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單位換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m2單位換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山邊豐彥寫的 木構造全書:世界頂尖日本木構造權威40年理論與實務集大成 和李瑞祥等(編)的 無機化學(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生活應用】常見的單位換算、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也說明: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平方):. 平方公里(km2)、平方公尺(m2)、平方公分(cm2)、公頃(ha)、公畝(a).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公尺=100公頃=10000公畝.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研究所 謝宗榮所指導 楊琮恩的 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碳足跡統計分析研究-以基隆某山坡地開發案為例 (2021),提出m2單位換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山坡地開發、碳排放量、水土保持工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光電工程研究所 裴靜偉所指導 魏含芸的 應用矽量子點摻雜於天藍光磷光發光二極體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有機發光二極體、電荷產生層、矽量子點的重點而找出了 m2單位換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單位換算服務 - SGS安心資訊平台則補充:單位, 換算結果. %, 0. g/100g, 0. ppm, 0. μg/g, 0. μg/Kg, 0. mg/Kg, 0. mcg/g, 0. mcg/Kg, 0. mg/100g, 0. mg/g, 0. ppb, 0. ng/g, 0. ng/100g, 0. 溫馨提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2單位換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木構造全書:世界頂尖日本木構造權威40年理論與實務集大成

為了解決m2單位換算的問題,作者山邊豐彥 這樣論述:

★★日本悠久傳統「樑柱構架式工法」實作聖經★★ 最全面的知識體系、最深度的結構設計、最先進的日本現行做法及案例 【專業推薦】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王松永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王銘顯 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洪育成 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負責人、成大建築博士、古蹟修復補強專家學者施忠賢 臺灣木建築產業研究院協會發起人暨第一屆理事長、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陳啟仁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冠帆 富田林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代表、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冨田 匡俊 隨著新建築技術CLT的問世,也間接宣

布21世紀已走入木構時代。台灣富含木文化底蘊深具振興木構潛力,近年在產官學界齊力策動之下順利與國際同步。木造不僅是建築趨勢,在全球暖化劇烈的今日,達成「碳排放量低、廢料可再資源化、固碳性佳、對環境衝擊性低」已成為建築相關從業者的頭號目標。 在日本,樑柱構架式工法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技術世界之冠。CLT是構築在傳統木工法基礎之上的高科技產物,傳統的樑柱構架式有容易修復改造、廢棄減量、與CLT相容性高等優勢,成為至今熱門不輟的工法,也是從業者深入木構造結構系統的最佳途徑。 本書作者是樑柱構架式工法的權威,獨立執業逾40年以來,除了是獎項常勝軍之外,也是日本全國樑柱構架式工法研究會的主持人,以推廣及

再教育為使命受到建築界高度評價與敬重。本書以實務設計為導向,淬鍊40年豐厚實績及研究精華,將龐雜的結構設計所有項目有系統地彙整編撰,不僅為讀者形塑出木構造結構整體面貌,並傳授最周密嚴謹的結構計畫與結構設計手法、以及各項實務資料、數據、圖表,是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木構造經典級著作。 【本書架構特色】 01入門篇 以木材特性說明各構件對結構的影響、常見危害、及木質混合結構、耐震補強設計 02基礎篇 地盤、基礎選擇與施工要點,構架、剪力牆、水平構面及接合部等設計手法、力的傳遞及作用方式 03實踐篇 細部構材設計、結構計算與施工規範檢討、及五種順應時代需求的構法案例 04資料篇 構材公式、各式規格數據

圖表、日本建築基準法、品確法等重要依據 05附錄 相關機構列表、參考書目、中日英詞彙翻譯對照表   【專業好評】 本書可相當於樑柱構架工法(軸組式工法)之百科全書   王松永(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 ) 教科書就用這本了!設計與教導木構造是建築師重新自我檢視構造觀念的時機。而這本書包含了所有的必要知識。 王銘顯(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日本對木造建築有獨特的喜好,對於木構造的耐久與安全也有專精研究。這本《木構造全書》可成為設計及施工者很好的參考書、專業提升的養分。   洪育成(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本書是木結構經典之作

!圖表豐富且實用,詳細解說木結構設計流程,對有意踏入木結構領域的工程師,絕對是一本最佳的寶典。  施忠賢(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負責人、成大建築博士、古蹟修復補強專家學者) 從材料到設計實務、從傳統木構到最先進的工程木材應用案例,由日本權威專家著述的《木構造全書》,將再次激勵臺灣木建築發展的能量。  陳啟仁(臺灣木建築產業研究院協會發起人暨第一屆理事長、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毫無疑問,木結構已是全球建築界的新星,這從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採用木結構設計即可窺知一二;而我們該如何接軌木構世界,本書是了解木構的最佳工具。 陳冠帆(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數次見面都承蒙山邊先生深刻指教,

他的實務工作能力是無庸置疑的。  冨田 匡俊(富田林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代表、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難得一見「高超職人技藝」的一流結構專家。  播 繁(日本構造設計賞松井源吾特別賞貢獻獎評選委員長) 作者簡介山邊豐彥山邊豐彥(YAMABE TOYOHIKO)山邊構造設計事務所代表1946年生於石川縣。1969年法政大學工學部建設工學科畢業。曾任職於青木繁研究室,1978年設立山邊構造設計事務所,開業執照逾40年。重要經歷社團法人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理事、木造設施協議會顧問、日本構造家俱樂部理事、全國樑柱構架式工法研究會「大工塾」主持人、NPO綠色列島網絡理事長、

