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滅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中國滅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宮崎正弘寫的 新冠後,中國與世界的最終戰爭:源自中國的疫情戰勝了「讓美國再次偉大」,中美臺的下一步如何發展?哪種情況下、誰會自滅? 和藍琪蘇立公黃紅的 中亞史(第一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政治]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嗎? - 第78號雲淵閣也說明:自1949年以來,中共的歷史解釋皆認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承繼它的正統政權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它實質統治了現今中國疆域的極大部土地,對於現在於台灣的中華民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商務印書館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高嘉謙所指導 黃國華的 浮城•鬼城•滅城:20世紀末以來華文小說中的城市想像 (2018),提出中國滅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浮城、鬼城、滅城、華文小說、華語語系、城市文學、世紀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劉紀蕙、藍弘岳所指導 陳羿安的 摸索「臺灣文化」:楊雲萍的文學、民俗學與歷史學(1920-1970) (2013),提出因為有 楊雲萍、文學、民俗學、歷史學、臺灣文化、啟蒙文化觀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滅亡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贈疫苗議員訪台中國官媒:自取滅亡 - 華視新聞網則補充:不過許多外媒像美聯社、路透社,都聚焦在關注中國反應,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的社論也立刻重話回擊, ... 美贈疫苗議員訪台中國官媒:自取滅亡| 華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滅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冠後,中國與世界的最終戰爭:源自中國的疫情戰勝了「讓美國再次偉大」,中美臺的下一步如何發展?哪種情況下、誰會自滅?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的問題,作者宮崎正弘 這樣論述:

  川普下、拜登上的世界局勢將如何進展?   各國會群起反中嗎?中國要多久會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新冠後,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已確定失敗,他的下一步是?   水災乾旱瘟疫蝗害,如果繼續這樣週期性的發生,   中國經濟將急速空洞化。全球會不會一起遭殃?還是某些國家得利?   當美國的軍事目標,從「對抗恐怖分子」,變成跟中國對決,   世界將發生什麼變化?俄羅斯會是兩強爭戰後的最大贏家?   本書作者是走訪中國多年的日本知名評論家宮崎正弘,   他指出,這波新冠疫情至少要延燒到2022年(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   中國經濟雖遭受疫情打擊,但想繼續強大、成為世界霸主的野心並沒有改變,

  這本書,就是他在中、美、日、臺的第一線觀察。     .早在新冠爆發前,世界工廠就已開始瓦解,連日本汽車大廠都決定撤離。   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對美貿易出口下降兩成,企業撤離後更不會再回頭。   豐田、日產、本田開始在印度的清奈設廠,連全日空也開通東京飛清奈航班。   鈴木汽車更早撤離,目前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汽車製造商,擁有40%市占率。   日本政府更緊急貸款給打算回國或是工廠移轉他國的企業。   但企業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脫離以中國為主的供應鏈?預計要五年!   .疫情讓大家終於看到,過度依賴中國的企業都很慘!   因為缺少中國零件,任天堂遊戲機供應鏈中斷,   豐田的中國工廠只

剩一條生產線運作,日產汽車的九州工廠甚至停擺。   這些都顯示,系統僅依賴中國,風險將會十分龐大!   未來,如果不能完全的去中國化,企業也開始學會,跟中國保持社交距離。   .「紅錢」開始瞄準美國和印度的金頭腦,砸大錢只為換取高科技技術。   中國以捐贈為名,投入65億美元資金給美國大學,有這麼好心?   其實是為了盜取知識產權,估計高達6,000億美元。連哈佛教授都被紅錢污染。   還有中國工程師,因涉嫌竊取次世代電池技術而被逮捕,判處徒刑。   未來,哪些國家明明很討厭中國,卻又離不開他,   中美台的下一步將如何發展?為何出現「自滅」的驚悚預言?   這本書,是日本中國通評論家在

中、美、日、臺的第一線觀察。 各界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臉書粉絲專頁版主、專欄作家/周偉航(人渣文本)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黃益中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版主/黃瑞祥

中國滅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0年20個驚人的恐怖預言, 真的會發生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u747xrI8E&t=149s

