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充電座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usb充電座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iveABC編輯群寫的 Go Traveling學好英語環遊世界+LiveABC智慧點讀筆16G(Type-C充電版)超值組合 和佐藤大的 問題解決實驗室:用「設計觀點」來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原來這麼有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充iPhone 14 Pro用哪顆蘋果充電器最優?CP值最高不是新出的 ...也說明:最貴的蘋果官網140W充電器要價2490元,但給iPhone 14 Pro Max充電功率為25.99W;今年推出2款35W雙USB-C埠電源轉接器為1690元,迷你款充電功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希伯崙 和遠流所出版 。

長庚大學 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 李明義所指導 賴郁辰的 肢體擺動發電儲能裝置及充放電迴路設計、開發及驗證 (2009),提出usb充電座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動發電、肢體擺動、儲能電池。

最後網站多孔usb充電器- 人氣推薦- 2023年4月| 露天市集則補充:多孔usb充電器網路推薦好評商品就在露天,超多商品可享折扣優惠和運費補助。【旅行必備!超多孔USB充電器!】多孔USB充電器6孔USB充電器帆船排插家用旅行插座手機充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sb充電座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Go Traveling學好英語環遊世界+LiveABC智慧點讀筆16G(Type-C充電版)超值組合

為了解決usb充電座推薦的問題,作者LiveABC編輯群 這樣論述:

  超實用8大主題,出國旅行不能少!     行前準備 你能推薦一家不錯的青年旅舍嘛?   機場英語 你可以告訴我這趟飛行將會為我累積多少飛行里程嗎?   住宿英語 我們會晚一點到,請保留我們所預訂的房間。   餐廳英語 我們有八個人,有包廂的位子嗎?   交通英語 我可以在哪裡拿到路線圖呢?   購物英語 你們賣得最好的商品是什麼?   玩樂英語 你們提供哪些水上運動?   狀況英語 是否有任何副作用是我應該知道的呢?     以上這些出國英語必備句你都會嗎?   本書幫你集結彙整,一書在手暢遊無阻!     旅人詞彙心智圖+實用句+會話+旅遊資訊   依旅遊場景打造,讓你出國時,英語會

聽、會說、能溝通!     自助旅遊人人愛,但是英語能力成阻礙?!     有旅遊經驗的人不難發現,跟團旅遊有其便利性,而自助旅行往往能夠更深地認識當地環境及人文,自己參照旅遊指南、網路資訊或地圖走遍各地時,自然而然地會對整個遊覽的城市或地區更有概念,也能有更多機會親身接觸當地的人事物。英語是國際共通的語言,想要自助旅行的人免不了用英語與人溝通,這時候如果有足夠的英語能力,整趟旅遊的順暢度和愉悅度將大大提昇!     『旅人詞彙心智圖』聯想式學習法,英語學的快又好!     本書共8大旅遊主題、47個情境單元,涵蓋旅行時會遇到的各種情境,從行前安排、旅遊相關諮詢及訂機票等,到搭機、住宿、餐飲、

交通、 購物、娛樂活動及旅遊時的各種突發狀況,不論是旅遊行前或旅遊途中的所有大小事,都一應俱全。本書特別設計了「旅人詞彙心智圖」,以聯想歸納的方式記憶單字及詞彙,並提供實用句、真人影片會話及補充相關旅遊資訊,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拓展旅遊視野及知識。     「旅人詞彙心智圖」記單字及詞彙更有效率     每個單元依主題以「心智圖」(Mind Map)的方式整理相關字詞,透過聯想與歸納來幫助記憶,讓學習能夠更有系統且有效率。     針對特定詞彙,我們亦提供了詳細說明,讓您不但認識單字的意思,也了解其相關資訊。   旅行必備常用句,要會說的、該聽懂的,這裡通通有!     分「旅人要會說」及「

旅人要聽懂」兩個部分的常用句,學習如何實際應用「心智圖」中所學的詞彙(句中以黃色塊標示)。另外特別提供可作替換的詞彙,幫助讀者舉一反三、學得更多。     『Speak Out 旅人要會說』精采例句     我們一行人中有幾位小孩;你 們是否備有兒童座椅呢?   We have a few kids in our party; do you have child seating available?   不好意思,三位的話,要等多久?   Excuse me, what’s the wait time for a party of three?   用走的大概要多久才會到達海邊?   How

long would it take to get to the beach on foot?   免稅商品跟正常訂價的價差是多少?   What is the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duty-free items and regularly priced items?   我想要租借這個展覽的語音導覽。   I’d like to purchase an audio guide for this exhibit.     『Listen Up 旅人要聽懂』精采例句     我將帶領這個旅行團,我會在外面的巴士站等大家抵達。   I’m leading the to

