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車貸款條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中古車貸款條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永田豐志寫的 最強的5A週期思考術 和金正男的 賈伯斯如何超越賈伯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古車貸款條件免費利率計算也說明:想知道如何車貸試算表及車貸試算表能借到多少錢就讓我來教你怎麼辦車貸試算表最划算不論是更快速過件的車貸試算表還是利息更低的車貸試算表想知道如何汽車二胎貸款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林百福所指導 劉國龍的 台灣中古車聯盟興起因素之實證研究 (2011),提出中古車貸款條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古車聯盟、評鑑制度與中古車認證、中古車貸款與融資。

最後網站中古車貸款| 三信商業銀行消金部則補充:3.本總費用年百分率之計算基準日為110年7月1日。 ◎申貸利率視您愛車的車種、車況及信用狀況而定◎本行保留貸款成數、期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古車貸款條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強的5A週期思考術

為了解決中古車貸款條件的問題,作者永田豐志 這樣論述:

你發現了嗎?成功人士不說出口的祕密? 百分之一頂尖菁英者的成功經驗裡  都有著共同的思考與行動模式     「5A週期思考術」   ‧ Awareness:「認知」顧客的問題。   ‧ Approach:採取與以往不同的「手法」。   ‧ Action:比誰都早一步「行動」。   ‧ Analysis:「分析」出結果與預測的差異。   ‧ Adjustment:符合顧客需求,「適應」環境與市場。   成功者都是反覆嘗試錯誤與適應  磨練出生存能力   才能成為21世紀存活下來的頂級菁英   世界情勢、經濟規則、顧客喜好都瞬息萬變,   商場競爭的勝負,就像翹翹板一

樣此起彼落,   百年企業,可能瞬間消失,也可能轉型再獲成功。   新興企業,掌握成功原則,可能因此創造出全新商機。   成功致勝的關鍵在於:「5A週期思考術」   發現商機、反覆構思、檢視實行結果的同時進行自我修正,   一次又一次重複運作這個「5A週期」思考模式。   那麼,無論商業環境如何激烈變化,   相信你都能因應時勢,持續提出創新,並產生極大商業價值及利益。   最強的商業思考法「5A週期思考術」  能創造出全新的商業規則   從知名企業的成功案例中  學習成功的商業思考模式   ‧ 為什麼,Google能編寫出「獨立的搜尋系統」?   ‧ 為什麼,迪

士尼樂園能販賣「夢想」?   ‧ 為什麼,戴森能發明「無扇葉風扇」?   ‧ 為什麼,亞馬遜書店能靠「大量的小額訂單」獲利?   本書將透過18個知名企業實例研究   帶領你理解「5A週期思考術」  磨練商業思考力  並讓事業大為成功! 本書特色   1. 頂尖商務菁英所共通的思考模式「5A週期思考術」   在變化萬千、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獲得成功的頂尖菁英們,通常都有著共同的思考模式:「反覆嘗試錯誤與適應、進而創新」的「5A週期」思考模式。作者透過本身的經驗及對成功企業的研究,整理出「5A週期思考術」,並將這個最強的商業思考法毫不吝惜地分享給大家。   2. 18個知名企

業實例與圖解,帶入角色、腦力激盪,實際磨練商業思考力   本書作者身兼創業家、研究商業知識生產力的作家,在作者的經歷中,看過許多個案:有開拓新事業的大企業、也有想要經營風險企業的個案。   透過這許多成功及失敗的案例,本書整合了知名企業的成功個案,有創業期、也有轉捩時期的個案共18例,讀者將自我套入該案例,並實際思考面對情況的處理方式,作者再進行案例說明,藉此實際培養商業創意、並加強「5A週期」思考模式的運用概念。 作者簡介 永田豐志(Nagata Toyoshi)   知識生產力研究者、新創事業規劃者,目前為株式會社Showcase-TV的營運長。   曾在日本經營廣告、

出版及求職的RECRUIT公司負責新事業開發工作,之後歷任資訊雜誌總編輯、電腦繪圖人物版權代理公司董事長。二○○五年與合夥人共同創立Showcase-TV公司,專門從事企業的網路行銷改善工作,目前擔任營運長。   在協助企業進行網路服務開發與經營的同時,也以研究商務人士的知識生產力為終身職志,並為推廣相關的知識技術進行演講、寫作活動。著作豐富,在韓國、中國、台灣等地被廣為翻譯,主要包括《建構工作軟實力:100個提升知識生產力的邏輯思考術》(博誌出版)、《圖解思考超技術》(瑞昇出版)、《商用圖表學入門》(天下雜誌出版)、《聰明人最愛用的10倍效圖解學習法》(原點出版)等等。 譯者簡介

吳建慶   人類學碩士,畢業後在大學擔任研究助理,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前言──這些常識,你有嗎? 引領豐富商務人生的最強武器 創新能力的產生與培育 Part 1 如何入手最強武器?只要運轉「5A週期」,誰都能創新! 由你改變遊戲規則 以更高的報酬及價值享受職場人生 最強的商業武器「5A週期」,指的是? 第一個流程 「認知」顧客的問題 第二個流程 解決問題的不同「手法」 第三個流程 比誰都早「行動」 第四個流程 「分析」結果與預測之間的差異 第五個流程 符合顧客需求,「適應」環境 縝密的戰略與邏輯思考的界限 「理念」是「5A週期」的軸心 理念是「創造顧

客價值與追求利益」 舉世聞名的企業中不為人知的案例 Part 2 磨練商業思考力的十八道問題 百分之一頂尖的成功商務人士如何思考? 以十八道問題進行腦力激盪的方法 01 應該貸款給經濟就快沒有著落的人嗎? 銀行融資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微型金融抬頭 把錢貸給窮人,不會變成呆帳嗎? 商業的基本立場,是雙贏 顧客價值的總量,可以從感謝語的數量得知 02 繁華的街道上,你能看到成功的榮景嗎? 你看得出眼前的黃金景象嗎? 放棄當職場菁英,一位創業家的「靈光一現」 從假想的商業遊戲中,鍛鍊商業創造力 用小試驗確認大市場的反應 精神昂揚的狀態下,付諸行動的速度感 03 所謂

企業的「風格」從何而來? 菜色變多,客人就會變多嗎? 什麼是企業的「風格」? 軟體銀行、麥當勞與蘋果公司之間的奇妙關係 放棄軟片事業的富士軟片公司 讓企業的「變態能力」成為優勢的來源 04 了不起的想法和縝密的戰略,是成功的捷徑? 前瞻企業的條件 從海裡上陸的魚,懷有長期戰略嗎? 沒有所謂原創的創意 05 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不」!? 出租DVD的逾期罰款,成為大事業的新芽 業界大亨容易對顧客的不滿反應遲鈍 消除負面經驗的生意,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連結使用者雙方並消除不滿的平臺建構者 未必看得見的「不」 06 交給非專業人士來做,沒問題嗎? 半調子的經驗會阻礙成功

樂天的非專業程式設計師奠定了年營業額一千四百六十億的基礎 重要的基礎部分不假他人之手 專業不在經驗多寡,而是能否對工作許下承諾 承諾是「必達目標」 07 如何實現無與倫比的效率? 巨大的倉庫裡,主角是機器人? 網路商店的成功要素 實現逆向思考的技術 時尚與電腦網路 08 非得第一名不可嗎? 把世界第一當作強烈的動機 金牌以外的人,註定要被遺忘? 如果不是世界第一,就要找到可以成為第一的世界 要當龍頭或是尋找利基? 09 照著操作守則來做就沒錯? 照章行事的盲點 迪士尼樂園的感人祕話 麗思卡爾頓維繫優質顧客服務的信條 想要令人感動,必須將權力賦予第一線

