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群組全體標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清華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游志雲所指導 吳念國的 以臉的大小及深度尺碼分群設計半面型呼吸面罩 (2015),提出line群組全體標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臉大小及深度、尺碼分群、半面型呼吸面罩、3D顱顏資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ine群組全體標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臉的大小及深度尺碼分群設計半面型呼吸面罩

為了解決line群組全體標記的問題,作者吳念國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出一個以實質3D的頭顱顏面資料來設計半面型呼吸面罩的方法。影響呼吸面罩的效能,除了濾材的過濾能力以外,最主要的兩項因素是氣密性與滯留腔。氣密性是面罩與配戴者顏面之間的密合程度。滯留腔則是面罩與顏面之間所包圍的空間,它會扣留配戴者呼吸的潮汐量,降低通透濾材的有效通透量。為了提升氣密性和降低滯留腔,本研究提出一個以3D的頭顱顏面資料來設計半面型呼吸面罩的方法;更進一步,企求以一組有限尺碼(例如,3個至5個)的呼吸面罩來適用全體使用者(例如,800萬個勞工),本研究再提出一個以臉的大小及深度的尺碼分群方法。築基在楊宜學的氣密設計概念,本研究進一步提出一個改良的二階段尺碼分群方法。

這個方法先將母體進行臉型大小的分群(例如M群),以面罩的外圍輪廓線,實質的2D曲線(有別於2個1D尺寸,如臉長與臉寬),作為分群的標的;接著將2D的外圍輪廓線投影到到3D顏面上,求取3D的面罩與顏面的貼合介面曲線,再以這個3D貼合介面曲線的深度散布程度作為深度深群的標的,將各個臉型大小群組再細分為N群。這種二階段的分群方法在於以有限的尺碼分群,設計一組氣密且低滯留腔的呼吸面罩,以適用全體的配戴者。結果顯示: 臉型大小的2D面罩的外圍輪廓線的分布為臉長在90.04mm ~ 120.08mm之間,全距為30.04mm,而臉型大小的放值約為20mm(±10mm),所以將臉型大小的分群分為兩個群組,”

尺碼S”臉長90.04mm~105.06mm與”尺碼L”105.06~120.08mm。接著分別就這兩個群組,由3D的貼合介面曲線進行臉深的分群。尺碼S群組的曲線散布的結果得知深度的分布在4.6mm~23.59mm之間,全距為18.99mm,而臉深度寬放值約為14mm(±7mm),因此將臉長尺碼S群組依臉深度再分為兩個群組,”臉淺尺碼”:4.6mm~14.095mm與”臉深尺碼”:14.095mm~23.59mm。同理,臉長尺碼L群組的曲線散布的深度的分布同在4.6mm~23.59mm之間,所以臉長尺碼L亦同分為兩個群組,”臉淺尺碼”:4.6mm~14.095mm與”臉深尺碼”:14.095m

m~23.59mm之後,我們在每個尺碼中找出一個最接近中間值的人為標準人,依標準人的顱顏資料,以楊宜學的氣密設計概念,擷取其3D貼合曲線,進行罩體的建構,以達到氣密性與低滯留腔的要求。依電腦模擬的結果顯示,在四個尺碼群組皆能達到氣密的要求;電腦模擬的最大滯留腔為192ml,而市售產品實際注水量測的最小滯留腔為237ml,降低至少45ml。當然這個結果將來必須以實際產品驗證。就方法論而言,本研究的呼吸面罩設計是一個實質的3D設計方法。不同於傳統面罩設計,通常只以簡化的1D尺寸作為設計的參考,例如臉長與臉寬等1D尺寸,喪失了複雜的3D資訊。本研究的設計方法是直接在3D的頭顱顏面的曲面資料上直接擷取

3D貼合曲線,實質保留3D的資訊,進行罩體的建構。這個方法應該可以應用在其他的設計上,例如頭盔、眼鏡和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