深入TVB蘋果廣告製作公司陰謀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9DVmcGEotw&t=1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我如何預言Donald Trump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預言Donald Trump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預言了Donald Trump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預言了特朗普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如何預言特朗普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預言特朗普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如何預言特朗普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我是如何預言特朗普會有冠狀病毒? | 陰謀論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 2020年頭1月在 ‘暗網仔出街’ 出了一條 ‘20個2020年驚人預言’ 影片. 當中有3個預言值得講的. 第一個預言 ‘特朗普的車禍’ 說今年總統會發生車禍和得到奇怪大病. 這預言的源頭來自1555年出名法國預言家nostradamus. 車禍就還沒發生. 但怪病就是他allegedly現在有的 ‘冠狀病毒.’ 亦有網上article 資料説Nostradamus是預言今年的美國總統是會死. 這個我也不知道.
第二有關預言是這個. 雖然拍片當時病毒出現了, 但yim jeun性還沒得到全球恐慌. Ging ah是當時從武漢出來的病毒是由我2019年1月另一條 ‘蘋果廣告’ 影片預言出來. 所以等如是預言中預言.
第三個講2020總統大選的結果, 是特朗普會11月前辭去他的職位. 這個病會否令trump tuey出選舉呢? 在總統大選的角度去看, 這個消息, 真假也好都對他非常不利.

事源Trump在星期五10月二號ling sun 1點在社交媒體宣布與太太melanie一起得了病毒, 相信是從他的助手Hope hicks得來的.

這幾個月他的論點都是大家不要太擔心這個病毒, 質疑口罩的效用, 並且多次指出有關病毒造假的陰謀論.

因此下次的presidential debate一定會取消, 而一個連自己也保護不到的總統要leen yum看來非常之難.
剛剛presidential debate完了兩天就爆發這件事導致多個陰謀論出現.
最大的陰謀論是整個事件是Trump的campaign想途bey been leun的一個chak略. 所以有很多網民相信他是沒有事的嗎?
但網上reddit, Twitter 出了一個更kwah jeung的陰謀論.
用我們為何能預言到特朗普怪病事件去想, 也好像一些網民所講: 所有張發生的事件也是跟著一個timeline, 一個而被寫好的劇本.

是整個病毒事件甚至總統大選最後結果都是內定而是有計劃去cho hung. All part of 一個叫 ‘新世界秩序’ 的一樣東西. 列如: 光明會卡如何能預知未來? Simpsons預言卡通. 因為所有東西一早set定.
這陰謀信新世界秩序的人相信全球所有國家的政治, 經濟, 娛樂媒體都是給一小jung稱為 ‘世界政府’ 的有keun力人士cho hung. 而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事在不知多久之前已經是預定. 而政治人物就像世界舞台的演員一樣做一埸精彩的表演給大家看.
而能預言的神人其實不什麼超能人士, 而只是有內幕消息的知情人士.
我, 暗網仔, 你又怎麼知道不是他們其中的一隻key呢?

照這個陰謀所講有沒有trump由出來選做的一些fong tong行為到叫這個病毒為一個證明這病毒的wuy力都是在做一個反pai角色加小丑去推動新世界的理念呢?

即使說他可能沒有病..但他有去軍事醫院. 你相信嗎?
請在下面 留你是 ‘信’ 有病還是 ‘不信’ 他有病. 我會親自回覆你.
還有其他我的預言影片link在下面. 下次見!

浮城•鬼城•滅城:20世紀末以來華文小說中的城市想像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的問題,作者黃國華 這樣論述:

本論文為一次「跨地域」研究,從「浮城」、「鬼城」和「滅城」三個城市意象,探討20世紀末以來香港、中國、台灣和新馬的華文小說,如何「彼此凝視,各有所思」,在世變之際,共用強烈憂患意識的文學想像,處理各自的內憂(現代化問題)外患(「中國」問題)。20世紀末以來,隨著冷戰逐漸結束,東亞和東南亞華人地區的政經局勢發生一大變化,如中國改革開放、台灣解嚴、香港百年回歸、新馬政府提倡「亞洲價值」(Asian values)、馬共解除武裝、中國崛起和台灣政黨輪替等。當華人世界紛紛響起開放、自由、和平、進步和統一的大聲響,各地華人小說家保持戒慎態度,以曖昧的、陰暗的、荒誕的小說敘事,檢視政經模式轉型過程中,對