顧客服務短期來看是一筆成本,長期來看卻是投資 10 如何自動匯集重要資訊? 找出優良書籍的共通點! 圖書館的整理法,Google應用到網路檢索上 碰壁時,就重新定義問題 轉變著眼點,在一般的事業上也能發揮卓越成效! 11 眼看著不斷跌價的商品,該怎麼賣? 中古車就跟生鮮食品一樣,價格會不斷下跌 在逆向思考下,特化為「專門收購中古車」 為你的事業加入逆向操作的手法 12 虧損的新事業,該把停損點定在哪裡? CyberAgent的新事業撤退基準 連續虧損的Ameba事業,在第六年轉虧為盈 累積赤字高達一兆日圓也不介意的亞馬遜總裁 洞悉事業成敗的時間點,視不同的目的與業種

而定 13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成本 大和運輸,著眼於宅配業務中「看不見的成本」 所謂機會成本,就是未做最佳選擇時所損失的利益 著眼於缺貨、白跑一趟等常見的機會成本 將機會損失降到最低的事業 14 一味地削減成本好嗎? 日產V型復興的劇碼 削減成本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治之道是投資未來 積極產出問題兒童的新品牌 15 已經成熟的產業,還有未來可言嗎? 從乾手機得到靈感的「無扇葉風扇」 戴森開發家電的原動力是「使用者的不滿」 將軍事技術活用在掃除上 創新總是「由外而生」 16 商品粗陋但價格低廉,這樣的生意做得起來嗎? 印度的低價汽車,不管是後視鏡或是雨刷,都只在

駕駛座這一側才有! 重新檢討全球在地化 在新興國家研發,再賣到先進國家的逆向思考 印度的手機為什麼要附手電筒功能? 基礎建設未完備的新興國家反而能創新 17 居酒屋會比高級法式餐廳還要賺錢嗎? 餐飲服務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是什麼? 「我的法國菜」以四五%的原價率震驚業界 每日低價(EDLP)的宣傳效果更好 你的企業擁有足以對抗超低價格的價值嗎? 迎戰EDLP,一千日圓也賣得掉的咖啡 18 真正的對手是誰? 對百年企業造成威脅的西南航空 超低價的背後,打破常識的成本削減 「異軍突起」與「替代產品」的威脅 Freemium將會摧毀你的主戰場 如何對抗免費或者超低

價的服務? 結語──由你自己來創新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這些常識,你有嗎?   *工作守則中應該盡可能詳細規定,確實說明行動準則。   *最重要的是縝密的戰略以及戰術,一切都要從準備周到的計畫開始。   *不應該從打響公司名號的主力事業當中撤出。   *進行新的事業必定有很高的風險。   *任何產品都有一個不能再低的價格底限。   *如果要以價格決勝負的話,一定要比競爭對手的公司定得更低價。   *為了符合顧客需求,應該盡可能增加商品種類。   *成熟的產業很難期待能有比目前更高的成長。   *要提供顧客便利性,就得付出超額的成本。   *缺乏經驗及知識的

領域,不應貿然投入。   *海外戰略的基本原則,是以全球規模來思考,同時應該符合當地的顧客需求。   乍看之下,每一項都可視為一般的商業思考模式。然而,在激烈變動的時代中存活下來的優秀商務菁英們,卻有著與這些截然不同的思考與行動模式。   能維持十年的企業比率為六%強,而能維持二十年的企業僅為二%強。另一方面,在我們所度過大約四十年的漫長職場生涯中,能夠在這段期間一直生存下來的企業或商業,不到一%。   究竟,能夠在這場生存遊戲中勝出並存活下來的一%頂尖人士們,有著什麼樣的思考方式呢?當中是否有什麼法則?如果能夠讓一般的上班族也學到這些法則的話,不就可以成為人人稱羨的商務菁英了嗎

?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出發點。   想要知道少數成功人士所共同實踐的「思考法則」,就必須重新設定我們視為常識的各種準則。然後,重要的是去注意他們的行動和思考模式,吸收其中的精華,以學得箇中的週期式思維。   能夠這樣做的話,想必你也可以獲得驚人的商業武器。如此一來,工作會變得令人振奮,同時也能得到與成果相應、可觀的經濟報酬,藉此,你的人生必定能夠扶搖直上。   希望本書能夠扮演這樣的引導者角色。   引領豐富商務人生的最強武器   我個人是創業家,同時也是研究商業上提高知識生產力技巧的作家。在個人至今的經歷當中,無論是要開拓新事業的大型企業,或者是想要經營風險企業的人,我直接接

觸過許多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此外,藉由到目前為止從事過的寫作工作與演講活動,我也研究過許多商務人士的知識生產力。   於是,我漸漸體會出,以往一般人們所認為的商業技巧,未必有成就事業的優越性。我發覺創造出舉世聞名的重大成功或創新的人,並不只是聰明絕頂、善於邏輯思考而已,其實他們都有著共通的行動規範。   作為這些行動規範基礎的思考模式,與我們所想到的一般商業理論截然不同。這些思考方式由五個要素所構成,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這種循環系統,我稱之為「5A週期」。然後,透過分析國內外優秀的創業家、經營者以及開創時代的商機創造者們,如何從「5A週期」中創造、培養出自己的事業並且讓它們生

存下來,我試著將這個過程放進這樣的一個思考架構裡。   本書即是以知名創業家的起步或重要轉捩時期作為個案研究,將之放進「5A週期」當中整理所得的結果。為了讓普通的上班族也能夠培養商業創意,書中以腦力激盪的形式,讓讀者能夠參與假想的商業遊戲。針對這些題目,請讀者務必在腦海中仔細思考,試著轉換成一%的人們所擁有的思考體系。   各章節間乍看互不相關,不過,內容都是可以讓你磨練自己創新能力的重要概念。   在不久的將來,擁有或缺乏創新循環週期思考模式的商務人士之間,其差異想必會產生殘酷的「落差」。原因在於,能夠善用「5A週期」磨練創造力而不錯失時機的人,獲得壓倒性勝利的機率很高。他們不僅

能工作順利,總是神采奕奕,無論在精神上或是經濟上都可以過著豐富的商務人生;搭乘在向上的手扶梯上,必定能夠歌頌一帆風順的人生。   另一方面,囿於陳規,不能踏出嶄新步伐的人,對於充滿疲憊與後悔的人生,也必須有所覺悟。與其說這是向下的手扶梯,不如說是下沉的船隻。   善用「5A週期的力量,無疑將會大幅影響你自己的商務人生。   創新能力的產生與培育   坊間充滿著許多磨練商業技巧及邏輯思考力的書籍,我自己也寫過幾本有關思考方法與分析架構的商業技巧書。   這些書確實具有提高知識生產力的效果,或是能在猶豫不決時,作為引導至正確方向的綱領。   然而,如果大家都學會這些東西的話,

