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a血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楊振昌所指導 魏伯憲的 評估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電灑游離法與大氣壓力化學游離法對血清維他命K2-MK7之檢測效果及方法確效 (2014),提出lsca血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血管鈣化、維他命K2、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電噴灑游離法、大氣壓力化學游離法、方法確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sca血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評估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電灑游離法與大氣壓力化學游離法對血清維他命K2-MK7之檢測效果及方法確效

為了解決lsca血管的問題,作者魏伯憲 這樣論述:

臺灣號稱為「洗腎王國」,透析之發生率與盛行率連年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13年公布的統計資料,2012年臺灣透析病患的總人數達到66,606人,而每百萬人透析發生率為325.0,透析盛行率為2,833.5。在長期透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身上,血管鈣化發生的情況相當常見。國外文獻顯示,服用維他命MK-7 (menaquinone 7) 對於血管鈣化的預防及改善有助益,然而國內對於維他命MK-7對血管鈣化治療的服用劑量目前尚無定論,除了欠缺國人相關的研究數據外,能夠準確定量血液中MK-7的濃度亦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參考2005年日本神戶藥科大學須原義智 (Yoshito

mo Suhara) 等人所發表的論文之檢測方法,並針對其缺點進行改良。利用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 (HPLC-MS/MS) 分別搭配電噴灑 (ESI) 及大氣壓力化學游離 (APCI) 離子源,對人類血清中的維他命MK-7進行定量分析,並對檢測方法進行方法確效 (method validation)。 本研究以ESI及APCI法分析的檢測結果,其檢量線R2皆大於0.990 (線性範圍:2.8125至90 ng/mL及0.3516至360 ng/mL);兩方法維他命MK-7的滯留時間分別為5.056與4.176分鐘;同日內與異日間的精密度皆小於15%;萃取回收率分別為81.560% 至

101.154%,以及73.479% 至102.459%;偵測與定量極限分別為1.4063、2.8125 ng/mL (ESI法),以及0.1758、0.3516 ng/mL (APCI法);基質效應分別為 -6.141% 與25.486%。本研究亦給予5名健康受試者服用維他命MK-7補充品 200 mg,再抽血檢測MK-7的濃度,其濃度範圍為1.210至20.386 ng/mL,平均值為8.06 ± 8.23 ng/mL。 本研究的分析方法操作簡單、快速、靈敏、穩定,其中APCI法的檢測結果又優於ESI法,本方法應可應用於血清維他命MK-7檢測的臨床實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