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顯影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pcb顯影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民波寫的 創新材料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元智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鐘國濱所指導 鄭佳樺的 印刷電路板廢酸性蝕刻液以酸鹼中和法再製氧化銅粉之最佳化參數研究 (2021),提出pcb顯影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酸鹼中和法、酸性蝕刻液、氯化銅、化學沉澱法。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 吳嘉興所指導 湯宜娟的 以六標準差手法提升防焊漆製程良率之實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六標準差、田口方法、印刷電路板、防焊漆的重點而找出了 pcb顯影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cb顯影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新材料學

為了解決pcb顯影液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這樣論述:

  《創新材料學》共分10章,每章涉及一個相對獨立的材料領域,自成體系,內容全面,系統完整。內容包括半導體積體電路材料、微電子封裝和封裝材料、平面顯示器相關材料、半導體固態照明及相關材料、化學電池及電池材料、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材料、核能利用和核材料;能源、信號轉換及感測器材料、電磁相容—電磁遮罩及RFID 用材料、環境友好和環境材料,涉及最新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所討論的既是新技術中所採用的新材料,也是新材料在新技術中的應用。

印刷電路板廢酸性蝕刻液以酸鹼中和法再製氧化銅粉之最佳化參數研究

為了解決pcb顯影液的問題,作者鄭佳樺 這樣論述:

以化學酸鹼中和法處理印刷電路板廠產出的酸性蝕刻廢液。藉由化學反應過程將蝕刻廢液中的Cu2+離子形成氧化銅。再反應過程尋找如何減少繁複的工序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及耗用成本較低得情況下回收製成氧化銅之研究。本研究過程中以國內某大型PCB板廠的蝕刻製程段所產生的酸性蝕刻廢液進行實驗。實驗中取用100ml酸性蝕刻廢液於燒杯中(pH:1↓,Cu2+離子含量約在≧135g/L),再取用45%氫氧化鈉溶液緩慢添加於蝕刻廢液廢液中並進行攪拌(攪拌速度要>200RPM以上)溶液的pH值由1↓到pH值>12,OH-與Cu2+反應形成氫氧化銅沉澱物(CuOH2)。過程中紀錄將100ml酸性蝕刻廢液完全反應完成需要耗用

多少體積的45%氫氧化鈉溶液。接著再取相同100ml的酸性蝕刻廢液與初步實驗取得的45%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再進行一次實驗。此實驗性過程中一別緩慢添加的方式,而是將已知的45%氫氧化鈉溶液瞬間倒入與酸性蝕刻廢液進行混和反應;反應過程中酸鹼中和產生的反應熱及氫氧化鈉與銅離子的結合過程中,會得到氧化銅泥漿(或汙泥)。再經過濾取得到氧化銅,過濾後的水再分析水中Cu2+濃度。過濾後的氧化銅拿至烘箱經過105℃ 4小時的烘乾降低含水率。得到氧化銅塊狀物再分析其Cu2+重量百分比得知在60~75%

以六標準差手法提升防焊漆製程良率之實作研究

為了解決pcb顯影液的問題,作者湯宜娟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技術演進,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已漸向輕薄短小化的趨勢,且有高效能與低功耗的設計表現,更是每一種電子產品中都需具備的材料之一。而防焊漆(Solder Mask)又是PCB載板完成品的關鍵製程之一。防焊漆是介於印刷電路板最上層及最底層的銅箔線路之上,用來保護銅箔線路免於被異物沾到而影響電路板功能,因而此製程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在防焊漆製程的研究中,因載板表面產生水痕會影響後續製程不良且造成防焊功能失效,本研究經由六標準差手法定義問題、衡量流程判斷異常產生及分析其中之影響製程的可能因素,運用田口品方法來找出品質最佳製程參數組合降低品質不良,

並建立關鍵製程參數的管控,使作業標準化以確保產品品質的穩定性。本研究之個案公司以單一產品規格為例,從改善前的水痕不良率4.22%,導入田口最佳參數組合後不良率降低至0.25%,進而達到本研究的理想製程目標,並證實此最佳化參數能夠降低製程的不良率和降低成本的損失,進而滿足客戶需求及企業持續獲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