那就沒有差別了。即使它們具有立即的成效,卻無法帶來永續的優勢地位。畢竟,如果大家都用同樣的技巧或思考方式來提升生產力的話,相較於競爭對手,當然就談不上具有什麼優勢了。   今後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效率化的技巧,而是自身的創新能力。創新(Innovation),是經濟學家熊彼得在一九一一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當中所提倡的理論。這個詞彙所指的是,將全新的技術、思考與應用帶進產品與設計當中,藉此產生新的價值,並讓社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創新的基礎在於能夠發現新的商機,並具有不囿於固有觀念,能以自由創意來組織構想的能力。   無論你所從事的商業是新創事業或是既有事業,商務人士能否擁有符合顧客需求、提

供嶄新價值的洞察力、創意力及執行力,這些都與創新能力有關。   停滯的經濟總是不斷地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人們期待出現的創新是足以壓倒舊勢力、具有破壞性的創造力。   因此,能夠親自提出創新的人,若能將舊有的商業中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問題漂亮地解決的話,他們一定會被視為英雄。   然而,對創業家或經營者而言,與商業創新有關的行動力或思考能力雖然被視為不可或缺,至今為止卻沒有得到一般商業人士的重視。受到一般上班族歡迎的,終究都是好用、能得到短期效果的技巧。   不過,從現在起就不同了,無論你是業務員也好、經理人也罷,對於各種職務的商業人士而言,藉由實踐「5A週期」以追求商業創造力的時

代已經來臨。因為,毫無疑問地,今後商場所要求的將不只是在既有規則之下將業務效率化,也必須具備以創新手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勝負兩極化的激烈商業競爭中,如果你想要一直搭乘著向上的手扶梯的話,就必須持續保有本書所介紹的,奠基於「5A週期」的崇高理念、洞察力、創意力、執行力、分析力、適應力等能力。   無論你喜不喜歡,現實就是,時代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變化著。在這個時代中,新的創新接踵而至,不斷剝去舊面容的角質,有可能讓維持了上百年的商業模式在一夕間崩毀。   在這樣的時代中,只把「至今長期安定」當作理由而執著於舊有的商業模式與習慣,是十分危險的事。   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做的並

非預測未來或是杞人憂天,而是要有憑藉自己的力量來創造商業的能力。   奠定電腦界面與程式語言基礎,同時也啟發了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開發麥金塔的「電腦之父」艾倫.科提斯.凱(Alan Curtis Kay)曾經這樣說過: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發明它。」   如果你也想要預知未來的話,就得事先磨練自己的商業創造力,以便順應變化、靈敏地行動。   活用「5A週期」的能力,可以讓你的個人價值躍升;而且,它想必會是照亮你的未來、保護你免受意外威脅的最強商業武器。衷心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個你職涯飛躍的開端。 永田 豐志  

中古車貸款條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以下公告
【影片中若有少許未戴口罩片段 ,部分是在空曠區域以及周圍無五人以上群聚情況下所拍】
【 影片中若未有做到100%配戴口罩 還請各位見諒 】
【 在往後的拍攝中我們將更嚴謹的面對防疫 】
【 正在觀看本片的各位--少出門 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離】
----------------------------------------------------------------
除了在家,去哪裡都要全程戴口罩。

All members of the public are required to wear a mask at all times
except at home.

外出時は常時マスクを着用。

집을 제외하고 어디를 가든 항상 마스크를 착용해야합니다。

Memakai masker setiap saat terkecuali di rumah。

Trừ khi ở nhà, bạn phải đeo khẩu trang mọi lúc mọi nơi.

จำเป็นต้องสวมใส่หน้ากากอนามัยตลอดเวลาขณะที่อยู่นอกเคหสถาน。

#少出門#戴口罩 #COVID19 #小施汽車 #直播 #中古車

感恩指教訂閱~

開始製作影片後才發現,一部幾分鐘影片的完成需要多少人員的努力與辛勤,絕對跟起初所想的不一樣。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影片,謝謝大家幫忙分享與訂閱(記得按開訂閱旁的鈴鐺圖案呦~)。

支持小施持續的創作。

希望對於想購買二手車的朋友們有幫助

導覽:

https://reurl.cc/lZ4lj 小施汽車FB粉絲頁

https://reurl.cc/5q6R4G 小施汽車Instagram

https://goo.gl/KJtoiC 部落格商品連結(每2-3天更新)

https://goo.gl/XKWTGw 部落格內關於二手車買賣手法分享連結

https://goo.gl/nM9ZaE 關於二手車的一些簡易的鑑定判別方法分享

https://goo.gl/pgdW4r 老顧客心得分享

https://goo.gl/YXJVPj 二手車相關記事分享

https://goo.gl/YcWS54 二手車小常識分享

台灣中古車聯盟興起因素之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中古車貸款條件的問題,作者劉國龍 這樣論述:

台灣中古車市場備受汽車產業的高度重視,紛紛成立中古車聯盟,由統計資料顯示,自1999年起,台灣每年中古車過戶數已超越全年新車銷售台數,並且每年均呈現穩定的成長趨勢,單就2011年76.36萬輛的中古車過戶數來算,將近是該年新車銷售量的2倍以上。有鑑於國內中古車市場蓬勃發展,卻尚未有一套健全與合理的管理機制,不透明的交易環境與售後服務的負面形象,讓許多有意購買中古車的消費者卻步,隱然已成為中古車交易市場的發展瓶頸。本研究針對國內最具規模且實績最佳的保修聯盟興起因素,以實證研究等方法,來了解車商聯盟成功的關鍵因素。經實證研究結果,其成功關鍵有,1.一次修妥之保固制度對中古車聯盟有正面的作用。2.

日系中古車的高市占率會影響歐美中古車加入中古車聯盟的可能性。3.中古車媒體行銷之創造新聞性與話題性,對中古車商的行銷有提升效果。4.低利專案中古車貸款能增加中古車商的利潤與服務保證項目。5連鎖維修體系對中古車商之延長有償保固年限且增加保固率有加成效果。6.成立車況查定認證公司對提升中古車商技能提升、縮短工時和降低費用有正面的作用。7.中古車聯盟查定和鑑價之評鑑制度能增加中古車商的收益且提升消費者之滿意度。8.經銷商委拍中古車來源之車況透明化對中古車商收益的增加有正面的幫助。9.中古車B2C型態直接提供有三大品質保證和四大保固給消費者作為中古車商交易保證的後盾等九大因素。

賈伯斯如何超越賈伯斯

為了解決中古車貸款條件的問題,作者金正男 這樣論述:

21世紀的達文西,撼動世界7次的科技怪才!   賈伯斯帶領蘋果開啟個人電腦與數位出版時代,  一次又一次,改寫了遊戲、動畫、音樂、通訊、軟體產業規則。   他不斷自我超越,追逐極限,他說: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他一再看見未來、實現未來  一個人想要改變世界談何容易?賈伯斯卻顛覆了世界7次。  我們的世界因為賈伯斯變得更美好!  他從不停止前進,直到他離開為止。   做為一個帶給人們生活更為豐富的創新者,  本書帶你看見賈伯斯的7種決策能力,並效法他──  超越的本事、超越的膽識、超越的眼光、超越的執著,以及超越的熱情!   1發想力 X 決策──賈伯斯的創意激盪發想法  2人才力

X 決策──沒有哪個決策可獨力完成  3開發力 X 決策──劃時代高科技產品怎催生  4說服力 X 決策──賈伯斯式口才魅力動人心  5協商力 X 決策──培養過人協商才能的祕訣  6行銷力 X 決策──產品熱賣關鍵在市場行銷  7洞察力 X 決策──決策與日常生活環環相扣   一個決策養活上萬人,關於偉大的決策者史提夫.賈伯斯的一切   AppleⅡ、Mac、Laser Writer, Pixar, iPod, iPhone, iPad……賈伯斯如何能創造出顛覆全球的產品,關鍵在於他過人的決策能力。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位奇才如何將決策能力展現在創意發想、善用人才、開發能力、說話術、協調能力、行

