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s廠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wms廠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柳榮寫的 新物流與供應鏈運營管理 和郭明強的 WebGIS之OpenLayers全面解析(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開南大學 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許君毅所指導 黃耀明的 自動化物流與人力混合運用之研究-以教科書產業為例 (2021),提出wms廠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訊化倉儲作業環境、商品追蹤機制、訂單整合出庫建議、績效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陳筱琪、陳文良所指導 許志宇的 探討環安戰情室設計—以不銹鋼W公司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戰情室、環安衛、節能減碳的重點而找出了 wms廠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ms廠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物流與供應鏈運營管理

為了解決wms廠商的問題,作者柳榮 這樣論述:

隨著電子商務、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普及與迅猛發展,傳統的物流與供應鏈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新零售浪潮的湧現,對物流和供應鏈提出了高效、敏捷、資料化、智慧化、系統化等更高的要求。物流作為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地位舉足輕重。如何構建新物流體系,從而做好供應鏈運營,是現代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物流與供應鏈運營管理》從供應鏈在新零售時代的表現出發,從傳統物流面臨的挑戰與發生的改變、新物流的變革、物流管理方法、智慧供應鏈與物流結合策略等層面,闡釋了新物流體系的構建、管理策略等相關內容。   本書圖文結合,通過實操內容展現了新物流管理與智慧供應鏈運營的全貌,既有理論高度,又具可操作性。

柳榮,採購與供應鏈專家會顧問、國內知名實戰採購供應鏈與精益化管理顧問、採購與供應鏈OTEP模型國家版權擁有者、時代智慧TWM(深圳)諮詢機構顧問、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DP浙江大學、暨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總裁班、MBA授課專家。 第1章 未來已來:新物流的時代背景 1.1 新零售時代需要新物流2 1.1.1 新零售模式的特徵4 1.1.2 新零售時代的共用路徑5 1.1.3 新零售時代的物流需求6 圖1.1-1 新物流生態6 圖1.1-2 線上零售的物流模式7 圖1.1-3 物流從業者分類7 1.2 智慧供應鏈需智慧、敏捷

的物流支撐8 1.2.1 OTEP模型下供應鏈模式的選擇9 圖1.2-1 市場需求的產品種類與數量四象限圖10 圖1.2-2 供應鏈模式11 圖1.2-3 供應鏈競爭模型12 圖1.2-4 採購與供應鏈競爭模型13 1.2.2 從敏捷、柔性供應鏈到智慧供應鏈14 圖1.2-5 新零售時代的智慧供應鏈與物流智慧化的表現15 1.2.3 智慧供應鏈對物流提出新需求16 圖1.2-6 物流資訊系統要滿足智慧供應鏈的需求17 1.3 新零售與新物流的五大價值18 圖1.3-1 國家出臺各類物流支持政策措施18 1.3.1 物流功能變革:提升物流價值18 1.3.2 物流產業鏈變革:向上下游延伸擴張19

1.3.3 物流空間變革:行業佈局和分佈20 圖1.3-2 多層次物流體系22 1.3.4 價值重心轉移:增強智慧服務22 1.3.5 管理工具變革:聚焦供應鏈管理22 1.4 人、貨、場重構下的新物流與智慧供應鏈23 1.4.1 人、貨、場的關係更迭24 1.4.2 人、貨、場的重構邏輯25 圖1.4-1 傳統零售產業鏈路結構25 圖1.4-2 人、貨、場的重構法則26 圖1.4-3 新零售的商業模式27 圖1.4-4 品效重構邏輯28 1.4.3 新物流與智慧供應鏈29 第2章 困則思變:傳統物流的挑戰與改變 2.1 傳統物流面臨的五大挑戰34 2.1.1 “全管道”形勢下的物流業務愈