法政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及千葉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特別講師受賞主要作品和水町立三加和小中學校(2016年第19回木材活用競賽最優秀賞農林水產大臣賞)、愛農學園農業高等學校本館(2015年耐震改修優秀建築賞)、第四回日本構造設計賞松井源吾特別賞貢獻獎(2009年)、「正田醬油本社屋」(2004年日本建築士會聯合會賞優秀賞BELCA賞)、「棚倉町立社川小學」(1999年BCS賞)、「筑波市立東小學、棚倉町立社川小學」(1999年JSCA賞佳作賞)、大森東1町目集合住宅(1997年第7回RM賞)等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易博士文化出版

)、『住まいを守る耐震性入門,直譯《圖解守護住宅耐震性入門》』(監修/風土社)、『ストーリーで面白いほど頭に入る木構造,直譯《用故事快樂學習木構造》』(X-Knowledge)等相關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譯者簡介張正瑜2004年取得荷蘭臺夫科技大學建築碩士。目前定居宜蘭,常式建築師事務所(OASIStudio)主持人之一,從事建築設計與環境規劃工作,經常參與宜蘭土地相關公共事務。除各種設計與規劃工作之外,也持續進行設計教學等活動。2017年以「花蓮富里車站」榮獲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銀獎。譯有《木構造:打破

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本全譯本)》(以上皆由易博士文化出版)相關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 有關增補修訂版 前言 導讀推薦 01入門篇:從零認識木構造 >>木構造的基礎知識 木材、木造的性質 加載於建築物的力種類與傳遞方式 各構材的結構作用 木造住宅容易受到的損壞 結構計畫的最重要重點 混合結構的設計 耐震評估、耐震補強的重點 02基本篇: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地盤、基礎 地盤的基礎知識 地盤調查的選擇與數據判讀方法~地盤的支撐力

與下陷量 地層構成概念圖的做圖方式、使用方式 從地層構成開始思考地盤改良的種類與選擇要點 施做具備承重能力的基礎~基礎的選擇要點與施工要點 >>構架 構架的基礎知識 柱的設置 橫向材的設計 對風壓力的抵抗 >>剪力牆 剪力牆的基礎知識 柱頭、柱腳接合部的設計~防止先行破壞 錨定螺栓的設計 >>水平構面 樓版構架的功用與設計的要點 屋架的功用與構架形式 >>接合部 接合部的基礎知識 接合具的種類與特徵 03實踐篇:立即可使用的設計手法 >>地盤、基礎 參照標準平面的基礎設計施行方式 針對版式基礎的耐壓版設計 針對版式基礎的地中樑設計 連續基礎的設計 獨立基礎的設計 樁基礎的設

計 止水處理的種類與選用 基礎工程的意義 設備、電氣配管的設置方法 >>構架 柱的斷面設計 橫向材的斷面設計 可設計變形限制的跨距表與其活用法 橫向材端部的垂直支持載重測試~德島縣的例子 雙倍樑的設計~直徑小材料的有效利用、複合樑的規格化 >>剪力牆 水平載重的確保與扭轉防止 剪力牆端部柱的接合部設計~告示做法及N值計算 利用容許應力度計算檢討水平載重 偏心率的檢討 錨定螺栓的設計 必要壁量的計算根據~建築基準法與品確法的必要壁量比較 從實驗數據解讀 剪力牆的種類與特徵 >>水平構面 水平構面產生的應力與設計 利用水平構面跨距表的設計案例 根據品確法的水平構面接合部設計 水平構面的

種類與特性 從實驗得知的對接、搭接拉伸力 >>設計案例 利用木構架構的勾齒搭接構法 利用通柱與厚板的民家型構法 利用D型螺栓+J板材的民家型構法 只利用外周結構壁與內部柱的架構系統 組合貫通柱與勾齒搭接的架構 04資料篇:相關資料、數據圖表 參考文獻 相關機構列表 中日英詞彙翻譯對照表 導讀推薦 近年由歐洲,尤其奧地利發展積極推動之直交集成板(Cross laminated timber: CLT)嵌板,搭配以相當成熟之結構集成材及結構用單板層積材等工程木材,已突破木構造建築只被侷限於低樓層(2、3層)建築,在都市內已有與鋼構造、鋼筋混凝土構造(RC造)相競爭,向高樓層建築方向發展,在

全球暖化劇烈的今日,設計、建造「碳排放量低,廢材可再資源化,固碳性佳,對環境衝擊性低」之木構造建築已是降低暖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尤其木材在資源循環經濟社會進展中所扮演之節能、減碳、固碳貢獻為其他材料所不及。而一般所關心生物材料易受到火害、蟲蟻及腐朽之危害,前者已可藉由木材之炭化深度設計或阻燃、被覆處理等可達到1小時至2小時之防火時效,後者則可藉由防腐、防蟲蟻處理技術達成所需之耐用年數。 在奧地利之Reininghaus Quartier 7 建造之CLT建築物有3棟(3,5及6層樓建築),均在現場灌澆之RC Core構造與CLT構造相結合之混合構造。牆體及樓(地)板均使用5層5單片構成之CLT

,而厚度、牆體為10~16cm,樓(地)板維14cm。牆體之厚度會隨著由低樓層向高樓層進展會愈薄。就牆體斷面觀之時,其係使用異等厚之集成元的CLT,從最外層向內層之集成元厚度,1樓為牆體4、2、4、2、4cm,2樓牆體為4、2、2、2、4cm。牆體之隔熱設計為厚度8cm之岩綿(Rock wool)兩張重疊。 Ho Ho Wien是位於Wien之舊市區(Karisplaz車站)至距離地下鐵約30分鐘Seestada車站之前面。為24層樓建築物,高度84m,總地板面積25000m2,集合餐廳,健康設施,溫泉浴室,按摩設施,美容沙龍,辦公室,大飯店,高級公寓等在一起之複合住商設施。建築物係在現場灌澆