銷能力,以及他對人生獨到的洞察力之上。   第一本以賈伯斯的策略如何能屢創佳績為探討的重點,引導讀者領會謀畫決策、落實決策的重要著作。   不管是什麼公司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最先要做的就是「市場調查」,但是蘋果公司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卻從來不做市場調查!因為市場調查在研發革新產品的時候擁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需要市場調查,領導蘋果前進的力量就是賈伯斯的決策能力!他是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知名數位產品的締造者!本書將他這種偉大的決策力,從創意思考方法、人才術、開發能力、說話術、協商能力、行銷能力、對生活的洞察能力等7個方面進行了集中分析!   本書生動地講述賈伯斯的事蹟和軼事

,以及對策略的洞察和教訓。透過有趣生動的故事,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賈伯斯做為一位決策者的力量的同時,也能夠學到像賈伯斯一樣落實策略的方法! 本書特色   人稱21世紀的達文西,顛覆世界七次的科技怪才──賈伯斯   本書讓你看見,賈伯斯如何透過七項偉大的決策,進行產業革命,徹底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 作者簡介 金正男(Kim Jungnam)   擅長以簡潔有力的筆法犀利的分析IT企業與企業體CEO,專門撰寫IT產業的報社專欄名作家。在他的部落格「快樂的撰稿人」專門與網友分享對產業的分析內容並且大方表達自身獨到的見解,因而成為點閱人次居高不下的個人部落格。曾經獲頒韓國著名入口網站Daum「2008年

IT:科技產業部落格記者獎」,並且一度登上由韓國部落格產業協會肯定的「2009年最具影響力部落格Top100」之列。   出版的著作有《IT三國誌》《Apple成為業界傳奇的秘訣》《What’s Next Apple vs. Nintendo 》《全球九大頂尖數位領導人的故事》《決定遊戲軟體命運的發想力與策略》。 譯者簡介 徐若英   筆名兩兩,現為專職韓文譯者。有散文、財經、童書、科普、自我管理等各類譯作出版。譯作種類多元,計有財經企管、兒童品格教養與生活類叢書。 前言  賈伯斯,謀定策略的完美典範 1發想力 X 決策──賈伯斯的創意激盪發想法2人才力 X 決策──沒有哪個決策可獨力完成3

開發力 X 決策──劃時代高科技產品怎催生4說服力 X 決策──賈伯斯式口才魅力動人心5協商力 X 決策──培養過人協商才能的祕訣6行銷力 X 決策──產品熱賣關鍵在市場行銷7洞察力 X 決策──決策與日常生活環環相扣 後記  賈伯斯的決策十戒準則附錄  史提夫.賈伯斯的傳奇一生 前言 賈伯斯,謀畫策略的完美典範   對於決策的誤解與偏見   決策相較於其他事務往往被低估的原因在於,除了扮演的角色不夠明確之外,癥結點是在無法呈現眼見為憑的結果。建築工程師可以拿出平面圖、電腦工程師可以端出軟體程式、服裝設計師可以展現設計圖,有憑有據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努力,但是決策工作並非如此。即便是世人眼中的天

才賈伯斯,也曾經遭人批評他不曾自己接過一條線路、交出一張設計圖,或是設計一個軟體程式。而發表這些談話的人,正是最初與賈伯斯合夥創立蘋果公司的另一名創辦人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為此賈伯斯一度被大家視為是獨占所有成果的機會主義者。   以電影導演為例。導演不需要自己編寫腳本、不參與演出、不用親自操控鏡頭,最後卻總以「影片是導演的傑作」之名坐擁所有榮耀。賈伯斯在蘋果公司的創立史上如同一名導演,而他在創業之初所做的一切,其實遠超過導演的角色。籌措資金、招募研發產品的開發人員、設置辦公室、採購零件並且親自組裝、測試,他甚至還親自送貨、收款。不但參與廣告和產品目錄的製作,從清潔到

採買員工點心,能做的事情他都親力親為。   若從謀畫策略到擬定計畫,進而完成計畫的觀點來定義,賈伯斯一個人就包辦了這一切。以完成一部電影來說,他一個人就充當了製作人、出品人、導演、宣傳、場務、後勤支援。儘管如此,如果還是有人認為賈伯斯搶了合夥人的功勞,這就表示此人看輕策略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工作的現場有許多人都輕視或貶低策略的重要性。前蘋果公司麥金塔系統設計小組的靈魂人物之一,安迪.賀茲菲德(Andy Hertzfeld),他在蘋果歷史網站「folklore.org」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誰最有資格說自己是麥金塔的創造者?比爾.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是最有力的候選

人。他幾乎獨立完成了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繪圖軟體等使麥金塔電腦發揮最佳效能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甫上市便造成轟動的應用軟體)。史密斯(Burrell Smith)也是同樣有資格的另一名候選人,他設計極具獨創性的積體電路板,展現了統合其他效能的卓越功能。但是,如果一定要選一個人,我的選擇必定是史提夫.賈伯斯。如果沒有他,絕對不可能有麥金塔系統的誕生。其他人必定也是盡責地在工作上發揮自身的創造力,但賈伯斯的願景、要求盡善盡美的熱誠、單純而堅定的意志,他那無須贅述、驚人且強烈的說服力,讓我們成功達成過去所設定卻困難重重的許多基準,甚至後來更超

越原先目標達到更高的水準。開發麥金塔系統的原動力如史提夫.賈伯斯已經揚名立萬,而我認為這份殊榮他絕對當之無愧。」   仔細琢磨這段話,一個決策高層的角色不言而喻。身為一個決策高層,賈伯斯除了構築願景也適時地刺激了團隊邁向願景的動機。開發麥金塔系統的過程中他擬定計畫也具體勾勒出達成的畫面,更因此贏得了麥金塔之父的榮譽。   在組織裡決策任務難以被認同的原因之一是,這個角色與分量的定義並不明確。如果問一百個人決策的定義是什麼,這一百個人的答案肯定都不一樣。因此,筆者在本書中將盡可能避免使用「決策者」一詞,以免可能讓大家誤以為做決策是決策高層的專利。其實決策能力如同創意或誠實,都是我們必備的重要能力

或人格特質。   決策者一詞在英語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最常見的「planner」意指擬定計畫的人,而用於指組織團隊並居中協調之意的「coordinator」也是常用辭彙。此外,必須要提出構想做為產品的雛型,並將之具體設計出來,於是決策者又被稱為「designer」。決策者要指導產品的品質水準並且予以督導,所以也有人以「director」稱之。在管理及整合某項專案使之順利成功的意義上,也使用「producer」一詞。   決策並非是決策高層的專利。所有參與專案的成員都有權干預計畫,尤其具備決策能力的人更必須以計畫者、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的身分支援整個計畫。事實上,可以說賈伯斯是兼任計畫