ur group and I’ll be waiting outside the bus station for everyone to arrive.   您的機上餐點想要選雞肉飯還是麵呢?   For your in-flight meal, would you like chicken with rice or the noodles?   各位女士、先生請注意,有一班航班已變更。海洋航空第815號班機現在將會從 F44號登機門啟航。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have a gate change. Oceanic Flight 815 will now de

part from gate F44.   晚安,我是打來跟您確認您下星期五晚上到星期日的預約。   Good evening, I’m calling to confirm your reservation for next Friday night until the following Sunday.   請將您的行動電話轉為靜音並 請不要在這個展區內拍照。   Put your cell phones on silent and please refrain from taking pictures in this exhibit.     真人影片、互動家教,看看老外怎麼說!    

 全書的主題對話都拍攝成真人影片,邊看影片邊學習道地的口說英語,彷彿身歷其境、遍遊各地。   對話中的實用單字、片語及慣用語等,也詳盡解說並適時提供相關補充,讓讀者能深入了解其用法及含意。     「旅人加油站」延伸補充增加學習樂趣!     每個單元都精心規劃了與各主題相關的延伸學習,包括圖解單字、好用句、旅遊資訊及情報等,讓您為旅程做好準備的同時,也能增添旅遊常識。     互動學習軟體+點讀筆雙效學習,聽說能力大幅提昇!     本書搭配真人拍攝影片的互動學習軟體,不僅訓練你的英文聽力,更可跟著光碟中的真人影片去學習及模仿純正的美式口音,讓你不只會閱讀,英語聽說能力更能不斷進步。本書還支

援LiveABC點讀筆功能,讓你可以隨點隨聽,增進學習效率,隨時加強你的英語聽力與口說能力!輕輕鬆鬆學會老外都在說的道地英語!     《LiveABC智慧點讀筆16G(Type-C充電版)介紹》   ★高科技光學感應筆頭,以筆尖輕觸文字或圖片即可發音   ★隨點隨聽,學習零距離   ★內建高品質喇叭,可外接耳機,打造專屬的語言學習環境。   ★內建16G大容量記憶體,可儲存多本書的檔案。   ★搭配錄音卡使用,錄音效果有如一般錄音筆。   ★尺寸:15.1CM*2.0CM*1.9CM   ★重量:36±2公克(含鋰電池)   ★記憶卡:16GB記憶卡   ★配件:USB傳輸線、使用說明書、錄

音/音樂卡、字典卡

usb充電座推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冰箱 #收納 #冰箱收納盒
【電動切蒜器、蒜泥盒、冰箱收納盒 補貨團】9/7~9/14
👉https://mami.pops.tw/h5kfw

這集跟大家介紹,我平常幫孩子做早餐、帶便當,快速處理食材、冰箱整理收納好物哦!

我先幫大家把重點畫出來
01:20 電動切蒜器
03:21 蒜泥分隔盒
04:27 冰箱收納盒A組 萬用食材組
05:28 收納底座的妙用
06:07 冰箱收納盒B組 大型食材組
07:02 冰箱收納盒S組 小型食材組
08:23 正確蓋蓋子的技巧
09:30 雞蛋收納、雞蛋抽屜
09:51 玻璃水瓶
10:01 玻璃油(醬料)瓶


這台飛樂 #鬆搗菜菜籽 電動調理機我大推的原因是:有大小二個玻璃料理杯,就算只是一顆蒜也能打~處理少量食材例如:蒜末、蔥花、寶寶的副食品,都很方便好用!
重點是👉玻璃材質安全、好清洗、不會像一般塑膠材質的料理杯容易卡味道、會有刮痕,而且不能放烘碗機消毒~
飛樂這台電動食物調理機,使用420不銹鋼刀片,刀片、料理盒、防濺隔板都能放洗碗機、烘碗機烘乾消毒,而且它是用USB充電的,不用到處找插頭就能處理食物,我覺得超方便!!真的大推👍

冰箱收納盒使用上有幾點要跟大家提醒~
1️⃣我很強調它是「冰箱收納盒」,不是「保鮮盒」,真要保鮮效果特別好的,請選擇真空的保鮮盒效果最優
2️⃣盒身是SAN材質(又稱AS樹脂),耐熱溫度80~100度,耐衝擊、抗酸鹼,可以放洗碗機和烘乾機,盒蓋是偏軟的LDPE, #盒蓋不能進烘碗機和洗碗機哦!
3️⃣從冷凍拿出來,記得先放室溫2-3分鐘後,再打開蓋子,避免蓋子裂掉~~這點真的要特別注意