RC Core構造,木構造從外側成三明治般的夾心構造。木構造之構成是在集成材之柱,使用RC之梁、牆體與樓(地)板使用CLT。木材使用量為4620m3,換算成單位面積(1m2)之木材使用量為0.185m3/m2。 上述主要提到大規模之木構造建築,而大部分之居家住宅,尤其獨棟建造,是以平房或二層樓為主,在日本其工法有多樣,如梁柱構架工法(傳統軸組式工法),框組壁式工法(2X4工法),預鑄工法(Prefab 工法)等,其中仍以梁柱構架工法居多,因其是藉由柱、梁、橫架材、剪力牆、樓(地)板等承受垂直力及水平力與剪力,而使用之木構材均以實木製材為主,可搭配木質板材,今後將預期大量使用CLT、集成材、單板

層積材等工程木材。此種梁柱構架工法於使用若干年後,容易進行空間調整,及所謂的修復改造,建物不必拆除,對於環境衝擊性低,減少大量廢棄垃圾的產生,因此較受歡迎。目前在日本已是一種熱門行業。 在日本,梁柱構架工法已有悠久歷史,技術微世界之冠,其與近年來發展之CLT及集成材,單板層積材等工程木材之相容性高,對於梁柱構架工法於空間修復,改造將是不可或缺之建材。 本書著者山邊豐彥先生,為日本梁柱構架工法(傳統軸組式工法)之權威,獨立執業逾40年,所出版「ヤマベの木構造」後,日本於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震災,M9.0,遭受莫大災害,因此於2012年木構造之耐震診斷,或木質系混合構造等之指南已進行修正,在此前

提下,著者對於原版亦進行增補、修訂。本書內容涵蓋四大部分, 入門篇,以木構造之基礎知識為主,說明木材之基本性質會影響到建築構造設計因子,如含水率、木材之節、纖維走向、物理及強度性質異方性等,木構造易受到的危害,混合構造設計,及耐震診斷與耐震補強重點等。 基本篇,說明梁柱構架方法(軸組式工法)木構造之地盤、基礎、垂直構材(軸組)、剪力牆、水平構面、及接合部等進行設計時之設計方法,力的作用方式及構架方式等基本知識等。 實踐篇,進一步的提出細部構材的設計、計算和各種數值檢討,透過五種不同構造的實際案例分析、施工照片、設計圖、構造設計概要書等。 資料篇,精心彙整所有木構造相關各種構材的計算公式,統計

圖表,各式規格圖表等。本書可相當於梁柱構架工法(軸組式工法)之百科全書。本書是一般設計者導向由淺入深,按照順序逐步為讀者建構成完整的木構造結構系統。適合於有意從事木構架設計、實務之建築、土木、木材等系所同學,執業建築師、結構技師等專業人員選讀的一本工具書。特給予推薦。 王松永 2019.7.1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

m2單位換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神Cone法】筆記下載: https://hermantomath.skx.io/campaigns/6251043474112512
----------
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賭Sir 幫你急救 DSE 數學: https://HermanToMath.skx.io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2】、【IAL 12科Maths】、【AL Pure+Applied】、【CE Maths+A.Maths】的數學導師
?全港第一最多訂閱粉絲的數學教育YouTuber
?YouTube觀看次數超越700萬、訂閱粉絲超過50000人
?著作:《YouTuber新手到網紅》、《5**數學男人嫁得過》、《碌葛男人嫁得過》、《賭波男人嫁得過》(獲Google嚴選2018年度50大最佳書籍)
----------
賭Sir收集著數派街坊:

❤️YouTuber Go網絡課程 全港最平+獨家 報讀優惠:
?報讀初班 $600 (原價$800):https://www.youtubergo.com/payment/b-hermantomath-0600.html
?報讀初班+中班 $1500 (原價$1800):https://www.youtubergo.com/payment/bm-hermantomath-1500.html
官方網頁:https://www.youtubergo.com/

❤️無限操數王(epractice) 全港最平+獨家 優惠(可同時使用):
?50%OFF 半價優惠碼:MC83-AI93-NFW0-331E
?25%OFF 額外邀請碼:J7N9-RDRP-NFAH-OH13
官方網頁:https://www.dsemth.com/

❤️Tidebit全港最穩妥的比特幣(Bitcoin)交易所:http://bit.ly/2LIWA4J

❤️Uber免費送你$25優惠:https://www.uber.com/invite/2utyzr
----------
相關數學影片:
《DSE 數學神技:★0步驟★速算相似立體( #SimilarSolid ) #體積 ( #Volume ) [聖芳濟書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JIc0nxoCk
《HKDSE 2014 Maths Core Paper 1 Q14: Volume體積、Area面積、Similar Triangles 相似三角形、Unit Conversion 單位換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2e0UbRjC8
----------
# Herman To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2】、【AL Pure+Applied】和【CE Maths+A.Maths】的數學補習導師
# YouTube Channel超過200萬Hit Rate、超過20000 Subscribers
# 全港唯一數學補習YouTuber獲YouTube官方邀請出席首屆FanFest Creator Camp
# 全港唯一於2017年以手機App開Live授課 時薪過萬 的數學補習導師
# 我們一起加油吧 !
----------
真‧完美戰績:

新制中六DSE: (2016 M2 + 2017 M1)
?數學必修 (Mathematics) 一take過 奪5**
?數學延伸M1 (Calculus and Statistics) 一take過 奪5**
?數學延伸M2 (Algebra and Calculus) 一take過 奪5**

舊制中七高考: (2011)
?純粹數學 (Pure Mathematics) 一take過 奪A
?應用數學 (Applied Mathematics) 一take過 奪A

舊制中五會考: (2009)
?數學 (Mathematics) 一take過 奪A
?附加數學 (Additional Mathematics) 一take過 奪A

國際高考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2017)
?Core Math 1 2 一take過 奪A
?Core Math 3 4 一take過 奪A
?Further Pure Math 1 一take過 奪A
?Mechanics 2 一take過 奪A
?Mechanics 3 一take過 奪A
?Statistics 1 一take過 奪A
?Statistics 2 一take過 奪A
----------
精選系列節錄:
《DSE數學 發憤學生必看!》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VTSqpY-9Q&list=PL_CM4U5au2k1xNBwQFtwjDGYHKvI6LkEe&index=5
《攞分唔使識得計 奇技淫巧》系列 (以 DSE Maths PaperII 為骨幹的免費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9lM-7a4ivQ&list=PL_CM4U5au2k1xdQroee0QXyNUJ3n5QE6L&index=1
《名校試題》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8pxw-OC4E&index=1&list=PL_CM4U5au2k1n86kvgdkPBDqchYdsciCs
----------
關鍵字: 數學, 數學補習, DSE數學, 數學神技, 神技, 神Cone法, 求積法, Area, Volume, Frustum, 平截頭體, Cone, Cylinder, 錐體, 圓錐體, 三角錐體, 正方錐體, 杜氏數學, DSE Maths, Maths DSE, Math DSE, Maths DSE, 數學DSE, DSE數, SKX, 速效課程, 寫2行攞8分, DSE
模特兒: Instagram @yusumys

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碳足跡統計分析研究-以基隆某山坡地開發案為例

為了解決m2單位換算的問題,作者楊琮恩 這樣論述:

土木建設產業是僅次於石化交通之碳排放 土木建設產業是僅次於石化交通之碳排放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

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大戶,國內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等 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雜項工程的碳排放,尚乏明確之研究 論述與客觀標準流。本採量化取向個案法,透過基隆某山坡地開發水土保持工

程案例為探討對象 法,透過基隆某山坡地開發水土保持工程案例為探討對象 法,透過基隆某山坡地開發水土保持工程案例為探討對象 (基地範疇面積約為28,165.67m2,北台灣典型砂頁岩互層地質,平均坡度為37.31%),配合現場工程施作項目之查估與圖說 ,配合現場工程施作項目之查估與圖說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

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印證,蒐集紀錄擋土牆及排水溝等保設施人員機具材料之現場活動量體數據資推 導延伸水土保持各工程項目材料、機具及班人力碳排放係數 導延伸水土保持各工程項目材料、機具及班人力碳排放係數 導延伸水土保持各工程項目材料、機具及班人力碳排放係數 導延伸水土保持各工程項目材料、機具及班人力碳排放係數 ,計算建立在地 化的山坡計算建立在地 化的山坡開發水土保持工程施階段碳排放計算推估模式。在 CO2e排放量研究上,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各項 CO2e排放比率為挖填方 8.6%、擋 土牆為 67.24

%、排水系統為 、排水系統為 、排水系統為 11.67%及滯洪沉砂池工項則為 及滯洪沉砂池工項則為 12.49%,整體上以擋土牆佔比 ,整體上以擋土牆佔比 最高。在 CO2e排放來源觀察,還是以材料品項佔比最高 排放來源觀察,還是以材料品項佔比最高 87.03%,其次為現場機具 CO2e排放 12.65%(主要為挖填方現場耗用大量機具能 主要為挖填方現場耗用大量機具能 ),工班人力則僅 ,工班人力則僅 0.06%,佔比量極微。 ,佔比量極微。 ,佔比量極微。以單位數據分析,在挖方 70%屬硬岩及 1km短運距條件下,單位挖填方碳排放量分 別為 1.792kg/m3及 1.750kg/m3。擋土

牆高度為 。擋土牆高度為 6.12至 7.92m高度,對應之 高度,對應之 高度,對應之 CO2e排放量約 在 1957.24至 3126.46 kg/m。在排水明溝上 (0.5m*0.6m) CO2e排放量約在 排放量約在 162.873 kg/m, 排水溝 暗P2至 P5(主要為 0.5m*0.6m及 0.5m*0.7m),整體 CO2e排放量約在 212.3915至 221.4754kg/m,集水井 (0.5m*0.9m)整體 CO2e排放量為 537.122kg/座,鍍鋅隔柵板則 CO2e排放量為 23.696kg/塊。 A5滯洪沉砂池換算單位集水面積所需總體 CO2e排放量體為 83

,413.05kg/ha。以整體構面觀察, 對應於北台灣地區總基面積 28,165.67m2,平均坡度 約為 37.31%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

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左右, 整體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挖填方、擋牆排系統及滯洪沉砂池項對應之總碳排放量為 1,786,756kg-CO2e排放,以單位面積看碳量為 63.437kg/m2。

無機化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m2單位換算的問題,作者李瑞祥等(編) 這樣論述:

《無機化學》(第二版)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化學系列教材之一,本書根據大學理科無機化學的要求,結合無機化學學科的發展編寫而成。全書共23章,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化學原理,為學生深刻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做前期鋪墊,從物質的聚集狀態開始,然後是化學熱力學、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溶液、電解質溶液、難溶性強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反應,再到微觀物質的結構理論,即通過原子結構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化學鍵與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揭示物質化學變化的本質;下篇為元素及化合物,包括氫和稀有氣體、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鹵素、銅鋅副族、過渡金屬(一)和過渡金屬(二)、f

區元素、放射化學,圍繞元素及化合物性質變化的週期性規律,突出了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這一本質,在基本無機反應和性質介紹中加強與當前科技發展和實際應用的聯繫。 《無機化學》(第二版)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學類各專業的無機化學教材或普通化學教材,亦可作為化工、材料、環境、生物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上篇化學原理 第1章物質的聚集狀態1 1.1氣體1 1.1.1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1 1.1.2氣體分壓定律2 1.1.3氣體擴散定律3 1.1.4氣體分子的速率分佈和能量分佈3 1.1.5實際氣體狀態方程式5 1.2液體6 1.2.1氣體的液化6 1.2.2液體的汽化7 1.3

固體9 1.3.1晶體與非晶體9 1.3.2對稱元素和對稱操作10 1.3.3晶胞和點陣單元11 1.3.4晶系與點陣型式15 第2章化學熱力學18 2.1熱力學第一定律19 2.1.1基本概念及術語19 2.1.2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22 2.1.3焓——恒壓條件下的熱效應24 2.2化學反應的熱效應25 2.2.1反應進度25 2.2.2標準摩爾焓變26 2.2.3標準摩爾焓變的計算28 2.3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函數31 2.3.1可逆過程和最大功32 2.3.2自發過程的共同特徵——不可逆性35 2.3.3熱力學第二定律描述37 2.3.4熵函數38 2.4吉布斯(Gib

bs)自由能與化學反應方向41 2.4.1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的聯合運算式41 2.4.2吉布斯自由能和過程自發進行的方向與限度41 2.4.3標準態下反應摩爾吉布斯自由能的計算42 第3章化學反應速率47 3.1反應速率的定義47 3.1.1平均速率47 3.1.2暫態速率48 3.2反應機理50 3.2.1基元反應50 3.2.2反應機理探討51 3.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52 3.3.1速率方程52 3.3.2反應級數52 3.3.3速率常數k53 3.4反應物濃度與時間的關係54 3.4.1零級反應54 3.4.2一級反應55 3.4.3二級反應56 3.4.4三級反應56 3.5溫度

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57 3.6反應速率理論簡介59 3.6.1碰撞理論59 3.6.2過渡態理論61 3.7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62 第4章化學平衡66 4.1化學反應的可逆性與平衡態66 4.2平衡常數67 4.2.1經驗平衡常數67 4.2.2標準平衡常數68 4.2.3標準平衡常數與吉布斯自由能的關係69 4.2.4各種平衡常數的計算69 4.3外界因素對平衡的影響71 4.3.1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71 4.3.2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72 4.3.3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72 4.3.4兩個需要說明的問題73 第5章溶液77 5.1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77 5.2非電解質稀溶液的依數性

78 5.2.1蒸氣壓下降——拉烏爾(Raoult)定律79 5.2.2沸點升高和凝固點降低79 5.2.3依數性的應用81 5.3溶膠82 5.3.1溶膠的製備和淨化82 5.3.2溶膠的光學性質83 5.3.3溶膠的電學性質84 5.3.4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84 第6章電解質溶液88 6.1強電解質溶液理論88 6.1.1離子氛和離子強度88 6.1.2活度和活度係數89 6.2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90 6.2.1一元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90 6.2.2解離度α91 6.2.3同離子效應和鹽效應92 6.3水的解離平衡和溶液的pH值93 6.3.1水的離子積常數93 6.3.2溶液的pH值

93 6.3.3酸堿指示劑94 6.4多元弱酸的電離平衡95 6.5緩衝溶液98 6.6鹽的水解101 6.6.1各種鹽的水解101 6.6.2影響水解的因素106 6.7酸堿理論的發展107 6.7.1酸堿電離理論107 6.7.2酸堿質子理論107 6.7.3酸堿的強弱108 6.7.4酸堿電子理論109 第7章難溶性強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112 7.1溶度積和溶解度112 7.1.1溶度積常數112 7.1.2溶度積原理113 7.1.3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係114 7.1.4鹽效應對溶解度的影響114 7.1.5同離子效應對溶解度的影響115 7.2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115 7.2.

1沉澱的生成115 7.2.2沉澱的溶解116 7.2.3分步沉澱117 7.2.4沉澱的轉化121 第8章氧化還原反應124 8.1基本概念124 8.1.1氧化數和氧化還原反應124 8.1.2氧化還原電對126 8.1.3離子-電子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126 8.2原電池與電極電勢128 8.2.1原電池128 8.2.2電極電勢130 8.2.3標準電極電勢131 8.2.4電池電動勢和化學反應吉布斯自由能的關係133 8.3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135 8.3.1Nernst方程135 8.3.2濃度、酸度、生成沉澱、生成配合物對電極電勢的影響137 8.4電極電勢的應用139 8.