者、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等多重角色的「多功能播放機」。賈伯斯在研發麥金塔系統的同時,擬定了任何人都能輕易使用的個人電腦生產計畫,並且提出做為麥金塔初步構想的創意。   除了協調團隊成員的意見,從中研擬出完成麥金塔系統的方法,他還評估作業的成果,並予以策勵以求不斷提升產品水準,更進一步整合麥金塔團隊繁瑣的研發業務。   順帶一提。賈伯斯過去曾經在雅達利(Atari)公司任職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名遊戲企劃人員,設計了一款打磚塊的遊戲「突圍」(Break out);在皮克斯(Pixar)擔任的工作是技術指導;另外,在動漫卡通《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中,他則是該片的製作人。從他活躍

於各個領域的足跡來看,賈伯斯同時兼備計畫者、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等所有能力。正因為兼有這些能力,他得以躋身頂尖人物的行列。   在蘋果公司的營運史上,賈伯斯的決策能力為自己留下試圖超越加諸在他身上所有的批判,而鍥而不捨努力的痕跡。事實上,創業當時發生在賈伯斯與沃茲尼克之間的事,早已透露賈伯斯過人的決策能力。接下來,讓我們回到事發當時,詳細了解事件的經過。   天生的決策者締造蘋果傳奇   促成沃茲尼克投身個人電腦產業的動機,是一篇關於MITS公司開發的,世上第一部微軟(Microsoft)電腦「Altair 8800」報導所帶來的刺激。在惠普(HP)工作時,沃茲尼克主要負責開發影像設

備,離職後他開始獨立研發電腦,後來加入了由一群電腦科技迷組成的「自製電腦俱樂部」(Homebrew Club),並且公開展示其成果。   志同道合的高中學弟賈伯斯,針對他研發的產品所使用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簡稱記憶體)提出一個非常關鍵性的意見。一開始沃茲尼克用在組裝電腦上的記憶體是AMI公司開發的產品,而賈伯斯建議他改用當時英特爾(Intel)半導體公司還沒有公開上市的記憶體。關於是否改用記憶體一事,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各持己見有過不少爭論,但最後沃茲尼克還是接受了賈伯斯的建議,換掉原先使用的記憶體。關於這件事,沃茲尼克曾經表示,開發電腦的過程中那是他運氣最好的一次選擇。   然而,蘋果電腦

一號(AppleⅠ)未能如期引起自製電腦俱樂部會員們的關注。當時只有賈伯斯肯定蘋果一號的市場潛力,他希望兩個人一起合夥販售蘋果一號。沃茲尼克不認為有人會想買他的電腦,於是拒絕了這項提議;不過,在賈伯斯鍥而不捨的說服下,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   於是,賈伯斯到車行當銷售員賣車、沃茲尼克賣自己研發的電子計算機,不久之後兩人終於順利籌措到創業需要的資金。賈伯斯在這時期找來了另一名好友加入陣容,是他在研發電玩遊戲的公司任職時結識的同事,當時已經年屆四十歲的韋恩(Ronald Wayne)是商業經驗十分豐富的企業家。他了解兩位年輕人容易各持己見而產生摩擦,所以每當他們發生意見分歧的時候,總是居中扮演協調

者的角色。賈伯斯天生就有一種發掘人才的能力,入主蘋果的韋恩負責編擬合夥協議書,同時他設計了早期公司的商標以及製作產品說明書。   大量生產沃茲尼克研發的電腦,需要為數不少的印刷電路版(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這個部分他找來過去在雅達利工作時認識的霍華.肯汀(Howard Cantin)協助。肯汀原本就非常欣賞賈伯斯的才華,於是欣然答應協助才剛成立的蘋果公司。賈伯斯在這段期間促成了非常關鍵性的一次交易,他去拜訪一家電腦零售店Byte Shop的賣場經理人保羅.泰勒(Paul Terrell),希望他能採買蘋果一號,泰勒雖然當時對賈伯斯的產品抱持懷疑的態度,但最後還

是爽快地用現金採購了五十台蘋果一號。這是一場讓沃茲尼克感到不可置信、對蘋果而言深具紀念意義的交易,同時也確立了蘋果電腦的誕生。   賈伯斯的足智多謀持續展現在更多的需求上。生產蘋果一號急需要資金採購需要的零件,而此時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僅有的創業基金早已經山窮水盡。為此賈伯斯找了幾家銀行,試著說服對方貸款給蘋果公司卻遭到拒絕。後來透過交情甚篤的一位史丹佛大學教授的關係,取得了部分零件,但是其餘不足的零件,他幾乎跑遍整個矽谷,還是沒有任何一家業者願意供應蘋果公司需要的零件。所幸最後終於找到一家名叫基魯夫(Kierulff Electronics)的電子廠商,答應讓蘋果公司□帳先取用零件。若不是賈伯斯

的協商手腕夠厲害,根本不可能達成這項協議。在欠缺營運資金的情況下,還能取得所需要的零組件,這件事若非賈伯斯的能力根本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組裝工作需要的場地也是賈伯斯挪出來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草創期的蘋果公司是在賈伯斯家裡的小車庫起家,不過這個車庫可不是閒置的寬敞空間。原本是賈伯斯的父親在這裡經營副業,將修理好的中古車再轉賣出去,但因為賈伯斯的請求,他的父親於是把車庫讓給了兒子。   不僅如此。賈伯斯把自己妹妹結婚前睡的房間充當是公司的零件倉庫,然後把自己的房間挪出來焊接零件、組裝電腦。就在不甚寬敞的小房間裡,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兩人不分晝夜地工作。   工作台等生產電腦需要的裝備和各

種機具的採購工作,也是由賈伯斯一手包辦。每當需要人手幫忙組裝電腦的時候,賈伯斯總是毫不猶豫將工作交給自己的妹妹,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兩人則是謹慎地檢查組裝的產品有無瑕疵。確認完成的產品,就由賈伯斯充當送貨員,開車配送到下訂單的賣場,然後當場收取現金。   另一方面,Byte Shop賣場的經理人泰勒在收到蘋果一號的當下大失所望。那不是他期待中的產品,但是礙於和賈伯斯有言在先,也就只好勉為其難收下送來的電腦。泰勒簽收的蘋果一號銷量並不好,成了Byte Shop賣場的燙手山芋。儘管後來的蘋果二號是因為蘋果一號才有機會問世,然而品質粗劣的蘋果一號要不是因為賈伯斯的推銷能力,根本就賣不出去。   賈伯斯為

創業付出的艱辛不只這些。他拜託從事鑽石切割工作的伊莉莎白.荷姆絲(Elizabeth Holmes)幫忙負責帳目的整理;有一次組裝了一百台左右的電腦後,才發現必須追加五千美元來採買零件,賈伯斯便以他精湛的話術順利地向沃茲尼克的同事們湊到了五千美元。除此之外,清潔工作或產品說明書的整理等雜務,賈伯斯也同樣親力親為。   自生產第二代產品蘋果二號開始,賈伯斯的工作變得更加繁重。此時,賈伯斯開始體認到必須要搭配專業的行銷,以及更多的資金才能迎接下一場挑戰。   他說服了當代行銷大師雷齊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來負責蘋果電腦的宣傳。起初麥肯納並沒有意願接手這件事,最後卻被賈伯斯鍥而不捨

