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拉法艾拉.克雷先茨,羅伯托.文森茨寫的 名師這樣教,化學秒懂:國中沒聽懂、從此變天書,漫畫+大白話,基礎觀念一次救回來 和李素婷的 物理化學(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009(3-3酸和鹼的濃度) - 阿賢老師的理化教學網站也說明:(7)當pH值愈小時,水溶液的氫離子濃度愈高,表示酸性愈強; 當pH值愈大時,水溶液的氫離子濃度愈低,也就是氫氧根離子濃度愈高,表示鹼性愈強。 7. 酸鹼指示劑:在不同的pH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陳威翔所指導 李叔妮的 利用鹽酸提取集塵灰中氧化鋁回收之可行性 (2020),提出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集塵灰、氧化鋁、拜耳法、鹽酸、酸性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所 劉永銓所指導 劉權緯的 修飾聚偏二氟乙烯薄膜與再生纖維素薄膜固定化皺褶假絲酵母菌脂肪酶之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RC膜、PVDF膜、酵素固定化、脂肪酶、GPTMS、APTMS的重點而找出了 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酸度計技術資料-酸度與pH之區別則補充:如果濃度低,則為鹼性。這意味著量測氫離子濃度時,可以發現酸性、中性和鹼性以及相應的程度。 pH值的範圍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名師這樣教,化學秒懂:國中沒聽懂、從此變天書,漫畫+大白話,基礎觀念一次救回來

為了解決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問題,作者拉法艾拉.克雷先茨,羅伯托.文森茨 這樣論述:

  ★最受義大利學生歡迎的化學教材,亞馬遜青少年電子書第一名     ◎國小的有趣自然課,到了國中理化完全接不上,高中更是變天書?   ◎不想記反應、背公式,這樣還能學化學嗎?作者說,這本書可以。   ◎生活上很難用到化學?錯!機車胎壓要多少才剛好?高壓鍋煮東西比較快?     不只考試,就業、理財、甚至就醫,你都得懂些化學原理,才能擁有優勢。   國中沒聽懂、高中變天書,考大學志願受限,出社會無緣高薪職缺、當科技新貴……   你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如果你很苦惱化學課程,這本書一定能幫到你。     本書由兩位最受義大利學生歡迎的化學老師共同編寫,   用七個章節,將化學元素、反應、氣體、

液體、固體、相變、溶液等7大基礎知識,   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實例加以解說,幫你把從沒搞懂的化學概念,一次學起來!          除了幫你通過考試,本書還很實用:如果你開完葡萄酒忘記塞回瓶塞、   回家時發生鑰匙生鏽了打不開,或者公園賣氣球的小販錯把氫氣當氦氣來填充,   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慘事或是悲劇。     ◎化學: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人類已知的化學元素有目前有118種,   其中94種是自然元素,地球萬物都由它們組成(因為足夠穩定)。     元素符號的數字(原子序、質量數)代表什麼?   這些數字就像身分證,只要有了原子序,就能知道是什麼物質!     ◎化學「反應」好抽

象?用生活中的例子說給你懂   .化學反應是不同分子之間,化學鍵斷裂並形成新分子的過程:   像是煎牛排、泡咖啡飄出的香味,這些現象都是化學反應。     .質量守恆定律──物體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   就像冰淇淋,雖然會融化,但不會不見;只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最難又最無聊的莫耳概念,其實就是在買菜   1莫耳=6×1023個,為什麼科學家要搞得這麼複雜?   就像去買米,你不會計算需要幾粒,而是一次買一包,   因為原子和分子的質量實在是太小,所以一次得多算一些!     ◎物態變化,就像在百貨公司搭手扶梯   物質的變化過程(固態、液態、氣態間的轉化),被稱為「相變」

,   物態的轉化就像搭乘手扶梯,溫度要維持一小段路後才會繼續上升;   有沒有固態與氣態的直接轉化?這叫做「凝華」與「昇華」(搭電梯)!     另外還有   .熱氣球為什麼要有燃燒器?理想氣體公式會告訴你。   .夏天玩溜滑梯燙傷屁股?這是比熱。   .冰塊融化成水,溫度為什麼不會上升……?     枯燥的化學,本書用貼近生活的實例解說,零基礎也能快速入門!   萬一你上課秒睡過,本書幫你救回來,堪稱通過考試的最快方法。   名人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陳竹亭   LiFe生活化學創辦人/陳柏憲   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林厚進