肢體擺動發電儲能裝置及充放電迴路設計、開發及驗證

為了解決usb充電座推薦的問題,作者賴郁辰 這樣論述:

開發無污染之新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先進國家努力之目標,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肢體動作頻繁,其動能若能有效轉換與儲存成電能,即可開創一種新的環保能源。本研究之目的為開發一套具有發電、儲能與放電功能之「肢體擺動發電儲能裝置」,針對人體在日常生活中上肢與下肢等運動方式,分析其擺動模式進而設計發電機機構,再經由加工組裝實現機構雛形。本研究之工作內容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進行肢體擺動電能轉換單元設計,工作內容包含三項,發電機構設計、機構動態模擬及發電電壓分析;發電機構設計理念係利用人體行走時上下肢擺動,將發電機構固定於小腿上,再利用小腿之簡諧運動使機構內擺錘擺動,其所產生之動能,經由擺臂帶動固設於發電機構上方旋

轉軸上之增速齒輪箱,進而透過樞接於增速齒輪箱輸出軸上之微型發電機使其轉動發電;發電機構包含一微型電機、增速齒輪箱、擺臂、擺錘及外框架等元件;所開發之發電機構擺臂長度為15公分,外框架成倒扇形,其下緣寬度為12公分,擺錘擺動幅度為45度,擺錘重量為200克;本研究係利用Solid Works工程設計軟體進行機構設計與分析;接著,利用動態模擬分析軟體COSMOS/Motion進行擺錘機械能轉換為動能之模擬分析。模擬時係設定小腿長度(膝關節至踝關節距離)為45公分,發電機構上緣之旋轉軸中心距離膝關節旋轉中心為22公分,小腿擺動幅度為50度,每秒行走1步(1Hz),模擬結果發現擺鎚可產生5760mWh

之動能。然後,本研究便進行實體加工並組裝完成發電機構雛型。接著,也進一步測試發電電壓,測試方式係以手部來回晃動外框架,每秒使動擺錘來回擺動一次的方式,再以TDS1012示波器記錄發電機輸出端之電壓波形,實驗結果得知發電機輸出電壓波形為正旋波,頻率約為300Hz,峰值電壓為2.1V。本研究第二部分係進行儲能及放電迴路設計;工作內容包含儲能電池選用評估與電路設計製作。首先在儲能電池選用評估方面,係將市售手持式電子產品所常用之各類二次電池進行能量密度比及安全性分析,最後選定鋰聚合物(Li-po)電池,其特性為能量密度高、操作電壓高、輸出功率大、放電平穩、工作溫度區間大、充放電循環可達 500 次以上

及自放電低與儲存壽命長等;接著,進行放電迴路設計製作,本研究為了達到最終產品符合可攜式與微小化之設計目標,因此選用無需外加工作電壓且為低電壓輸入之升壓轉換器(TI TPS61200DRC),僅需提供高於0.5V之輸入電壓,即可升壓並輸出5V之直流電,所以藉由此元件便可做為儲能升壓至4.2V供鋰聚合物電池充電使用;至於儲能及放電電路之設計係由發電機馬達為輸入端,經由三相全波橋式整流器進行直流轉換,再利用升壓轉換器升壓至4.2V,俾能將電能儲存至電池中。本研究係使用Altium Designer 6.8 電路設計工具軟體開發儲能及放電迴路,並已完成電路實體製作及電路盒。第三部分之主要工作係進行統整

合與應用實驗;工作項目包含系統元件整合、系統測試規劃與輸出功率分析。首先,系統元件整合是將第一部分完成之肢體擺動電能轉換單元與第二部分完成之儲能及放電迴路單元進行整合;在完成發電機與儲能及放電迴路連接後,系統測試方式係以手部晃動外框架,每秒使擺錘來回擺動一次的方式,再以TDS1012示波器記錄發電機輸出端之電壓波形,實驗結果得之發電峰值電壓為4.2V。接著,本研究為了驗證所開發之「肢體擺動發電儲能裝置」確實能符合原設計之目標,也進行了人體穿戴發電應用驗證;實驗係徵召一位身體健康年輕之受測者(年齡28歲,身高175cm),將發電機構固定於離膝關節20公分處,電路盒固定在大腿後,並連接發電機構與儲