個體與集體所造成的衝擊,處理20世紀末以降華人特殊的空間感和身體感——漂浮感、侵入感和消失感。本文論述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浮城」,本文從香港西西、中國梁曉聲和新加坡希尼爾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所提出「浮城」的小說景觀,觀察當中國向外開放並計劃收回香港,如何刺激三地作家作出各種「之間」的游移表述:殖民宗主國和祖國之間、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中華文化和西化之間。本節特別強調三座「浮城」的關係:香港因九七回歸而成為「問題城市」,促動梁曉聲想像由社會主義至資本主義的「中國浮城」,以及希尼爾想像「孤島寡居」的「新加坡浮城」。第二部分的「鬼城」,本文將討論21世紀初的中國崛起,如何讓香港和台灣

女作家,把握住鬼魅的「邊緣性」和「排他性」特質,建構與中國保持距離的「鬼城」,分別回應「一國兩制」和「一個中國」的問題?如何讓中國和馬華作家,把握住鬼魅的「穿越性」,擬定「城/鄉」和「故鄉/原鄉」往返移動的「鬼城」敘事,各別引出「城包圍鄉」和華人離散的課題?第三部分的「滅城」,本文首先對華文小說中的「滅城」敘事,作一次跨界的鳥瞰,說明自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各地如何藉由「滅城」想像,表達具有在地特色的憂患。其次,以兩個引爆「毀滅」幻想的時間點「1984」和「1989」為主題,思考中港「八0後」和台灣「七年級」作家,如何挪用「1984年」這象徵監控和威權的時間符號,處理他們成長期間政經變革的關

鍵時刻?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鄭南榕自焚事件和《合艾和平協議》簽署,如何讓中國、台灣和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想像注定敗亡、碩果僅存或失敗主義的「共和國」?

中亞史(第一卷)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的問題,作者藍琪蘇立公黃紅 這樣論述:

第一卷主要論述中亞地區的原始文化、早期文明、古代國家的歷史。從內容上看,本卷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中屬於上古史的範疇;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考察,這一時期的中亞社會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階段。本書分“中亞原始文化”、“中亞文明時代”、“中亞塞種國家”、“西突厥汗國”四編。 第一編起於200 萬年前在喜馬拉雅山南緣的西瓦利克地層發現的石核石器,終於中亞北方早期鐵器時代(前7 世紀);第二編從中亞地區步入階級社會的西元前10 世紀起,到希臘人統治結束的西元前3 世紀止;第三編從塞種在中亞建國的西元前3世紀起,到塞種國家滅亡的6 世紀止;第四編從突厥人在中亞建國的6 世紀中葉起,到唐代中國滅亡西突厥汗國的7

世紀中葉止。 藍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陸人,1983年師從項英傑先生研究中亞史,1986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在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任教,二級教授,2015年8月退休。 主要從事中亞史、突厥史、中外關係史的研究。主要專著:《稱雄於中亞的遊牧民族》、《16—19世紀中亞各國與俄國關係論述》、《金桃的故鄉——撒馬爾罕》;譯著:《草原帝國》、《治國策》、《中亞文明史》第五卷等。 第一編 中亞原始文化(前200 萬年—前7 世紀) 第一章 舊石器時代文化 3 第一節 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 4 第二節 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8 第三節 舊石器時代晚

期文化 15 第二章 中石器和新石器時代文化 21 第一節 中石器時代文化 22 第二節 中亞南方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27 第三節 中亞北方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35 第三章 銅石並用時代和青銅時代 40 第一節 銅石並用時代 41 第二節 中亞南方全盛時期的青銅文化 47 第三節 中亞北方的青銅文化 54 第四節 中亞南方晚期的青銅文化 61 第四章 鐵器時代文化 71 第一節 中亞南方早期鐵器時代的文化 72 第二節 中亞北方早期鐵器時代的文化 77 第五章 原始文化綜述 82 第一節 原始文化 82 第二節 原始居民 87 第二編 中亞文明時代(前10 世紀—前3 世紀) 第一章 早期文明的