利用鹽酸提取集塵灰中氧化鋁回收之可行性

為了解決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問題,作者李叔妮 這樣論述:

因應著產業及經濟之發展,臺灣對於金屬鋁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於缺乏鋁金屬礦產資源,自1970年因再生鋁所需能源和投入成本較為低廉,鋁再生產業隨之興起。鋁熔煉為臺灣再生鋁產業之大宗,每年產生的鋁集塵灰與鋁渣超過十萬噸,其中鋁集塵灰主要為含鋁化合物如氧化鋁、碳化鋁及氮化鋁等組成,若能進一步再利用鋁集塵灰並提升其鋁回收率,除了可降低廢棄物處理之處理費用外,提高相關產品如氧化鋁等純度,亦可提高此類資源化產品之附加價值。本研究目的為提煉鋁集塵灰中氧化鋁成分,並參考拜耳法(Bayer process)及酸性法以鹽酸進行研究,以濃度調整、灰渣與鹽酸之添加比例、煅燒溫度及pH值修正、曝氣等實驗方法,分析產物中所

含氧化鋁之濃度及換算回收率並進行總結,討論使用鹽酸參考拜耳法於鋁集塵灰提煉氧化鋁的可行性。此次研究之氧化鋁整體最佳回收率為26 %,操作參數為鋁灰渣樣品2g,以固液比1g:30 mL,加入稀鹽酸(1M),放置於磁石攪拌機加熱至60℃攪拌1小時使反應均勻,過濾後取上層液添加氫氧化鈉至溶液pH值大於12,接著以CO2進行曝氣至沉澱物出現,pH值約介於6到8之間,取沉澱物經過離心過濾,以750℃煅燒約1小時取得氧化鋁。實驗結果顯示,添加氫氧化鈉(NaOH)後,經過CO2曝氣後之氧化鋁含量較未進行曝氣者高,主要是由於鋁離子與鹽酸中氯離子結合後,轉為氯化鋁(AlCl3)形成,加入氫氧化鈉(NaOH)時會

形成沉澱去除雜質,鋁離子以氧化鋁(AlO2-)方式留於溶液中,再以二氧化碳(CO2)曝氣形成氫氧化鋁沉澱,再經過煅燒後才轉為氧化鋁(Al2O3)產出。雖然此利用鹽酸之方法產出之產品中氯離子及其他雜質佔比有下降趨勢,但氧化鋁回收率仍未有大幅提升,較其他酸類萃取氧化鋁之回收率有明顯落差,由於在不同實驗方法產出之成品中,氯皆是主要雜質,數據顯示氯成分遠大於氧化鋁佔比,如何有效去除氯離子為本研究發現鹽酸提煉氧化鋁最需要克服之難題。

物理化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問題,作者李素婷 這樣論述:

《物理化學》主要內容包括:相平衡、溶液、電化學、動力學、表面現象、熱力學第 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等物理化學基本知識。知識的講解重應用、輕推導,每節後設有思考題,每章後有習題,例題、思考題和習題與生產生活結合緊密,有助於對物理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電子課件。 緒論/ 001 一、物理化學的內容/ 001 二、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 002 三、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 002 第一章 相、相平衡/ 004 第一節 物質的聚集狀態/ 004 一、氣體、液體和固體/ 004 二、相/ 005 三、相律/ 006 第二節 氣體/ 008 一、理想氣體/ 008 二

、混合氣體/ 010 第三節 實際氣體/ 013 一、用壓縮因數圖計算實際氣體/ 014 二、范德華方程/ 015 三、氣體的液化/ 016 第四節 單組分體系/ 018 一、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和沸點/ 018 二、克拉貝龍方程的應用/ 019 三、單組分體系相圖/ 021 實驗一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 023 ※第五節 簡單雙組分凝聚體系相圖/ 026 一、相圖分析/ 026 二、應用舉例/ 028 新視野液體和液晶/ 029 習題/ 031 第二章 溶液  / 034 第一節 拉烏爾定律與理想溶液/ 034 一、拉烏爾定律/ 034 二、理想溶液/ 035 第二節 實際溶液的相圖/ 039