4.1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相對強弱139 8.4.2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順序;選擇合適的氧化劑和還原劑140 8.4.3求平衡常數及溶度積141 8.5元素電勢圖解及應用142 8.5.1元素電勢圖142 8.5.2氧化態圖144 8.5.3電勢-pH圖145 8.6電解147 8.6.1原電池與電解池147 8.6.2電解定律148 8.6.3分解電壓148 8.7新型化學電池148 8.7.1燃料電池148 8.7.2鋰離子電池149 8.7.3鎳-金屬氫化物電池150 8.7.4全釩液流電池——新型儲能電池150 第9章原子結構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155 9.1核外電子的

運動狀態156 9.1.1氫原子光譜156 9.1.2Bohr原子結構模型158 9.2微觀粒子運動的特殊性159 9.2.1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159 9.2.2測不准原理159 9.3波函數和原子軌道160 9.3.1Schrdinger方程——微粒的波動方程160 9.3.2波函數和原子軌道160 9.4概率密度和電子雲164 9.4.1概率密度164 9.4.2電子雲164 9.5波函數和電子雲的空間圖像165 9.5.1角度部分166 9.5.2徑向部分168 9.5.3電子雲的空間形狀170 9.6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和元素週期系170 9.6.1多電子原子的原子軌道能級170 9

.6.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電子結構)172 9.6.3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元素週期性173 9.7元素基本性質的週期性176 9.7.1原子半徑176 9.7.2電離能178 9.7.3電子親和能180 9.7.4元素的電負性181 第10章化學鍵與分子結構186 10.1離子鍵186 10.1.1離子鍵的形成186 10.1.2離子鍵的特點187 10.1.3離子的特徵187 10.1.4離子晶體188 10.2現代共價鍵理論190 10.2.1價鍵理論190 10.2.2雜化軌道理論193 10.2.3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197 10.2.4分子軌道理論201 10.2.5金屬鍵理論207

10.2.6鍵參數208 10.3分子間的作用力、氫鍵、離子極化作用211 10.3.1分子間的作用力211 10.3.2氫鍵213 10.3.3離子的極化作用214 第11章配位化合物219 11.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19 11.1.1配位化合物的定義219 11.1.2配位化合物的組成220 11.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23 11.1.4配位化合物的類型224 11.1.5配合物的立體構型和幾何異構226 11.2配位化合物的化學鍵理論227 11.2.1價鍵理論227 11.2.2晶體場理論230 11.3配位化合物的穩定性241 11.3.1配位化合物的穩定常數241 11.3.

2影響配位化合物穩定性的因素243 11.3.3軟硬酸堿理論與配離子穩定性244 11.4配位平衡的移動246 11.4.1配位平衡與酸堿電離平衡246 11.4.2配位平衡與沉澱-溶解平衡247 11.4.3配位平衡與氧化還原平衡249 11.5配合物的取代反應與配合物的“活動性”250 11.6配位化合物的應用252 下篇元素及化合物 第12章氫和稀有氣體256 12.1氫256 12.1.1氫在自然界的分佈256 12.1.2氫的成鍵特徵257 12.1.3氫的性質和用途258 12.1.4氫的製備259 12.1.5氫化物260 12.1.6氫能源262 12.2稀有氣體264 12

.2.1稀有氣體的發現264 12.2.2稀有氣體的性質264 12.2.3稀有氣體的用途265 12.2.4稀有氣體的化合物266 12.2.5稀有氣體化合物的結構(價鍵理論,分子軌道理論討論)269 第13章鹼金屬和鹼土金屬272 13.1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通性272 13.2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單質274 13.2.1物理性質274 13.2.2化學性質274 13.2.3金屬單質的製備277 13.3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化合物278 13.3.1M+和M2+的特徵278 13.3.2氧化物278 13.3.3氫氧化物280 13.3.4鹽類283 13.3.5配位化合物285 13.3.6

生物效應286 13.4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應用287 13.5離子晶體鹽類的溶解性288 第14章硼族元素292 14.1硼族元素的通性292 14.2硼和鋁的單質及其化合物293 14.2.1單質293 14.2.2硼的氫化物297 14.2.3硼和鋁的鹵化物300 14.2.4含氧化合物302 14.3鎵、銦、鉈305 14.3.1鎵、銦、鉈的單質305 14.3.2鎵、銦、鉈的化合物306 14.4惰性電子對效應和週期表中的斜對角線關係307 14.4.1惰性電子對效應307 14.4.2週期表中的斜對角線關係308 第15章碳族元素311 15.1碳族元素的通性311 15.2碳族元素

的單質及其化合物313 15.2.1碳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佈313 15.2.2碳族元素單質314 15.2.3碳化物和氧化物319 15.2.4含氧酸及其鹽325 15.2.5氫化物330 15.2.6鹵化物和硫化物331 15.3碳族元素的應用334 15.4無機化合物的水解性336 15.4.1影響水解的因素336 15.4.2水解產物的類型337 第16章氮族元素340 16.1氮族元素的通性340 16.2氮族元素的成鍵特徵341 16.2.1氮的成鍵特徵341 16.2.2磷的成鍵特徵342 16.2.3砷、銻、鉍的成鍵特徵343 16.3氮族元素的單質343 16.3.1氮的單質

343 16.3.2單質磷344 16.3.3砷、銻、鉍的單質346 16.4氮族元素的氫化物346 16.4.1氮的氫化物346 16.4.2磷的氫化物352 16.4.3砷、銻、鉍的氫化物353 16.5氮族元素的氧化物354 16.5.1氮的化合物354 16.5.2磷的氧化物355 16.5.3砷、銻、鉍的氧化物356 16.5.4砷、銻、鉍的硫化物357 16.6氮族元素的含氧酸及其鹽359 16.6.1亞硝酸及其鹽359 16.6.2硝酸及其鹽360 16.6.3磷的含氧酸及其鹽364 16.6.4砷、銻、鉍的含氧酸及其鹽368 16.7氮族元素的鹵化物368 16.7.1磷的鹵化