的精神所動搖。對賈伯斯激賞不已的麥肯納,為他引薦了美國創投界的傳奇人物唐.華倫泰(Don Valentine),華倫泰在初識賈伯斯時,對他的第一印象是,認為他是一個作風特異的人。賈伯斯並沒有因為華倫泰的主觀批評而畏縮行事,他仍然積極地四處尋找下一個可能的金主。有一次,經由介紹結識了持有英特爾公司認股權而致富的百萬富翁麥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親自參觀過賈伯斯的車庫工廠之後,馬庫拉同樣也折服於賈伯斯的能力,深信在不久的將來蘋果必定能躋身《財星》雜誌評選的美國五百大企業之列,於是毫不猶豫拿出九萬二千美元入股投資,對於只能算是剛起步的蘋果而言,這是正式成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性一刻。

  賈伯斯的創業精神如此,我們能批判他是搶功勞的機會主義者嗎?公司,是一個集結眾人力量合力去完成無法獨立達成的工作的場所。蘋果的成功是賈伯斯與沃茲尼克這對夢幻組合一起打拚出來的業界傳奇,只是過程中兩人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賈伯斯主事統籌策畫,而沃茲尼克負責電腦工程,彼此無懈可擊的合作,才能造就蘋果電腦成為今日業界的傳奇。   顛覆世界七次的決策能力   在導入正題開始探討賈伯斯的決策能力以及他的祕訣之前,我們先大略了解他究竟是如何顛覆了世界七次。   一如我們所知,以蘋果二號開啟家庭電腦時代接著以麥金塔系統再次定義個人電腦的賈伯斯,他再次發揮劃時代的決策能力以「Laser Writer」又一

次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在這之後,賈伯斯又策畫研發一種不再只是從電腦螢幕看見色彩,而是可以將色彩移到紙張上讓人們取得精美印刷品的裝置。賈伯斯特別赴日本拜訪幾家印表機公司的結果,其中佳能(Canon)公司有意願和蘋果合作共同開發印表機。但是新開發的裝置印出來的列印品質令人不甚滿意,他需要新的對策來解決問題。   多方打探的結果,賈伯斯找到了在一間小車庫甫創業的奧多比(Adobe),正巧奧多比也在開發新型的雷射印表機。賈伯斯對於奧多比正在研發中的電腦硬體興趣不大,卻對於能夠大大提升列印品質的印表機控制語言「PostScript解譯器」軟體的技術十分著迷。賈伯斯在當下便百分之百確定,如果能夠將這項技術運

用於和佳能合作的印表機,並結合麥金塔系統,必定能成功開發可以列印出成品精美又清晰的電腦系統。於是賈伯斯找到奧多比的兩位創辦人查爾斯.杰斯克(Charles Geschke)和約翰.華諾克(John Warnock),建議他們不妨拋開生產電腦硬體設備的念頭,成為一家專業的電腦軟體公司。奧多比原先開發的PostScript解譯器是以每英寸一千二百個網點來進行印製,但是為了蘋果新開發的Laser Writer印表機,賈伯斯進一步說服奧多比改為每英寸三百個網點以便自家的印表機也能套用PostScript技術。   賈伯斯允諾支付豐厚的權利金,並且投資二百五十萬美元認購奧多比一五%的股權。在兩家公司的通

力合作下終於成功打造出,結合奧多比的PostScript、蘋果的麥金塔系統及佳能印表機的Laser Writer Print系統。Laser Writer雖然是售價六千九百九十五美元的高價產品,卻是能輕易完整列印螢幕中圖文的劃時代系統。Laser Writer問世掀起出版業的一大革命,因為任何人只要有一台Laser Writer就能夠輕鬆出版刊物,這是賈伯斯掀起另一次新革命「桌上電腦出版」(Desktop)的時刻。   如果賈伯斯是個什麼都不做,只會搶別人成就,或不過是一個走運的男人,那麼他的成功也只能算是一、兩次的偶然。但事實勝於雄辯,日後他在許多不同領域裡展現了更具深遠影響力的決策能力。長

久以來一直在個人電腦產業貢獻才華的賈伯斯,在電影這一塊全然迥異的不同領域裡,同樣也激起了顛覆傳統的巨浪。認為運用電腦繪圖技術就能製作電影的賈伯斯,毫不猶豫地支付巨額美金接手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的前身,喬治.盧卡斯電影公司的電腦動畫部,之後由他更名為現在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早在推出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之前,皮克斯就已經是一家知名公司,以專門研發運用於電影製作技術的各種電腦繪圖軟體著稱,電影《魔鬼終結者2》中呈現的電腦動畫技術亦是皮克斯公司的傑作。   賈伯斯投下五千萬美元的巨額私人資金,在硬體與軟體上全力支援皮克斯策畫並完成高品質的動畫電影。   因此,全球第一部百分之百以電腦繪圖

技術製作的長篇動畫《玩具總動員》,就是在此決策力之下呈現的產物。《玩具總動員》在好萊塢的電腦繪圖技術方面形成莫大的影響,更為「電腦動畫」開啟了新紀元,而賈伯斯也從此成為在矽谷和好萊塢獨一無二的傳奇人物。   賈伯斯的偉大不在於在同一個領域裡常勝不敗,而在於他能在大家完全意想不到的全然不同領域,屢屢創下驚人的成功。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在電影界引起衝擊浪潮的賈伯斯,轉而將目光移向音樂領域。一直以來都在個人電腦產業發展的蘋果,大家都很意外這家公司竟然也投身音樂市場。賈伯斯在公司內部僅以兩名成員悄悄組成祕密小組,然後指示小組研發新產品並且做出樣本。八週之後當賈伯斯看到完成的樣品,當下即確定開發攜帶型M

P3隨身聽的可行性,於是隨即展開一連串的策略工作。他參與整個專案的過程,指示團隊要在九個月內完成第一代MP3隨身聽並且嚴密掌控研發進度。   研發過程中的各方面,賈伯斯都親自構思產品架構,並且指示依循方向。從年輕時代就酷愛音樂的他,是搖滾民謠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的粉絲,還經常拿著吉他親自彈唱來紓解工作壓力。他對音樂的感受力十分敏銳而且要求極高,他的團隊為了滿足老闆的耳朵,並且達成嚴苛的要求,必須不斷改善音質,盡全力做到符合賈伯斯在品質上的要求。觸控板的部分,賈伯斯同樣注重操作性能,他要求團隊想辦法拿掉電源鍵,對於整個界面需要的按鍵數量也要求甚嚴。   新產品「iPod」的誕生,

則如實呈現了賈伯斯過人的生產能力。每天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他都固定參與iPod魔法觸控板的製作過程,一直到自己能夠肯定整個品質之前,他不曾缺席過一天。在行銷方面,他同樣展現了積極的熱誠,由四名成員組成的小型團隊,負責籌畫產品的宣傳及行銷資料,而賈伯斯固定每週兩到三次會跟他們開會。除了賈伯斯以外,這四名成員的活動對外一切保密,而廣告標語中「把一千首歌曲裝進你的口袋」(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指的就是這幾個人通力開發出來的傑作。命名產品的過程中,團隊提出各式各樣的名稱,而從數十個名單之中賈伯斯選定「iPod」為新產品命名。   在生產iPod的過程中,賈伯斯又意識到除

了賣機器也該賣音樂,於是他開始策畫要開發「線上音樂商店」(iTunes music store)。「線上音樂商店」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所能提供的音樂數量。賈伯斯親自出面與各家唱片公司協商,並且極力說服對方,最後順利和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結盟,展開合作關係。將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音樂放在一個「空間」裡販售的驚人之舉,因為是賈伯斯才有了這不可思議的協商結果。   二○○三年音樂商店(iTunes Music Store)正式在線上啟動,然而早已經習慣於非法免費下載音樂的人們,對此付費機制議論紛紛,但直到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為止,音樂商店一共被下載百億首以上的付費歌曲,更因此顛覆了整個唱片產業。對於長久以來