發龐雜34 圖2.1-1 “全管道”的消費體驗34 2.1.2 工業互聯網下的物流變革37 圖2.1-2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架構40 圖2.1-3 端到端的全程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模型41 2.1.3 大資料化與智慧化的挑戰42 2.1.4 物流眾包與共用44 2.1.5 跨境電商下的物流挑戰46 圖2.1-4 物流企業在開展跨境物流業務時需要考慮的問題49 2.2 物流平臺的現狀:多態共生50 2.2.1 物流行業整合重組,謀求綜合發展50 2.2.2 末端競爭解決“最後一千米”53 圖2.2-1 “最後一千米”配送融合54 圖2.2-2 倉庫出貨的配送路線56 2.2.3 物流拆分,價值提升5

7 圖2.2-3 2015-2018年Q3京東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60 2.2.4 共用物流與眾包物流61 圖2.2-4 眾包物流的優勢與劣勢64 2.2.5 智慧化、綠色化、全球化65 2.3 新物流:更敏捷、更智慧、更高效69 2.3.1 什麼是新物流69 圖2.3-1 物流行業的演變路徑72 圖2.3-2 新物流系統72 2.3.2 全管道、全場景、一盤貨,實現最優配置74 2.3.3 借助物聯網實現資訊化與智慧化77 圖2.3-3 新物流的邏輯架構79 第3章 變革供應鏈:新零售驅動下的新物流 3.1 新零售帶來的物流變革82 3.1.1 品牌商需求升級82 3.1.2 物流模式升級

85 3.1.3 同城配送服務升級88 圖3.1-1 同城配送服務的資訊化建設方向91 3.2 戰略物流下的物流新模式92 3.2.1 電商物流模式92 圖3.2-1 我國物流市場格局93 3.2.2 冷鏈物流模式96 圖3.2-2 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資料及未來預測96 圖3.2-3 冷鏈物流金字塔97 3.2.3 生鮮物流模式100 3.2.4 農村電商與農村物流103 3.2.5 跨境物流模式105 圖3.2-4 海外倉模式108 3.2.6 雲物流模式109 3.3 新零售下的物流倉儲112 3.3.1 物流園與物流地產112 3.3.2 倉儲資訊化與智慧化115 3.3.3 物流倉儲

成本控制策略117 圖3.3-1 精益物流消除8大浪費119 3.3.4 傳統倉儲與雲倉120 3.4 智慧物流實施的三大階段124 3.4.1 標準化124 3.4.2 信息化126 圖3.4-1 物流資訊系統的服務物件與內容128 3.4.3 智能化128 第4章 融合共生:智慧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實踐 4.1 供應鏈競爭與物流成本控制134 4.1.1 供應鏈競爭分析134 圖4.1-1 企業競爭戰略邏輯圖135 4.1.2 物流成本的構成136 圖4.1-2 廣義物流成本構成137 圖4.1-3 流通型企業的物流成本138 圖4.1-4 生產型企業的物流成本139 4.1.3 物流成本

的控制要點140 圖4.1-5 作業成本導向法141 圖4.1-6 物流需求的預測流程142 4.1.4 物流成本的控制策略144 圖4.1-7 物流成本控制的3個原則144 4.2 新物流成本控制的八大技巧148 4.2.1 選擇交貨地148 4.2.2 選擇運輸方式149 4.2.3 各種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分析151 4.2.4 各種運輸方式的費用如何計算154 圖4.2-1 貨物運輸的其他費用156 4.2.5 運輸批次選擇158 圖4.2-2 載重量與運輸成本的關係159 4.2.6 運輸包裝探討161 4.2.7 運輸路線設計164 圖4.2-3 運輸簡化路線圖165 4.2.8 運輸

整合研究166 4.3 協力廠商物流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170 4.3.1 協力廠商物流與自建物流170 4.3.2 協力廠商物流供應商的選擇策略172 圖4.3-1 供應商的內因和外因分析176 圖4.3-2 發展戰略分析176 4.3.3 管理協力廠商物流供應商的誤區176 4.3.4 協力廠商物流供應商績效考核要點179 4.4 智慧物流系統與產品182 4.4.1 製造執行系統(MES)182 圖4.4-1 製造執行系統(MES)的構架183 4.4.2 倉庫管理系統(WMS)184 4.4.3 其他系統185 第5章 智能整合:智慧供應鏈運營的7個目標 5.1 以客戶為核心,以市場需