物368 16.7.2砷、銻、鉍的三鹵化物369 16.8氮分子的活化370 第17章氧族元素375 17.1氧族元素的通性375 17.2氧、臭氧377 17.2.1氧在自然界的分佈377 17.2.2氧的製備和空氣液化377 17.2.3氧的結構、性質378 17.2.4臭氧380 17.2.5氧的成鍵特徵382 17.2.6氧化物383 17.3水384 17.3.1水的結構和水的物理性質385 17.3.2水的化學性質387 17.3.3水的污染與淨化388 17.4過氧化氫389 17.4.1過氧化氫的分子結構389 17.4.2過氧化氫的性質和用途389 17.4.3過氧化氫的製備

390 17.5硫及其化合物391 17.5.1硫的存在和用途391 17.5.2硫的成鍵特徵392 17.5.3硫的製備、性質和用途392 17.5.4硫化氫和硫化物393 17.5.5氧化物395 17.5.6硫的含氧酸396 17.5.7硫的其他化合物402 17.6硒和碲404 17.6.1氫化物404 17.6.2含氧酸404 17.6.3用途405 17.7氧族元素的應用406 17.8無機酸強度的變化規律407 17.8.1影響無機酸強度的直接因素:電子密度407 17.8.2氫化物酸性強弱的規律407 17.8.3含氧酸酸性強弱的規律408 第18章鹵素411 18.1鹵素的通

性411 18.2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414 18.2.1鹵素的成鍵特徵414 18.2.2鹵素單質及性質414 18.2.3鹵素的存在形式、製備和用途417 18.3鹵化氫和氫鹵酸420 18.3.1鹵化氫的物理性質420 18.3.2鹵化氫的化學性質421 18.3.3氫鹵酸的制法422 18.4鹵化物、鹵素互化物、擬鹵素和擬鹵化物423 18.4.1鹵化物423 18.4.2鹵素互化物424 18.4.3擬鹵素和擬鹵化物424 18.5鹵素的含氧化合物425 18.5.1鹵素的氧化物425 18.5.2鹵素的含氧酸及其鹽426 18.6鹵素的應用430 18.7無機含氧酸的氧化還原性431

18.7.1含氧酸氧化還原的週期性431 18.7.2影響含氧酸氧化能力的因素432 第19章銅、鋅副族437 19.1銅副族元素438 19.1.1銅副族元素單質438 19.1.2銅的化合物439 19.1.3銀的化合物442 19.1.4金的化合物443 19.2鋅副族元素443 19.2.1鋅副族元素單質443 19.2.2鋅和鎘的化合物444 19.2.3汞的化合物445 19.2.4Ⅱ-Ⅵ族化合物半導體簡介448 19.2.5ⅡB族元素與ⅡA族元素性質的對比449 第20章過渡金屬(一)452 20.1鈦副族元素452 20.1.1鈦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52 20.1.2鈦453

20.1.3鈦的重要化合物455 20.1.4鋯與鉿456 20.2釩副族元素457 20.2.1釩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57 20.2.2釩457 20.2.3釩的重要化合物458 20.2.4鈮和鉭460 20.3鉻副族元素460 20.3.1鉻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60 20.3.2鉻460 20.3.3鉬和鎢465 20.4錳副族元素467 20.4.1錳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67 20.4.2錳467 20.4.3鍀和錸470 20.5二氧化鈦——高功能化新型無機材料470 第21章過渡金屬(二)474 21.1鐵系元素474 21.1.1鐵系元素概述及通性474 21.1.2鐵476

21.1.3鈷和鎳481 21.2鉑系元素482 21.2.1鉑系元素的單質482 21.2.2鉑系元素化合物484 21.3過渡金屬(二)的應用487 第22章f區元素490 22.1鑭系元素490 22.1.1鑭系元素的通性490 22.1.2鑭系元素的單質494 22.1.3鑭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495 22.2稀土元素501 22.2.1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分佈501 22.2.2稀土元素的分組502 22.2.3稀土元素的分離502 22.2.4稀土元素的用途504 22.3錒系元素507 22.3.1錒系元素的通性507 22.3.2錒系元素的單質509 22.3.3釷及其

化合物509 22.3.4鈾及其化合物511 第23章放射化學514 23.1原子核的基本性質515 23.1.1原子核的半徑與密度515 23.1.2原子核結構模型515 23.1.3亞原子粒子518 23.1.4原子核的結合能518 23.2核轉變化學519 23.2.1核衰變519 23.2.2原子核衰變的一般規律520 23.2.3核反應521 23.2.4核裂變522 23.2.5核聚變523 23.3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及應用523 23.3.1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523 23.3.2放射性化合物的應用524 附錄526 附錄1常用單位換算表526 附錄2一些化學物質的熱力學資料52

7 附錄3凝固點降低常數529 附錄4沸點升高常數529 附錄5弱酸的電離常數530 附錄6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531 附錄7配離子的不穩定常數532 附錄8標準電極電勢(25℃)532 參考文獻543 無機化學作為化學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通常是新生進入大學學習的第一門化學專業基礎課。大學的學習和中學的學習相比有非常大的變化,學生從中學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能力的學習,這導致許多學生在該階段不能很快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無機化學課程必須起到承前啟後,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大學學習的作用。為此,無機化學教材要有好的可讀性、條理性,知識結構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章節之間要能有效銜