能及放電迴路;本研究係利用NI USB-6009 訊號擷取器連接於儲能及放電迴路輸出端以擷取充電電壓;為了評估受測者在不同速度下之發電功率,本研究也分別設定了三種跑步機之履帶速度(3、4及5km/h)進行實驗。另外,儲能及放電迴路輸出端以500Ω電阻為模擬負載。實驗數據顯示發電功率與受測者行走速度成正相關;其中,受測者在設定為 5km/h之跑步機履帶速度時可產生856mWh電能。除此,為了評估人體小腿長度(膝關節至踝關節之距離)對發電功率影響,本研究也進一步徵召三位健康男性之受測者,其小腿長度分別為41、45與51公分,實驗時係設定跑步機之履帶速度為5km/h下進行,儲能及放電迴路輸出端以50

0Ω電阻為模擬負載,實驗數據顯示發電功率與受測者之小腿長度成正相關;在固定為5km/h之跑步機履帶速度下,小腿長度41、45與51公分時,分別可產生617、856及1119mWh電能。最後,為了評估不同速度下之儲能電池儲能效率,也徵召一位受測者,分別設定3、4及5km/h之三種跑步機履帶速度進行實驗,儲能及放電迴路輸出端以儲能電池為負載,實驗數據顯示受測者行走速度與充電效率成正比,在3、4及5km/h 之跑步機履帶速度測試條件下分別有40±3,52±5及77 ± 7%的充電效率。本研究所完成之「肢體擺動發電儲能裝置」,係由人體穿戴及行走時小腿之往復運動產生電能;經實驗顯示所能發電之功率,於行走

速度為5km/h時可產生1100mWh,此電量已足夠滿足一般可攜式電子產品所需電力;行走速度越快,此裝置發電量越大;另外,本研究也進行了應用驗證發現行走速度與小腿長度會影響發電功率。未來可進一步進行發電機構及儲能及放電迴路微小化設計,增加其實用價值。

問題解決實驗室:用「設計觀點」來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原來這麼有趣!

為了解決usb充電座推薦的問題,作者佐藤大 這樣論述:

  用「設計觀點」來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原來這麼有趣!   〔獨家收錄佐藤大台灣版序,給你更多最新觀點!〕      LOTTE、ST.CORPORATION等日本知名企業,   可口可樂、LV等歐洲頂級品牌,   甚至連製作「筷子」、「木桶」的傳統工藝工匠,都成了他的合作對象。   一舉公開世界級「發現問題專家」佐藤大的腦中創意寶庫!      正因為必須以新觀點解決問題,才要以「設計觀點」來思考,也才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一直困擾自己的各種問題,成為「靈感泉湧」的體質,發現解決問題的新對策,看到真正的課題,找到正確答案!──佐藤大      手上常常有超過三百件案子同時進行的設計師佐藤

大,   到底是如何保持靈感源源不絕?   找到能順利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是能以120%力氣幫助客戶激發出最大潛力?   能設計出讓人們產生安心感、又創意十足的商品與空間?   又能對工作樂此不疲、幹勁十足呢?      接受LV、可口可樂、TOD’S等國際知名品牌委託設計的佐藤大說:   我不是那種天生鬼點子特別多的人,其實我的腦子常常「空空」的。      正因為他必須以新觀點解決問題,成為「靈感泉湧」的體質,所以常常「淨空」腦袋:   .他讓淨空的腦子一次只思考一件事情。   .他用「小小的筆記術」讓點子產生化學反應。   .他說搔破頭也想不出點子時,就要有「斷念的勇氣」。   .他

讀書很慢很慢,畫畫也很慢很慢,但反而讓點子有發酵的機會。      除了「淨空」腦袋,再吸收更多點子,佐藤大還發現這樣做能真正「解決問題」:   .「正確答案」其實存在於不安與安心的夾縫裡。   .質疑理所當然的事。   .「重組」也是絕妙的解決方法。   .學會從「高峰」倒推,進而了解設計與市場行銷之間的差異。      除了能用靈感解決問題,佐藤的工作哲學,也是讓他突破一道道課題的動力:   .抱著半調子的心態做事,會立刻被看破手腳。   .工作真的很辛苦,不能期待從工作中得到能夠滿足自我欲求的樂趣。   .找不到答案時,就選擇最麻煩、逆風最強的一條路走吧。      本書分為「發現問題」