求為原動力188 5.1.1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188 5.1.2 智慧供應鏈管理的關鍵190 5.2 錨定企業核心業務在供應鏈中的位置190 5.2.1 企業聯盟191 5.2.2 供應鏈業務流程192 圖5.2-1 供應鏈業務流程模型193 5.3 共擔風險、共用利益的供應合作關係193 5.3.1 企業內部分析195 5.3.2 供應合作建議195 5.4 智慧系統優化運營效率197 5.4.1 智慧供應鏈系統197 5.4.2 智慧供應鏈系統的6個特質198 5.5 即時回應需求,讓供應鏈更智能198 5.5.1 即時回應需求199 5.5.2 如何建立即時回應機制200 5.6 透明化

與視覺化,供應鏈自我進化200 5.6.1 透明化與視覺化201 5.6.2 視覺化管理的作用202 5.7 降低合作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202 5.7.1 牛鞭效應203 圖5.7-1 牛鞭效應203 5.7.2 如何應對牛鞭效應204 第6章 新零售,新物流 6.1 新零售與新物流讓供應鏈自我進化208 6.1.1 產品傳遞維度208 6.1.2 體驗傳遞維度209 6.1.3 品牌傳遞維度210 6.2 餐飲與快消品對供應鏈提出新要求211 6.2.1 樹立流量零售理念,革新供應鏈價值211 6.2.2 認清多元零售市場,推動供應鏈創新214 圖6.2-1 傳統供應鏈模式與創新供應鏈模

式的對比215 6.3 人、貨、場重構,新供應關係誕生215 6.3.1 人、貨、場216 6.3.2 新供應關係的誕生217 6.3.3 供應鏈內部關係218 6.4 智慧供應鏈已成趨勢220 6.4.1 智慧供應鏈的主要特徵221 6.4.2 智慧供應鏈的全管道整合221 圖6.4-1 全管道供應鏈一體化運營222 圖6.4-2 智慧供應鏈的人、貨、場分解222 附:智慧供應鏈案例 225

自動化物流與人力混合運用之研究-以教科書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wms廠商的問題,作者黃耀明 這樣論述:

國內市占率最高的三家國中小教科書業者,其後勤的倉儲物流作業,大多維持傳統的人力作業,若以收益成本面而論,一本圖文並茂的教科書比同等頁數的空白筆記本還便宜,而正因教科書如此微利,物流等後勤單位更應有效的控制成本、避免人力重工、資源浪費。 本研究分析導入自動化物流系統與設備搭配人力混合運用,藉以輔助各項作業,整體教科書發貨作業將可提昇效能,降低出貨錯誤率,模擬整合所有倉儲作業以利貨暢其流,規劃整套作業流程,自產品入庫後交由自動倉存貨與供應現場補貨,回報庫存量給WMS系統,WMS系統依據訂單需求量進行儲位出庫建議與派車規劃,輸出包裹揀貨標籤,供揀貨員進行電子標籤輔助揀貨作業,包裹運用輸送

機進行自動捆包,流至貨件分類機進行堆疊與託運,通過分類機的包裹,回報WMS系統包裹紀錄,發送EDI託運資訊予貨運公司及客戶,讓客戶即時了解貨件出貨進度與發送到貨預告通知,為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經研究之後,本研究認為,個案公司在倉儲的存貨、揀貨、出貨紀錄與流程管理上,如能導入自動化物流系統與設備,1.WMS物流管理系統,2.AS/RS自動倉儲系統,3.CAPS電子標籤輔助揀貨系統,4.SORTER自動貨件分類機,將可改善目前耗費過多人工時與出錯率的改善,完成如期如質的發貨任務,進而達到客戶滿意與品牌競爭力。

WebGIS之OpenLayers全面解析(第2版)

為了解決wms廠商的問題,作者郭明強 這樣論述:

作為業內廣泛使用的地圖引擎之一,OpenLayers已被各大GIS廠商和廣大WebGIS二次開發者採用。借助於OpenLayers強大的擴展功能,可以與不同的WebGIS平臺產品相結合,開發出各具特色的WebGIS應用系統。本書的主要內容涵蓋WebGIS和OpenLayers的開發基礎, OpenLayers的快速入門、多來源資料載入、圖形繪製、OGC服務、高級功能,*後給出了OpenLayers的專案實戰——水利資訊線上分析服務系統。   郭明強 男,重慶人,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從事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和高性能空間計算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007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電腦科學