接,有強的系統性。 基於上述課程特點,結合作者在無機化學教學中積累的經驗,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的支持下,決定將2013年編寫的第一版《無機化學》教材改版。 改版後該書總體框架結構不變,仍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化學原理或理論部分,為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和各種反應性質奠定基礎。該篇從物質的狀態開始,根據第一版一些學校使用後的資訊回饋,我們在物質的狀態中增加了晶體結構的內容;然後是化學熱力學、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離平衡和沉澱平衡、氧化還原與電化學,再到原子結構、分子結構與配位化合物。這些章節與第一版相比沒有大的變化,有些細節進行了微調和適當的補充。 下篇為元素及化合物部分,由

氫和稀有氣體、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鹵素、銅、鋅副族元素、過渡元素(一)和過渡元素(二)、f區元素、放射化學組成。該部分以元素週期表以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規律為基礎,體現元素及化合物性質的變化規律,突出了原子的電子結構決定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質這一本質。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知識點,增加了一些新物質、新理論及其應用,使基礎和學科發展前沿有機結合,體現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化學的學科價值,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書由李瑞祥、曾紅梅、周向葛共同策劃和改版,並且組成了《無機化學》(第二版)編委會,編委會成員在四川大學召開了三次《無機化學》改版工作會議,廣

泛聽取了各編委成員的意見。本書各章節由組成編委會的老師共同編寫,交叉校稿,共同完成。編委會成員有四川大學的李瑞祥、曾紅梅、周向葛、劉科偉、鄢洪建;四川師範大學的高道江、趙燕、甯張磊;西華師範大學的蔣靜;成都理工大學的馬曉豔;西南交通大學的王萃娟;西華大學的鐘柳;華北理工大學的劉正猛。全書由李瑞祥和曾紅梅統稿,化學工業出版社為本書改版提出了寶貴意見。 由於編寫匆忙,作者水準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同行專家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9年3月 前言(第一版) 無機化學作為化學類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許多高校新生進入大學後的第一門化學專業基礎課,學生剛脫離中學的教育模式,以一種新的

學習方式進入大學學習,這種轉變使許多學生剛進入大學不能很快適應大學學習。這期間無機化學課程起到了承前啟後,幫助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大學學習的重要作用。為此,無機化學教材必須做到有好的可讀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整本教材的章節之間要能有效銜接,有關知識要具有良好的條理性和系統性。 基於上述課程特點,結合作者在無機化學教學中的經驗積累,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的支持下,決定編寫一本適合化學類本科生使用的無機化學教材。 該書包括兩大部分,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化學原理或理論部分,為學生深刻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做前期鋪墊。該篇從宏觀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變化的基本原理出發,即物質的狀態開始,緊接著是化學反應熱力

學、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沉澱溶解平衡、氧化還原與電化學,再到微觀物質的結構理論,即通過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揭示物質化學變化的本質。下篇為元素及化合物部分,包括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鹵素、氫和稀有元素、銅鋅副族元素、過渡元素(一)和過渡元素(二)、f區元素、放射化學。對元素化學部分,以元素週期表以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規律為基礎,體現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變化的週期性規律,突出了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這一本質,以解決學習元素部分時學生感到內容繁多、難以掌握的問題。該教材在系統講述常見元素及化合物結構和性質的基礎上,在合適的地方結合相

關知識點,簡單地介紹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新物質、新理論及新用途,使基礎和學科前沿有機結合,體現了基礎知識學習的意義,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元素部分適當的章節總結常見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該書由李瑞祥,曾紅梅,周向葛共同策劃。主要由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化學教研室老師完成編寫,其中李瑞祥負責第1章、第2章,曾紅梅負責第4章~第7章、第16章、第19章,周向葛負責第9章~第11章、第20章,劉科偉負責第13章、第15章、第17章、第18章,鄢洪建負責第8章、第12章、第14章、第21章,四川師範大學高道江和趙燕負責第3章、第22章;成都理工大學馬曉豔負責第23章

的編寫。全書由李瑞祥修改和統稿。 感謝首屆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西北大學史啟禎教授為本書題寫序言。 由於本書編寫匆忙,編者水準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同行專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改正! 編者 2013年4月于成都

應用矽量子點摻雜於天藍光磷光發光二極體之研究

為了解決m2單位換算的問題,作者魏含芸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矽量子點 ( Silicon Quantum Dots ) 材料作為元件中的電荷產生層 (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矽元素 ( Silicon ) 在地球上具有豐富的含量,且本身對環境沒有毒性上的危害,作為量子點除了顏色可依照量子點大小作調變之外,矽量子點合成方式也較為簡易方便。本次研究主要是利用熱蒸鍍的方式進行有機發光二極體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 的元件製程,並在元件中的發光層添加矽量子點作為電荷產生層進行研究。研究主要為探討矽量子點作為電荷產生層在元件內部的影響為荷,以及元件效率與亮度是否有提升的

改善,實驗最主要分為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最主要為矽量子點在元件內部的分佈分析、矽量子點本身元素分析以及矽量子點發光時間的衰退程度。第二個部分為元件量測分析,分別將矽量子點摻雜高濃度、中濃度以及低濃度的矽量子點,分析摻雜不相同濃度矽量子點的元件會有何差異。依照實驗結果所示,加入低濃度矽量子點的元件會有最佳的亮度以及效率,最佳亮度可達到19.64 Cd/A、最佳亮度效率達到2108 Cd/m2 ,而最佳量子效率可達到17%,且加入低濃度的矽量子點,並不會造成元件在顏色上有明顯的偏移。關鍵詞:有機發光二極體;電荷產生層;矽量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