形成 97 第一節 早期文明形成的內部因素 97 第二節 早期文明形成的外部因素 104 第二章 遊牧政權 111 第一節 斯基泰人 111 第二節 撒烏羅瑪泰伊人、薩爾馬特人 和馬薩革泰人 117 第三節 伊賽多涅斯人(尖頂帽塞克人) 127 第四節 牧地塞克人(崇拜豪麻的塞克人) 和阿裡馬斯普人 134 第三章 綠洲農業古國 142 第一節 早期的巴克特裡亞政權 142 第二節 希臘—巴克特裡亞王國 148 第三節 粟特 155 第四節 花剌子模國 161 第五節 帕提亞王國 167 第四章 社會經濟與政權形式 176 第一節 社會經濟 177 第二節 政權形式 181 第三節 商路與貿易

188 第五章 宗教與文化 195 第一節 宗教 196 第二節 文化 200 第三編 中亞塞種國家(前3 世紀—西元6 世紀) 第一章 北方行國 209 第一節 奄蔡 209 第二節 康居 213 第三節 月氏 220 第四節 烏孫 225 第二章 南方綠洲小國 233 第一節 大宛 233 第二節 罽賓 238 第三節 烏弋山離 245 第三章 貴霜帝國 251 第一節 貴霜帝國 251 第二節 政治統治 261 第三節 貴霜帝國與東西方國家的關係 267 第四章 噠汗國 274 第一節 噠 274 第二節 政治統治及外交關係 280 第五章 社會經濟 288 第一節 北方的遊牧經濟

288 第二節 南方的農耕經濟 294 第六章 宗教與文化 302 第一節 宗教 302 第二節 文化 313 第四編 西突厥汗國(6 世紀中葉—7 世紀中葉) 第一章 突厥人和西突厥汗國 323 第一節 突厥人 323 第二節 西突厥汗國 329 第二章 鐵勒族部落和昭武九姓國 338 第一節 西突厥汗國統治下的鐵勒族 338 第二節 昭武九姓國 345 第三章 社會經濟與政治統治 355 第一節 社會經濟 355 第二節 政治統治 363 第四章 宗教與文化 371 第一節 宗教 371 第二節 文化 377 第五章 西突厥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385 第一節 西突厥人與中國諸王朝的關係 3

85 第二節 昭武九姓國與隋唐王朝的關係 394 第三節 西突厥人與薩珊王朝的關係 400 第四節 西突厥與東羅馬帝國的關係 409 附錄一 416 附錄二 418 參考書目 427 中外譯名對照 434 《中亞史》第一卷主要論述中亞地區的原始文化、早期文明、古代國家的歷史。從內容上看,本卷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中屬於上古史的範疇;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考察,這一時期的中亞社會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階段。 《中亞史》第一卷分“中亞原始文化”、“中亞文明時代”、“中亞塞種國家”、“ 西突厥汗國”四編。第一編起於200 萬年前在喜馬拉雅山南緣的西瓦利克地層發現的石核石器,終於中亞北方

早期鐵器時代(前7 世紀);第二編從中亞地區步入階級社會的西元前10 世紀起,到希臘人統治結束的西元前3 世紀止;第三編從塞種在中亞建國的西元前3 世紀起,到塞種國家滅亡的6 世紀止;第四編從突厥人在中亞建國的6 世紀中葉起,到唐代中國滅亡西突厥汗國的7 世紀中葉止。 在第一編“中亞原始文化”中,作者論述了中亞地區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文化,歸納了各個文化階段的特徵。作者指出,在舊石器時代早期,中亞存在著礫石文化和阿舍利手斧文化;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中亞存在著以勒瓦婁哇—莫斯特類型為特徵的石片文化。因此,地處東亞與西亞之間的中亞原始文化從舊石器時代起就具有融合的特徵,在礫石文化的基