與技術學士學位;2013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圖製圖學與地理資訊工程博士學位。   第1章 概述 (1) 1.1 什麼是GIS (1) 1.2 什麼是WebGIS (2) 1.3 常見的開源WebGIS平臺 (3) 第2章 WebGIS開發基礎 (9) 2.1 Web開發基礎理論 (9) 2.1.1 B/S架構 (9) 2.1.2 用戶端技術 (10) 2.1.3 伺服器端技術 (14) 2.1.4 資料庫技術 (18) 2.2 Web程式設計基礎 (18) 2.2.1 頁面設計 (20) 2.2.2 事件機制 (21) 2.2.3 前後臺資料交互 (22) 2.3

WebGIS的框架結構 (26) 2.4 WebGIS開發的GIS背景知識 (26) 2.4.1 基礎幾何圖形 (27) 2.4.2 GIS地圖學基礎 (28) 2.4.3 GIS資料與應用 (31) 2.4.4 網路地圖資料服務 (33) 2.4.5 WebGIS的邏輯座標與視窗座標轉換 (35) 第3章 OpenLayers開發基礎 (36) 3.1 OpenLayers簡介 (36) 3.1.1 OpenLayers 5的體系架構 (37) 3.1.2 OpenLayers 5的工作原理 (38) 3.2 OpenLayers 5的API概要 (45) 3.3 OpenLayers 5

開發環境的配置 (48) 3.3.1 傳統開發方式 (48) 3.3.2 NodeJS開發方式 (50) 3.4 OpenLayers 5的調試方法 (54) 3.5 網站開發與發佈 (56) 第4章 OpenLayers快速入門 (57) 4.1 創建Web網站 (57) 4.2 搭建應用系統框架 (59) 4.3 實現地圖顯示功能 (60) 4.4 載入常用控制項 (65) 4.4.1 導航控制項 (65) 4.4.2 基本操作控制項 (67) 4.4.3 圖層控制項 (70) 4.4.4 滑鼠位置控制項 (75) 4.4.5 比例尺控制項 (77) 4.4.6 鷹眼控制項 (78) 4

.4.7 全屏顯示控制項 (80) 4.4.8 圖層探查控制項 (81) 4.4.9 動畫效果控制項 (84) 4.4.10 測量控制項 (88) 4.5 練習 (95) 第5章 OpenLayers之多來源資料展示篇 (96) 5.1 資料載入原理 (96) 5.2 基礎地圖資料(以ArcGIS資料為例) (97) 5.2.1 基於ArcGIS Server REST的瓦片地圖服務介面 (98) 5.2.2 基於ArcGIS Server REST的向量地圖服務介面 (100) 5.2.3 基於ArcGIS Online的瓦片地圖服務介面 (102) 5.3 開放數據 (104) 5.3.

1 載入GeoJSON數據 (105) 5.3.2 載入KML數據 (108) 5.3.3 載入GPX數據 (112) 5.4 公共地圖資料 (116) 5.4.1 載入OpenStreetMap (117) 5.4.2 載入顯示Bing地圖 (117) 5.4.3 載入百度地圖 (118) 5.4.4 載入高德地圖 (120) 5.4.5 載入穀歌地圖 (121) 5.4.6 載入天地圖 (121) 5.5 向量瓦片 (122) 5.6 多來源資料疊加 (124) 5.7 網格資訊顯示 (129) 5.8 地圖列印(匯出圖片) (130) 5.9 練習 (131) 第6章 OpenLaye

rs之圖形繪製篇 (132) 6.1 圖形交互繪製原理 (132) 6.2 幾何圖形的繪製 (133) 6.3 圖形樣式編輯 (136) 6.4 圖形交互編輯 (146) 6.5 練習 (148) 第7章 OpenLayers之OGC服務篇 (149) 7.1 OGC使用說明 (149) 7.2 OGC規範的載入原理 (150) 7.3 OGC規範資料顯示 (151) 7.3.1 載入WMTS (151) 7.3.2 載入WMS (153) 7.3.3 載入WFS (156) 7.4 練習 (158) 第8章 OpenLayers之高級功能篇 (159) 8.1 地圖標注功能 (159)