一、實際溶液/ 039 二、杠杆規則/ 042 三、精餾/ 043 實驗二雙液系氣液平衡相圖的繪製/ 045 第三節 亨利定律/ 048 一、溶液組成的標記法及其換算/ 048 二、亨利定律/ 049 第四節 稀溶液的依數性/ 051 一、蒸氣壓降低/ 051 二、沸點升高/ 052 三、凝固點降低/ 052 四、滲透壓/ 053 實驗三凝固點降低法測定溶質的摩爾品質——環己烷溶解萘/ 055 第五節 不互溶液體混合物和水蒸氣蒸餾/ 057 一、不互溶液體混合物/ 057 二、水蒸氣蒸餾/ 057 第六節 分配定律和萃取/ 059 一、分配定律/ 059 二、萃取/ 059 三、浸取/ 06

0 新視野現代分離技術簡介/ 061 習題/ 063 第三章 化學平衡  / 066 第一節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 066 一、化學平衡/ 066 二、平衡常數/ 067 三、多相反應平衡常數/ 068 實驗四液相反應平衡常數的測定/ 070 第二節 平衡常數和平衡組成的計算/ 073 一、平衡轉化率或產率的計算/ 073 二、平衡常數的計算/ 074 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方向/ 077 一、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ΔrGm/ 077 二、化學反應方向/ 079 第四節 化學平衡的移動/ 083 一、溫度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3 二、總壓力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5 三

、加入或減少惰性介質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6 四、原料配比不同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6 新視野人體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088 習題/ 088 第四章 化學動力學/ 091 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 091 一、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091 二、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 092 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093 第二節 一級反應/ 095 一、一級反應速率方程的積分式/ 095 二、一級反應的特點/ 096 實驗五過氧化氫催化分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098 實驗六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101 第三節 二級反應/ 103 一、兩反應物初始濃度相等的二級反應/ 103

二、兩反應物初始濃度不相等的二級反應/ 105 實驗七乙酸乙酯皂化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107 第四節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09 一、阿倫尼烏斯方程/ 110 二、活化能/ 112 第五節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14 一、催化劑的一般性質/ 115 二、催化劑的活性與穩定性/ 115 第六節 常見的催化反應/ 118 一、均相催化反應/ 118 二、酶催化反應/ 119 三、多相催化反應簡介/ 119 新視野鉑-鈀-銠系汽車尾氣淨化劑/ 121 習題/ 122 第五章 電解質溶液  / 125 第一節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25 一、電離度/ 125 二、電離常數/ 1

25 三、電離度與電離常數的關係/ 127 實驗八醋酸電離常數的測定/ 129 第二節 鹽類的水解/ 131 一、鹽溶液的酸鹼性/ 131 二、鹽的水解及水解平衡常數/ 131 三、影響水解平衡的因素/ 134 四、鹽類水解平衡的應用/ 134 第三節 緩衝溶液/ 136 一、同離子效應/ 136 二、緩衝溶液和緩衝原理/ 136 三、緩衝溶液的pH計算/ 137 第四節 配位平衡/ 140 一、配合物的穩定性/ 140 二、EDTA及其配合物/ 141 第五節 沉澱平衡/ 143 一、溶度積規則/ 143 二、沉澱生成與溶解的相互轉化/ 144 新視野pH與人類健康/ 149 習題/ 149

第六章 電化學基礎/ 151 第一節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 151 一、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 151 二、電導測定的應用/ 155 第二節 原電池/ 157 一、原電池的組成和原理/ 157 二、原電池的記載方法/ 158 三、可逆電池/ 159 第三節 電極電位/ 160 一、電極電位/ 160 二、標準電極電位/ 161 三、標準氫電極/ 162 第四節 電極的種類/ 163 一、第一類電極/ 163 二、第二類電極/ 164 三、第三類電極/ 165 第五節 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 166 一、由E=E -E-計算/ 166 二、用能斯特方程計算/ 167 第六節 原電池電動勢的有關