因非法下載猖獗而苦不堪言的各家唱片公司而言,賈伯斯成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救世主。就連愛爾蘭搖滾團體U2的鼓手小賴瑞.慕蘭(Larry Mullen Jr.)在二○○四年接受《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的訪問時,也表達了激賞之意:   「蘋果和賈伯斯拯救了未來音樂產業。我們從不替人打廣告,但還是忍不住要說我們非常支持蘋果。」   關於賈伯斯的傳奇並未就此打住,這一次他的iPhone撼動了整個手機產業。遠遠超越一般手機,讓任何人都能輕鬆使用的智慧型手機iPhone,在二○○七年被《TIME》雜誌評選為最人性化的科技發明。   上市四年內銷售量突破一億台的iPhone,堪稱偉大之處遠

超越單純只是酷炫手機的登場意義。iPhone只是一個平台。一如iPhone與線上音樂商店的結合重新定義了音樂的交易,iPhone與App Store(線上應用程式商店)兩者的結合是音樂生態嶄新的開始。此舉造就了無數的音樂軟體開發者,藉由將自身研發的軟體放在App Store銷售,而賺取大把的鈔票。好比是美國的西部拓荒時代,App Store開拓出一塊機會的土壤,豐富了世界上無數個人程式開發者的人生。   即便已經顛覆世界六次,賈伯斯的決策能力在他動了胰臟癌手術、健康狀態極度虛弱的情況下,甚至於等著接受肝臟移植手術期間也沒有停擺過。即使是躺在病床上,賈伯斯仍然為了創造人生中最好的作品而努力。於是

,有了iPad的誕生。他不斷修改iPad的設計直到滿意為止,為了做出完美的產品更投注了自己全副的精力。   剛開始推出iPad這項新產品的時候人們嗤之以鼻,但是很快地iPad掀起了旋風式的超高人氣,銷售速度之快甚至登上「金氏世界紀錄」。iPad隨即廣泛被應用於出版界、媒體界、教育界、醫學界、商業界,從此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世界最大的跨國傳媒集團「新聞集團」主要股東魯伯特.梅鐸(Keith Rupert Murdoch)就曾經讚賞iPad是最好的新聞平台,而德國最大出版集團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Axel Spriner)總裁馬西爾斯.德普夫納(Mathias Dopfner)也曾於二○

一○年在德國的《明鏡周刊》(Der Spiege)寫下以下評論:   「我們應該要向拯救出版產業的賈伯斯每天感謝一次。」   這時候的賈伯斯以iPad第七次征服了全世界。仗著推出短短一年不到就已經銷售一千五百萬台的iPad狂銷買氣,市場上出現了一堆山寨版也跟著沾光,與之同時,一種叫做平板電腦(Tablet PC)的新興產業也開始蓄勢待發。賈伯斯當然又一次創下傲人的戰績,而世界也從一般個人電腦邁入「後PC時代」(Post PC)。另一方面,iPad的一舉成功也順勢拉高蘋果的身價。二○一○年五月蘋果擠下微軟,創下IT產業中市值第一名的紀錄。   從這些舉證歷歷的事跡來看,應該沒有人能否認以計畫者、

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等角色,在各方面展現過人才能的賈伯斯,是一個令人折服的偉大決策家。   接下來將導入正題,開始解析賈伯斯決策能力的本質與祕訣,並且徹底了解這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作者序 電腦業、好萊塢、音樂、零售事業、手機等,賈伯斯創立了五大企業王國。提供影片剪輯、錄音、相片編輯軟體的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在所有產業的獨創層面持續發揮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布倫特.施倫德(Brent Schlender)摘自二○○七年《財星》(Fortune)雜誌     談論賈伯斯的書刊不勝枚舉,究竟坊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書刊都在寫賈伯斯?因為,他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人想要改變

世界談何容易?而史提夫.賈伯斯卻顛覆了世界七次。他的蘋果電腦二號(Apple Ⅱ)開啟個人電腦時代,而麥金塔(Mac)OS X 作業系統的GUI(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更是掀起作業環境與操作介面劃時代的革命。結合麥金塔系統的Laser Writer(蘋果雷射印表機)率先奠定數位出版的時代到來,iPod與iTune則是將整個音樂產業連根拔起。iPhone引領手機市場的潮流,而iPad更是又一次改變這個世界。此外,皮克斯(Pixar)的出現促成了透過電腦剪輯動畫的新紀元。   《財星》雜誌推舉賈伯斯是:「十年來最傑出的執行長(CEO)。」他更是敵對企業Google的創辦人賽吉.布林(Sergey Br

in)和賴利.佩吉(Larry Page)最推崇的英雄人物。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執行長孫正義說:「賈伯斯,這個名字將是歷史上永垂不朽的驚嘆號!」並且盛讚賈伯斯是「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達文西」;而美國的知名企管顧問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則是稱呼他為「商界的蝙蝠俠」。   除了無人能出其左右的輝煌事蹟,賈伯斯的孤兒身世、曾經在車庫創業後來卻為種種因素被迫放棄一手建立的事業,正是他不畏挫敗的堅毅特質,坊間才會有那麼多關於他的書刊。儘管坊間已經有這麼多描寫賈伯斯的著作,筆者之所以毅然決然執筆撰寫這本書的理由是,因為,還沒有一本書是著重在探討賈伯斯的決策能力。   現今我們身在策

略重於一切的時代,藉由賈伯斯這樣的人物建立謀定策略的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九八○年代是一個高速成長的時代,具備能夠大量生產產品的能力最為重要。那是一個供給不足,只要做得出來消費者就會照單全收的時代;那也是一個只要大學學歷就能找到好工作,不僅是對企業,對人們而言更是受上天眷顧的時代。   越來越多的業者投身製造業促成了供過於求的時代,漸漸地市場行銷也開始受到重視。各行各業轉而更加審慎地了解、研究客戶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產品,然後建立自身的產品陣容。   行銷時代重視的是客層區隔,而非大量生產的供給方式,可以說是一個「多品種少量生產」的時代。不過,為客戶量身訂做的製作方式,存在著「缺乏特色的產品」充斥

市場的根本性問題,因為企業體在分析顧客需求時的切入角度都差不多。銷售過度的現象造成功能雷同的產品大量充斥市場,但人們卻也逐漸轉而期待出現更具差異性的創新產品。   創造革新性的產品很難只參考市場調查就能推出,市場上大多是根據調查,並在現有產品上增加某種功能的改良品罷了。蘋果公司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根本不做市場調查。賈伯斯的觀點是:「消費者是除非有人把自己的需求直接呈現在他們面前,否則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從不做市場調查。」先問消費者想要什麼才去製造新商品的做法,在現今製造技術平均化的時代是很難有所突破的。消費者自己能想得到的那種產品,不管是哪一家公司馬上就能輕而易舉做出來。   擁

有比別人更具特色、劃時代的產品,才能支配市場的時代已經來臨。想要推出能讓消費者驚為天人的產品,創造性的決策能力遠比市場調查更為重要。而我們,即將從賈伯斯的身上真切地領會到這個訓示。   一般企業的決策能力普遍弱於技術能力,這是因為他們並不以策略為優先考量。即使是製造、技術、市場調查方面具備完善支援體制的公司,往往不太正視策略的情形,也是屢見不鮮。此外,一般企業不以革新與創造性來一決勝負,而是以其他產品為評價基準的標竿,來開發追加某幾項功能的改良品為主,具備決策能力的人才也因此被剝奪了發揮創意的機會。如今,蘋果公司的大放異彩凸顯創意的重要性,策略的比重勢必也將藉此逐漸展露舉足輕重的地位。   蘋