礎上,接受了西方傳入的阿舍利文化。 作者在本編中強調了中亞原始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有效地利用和開發了中亞地區的生態環境。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以北緯45度為界,中亞經濟呈現出南、北差異:以哲通文化為代表的中亞南方從原來的漁獵和採集徵用型經濟逐漸向原始農業的生產型經濟轉變;以克爾捷米納爾文化為代表的中亞北方草原從漁獵和採集過渡到畜養家畜的生產型經濟。隨之,中亞原始文化逐漸呈現出南、北特徵,以原始農業為基礎的中亞南方發展了定居文化,以畜牧業為主的中亞北方形成了畜牧聚落文化。 在世界一些地區,銅石並用時代的文化特徵是不明顯的,因此,這些地區的銅石並用時代往往被納入新石器時代晚期;與之不同,中亞的銅

石並用時代文化具有鮮明的特徵,因此,本書將它分離出來,獨立成章。作者指出:中亞銅石並用時代使用的銅器是紅銅(天然銅)以及與自然共生礦同存的合金銅,銅器的加工採用了冷鍛、冶鑄技術;在發現銅石的大多數遺址中,與銅器一起還發現了在紅色或淡黃色陶衣上繪以黑色裝飾圖案的彩陶,它們幾乎占了陶器總量的三分之一,彩陶成為中亞銅石並用時代的一個文化特徵。因此,中亞銅石並用時代的文化又被稱為彩陶文化。 本編論述了中亞地區青銅和鐵器文化的特徵。中亞發現的青銅大多數是含砷和鉛的合金,含錫的青銅較少。中亞早期鐵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表現出以下一些特徵:中亞北方的牧—耕型經濟開始轉向季節性遷移的遊牧或半遊牧經濟;中亞南方表現

出三個特徵,即大型灌溉系統的出現、城堡的建設、文字跡象;北方遊牧或半遊牧部落的南遷衝擊了中亞南方的定居農業中心,南北交流頻繁起來。 在本編的最後,作者將中亞原始文化放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了考察。作者指出:中亞原始文化發展的進程與世界較先進的西亞地區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青銅時代,中亞南方文化顯示出兩河流域、伊朗和印度河下游地區的影響;中亞北方的草原文化更多地受到了歐亞草原西部文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作者推斷:與印度河流域文明一樣,新石器時代以前的中亞原始文化可能是尼格羅—澳大利亞種(黑種人)的達羅毗荼人創造的;從銅石並用時代起,中亞原始文化的創造者是歐羅巴種人中語言屬印歐語系的一支人群,即雅利安人創造

的。 在第二編“中亞古代文明”中,作者論述了中亞南、北方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歷程。本編論述了中亞地區經歷了來自東、西方的壓力,即東方遊牧民族的遷徙和西方文明(希臘亞歷山大)的遠征。 作者指出,外力的衝擊加速了中亞古代政權(國家)的形成;與此同時,中亞也成為東西方文明的彙聚之地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 在第三編“中亞塞種國家”中,作者論述了西元前3 世紀至6世紀的近一千年中在中亞形成的政權。在中亞北方有遊牧行國奄蔡、康居、月氏、烏孫;在中亞南方有定居農耕小國大宛(Ta-Yuan)、罽賓(Ki-Pin)、烏弋山離(Alexandria-Prophthasia);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大帝國—貴霜和噠。這

些國家都是語言屬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的人建立的,從人種和地理方位上可以認定這些人是波斯銘文中的塞克人,他們在中國史書中被記為塞種,因此,本編將他們建立的政權統稱為塞種國家。 本編重點論述了中亞經濟的發展狀況。作者指出,中亞南方由於引阿姆河、澤拉夫善河等水的灌溉工程的修復、擴建和新建,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大片綠洲形成;在此期間畜牧業形成了區域性特徵;中亞的採礦、制陶、金屬加工和紡織業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武器製造和城市建築的發展較為顯著。 本編論述了這一時期中亞的交通狀況,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中亞地區與東方的聯繫。作者指出:漢代中國的強盛使中亞地區開始成為東、西方交往的橋樑。貴霜帝國對印度的統