8.1.1 地圖標注的基本原理 (159) 8.1.2 圖文標注 (159) 8.1.3 Popup標注 (164) 8.1.4 聚合標注 (169) 8.2 投影轉換 (171) 8.3 視圖聯動 (174) 8.4 地圖定位導航 (176) 8.5 熱點圖 (184) 8.6 熱區功能 (186) 8.7 統計圖 (198) 8.8 軍事標繪功能 (205) 8.9 練習 (214) 第9章 OpenLayers之專案實戰——水利資訊線上分析服務系統 (215) 9.1 建設背景 (215) 9.2 系統需求 (216) 9.3 系統設計 (216) 9.3.1 系統開發模式 (216)

9.3.2 系統體系架構 (216) 9.3.3 系統功能設計 (217) 9.3.4 資料組織設計 (218) 9.3.5 資料庫設計 (219) 9.4 系統實現 (223) 9.4.1 環境部署 (223) 9.4.2 系統框架 (224) 9.4.3 資料庫查詢 (226) 9.4.4 基本功能 (228) 9.4.5 即時水情 (232) 9.4.6 即時雨情 (244) 9.4.7 颱風路徑 (253) 9.4.8 衛星雲圖 (268) 9.5 系統部署 (271) 9.5.1 系統打包 (271) 9.5.2 系統發佈 (272) 9.6 練習 (275) 參考文獻 (276

)   前言 WebGIS開發技術先後經歷了從JavaScript到RIA,再從RIA到JavaScript的發展過程。近年來,基於RIA的WebGIS開發技術已逐漸淡出,WebGIS傳統的JavaScript開發方式又開始流行起來,ArcGIS、MapGIS、SuperMap等各大WebGIS廠商的平臺產品也已將產品研發重心轉移到了JavaScript上。OpenLayers作為業內使用最為廣泛的地圖引擎之一,已被各大GIS廠商和廣大WebGIS二次開發者採用。借助於OpenLayers強大的擴展功能,可以與各大WebGIS廠商的平臺產品(如ArcGIS Server、

MapGIS IGServer、SuperMap iServer、GeoServer等)相結合,開發出各具特色的WebGIS應用系統。因此,一旦掌握了OpenLayers用戶端WebGIS開發技術,便可快速地實現與任何一種WebGIS服務平臺的對接。本書針對OpenLayers的WebGIS開發,從基礎到高級功能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講解,目的就是為了給廣大讀者提供一本能夠指導基於OpenLayers的WebGIS開發的參考書籍。 自2006年在武漢中地數碼集團開始從事WebGIS平臺產品的研發工作以來,我先後開發過WebGIS伺服器、JavaScript版本WebGIS用戶端、Flex版本Web

GIS用戶端、Silverlight版本WebGIS用戶端。在十多年來的WebGIS研發工作中,我體會到了做平臺產品不能“閉門造車”,要以一種開放共用的態度來做一個WebGIS平臺,這樣才能夠在WebGIS領域立足。而OpenLayers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借助OpenLayers的開放特性和強大的擴展功能,可以擴展各個WebGIS平臺的外掛程式,這樣就能做到用“多個外掛程式、一個系統”,去對接多個WebGIS服務平臺,避免了WebGIS用戶端功能擴展難,難以與各大WebGIS廠商的平臺產品(如ArcGIS Server、MapGIS IGServer、SuperMap iServer、Geo

Server、Google Map、百度地圖、天地圖等)融合的難題。這是我撰寫本書的主要動因,希望本書能夠給WebGIS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程式開發好愛者提供參考。 我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訊工程學院主講“WebGIS”課程,學生在這門課程的上機實踐中難以選擇某個WebGIS平臺進行學習,因為不同的GIS廠商各自提供的WebGIS用戶端開發庫都大相徑庭,學習難度大,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入門。在這種現狀的推動下,進一步促使了我下定決心,把自己多年來在WebGIS開發方面積累的經驗撰寫成書,將獲得業界認可的、開放的OpenLayers開發指導書提供給廣大學生,讓開設GIS專業的高校學生能夠基於此書

