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流明換算ansi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曾昭衡所指導 李承恩的 各室內空氣清淨機制之去除細菌效能評估 (2021),提出led流明換算ansi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菌、室內空氣清淨機制、CADR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 胡石政所指導 張振光的 高科技廠房無塵室、廠務及製程系統,過去、現在及未來之節能策略 (2018),提出因為有 高科技、無塵室、廠務系統、製程系統、節能、FES、單位耗能指標的重點而找出了 led流明換算ansi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ed流明換算ansi,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各室內空氣清淨機制之去除細菌效能評估

為了解決led流明換算ansi的問題,作者李承恩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i誌謝 v目錄 vi表目錄 x圖目錄 xii1 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流程 2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2.1 我國室內空氣品質法規 42.1.1 生物氣膠特性及種類 52.1.2 細菌對人體之危害 52.1.3 生物氣膠採樣方法 92.2 空氣清淨機檢測標準 122.2.1 日本JEM 1467 檢測標準 122.2.2 中國GB/T 18801-2015檢測標準 152.2.3 中國GB 21551.3-2010檢測標準 172.2.4 中華民國CNS-7619檢測標準

182.2.5 美國AHAM AC-1檢測標準 202.2.6 AHAM AC-1之改良方法 232.2.7 臭氧排放濃度測試規範 242.3 空氣清淨機制去除原理 262.3.1 HEPA濾網 262.3.2 靜電濾網 272.3.3 光觸媒 282.3.4 靜電集塵(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 292.3.5 UVC、UVA 312.3.6 二氧化氯、次氯酸 322.3.7 臭氧 342.3.8 負離子 35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3.1 實驗規劃 373.2 實驗設備與儀器 383.2.1 室內空氣品質測試艙(Cha

mber) 383.2.2 室內空氣清淨設備 393.2.3 採樣儀器與設備 473.3 細菌實驗方法與流程 553.3.1 菌株破管與活化 553.3.2 培養基配置 583.3.3 採樣步驟 603.3.4 分析計算 643.4 細菌自然衰退率與淨化效能計算 673.4.1 細菌自然衰退率計算 673.4.2 室內空污淨化效能CADR值計算 683.5 室內二氧化氯、次氯酸容許暴露濃度計算 693.5.1 空氣中二氧化氯容許暴露濃度計算 693.5.2 空氣中次氯酸容許暴露濃度計算 70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24.1 各室內空氣清淨機制去除細菌實驗 72

4.1.1 細菌於測試艙內之自然率退曲線 734.1.2 細菌及PM2.5自然衰退濃度對比 734.1.3 HEPA濾網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754.1.4 靜電濾網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764.1.5 光觸媒濾網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774.1.6 靜電集塵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784.1.7 紫外線(UVC、UVA)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794.1.8 霧化消毒劑(二氧化氯、次氯酸)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804.1.9 臭氧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814.1.10 負離子去除細菌之效能評估 824.2 不同室內空氣清淨機制之去除細菌綜合比較 834.2.1 不同室內空氣清淨機制之去除

細菌效能綜合比較 834.2.2 不同室內空氣清淨機制去除細菌之CADR值綜合比較 854.2.3 各吸入型空氣清淨機制之CADR值換算為相同規格比較 884.2.4 細菌與PM2.5 CADR值比較 924.3 空氣清淨機臭氧空間濃度評估 934.4 空氣清淨機臭氧排放濃度評估 984.5 各空氣清淨機制去除細菌之能源效率綜合比較 10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5.1 結論 1035.2 建議 1046 參考文獻 1057 附件一 : 檢測儀器校正報告書 112附錄A 細菌去除實驗數據 113

高科技廠房無塵室、廠務及製程系統,過去、現在及未來之節能策略

為了解決led流明換算ansi的問題,作者張振光 這樣論述:

全台電力消費量占比最大者為工業部門54%,其中又以電子高科技產業占37%為最大宗,且需求量與占比不斷上升,本研究針對台灣電子高科技廠房,調查分析其耗能型態與節能潛力,並聚焦當中最耗能的潔淨空調系統提出數種節能策略與實證。首先針對台灣電子高科技產業巨頭:矽晶圓、晶圓代工廠、顯示液晶面板廠、半導體測試封裝廠共計38家,收集100%產能時的耗能數據:查核填報資料、佐以現場勘查及電話訪談,再彙整為報表進行驗證及回饋分析,建立了產品單位耗能指標Benchmark(第二章)。繼而輔以FES (Fab Energy Simulation)軟體及ECFs (Energy Conversion Factors

),於TFT-LCD及半導體廠房,驗證6種潔淨空調節能策略:降低無塵室設計溫溼度、減少外氣空調箱送風量、以單管排取代外氣空調箱雙管排、降低外氣空調箱送風溫度、定期更換並採低壓損型高效率濾網,計算其年度節約成效(第三章)。最後總結國內外歷來電子高科技廠房製程、廠務系統的節能手法,並重新設計高科技產業製程上最需要的微環境恆溫恆濕設備(Climate Unit)實證本研究心得,設計變更後,總耗電量減少八成,自16,052,844 kWh/yr下降至3,062,843 kWh/yr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