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驅動程式更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MSI (微星) ProBox23 碰到有無法辨識裝置也說明:裝了好幾台ProBox23 沒有發生過有裝置沒驅動程式的問題,這次好像是在更新BIOS 後發生的... 此無法辨識裝置的硬體識別碼值為「ACPI\NTN0530」,網路上找到 ...

國立清華大學 通訊工程研究所 黃能富所指導 蔡文嚴的 於具備多佇列網路卡的多核心平台上對高效能封包處理之研究 (2014),提出msi驅動程式更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封包處理、多核心系統、同步化技術、連線追蹤、中斷綁定。

最後網站電腦DIY 06月號/2014 第203期: Haswell Refresh 登場則補充:MSI Z97 XPOWER AC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w.msi.com 0800-018-800 去年經過一番討論驗證後, ... eBLU讓BIOS線上更新變得相當便利,eDLU則讓驅動程式線上更新更加順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si驅動程式更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msi驅動程式更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收看 Tech a Look ~向大家開箱介紹一款中階顯示卡,MSI微星所推出的Nvidia系列GeForce GTX650超頻版顯示卡,型號是N650-1GD/OC。其搭載Nvidia GeForce GTX650繪圖引擎,並使用PCI Express x16 3.0 介面,顯示輸出支援Dual-link DVI-I x 1、Dual-link DVI-D x 1、Mini HDMI x 1 (version 1.4a),最大解析度可達2560X1600和使用1G快速GDDR5記憶體。MSI微星 N650-1GD5/OC 顯示卡使用專利刀鋒扇技術和全固態電容設計,所以更耐用之外比傳統風扇可提升20%的散熱風流量。
另外,支援MSI微星獨家後燃器(Afterburner)超頻軟體,可用Android/iOS 智慧型手機裝置等無線遙控。單顯卡最多支援四螢幕及三螢幕全立體 3D 顯示。使用MSI微星Live Update 5應用程式可自動檢測、即時更新系統裝置的驅動程式及BIOS,藉可省下搜尋各種驅動程式及BIOS的時間與降低系統風險。最後亦支援Nvidia多個顯示技術(NVIDIA 3D Vision、NVIDIA PhysX® 技術、NVIDIA TXAA 反鋸齒模式)。

【MSI微星 N650-1GD5/OC 顯示卡 產品規格】
繪圖引擎 : GeForce GTX 650
記憶體形式 : GDDR5
記憶體容量/介面 : 1024 MB/128 Bits
記憶體時脈 : 5000 MHz
尺寸 : 230 x 111 x 38 mm
重量 : 385g

**以上資料參考 MSI 微星官方產品網站,如欲知更多產品資訊請上 : **
http://tw.msi.com/product/vga/N650-1GD5-OC.html#/?div=Overview


最重要的是請各位持續鎖定 Tech a Look,還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喔~
Tech a Look 網址 : http://www.techalook.com.tw/
請大家到FB給我們按個讚~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techalook.com.tw
和訂閱我們的頻道~
YouTube : http://www.youtube.com/techalooktv

於具備多佇列網路卡的多核心平台上對高效能封包處理之研究

為了解決msi驅動程式更新的問題,作者蔡文嚴 這樣論述: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多核心處理器被廣為使用於現代人的生活 - 從輕巧的手持裝置如行動電話到大型主機都看得到其蹤影。另一方面,為了克服多個處理器同時競爭網路卡上單一收發佇列所造成的效能瓶頸,支援多佇列的網路卡因應而生。在傳統硬體中斷驅動的封包處理模型之下,當網路卡透過直接記憶體存取 (DMA) 將一封包從網卡佇列送到系統記憶體之後,即會透過中斷通知處理器進行後續的處理。為了最大化利用多核心平台及多佇列網路卡的運算能力,新的中斷處理架構如 PCI-MSI(x) 被提出;其大幅改善中斷通知的效率並使得每個網卡佇列可以有各自獨立的中斷向量,透過不同中斷向量對個別處理器的綁定,可達到最高的系統利用率

及整機效能。雖然多核心處理器提供軟體設計師更強大的運算能力,然而在多核心平台上設計有效率的封包處理程式卻存在許多單核心系統未見的挑戰。其中首要就是如何同步被多個處理器同時存取的資料及其衍生的許多問題如效能的下降及因錯誤的同步方式引起的系統死鎖(deadlock)。本論文首先介紹多核心系統並特別著重於非均勻訪存架構(NUMA) 的特性;接著說明軟體同步技術從經典的鎖(lock)、信號標(semaphore) 及無鎖(lockless) 操作到利用處理器硬體的同步機制如 transactional memory 及鎖省略(lock elision) 等,期待為讀者建立背景知識及相關術語。連線追蹤為

本論文第一個研究主題,其目的為將個別封包關連到其所屬的連線以進行需要連線資訊的應用如跨封包內容檢測 (cross packet deep inspection) 及位址轉換等。此技術的難度在於高速的查找連線追蹤表以更新既存的連線或建立新的連線紀錄。本論文改善傳統使用單一共享追蹤表的做法,將單一表分割為較小的表以減少原來較多處理器同使存取單一表引起的上鎖/解鎖操作負擔。實際效能量測的結果也符合我們的預期: 當愈少處理器競爭相同的表(鎖),整體效能愈高。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提出一個動態資源分配的演算法以避免因負載不均造成連線追蹤能力下降的情形。中斷綁定在多核心平台上扮演著影響封包處理效能關鍵的腳色。

在非最佳化的綁定之下,系統會因處理器的中斷處理負載分配不均而引起效能的大幅下降。然而設計一個全體適用最佳的中斷綁定器已被證明為 NP-hard 的問題,因此可能的研究方向乃是有效率及系統化的找出一個接近最佳綁定的方法。本論文首先提出一個綜合系統軟硬體及網卡功能配置資訊的系統化綁定演算法,試驗結果顯示此方法的效能在不同網路應用下均接近最佳的綁定法。為了更進一步將此演算法推廣到多佇列網路平台及考慮其提供中斷綁定建議的新介面,我們提出 qcAffin 作為多佇列 (queue) 到多處理器核心 (core) 的綁定器 (affinitizer)。qcAffin 因其對多佇列網卡的最佳化處理,在使用

1G 及 10G 多佇列網卡系統上的效能大幅領先 Linux系統核心內建的中斷綁定方式且可根據系統負載實現動態中斷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