快速地瞭解、學習並掌握WebGIS,而不用再受不同WebGIS平臺的限制。希望本書能夠為高校學生的產學研、專業技能學習、創新創業、畢業設計等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高校GIS二次開發大賽是高校學生鍛煉和學習的最佳環境,雖然我指導的學生在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高校GIS技能大賽中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第六屆和第七屆連續斬獲特等獎,但是還有很多學生因為WebGIS學習難度大,缺乏一本能夠快速學習並接入自己熟悉的某個WebGIS平臺的開發指導書籍,限制了各種GIS二次開發大賽的進入門檻。為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入門門檻,本書對OpenLayers開發技術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講解,內容由淺入深,配以豐

富的程式示例,一旦快速學習並掌握了OpenLayers開發技術,就能夠快速地將其與自己熟悉的WebGIS平臺相結合,高效地開發出自己的WebGIS系統。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增強參加各類GIS大賽的學生的自信心,並指導學生快速地瞭解、熟悉並掌握WebGIS,提高項目實踐動手能力。 在十多年來的WebGIS項目開發實踐中,目前WebGIS系統已從單一的WebGIS平臺向多源異構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系統需要在一套系統中使用來自不同GIS廠商的資料,調用不同GIS廠商提供的GIS服務,這給WebGIS系統的可擴展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目前主流的OpenLayers剛好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使其已被

廣大WebGIS程式開發愛好者作為首選的WebGIS用戶端。在這個形勢驅動下,促使我下定決心,順勢推出一本全方位講解OpenLayers開發的技術書籍,希望能夠給廣大WebGIS程式開發愛好者提供參考。 郭明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副教授  博士後 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WebGIS產品研發經理  高級工程師 湖北地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顧問    

探討環安戰情室設計—以不銹鋼W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wms廠商的問題,作者許志宇 這樣論述:

自工業革命以來,環境惡化日益嚴重,也導致全球溫度逐漸升高,各國已重視經濟成長及科技進步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也紛紛投入節能減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資源化再利用、低碳生產、綠能佈局等措施; 職業安全衛生應是所有事業單位對於員工的基本職責,要降低潛在危害,增進勞工之健康及塑造舒適之工作環境,其最終目標是零災害。基於上述,探討一有效預防環境及職業安全衛生潛在風險,以系統方式建置Dashboard 來預防及進行PDCA 管理及改善,以消弭環安衛風險,達成企業永續發展。W 公司是大中華區不銹鋼產業領導廠商,具備煉鋼、軋鋼、退火、酸洗、削皮、冷抽之一貫作業不銹鋼廠,不銹鋼冶煉是高污染及耗能的產業,各國針對環

保議題、溫室氣體盤查、節能減碳、徵收碳費等議題均將鋼鐵業納入首波管制對象。另W 公司之生產設備較無自動化,需大量人力進行生產,人是不可抗因素,相對職災事故較高,故對於環境保護及職業安全衛生潛在風險,如何預防性管理是較急迫性的。為了能夠更瞭解W 公司環安衛運作情形,除了瞭解環安衛相關管理體系運作及現地觀察外,也針對安環部門之主管進行訪談討論,瞭解目前環安衛運作的困難點及理想的運作模式,作為Dashboard 設計基礎。本研究針對W 公司推動環安衛之相關做法,如執行面、系統面、管理面進行瞭解,W 公司對於環安衛之風險及績效管理有一套既有方式,但資訊無法立即共享、缺乏視覺化儀表可立即解讀及判斷、無相

關方式達到提前預警、異常無回饋等問題,導致執行日常管理時其分析及判讀需額外人工進行整理,且重大風險之控管往往都是發生了才知,無法提前預警。本研究透過作業環境監測-噪音進行Dashboard 設計來進行PDCA 管理及改善,降低管理上的風險,提供給W 公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