、「點子量產」、「解決問題」、「點子的傳達方法」與「設計」等五個章節,並介紹各種技巧。      希望讀者朋友也能「淨空」腦袋來讀這本書,從而發現潛藏於無趣日常生活中的小點子!並且發現非常棒的「問題」!    名人推薦      朱旭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主任〕   吳東龍〔設計觀察作家〕   周俊仲〔台灣李奧貝納廣告首席創意執行長〕   官政能〔實踐大學副校長〕   許杏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陳建雄〔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主任〕   陳禧冠〔仁寶電腦工業創意中心副總經理〕   黃子佼〔多媒體跨界王〕   黃聲遠〔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共感推薦(依

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佐藤大   國際知名設計師,nendo設計事務所負責人。   1977年出生於加拿大,2000年自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2002年拿到早稻田大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後,於同年創立nendo設計事務所。   他以「讓人感受到小小的!」為設計概念,以東京、米蘭、新加坡為據點,經手建築、室內設計、商業設計、平面設計等各種領域的設計。被美國《新聞週刊》選為「受到全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他領軍的nendo設計事務所也入選「全世界矚目的100家日本中小企業」。他亦榮獲《Wallpaper﹡》雜誌(英國)以及《ELLE DECO》雜誌國際設計大獎。   2

015年更榮膺Maison et Objet(法國)的年度最傑出設計師大獎。其代表作品被收藏於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等世界各大美術館。2012年起,擔任早稻田大學的兼任講師。   nendo官網:www.nendo.jp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遠流)、《超譯尼采》、《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雷霆隊長》、《那天之後的建築:伊東豊雄的後311新建築觀》、《至高的音樂:百田尚樹的私房古典名曲》《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

》等書。   〔獨家收錄〕佐藤大台灣版序  前言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才能看到真正的課題    第一章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便能發現真正的「問題」──佐藤大的「發現問題」講座  1 真正的課題藏在對方話中的「含意」  逐步剔除「限制」,才能增加選項  2 重要的是往前「半步」的感覺  發現「空隙」,設法填補  3 「好像有卻沒有」往往來自「偶然的不便」  「好像有卻沒有」的點子,是由一個點子起始,並且能逐步發展  4  從「不經意的想法」找課題──串燒式發想法  不經意的想法會在旁人的腦中成長  5 「重看一遍」,情報也會跟著倍增──推薦「超級慢讀法」  重看一遍的要

點,好比暢飲啤酒時的「快感」與「深度」  6 比起「漂亮」,「帶點缺陷美的可愛」更令人印象深刻  「積極+消極」是讓點子留存在記憶中的條件  7 「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往往能有新發現  「只能硬著頭皮去做」也是發現課題的機會  8 將「偶爾」變成提示,也是一種鍛鍊腦子的方法  比起品味,「喜歡」才是能否持續的關鍵  9機會是「三層結構」──讓好運不斷到來的方法  愈是勇於嘗試「麻煩」,愈能發現機會與課題    第二章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就能發現好像有卻沒有的「點子」──佐藤大的「點子量產」講座  1 不必刻意找點子──以「掃視」方式讓點子浮現  透過將「點」連成「線」的遊戲,鍛鍊周邊視野力

 2 比起點子「迸出的方式」,更需要的是讓點子「迸出的體質」  靈感泉湧的體質,是從努力「減少變化」開始  3 似曾相識感有時也能成為「武器」  「究竟有百分之多少的人看過?」──調整似曾相識感  4 藉由「圖地反轉」的原理,磨練點子  以「平視」觀點,看待所有事物  5 相乘「理所當然」,創造出「菜單」中沒有的點子  不會引發「食物中毒」的組合訣竅  6 藉由「小小的筆記術」,讓點子產生化學反應  藉由角色扮演,鍛鍊「共鳴力」  7 愈是不怎麼樣的想像,愈能讓點子「發酵」  只需「退一步想」,點子便能無限衍生  8 確保點子「輸入」與「輸出」的循環3步驟  不要區分黑白的「灰色思考」  9

天馬行空的想像能「引出更多的點子」  以「反反得正」的方式,激發更多點子  10 有時候「忘記的能力」反而能喚來下一個點子  搔破頭也想不出點子時,就要有「斷念的勇氣」  11 藉由「早點發現錯誤」與「二選一」,形塑點子  養成鎖定「兩個極端不同選項」的習慣  12 擁有好幾個讓腦子感覺快活舒適的「開關」  「放任腦子」,準備各種適合的環境抽屜  13 為求「1%的感覺」,需要99%的邏輯  右腦與左腦,各有明確的「使用功能」    第三章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便能發現真正的「解決方法」──佐藤大的「解決問題」講座  1 逐步打破規則  活用「離題」一事,解開早已僵化的點子  2 「正確答案」