果沒有自己的工廠,因此我們無法探討這家公司的生產技術,而許多產品的技術水準其實都足以超越iPhone或iPad。但是蘋果仍然以全球最強的企業之姿深受矚目,這全是因為賈伯斯的決策能力。賈伯斯的決策能力之精湛,足以稱其已達神的境界。賈伯斯的活躍表現以及他的決策能力,正是本書要與大家探討的內容。   賈伯斯過人的決策能力之所以能夠立於「決策之神」的地位,主要是鑑於他富有創意的發想能力、善用人才、開發能力、善於說服人的話術、協商能力、行銷能力,以及對人生獨到的洞察力。筆者將針對這七項能力提出精闢的剖析,並且詳盡解析他的決策能力。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藉此有別於其他同類書刊的不同角度,更深入了解賈伯斯這位了

不起的大人物,進而重新審視現下革新時代所需求的決策能力之重要性。   走筆至此,我不免有些擔心這本書或許會被誤認為是屬於決策者的書,而決策能力並不是只有決策高層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大家都需要如同賈伯斯過人的話術或是協商能力,而決策能力是身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具備的必要能力。決策能力是訂定計畫並且將計畫具體落實的能力,即便是非決策者也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這樣的能力不僅是競爭力的根基,更是一家公司的執行長或團隊的專案經理人等領導者,決定公司與團隊興亡盛衰的必備能力。賈伯斯身為一家企業的執行長是如何達到如此令人讚賞的成就?就在於他那過人的決策能力。他的許多能力我們可以視為是決策能力的一部分。如果你想

從賈伯斯的身上學到些什麼,那就培養自己像他一樣的決策能力吧! 前言賈伯斯,謀畫策略的完美典範對於決策的誤解與偏見決策相較於其他事務往往被低估的原因在於,除了扮演的角色不夠明確之外,癥結點是在無法呈現眼見為憑的結果。建築工程師可以拿出平面圖、電腦工程師可以端出軟體程式、服裝設計師可以展現設計圖,有憑有據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努力,但是決策工作並非如此。即便是世人眼中的天才賈伯斯,也曾經遭人批評他不曾自己接過一條線路、交出一張設計圖,或是設計一個軟體程式。而發表這些談話的人,正是最初與賈伯斯合夥創立蘋果公司的另一名創辦人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為此賈伯斯一度被大家視為是獨占所有

成果的機會主義者。以電影導演為例。導演不需要自己編寫腳本、不參與演出、不用親自操控鏡頭,最後卻總以「影片是導演的傑作」之名坐擁所有榮耀。賈伯斯在蘋果公司的創立史上如同一名導演,而他在創業之初所做的一切,其實遠超過導演的角色。籌措資金、招募研發產品的開發人員、設置辦公室、採購零件並且親自組裝、測試,他甚至還親自送貨、收款。不但參與廣告和產品目錄的製作,從清潔到採買員工點心,能做的事情他都親力親為。若從謀畫策略到擬定計畫,進而完成計畫的觀點來定義,賈伯斯一個人就包辦了這一切。以完成一部電影來說,他一個人就充當了製作人、出品人、導演、宣傳、場務、後勤支援。儘管如此,如果還是有人認為賈伯斯搶了合夥人的

功勞,這就表示此人看輕策略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工作的現場有許多人都輕視或貶低策略的重要性。前蘋果公司麥金塔系統設計小組的靈魂人物之一,安迪.賀茲菲德(Andy Hertzfeld),他在蘋果歷史網站「folklore.org」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誰最有資格說自己是麥金塔的創造者?比爾.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是最有力的候選人。他幾乎獨立完成了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繪圖軟體等使麥金塔電腦發揮最佳效能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甫上市便造成轟動的應用軟體)。史密斯(Burrell Smith)也是同樣有資格的另一名候選人,他設計極

具獨創性的積體電路板,展現了統合其他效能的卓越功能。但是,如果一定要選一個人,我的選擇必定是史提夫.賈伯斯。如果沒有他,絕對不可能有麥金塔系統的誕生。其他人必定也是盡責地在工作上發揮自身的創造力,但賈伯斯的願景、要求盡善盡美的熱誠、單純而堅定的意志,他那無須贅述、驚人且強烈的說服力,讓我們成功達成過去所設定卻困難重重的許多基準,甚至後來更超越原先目標達到更高的水準。開發麥金塔系統的原動力如史提夫.賈伯斯已經揚名立萬,而我認為這份殊榮他絕對當之無愧。」仔細琢磨這段話,一個決策高層的角色不言而喻。身為一個決策高層,賈伯斯除了構築願景也適時地刺激了團隊邁向願景的動機。開發麥金塔系統的過程中他擬定計畫

也具體勾勒出達成的畫面,更因此贏得了麥金塔之父的榮譽。在組織裡決策任務難以被認同的原因之一是,這個角色與分量的定義並不明確。如果問一百個人決策的定義是什麼,這一百個人的答案肯定都不一樣。因此,筆者在本書中將盡可能避免使用「決策者」一詞,以免可能讓大家誤以為做決策是決策高層的專利。其實決策能力如同創意或誠實,都是我們必備的重要能力或人格特質。決策者一詞在英語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最常見的「planner」意指擬定計畫的人,而用於指組織團隊並居中協調之意的「coordinator」也是常用辭彙。此外,必須要提出構想做為產品的雛型,並將之具體設計出來,於是決策者又被稱為「designer」。決策者要指

導產品的品質水準並且予以督導,所以也有人以「director」稱之。在管理及整合某項專案使之順利成功的意義上,也使用「producer」一詞。決策並非是決策高層的專利。所有參與專案的成員都有權干預計畫,尤其具備決策能力的人更必須以計畫者、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的身分支援整個計畫。事實上,可以說賈伯斯是兼任計畫者、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等多重角色的「多功能播放機」。賈伯斯在研發麥金塔系統的同時,擬定了任何人都能輕易使用的個人電腦生產計畫,並且提出做為麥金塔初步構想的創意。除了協調團隊成員的意見,從中研擬出完成麥金塔系統的方法,他還評估作業的成果,並予以策勵以求不斷提升產品水準,更

進一步整合麥金塔團隊繁瑣的研發業務。順帶一提。賈伯斯過去曾經在雅達利(Atari)公司任職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名遊戲企劃人員,設計了一款打磚塊的遊戲「突圍」(Break out);在皮克斯(Pixar)擔任的工作是技術指導;另外,在動漫卡通《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中,他則是該片的製作人。從他活躍於各個領域的足跡來看,賈伯斯同時兼備計畫者、協調者、設計者、督導者、製造者等所有能力。正因為兼有這些能力,他得以躋身頂尖人物的行列。在蘋果公司的營運史上,賈伯斯的決策能力為自己留下試圖超越加諸在他身上所有的批判,而鍥而不捨努力的痕跡。事實上,創業當時發生在賈伯斯與沃茲尼克之間的事,早已透露賈伯

斯過人的決策能力。接下來,讓我們回到事發當時,詳細了解事件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