治使中亞獲得了出海口,海路貿易隨之發展起來,這是中亞地區以後不再有的情況。本編還論述了這一時期中亞的宗教狀況。作者指出:除了瑣羅亞斯德教和希臘諸神崇拜外,西元前3 世紀以後陸續開始在中亞流傳的有佛教、印度教、摩尼教、景教,中亞地區的信仰呈現出多樣化的傾向。與以往相比,由於貴霜帝國的統治,中亞宗教更多地吸收了印度因素。 在第四編“西突厥汗國”中,作者論述了以突厥部為主的鐵勒各部的歷史。作者指出:6 世紀以前,中亞地區主要是歐羅巴種人中語言屬印歐語系的居民的居地,此後,蒙古利亞種的鐵勒人陸續由東向西遷入中亞北方地區。從此,歐羅巴種的印歐人開始與蒙古利亞種的鐵勒人融合,拉開了中亞居民突厥化的序幕。

本編重點論述了突厥部落發展的歷史。作者指出:突厥部人在葉尼塞河上游生活期間以狩獵和採集為生;遷到阿爾泰山西南坡以後開始了遊牧生活;6 世紀中葉,突厥人建立了自己的汗國。在突厥汗國形成過程中,突厥人佔據了亞洲三大草原,即蒙古草原、天山草原和哈薩克草原,受到了周邊文明影響的突厥社會的封建因素得以迅速發展,其中,“有封建主義的部族,也有奴隸制的部族,有無階級的氏族和部落,也有從無階級向有階級過渡的部落和部落聯盟” 。本編還論述了西突厥汗國統治時期中亞南方昭武九姓國的情況。作者指出:母權制殘餘和被奴役的等級—賤民和奴隸—在昭武國社會中殘存下來,從粟特經濟活動來看,突厥人時期奴隸的勞動已經失去了主導

地位。 作者指出,突厥汗國在世界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突厥人是至今發現最早創制自己文字的遊牧民,他們將自己部落之名—突厥—給予了與他們說同樣語言的所有鐵勒族人民。 《中亞史》第一卷的分工:第一編(貴州師範大學藍琪教授),第二、四編(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蘇立公副教授),第三編(貴州師範學院黃紅副教授)。 藍琪

摸索「臺灣文化」:楊雲萍的文學、民俗學與歷史學(1920-1970)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的問題,作者陳羿安 這樣論述:

本文由楊雲萍在1940年的協力文學活動、與1970年以抵抗異族為目標的史學研究之間呈現的矛盾為出發點,分析楊雲萍的思想體系、並從楊雲萍思想中的其中三個重要層面:文學、民俗學與歷史學展開討論。楊雲萍的文學活動始於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但作品主要集中於1940年代。不論透過漢詩、古典作品研究、或協力小說,他希望傳達的是文學之於國家、民族文化的「有用性」。他認為文學是文化的一個重要表徵,而文化是一國的根本,因此在他文學活動中的幾個不同向度,與他創造臺灣文化、促進臺灣,甚至是中國往近代國民國家改革的目標並不相悖。同時期,楊雲萍也開始發展其民俗研究。他提倡民間文學、歌謠與俗諺的採集,以瞭解民俗慣習

發生的社會基礎與時代脈絡、並在民俗改革的同時,仍以愛和謙遜的感情珍視之。以鄉土與國家之愛為基礎,循進步觀點改善文化、啟蒙人民,是楊氏民俗觀一個重要的問題意識。然而,文學或民俗似乎無法解釋楊雲萍最關注的核心問題,也就是文化與歷史的關係。前述文學與民俗都可被視為一種改造、啟蒙文化的手段,但文化本身之所以如此重要,在於它是歷史存在的證明;有文化與歷史發展的民族,在世界史中才有其位置。此外,回顧楊雲萍以史料角度解讀文學作品與民俗的傾向,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在楊雲萍的思想體系中,文學與民俗是支持歷史的角色。根據George Kerr對日治時期臺灣知識份子的世代論劃分法,楊雲萍身為日治時期的第二代臺灣份子,

與第一代如連橫、第三代如皇民文學作家或志願兵等人的最大不同,在於第二代有著較重的啟蒙進步色彩,且致力於融合中國傳統與西歐、明治日本的近代文明觀,以世界和人類為思考單位的調和式啟蒙文化觀,定位臺灣與臺灣文化的位置。然而,楊雲萍較少直接批判或反思近代文明與近代國家的價值觀,且其強烈的資產知識階級之漢人文化史觀,亦使他有別於其他第二代知識份子在臺灣文化系譜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