存在於不安與安心的夾縫之間  意識到所謂的「安心感範圍」  3 唯有顛覆才能得到「思考的自由」──打造新答案的方法  連結毫不相關的因素,發揮顛覆力  4 不是「1+1」,而是「1÷2」──理所當然的質疑方式  如何培養質疑理所當然之事的「濾鏡」  5 「重組」也是一招絕妙的解決方法  「renewal」與「redesign」的差異  6 配角也有小兵立大功的時候  「配角」往往處於扭曲、偏頗的位置  7 以「線」連結現有的東西,便能得到答案  了解「點」、「線」、「面」之間的差異  8 盡情延伸優點才能凸顯「差異」  執著於相對評價,反而凸顯不出差異性  9 從「高峰」倒推──設計解決的路徑

 學會如何倒推,了解設計與市場行銷之間的差異  10 「任性」與「講究」之間的拿捏功夫  答案不在腦中,而是在「桌上」    第四章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便能發現切中要點的「訊息」──佐藤大的「傳達方式」講座  1 「這點子能打電話傳達給朋友們的媽媽嗎?」  「淨空腦子」能讓你保持「門外漢的觀點」  2 商品是一種訊息──以何者的觀點傳達,決定了一切  訊息要能切中要點,才不會失焦  3 常常問自己是否「努力正確的傳達」  藉由「拆解」作業,盤點現有的一切  4 「具象化」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並訴諸五感  「選購CD封面」也可以鍛鍊具象化能力  5 了解「你給別人的印象」以及「你想給別人的印象

」之間的差異  利用「誘導力」,硬是改變對方的觀點  6 看清楚對方對什麼有「安定感」  人類能夠理解的領域,有四種層級  7 毋須過於標新立異──以隱喻思考法訓練「譬喻」的技巧  隱喻思考法的訓練方式就像在玩遊戲  8 無論科技再怎麼日新月異,還是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傳達方式  分別以消極與積極的觀點,看待所有事物  9 品牌就是一種信賴感(1)「借用」這回事,只會招致反效果  努力發掘「公司內部的禁忌」與「被忽略的地方」吧!  10 品牌就是一種信賴感(2)缺點也要正確傳達  即便只有「1%的缺點」也要毫不保留的傳達  11 表達力也會影響設計  正因為「不用多說什麼,也能傳達」,才要傳達得

更多  12 藉由「模型化」讓強弱並存  想像「現有的東西」也是一種視覺化  13 設計力取決於「發訊力」  兼具「工匠之魂」與「使用者的觀點」    第五章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便能發現肉眼看不見的「價值」──佐藤大的「設計」講座  1 設計就是一種「傳達」的手段  整理、傳達、靈感,是構成設計思考力的3要素  2 設計能夠解決的事情愈來愈多  設計=找到改善現況的線索  3 品味就是「肉眼看不見」的價值  無法妥協的部分往往能成為「突破點」  4 如何區別「美味的設計」與「難吃的設計」  回到本能的層級,發想點子  5 設計的「領域」可不是一成不變  誰都能養成設計思考力  6 逆風而行更

能「樂在工作」  正確答案往往就在最麻煩的選項中  7 優秀的設計,不見得是好設計  形塑「自我風格」與「品牌識別」  8 沒有「覺悟」的設計,很容易被看破手腳  投出120%的球,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9 設計、成本與全球經濟的悲哀關係  比起成本考量,最重要的是如何活用「現有的資源」  10 不是工匠型、「發想型」才具有真正的突破力  「發想型」的思考是從推翻「習慣」開始    結語   自序   〔台灣獨家收錄佐藤大最新序言〕   稍微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與高度,或許日常生活就會變得更有趣!   我開始從事設計是二○○二年,由於那時候接到很多來自歐洲的案子,有機會接觸到很成熟的設

計文化。反觀目前台灣的設計,感覺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明確定位,但我覺得這一點滿有趣的。我想,大概今後的五年、十年之間,台灣的設計,也可以說是代表亞洲的設計吧!   台灣的設計無論是技巧、概念方面都很創新,但我覺得還沒達到一種平衡感。譬如,使用嶄新手法、技巧表現一件非常具有歷史底蘊的作品,但給人的感覺就是稍微缺乏平衡感。我認為只要這三點達到平衡,台灣的設計一定更令人刮目相看,更有機會活躍於國際舞台。   身為日本設計師的我也感受到很大的危機感。就某方面來說,日本的設計普遍還是趨於保守,缺少一點點破壞、創新的活力。怎麼說呢?當亞洲各國的設計都在不斷創新之時,日本的設計卻失去挑戰精神,這就是個危機。

