉強充足,然而細細探究就能發現,幾間較為大型且設備、科別完善的醫院,卻都只集中在花蓮的北部與臺東北部。   人口結構的改變,根據分析報告,十到二十歲的人口數以及五十到六十五歲的人口數是

一大高峰,而二十一到四十九歲的人口卻因為到外地工作而大幅銳減,導致留存在花東地區,多為醫療需求較大的長者。   疾病特性,其中花東地區的癌症發生率雖然名列全國縣市的中段,然而攤開死亡率的報表,臺東排名第一,花蓮排名第三,根本原因就在於住家與醫院的交通距離太過遙遠;另一方面,新生兒死亡率也排名全臺前三名,慢性疾病更是無孔不入。   諸多的難題化為哀愁的種子,開出遍地憂傷的花朵……或許一盞小煤燈能做的有限,但提燈的人若是聚集在一起,在幽暗隧道裡的光,就足以將出口照亮。   │因研究與考察,走入鄉間村落,一份醫者仁心,在花蓮慈濟醫院剛落成啟業找不到醫師之際,曾文賓毅然決然卸下臺大醫院副院長一職

到花蓮服務,更陸續協助慈濟護專開辦、玉里慈濟醫院、關山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臺北慈濟醫院以及臺中慈濟醫院等籌畫工程。   │羅藝霞修女(臺東天主教聖母醫院)說:醫師兼修女可以比一般醫師或一般修女更容易地看見病人或其家庭的需要,她說:「把病人當做人看,不是把病人當做工作看。」   │知道病人無血可用,便二話不說就挽起袖子默默捐了血。富瑞生醫師(門諾醫院)也為病患出醫藥費,不僅伸手就往口袋裡掏錢;後來乾脆把銀行帳號給批價部門。   │因為病患不願主動配合醫療人員照X光、追蹤病情,使得防治所的工作不易展開,李偉之(臺東慢性病防治所)與當時有心革新的局長田明輝商量:「既然病人不來找我,我去找他吧

!」   │哪一家小孩沒打預防針?哪家老人有慢性病?江昭妹(臺東延平鄉衛生所)都瞭若指掌。有時病人不到衛生所接受後續追逐及治療,他就騎摩托車上門去載。   │呂黃愛玉(門諾醫院)積極參與社區醫療活動,偏鄉部落居民不少人都為慢性疾病所苦,高血壓及糖尿病應定期監測不可間斷,為了使疾病控制更有效,呂黃愛玉自發培訓當地志工學習量血壓、測血糖及開設慢性疾病課程。      │白明忠(台東馬偕醫院)每年去蘭嶼六、七次,每次都自備電腦、病歷、藥品。後來為了更進一步確診,他連胃鏡、腹部超音波等儀器都帶入島,成為「蘭嶼胃鏡先鋒」。   數十年來,在這一片土地上投入醫療的有志之士,始終汲汲營營,他們爭取各式

各樣的計畫,發想出各種辦法,期待能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盡可能的抹去不公平的陰影,盼這股力量能宛如春風,奮力的在豔陽下吹起一絲涼爽,即使挑戰隨時都可能將這份涼風蒸發,他們也無所畏懼。   二十三位花東地區醫療奉獻獎得主,與照護臺灣東部醫療的真心英雄,   十七家醫院的夥伴,把「藍天白雲」送往最灰暗、陰霾的角落,一起成就奉獻的故事! 強力推薦   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臺東縣衛生局局長黃明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門諾醫院院長吳鏘亮│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長王功亮│國軍花蓮總醫院院長戴明正│台東基督教醫院執行長呂信雄│台北榮總臺東、玉里、鳳林分院院長趙建剛│衛生福利部部立花蓮醫院院長楊南屏│部

立臺東醫院院長樊聖│部立玉里醫院院長王作仁│部立花蓮醫院豐濱分院院長林玉祥│部立臺東醫院成功分院院長陳敏華│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門諾壽豐分院院長莊永鑣│玉里慈濟醫院院長陳岩碧│關山慈濟醫院院長潘永謙

論全民健康保險之心理危險因素-以個人健康管理之風險控制為核心-

為了解決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的問題,作者陳俞沛 這樣論述:

全民健保自1995年施行以來,已成為照顧國人健康最重要的社會安全措施之一,更創造世界各國稱羨的社會健康保險奇蹟。然由於全民健保的保障,使國人忽略平時對個人健康管理之風險控制,因被保險人心理危險所導致之醫療浪費極為嚴重,醫療費用不斷增加,造成健保財務負擔與效率低落,若不進行調整,將危及健保的永續經營。 從社會福利國演進歷史觀之,社會連帶思想與分配正義原則,雖強調人民具人性尊嚴生存之權利及國家之保護義務,但並非單純將個人風險轉由社會共同承擔,而是以國民對於自我社會責任的履行為前提,因天賦或環境等因素,對於無法以自身能力來克服及排除社會風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其無法維持「具人性尊嚴之

生存」時,始將該風險轉由社會共同承擔,且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為原則,以求「禁止過度侵害」與「禁止保護不足」原則間之平衡。因此全民健保雖為社會連帶原則之體現,但仍應以個人責任為基礎。 國內外研究皆指出,與個人直接相關之生活型態及遺傳等因素,為影響健康的主要風險來源,醫療服務的影響力約僅佔一成,而加重被保險人責任可有效抑制心理危險因素,透過部分負擔,誘導被保險人重視個人健康責任,以健康之生活型態配合政府之健康檢查與各種篩檢措施,降低罹病率或及早治療,即使不幸罹患重病亦應遵從醫囑,以最經濟的手段達到必要之治療成效。因此,全民健保為達其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之目的,應以國人之健康風險控制為主,而非將資源過

度投注於醫療費用補助,始為根本之道。 反觀我國全民健保,將絕大多數資源用於治療疾病,卻忽略了預防保健的重要性,亦未強調被保險人對自身健康風險之控制責任,近來健保改革聲浪亦多集中於保費收取、藥價、支付制度等議題,忽略個人健康風險控制與心理危險防範之重要性,造成被保險人對個人健康風險控制的不重視,以及預防保健篩檢率偏低、醫療成本負擔逐漸龐大等種種效應。 本文建議,應強化全民健保健康促進功能,免費提供經濟效益高而侵犯性低之預防保健項目,此外,政府應建立重大遺傳疾病通報制度,提供高風險民眾諮詢與檢測等相關服務。再者,健保給付應以基本醫療需求為限,並兼採自負額與共保制,加重被保險人承擔個人健

康風險控制責任,且在制度上與社會救助明確區隔,廢除免部分負擔制度,對無力支付部分負擔者改由社會救助支付,以降低被保險人心理危險因素,藉由健康促進之生活方式與配合政府推行保健措施等健康風險控制手段,降低疾病發生率及健康風險損失幅度,始能達成全民健保增進國人健康之目的,並大幅降低健保醫療支出。

口腔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經營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的問題,作者范銘顯 這樣論述:

摘要針對偏遠醫療地區或醫療資源缺乏地區之照護成果,針對不同的問題,有許多不同主題的研究,但針對「牙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此項政策之執行的研究討論不多。此項政策自2002年開辦迄今已將近十年,從未有相關研究探討、比較不同地區發展之無牙醫鄉醫療照護模式的成效。本研究希望能針對牙醫資源不足地區的經營模式進行探討,比較不同模式運作的特性。解決偏遠地區醫療服務作法上,定點醫療與巡迴醫療是兩種常見的運作模式,整個「牙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改善方案」的運作模式來看亦不外乎此二類。研究結果顯示,定點執業的特性是穩定性高,對牙科這類需要許多醫療儀器與設備輔助的服務來說,在設立定點醫療站後,便

可對硬體設備的增購展開規劃,但問題也在於牙醫師可能選擇較容易執行計畫的據點,不是真正深入偏遠地區。巡迴醫療的特性則是機動性高,能深入山區提供服務;但這類模式採醫師、地點輪流制,每次去的醫師不見得一樣,也較難針對單一學校孩童提供完整需多項療程之服務,民眾每一次就診都可能面對新面孔,對不連續的醫療照護可能感到不滿。最後,對「牙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改善方案」,本研究提出數項建議,包括以醫療站與學校巡迴醫療為主(鼓勵執業為輔)、定點執業場所的位置選擇需仔細評估、設備的補助應予以考慮(尤其是「牙醫巡迴醫療車」)、地方基礎建設更應優先於醫療資源的投入。關鍵字:偏遠地區、醫療照護、無牙醫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