應用/ 169 一、原電池電動勢的應用/ 169 二、電位滴定/ 173 第七節 電解/ 174 一、法拉第定律/ 174 二、電解時電極上的反應/ 175 三、金屬電鍍/ 176 第八節 分解電壓與極化作用/ 178 一、分解電壓/ 178 二、極化作用/ 180 三、超電壓與超電位/ 180 四、電解工業/ 182 第九節 化學電源/ 183 一、化學電源的概念/ 183 二、幾種常見的化學電源及其工作原理/ 184 第十節 金屬的腐蝕與保護/ 188 一、金屬的腐蝕/ 188 二、金屬的防腐/ 189 新視野電化學生物感測器/ 191 習題/ 192 第七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 195

第一節 熱力學第一定律/ 195 一、基本概念/ 195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197 三、恒容熱與恒壓熱/ 200 第二節 功與過程的關係/ 202 一、最大功/ 202 二、可逆過程/ 204 第三節 熱量計算/ 206 一、熱容/ 206 二、熱量計算/ 207 三、理想氣體簡單變化過程的ΔU和ΔH/ 208 第四節 相變熱的計算及相變化過程/ 210 一、相變熱的計算/ 210 二、相變化過程的內能變化和功/ 211 第五節 化學反應熱效應/ 213 一、恒容反應熱和恒壓反應熱/ 213 二、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 214 第六節 化學反應熱效應與溫度的關係/ 217 一、基爾霍夫定律

/ 217 二、有相變發生的化學反應/ 218 實驗九燃燒焓的測定/ 220 新視野能量的有效利用/ 223 習題/ 224 第八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 227 第一節 熱力學第二定律/ 227 一、自發過程/ 227 二、熵的物理意義/ 228 三、熵變的定義/ 229 四、熱力學第二定律/ 229 第二節 熵變計算/ 232 一、沒有非體積功的單純pVT變化過程/ 232 二、相變過程的熵變計算/ 234 三、化學反應熵變計算/ 236 第三節 吉布斯函數/ 238 一、吉布斯函式定義/ 238 二、吉布斯函數判據/ 238 三、熱力學基本關係式/ 239 四、吉布斯函數變化值的計算/ 2

40 第四節 吉布斯函數的應用/ 243 一、吉布斯函數在相平衡中的應用/ 244 二、吉布斯函數在化學平衡中的應用/ 244 三、吉布斯函數在電化學中的應用/ 245 新視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應用領域/ 246 習題/ 248 第九章 表面化學/ 250 第一節 物質的表面特性/ 250 一、表面張力/ 250 二、分散度和比表面/ 251 第二節 彎曲液面的表面現象/ 253 一、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 253 二、彎曲液面的蒸氣壓/ 253 三、亞穩狀態/ 254 第三節 吸附作用/ 256 一、固體表面的吸附/ 256 二、溶液表面的吸附/ 257 三、介面現象在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2

57 實驗十固體在溶液中的吸附/ 260 第四節 分散體系/ 261 一、分散體系的定義、分類及研究方法/ 261 二、膠體的性質/ 262 第五節 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 265 一、溶膠的穩定性/ 265 二、溶膠的聚沉/ 265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與溶膠/ 266 新視野納米材料及其應用概況/ 267 附錄/ 270 附錄一 國際單位制(SI)/ 270 附錄二 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 270 附錄三 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常數/ 271 附錄四 常見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 271 附錄五 標準電極電位表/ 272 附錄六 常見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275 附錄七 常見物質的ΔfHm、Δ

fGm和Sm(298.15K)/ 275 參考文獻/ 280 前言 根據多年的使用,在綜合多方意見的基礎上,本次對《物理化學》教材的修訂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內容結構進行了適當調整。將原來的“第十章 知識拓展”中每節內容合併到相應的章節中,作為選學內容呈現。目的是使知識的前後連貫性更好,方便讀者連續學習。 2.增加思考題的數量和形式。將原有的每一節後的“思考與練習”的內容增加,由原來的5個填空題、5個判斷題,擴充為5個填空題、5個判斷題、5個單選題和5個問答題。目的是使學習者思考、提高,通過反復練習達到鞏固加深效果。 3.進一步修訂學習目標。修改