  相較於日本的設計而言,台灣的設計給人較為強烈的「衝擊」感。日本的設計多是感覺比較內斂的表現手法,也就是在一個設定好的框架中,塞進一些細節、概念與故事性,這是日本設計的特色。但要在纖細感中,像歐美的設計那樣具有突破力、強烈的表現手法,我覺得這一點台灣比日本強,也是台灣設計的一項特色,既能像日本一樣內斂,又能像歐美那樣大膽表現。   基本上,設計這工作經常必須抉擇,好比有A和B的選項,必須從中做出選擇,而且是迅速地做出選擇。但是在抉擇過程中,勢必非常猶豫、困惑,思索到底要選擇A還是B,哪一個比較好。無論是哪一個選項肯定都有麻煩之處,差別只是這個好像看起來比較簡單,那個感覺有點麻煩吧。畢竟

人都是希望選擇比較簡單、好處理的選項。但不可否認的是,比較繁瑣的案子往往較具有發展性、前瞻性,而且往往這樣的案子才是達成目的的捷徑。   設計這門工作不可能選擇輕鬆、好走一途,往往都是選擇比較繁瑣、辛苦的選項,但種種辛苦的感受也會隨著各種工作接踵而至而逐漸淡忘就是了。尤其是非常忙碌的時候,這是我自己的一大感觸。   因此,從事設計是絕對不能只靠「喜歡」這字眼來說服自己,其實設計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像是吃飯、睡覺、走路,這些生活瑣事的感覺都會與設計有關,就像內心有個節奏般,一整天不斷思索各種點子,我認為設計絕非什麼輕鬆的工作,真的是充滿很多辛苦的事。   也因此,對於未來想投身設計工作或已經

進入這領域的讀者來說,在心態上,我想就是不要逞強,放輕鬆一點吧。無論面對多麼麻煩、多麼有壓力的案子都能輕鬆以對,我想這點很重要。以我自身經驗來說,有時候期待過多,努力過頭,反而適得其反。畢竟設計這工作會反應設計者的心境,要是你設計的時候,一直覺得「好痛苦喔!好痛苦喔!」告訴自己必須更努力才行,也就是在緊張情況下設計出東西的話,我覺得這種緊張感一定多少會讓對方(無論是客戶還是消費者)感受到。相反的,如果自己是在心情放鬆且愉快的狀況下進行設計的話,這般積極愉快的心情也會感染到別人。所以保持輕鬆、愉快的態度面對工作,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總之,千萬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當然,從中取得平衡這件事真的

很難囉!好比有所覺悟,選擇麻煩的路走,卻還是要提醒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問題解決實驗室》是結集專欄而成,我每週都得發想題目,撥點時間來寫,而且一連載就好幾年,真的很辛苦(笑)。每週寫稿,像是無意識地將自己每天的想法與靈感,以寫日記的方式寫下來,日積月累而成。這本書有些地方寫得比較隨興,或許就好的方面來說,正因為摻雜一些突如其來的內容,所以自己重讀一遍後「啊、原來自己那時有這樣的想法啊!」還會湧起各種驚訝與感動,所以我自己很喜歡這本書。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並非是只寫給專業設計人員,或是有志從事設計之人看的,而是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大家,其實任何事物要是多一點設

計感會更有趣喔!只要稍微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與高度,或許日常生活就會變得更有趣,不是嗎?   雖然我是那種每天就算吃同樣東西也沒關係,也不會覺得膩的人(笑)。我覺得每天能夠保持安穩的生活步調也是一種幸福吧。就像每天都能吃到剛出爐的法國麵包、香噴噴的米飯,我覺得這種感覺真的很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各種幸福。   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能讓讀者朋友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潛藏著各種魅力,能發現這些魅力的人就是幸福之人。   佐藤大 二○一六年十二月一日於台北   以「設計觀點」來思考,才能看到真正的課題   假設你在國外出差,走進洗手間後,瞧見小便斗裡有一坨大便,心裡會作何感想呢?