了每章前的“學習目標”,使“學習目標”更詳細、敘述更具體,使讀者在學習中目標更明確。 4.更新了新視野內容。每章後的“新視野”的內容適當進行了更新,緊密跟隨學科發展和最新應用,拓寬讀者的知識面和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5.修訂了部分文字敘述。對內容中敘述不夠簡潔的文字等進行了修改,力求以最簡潔的文字呈現知識內容。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9年2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根據全國化工高等職業教育基礎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會議精神和會議討論制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高職高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目標要求,力求

做到突出應用、夠用和適用等特點。 1.以應用為主 ① 在內容編排上做了大膽的嘗試,強調結論在各領域的應用和使用範圍。首先是熱力學結論在相平衡、化學平衡、電化學平衡等方面的應用,例如,直接應用克拉貝龍方程、化學反應等溫方程式、能斯特方程等,最後講述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應用,使初學者將注意力放在應用上,避免了初學者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難點處的困惑和對後續內容的不理解。 ② 淡化了部分理論知識的由來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等內容。例如,簡化了熵的匯出過程、吉布斯函數的匯出過程等。 ③ 例題和習題儘量聯繫生活或生產實際,避免純理論的公式推導,內容涉及面廣;相應的內容後編有實驗,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後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動手能力,同時避免了理論與實驗“脫節”的現象。 ④ 每章後編有“新視野”,重在介紹物理化學知識在各個領域的最新應用和新技術,旨在開闊讀者視野、開放思維、啟發創新。 2.以夠用為度 在內容安排上,以選擇最基礎的知識,使讀者能掌握最基本的應用,培養最基本的技能為主要目標。在最後一章編有“知識拓展”,是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對知識的延伸,內容上採取模組形式,方便不同專業、不同學時的課程作適當組合和選擇。 3.突出適用性 在對知識的敘述上,力圖語言精練、內涵豐富,多處設問使學生或讀者思考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利於開闊思維。在每一節後都編有思考與練習

,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鞏固和靈活應用。同時也為教者提供方便。 本書由李素婷主編。緒論,第三、四、九章由李素婷編寫;第一、二章由張克峰編寫;第五、六章及第十章第五~九節由侯煒編寫;第七、八章由溫泉編寫;第十章第一~四節以及第十~十二節由趙紅霞編寫。全書由李素婷統稿。 本書由鄔憲偉主審,參加審稿的有周健、陳佳。他們在審稿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時間倉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7年4月

修飾聚偏二氟乙烯薄膜與再生纖維素薄膜固定化皺褶假絲酵母菌脂肪酶之探討

為了解決ph值換算氫離子濃度的問題,作者劉權緯 這樣論述:

本實驗使用RC膜與PVDF膜作為載體,並利用GPTMS、APTMS、EPI、IDA、HCl、NaOH、金屬離子、GA、DA等化學品將薄膜進行改質,增加親水性薄膜的疏水性與疏水性薄膜相互比較。並以共價鍵與金屬親和性螯合吸附脂肪酶CRL,使酶固定於薄膜上,提高化學穩定性,與重複使用性。並分析不同官能基與金屬離子的酶蛋白吸附量與固定後的酶活性。親水性RC膜透過加入GPTMS將親水表面修飾為較為疏水的矽烷基後, RC-GPTMS(H1)-EPI-IDA-Cu2+-CRL活性為0.356±0.004 U/Disc,蛋白吸附量為0.081 ±0.002 mg/Disc,比活性為4.389 U/mg,螯合

之蛋白吸附量與酶活性最佳且最穩定;未加入疏水矽烷基改質的RC-EPI-IDA-Cu2+-CRL活性為0.205±0.013 U/Disc,蛋白吸附量為0.086±0.001 mg/Disc;以共價鍵反應吸附脂肪酶的RC-GPTMS(H1)-CRL,活性為0.256±0.026 U/Disc,蛋白吸附量為0.069±0.003 mg/Disc。未改質的疏水性PVDF膜則吸附酶的能力與固定化後的酶活性最佳,活性為0.557±0.033 U/Disc,蛋白吸附量為0.148±0.002 mg/Disc,比活性為3.758 U/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