我會思考三種可能性。   1.這傢伙肯定內急   2.這是文化差異導致的誤會   3.缺乏公德心   大家好,我是設計師佐藤大。   「設計」對於我來說,就是不要忽略日常瑣事,從中萃取靈感,所以對於在哥本哈根機場洗手間所目睹的光景,我很難不在意。   別誤會了。我可不是要討論「沖水」這件事。   只是在想,1、2、3這三種理由都有可能成立。無論是目擊「這一幕」的人,還是被目擊的人,不難想像彼此的內心都受到衝擊,而且我非常好奇究竟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做出這種事。   我還發現一件事,那就是自從一五九六年約翰‧哈林頓(John Harington)發明抽水馬桶以來,馬桶的設計幾乎沒怎麼變過

。   看看十九世紀後期的馬桶就知道了,幾乎和現在的抽水馬桶沒什麼兩樣,但要是除去「馬桶就是長這樣」的既有觀念,便有可能打造出嶄新的馬桶造型,不是嗎?   像這樣不僅探究事情的「緣由」,還要預測「所有可能性」,讓所有事情都成為靈感來源,就是我平常在做的工作。   目前我手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約七十間公司,超過三百件企劃案同時進行,內容涵括室內設計、家具、家電、生活雜貨、產品包裝設計以及企業商標等,也經手企業的品牌設計以及車站周邊開發案,範圍相當廣泛。   但重要的不是設計種類,而是能否提供新觀點,解決眼前的問題。無論是設計「糖果」還是「高樓大廈」,思考如何設計的模式都一樣。   正因為必

須以新觀點解決問題,才要以「設計觀點」來思考,也才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一直困擾自己的各種問題,成為「靈感泉湧」的體質,發現解決問題的新對策,看到真正的課題,找到正確答案。   因此,本書分為「發現問題」、「點子量產」、「解決問題」、「點子的傳達方法」與「設計」等五個章節,並介紹各種技巧。而且每一種技巧都有「表面」以及補充說明的「背面」。   我想強調的是,設計觀點不是只有設計師才有的特殊技巧,對於苦無靈感的人來說,也有促進「靈光乍現」的功效。   我不是那種天生鬼點子特別多的人,其實我的腦子常常「空空的」。   因此,希望讀者朋友也能「淨空」腦袋來讀這本書,從而發現潛藏於無趣日常生活中的小點

子。   〔不必刻意找點子──以「掃視」方式讓點子浮現〕 我手上的案子超過三百件,一天至少要經手三、四件設計案,因為沒時間「思考」點子,所以必須練就瞬間「發現」的功力。 但有時候明明覺得「應該可以在這裡找到突破點」,點子卻從「完全出乎意料」的地方迸出來,可見一直執著於某一處,點子反而遲遲不來,看來還是「別刻意找」點子比較好。 譬如,有件案子是設計「新滑鼠」。我觀察目前市售的滑鼠,像是慣用的特殊素材、新穎的操作功能、超級省能源設計等,還是想不出什麼讓人眼睛一亮的突破點。因為我發現要是「過於專注」某件事,就等於是「忽略」其他地方。 這時不妨「掃視」一下周遭的東西,像是擺在店頭的商品、滑

鼠專用桌、充電用的電源線、USB型無線接收器、電池盒的蓋子等。 於是我以這種方式找到的靈感,就是elecom公司出品的無線滑鼠「oppopet」。它將隱藏在滑鼠裡頭的USB型接收器設計成尾巴形狀,並刻意「露出來」。 這款商品別具巧思地將接收器設計成尾巴,以使用USB時則要將尾巴取下來插入電腦,滑鼠的整體造型其實相當簡約。若要讓USB型接收器收納在滑鼠裡頭,滑鼠本身的體積就得相對變大,而這樣的設計克服了這問題。 再者,同一款滑鼠造型設計了「八種不同的尾巴」,還能兼顧成本考量,可說是一石二鳥的設計。 人類的眼睛藉由凝視一個點,正確的捕捉形狀與顏色,有著忽略其他情報的「中央視野」,以及使用網膜周邊部

位,掌握瞬間動作與整體狀況的「周邊視野」(餘光),這兩種認知法。 一流的飛行員與運動選手必須具有優秀的周邊視野力,前足球選手中田英壽先生也是藉由鍛鍊周邊視野力,迅速察覺身後敵手的動向。 我所謂的「掃視」就是活用周邊視野力,讓潛藏在目標物周遭的點子「浮現出來」的技巧。 .透過將「點」連成「線」的遊戲,鍛鍊周邊視野力 運動選手必須鍛鍊的周邊視野力,對於一般人來說似乎有些困難。其實激發靈感的周邊視野力,也就是「掃視」的功夫並不難,誰都可以鍛鍊。介紹我常用的鍛鍊方式,應該說是「遊戲」。 那就是設法將什麼都連結起來,也就是培養思考「那個很像這個耶!」的習慣。 重點是無論再怎麼無聊的事,也要一邊將點與點連

成一線,一邊思考,或是玩文字接龍遊戲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