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27001課程恆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訓練課-公開課程也說明: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訓練課程(IRCA編號:A17279)(Q-77) ; TLATPI9015, 台北(恆逸訓練教室), 2019-03-18 2019-03-22 09:00~18:30 ; TLATPI9091, 新竹(SGS訓練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葉奇鑫所指導 陳伊伶的 個人資料保護法安全維護措施之研究 (2012),提出iso 27001課程恆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訊隱私權、適當安全保護措施、可識別個人資料、隱私衝擊分析、民事損害賠償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華梵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朱惠中所指導 吳穩男的 信用卡行業資料安全標準之研究-以PCIDSS與ISO27001為基礎 (2008),提出因為有 信用卡、PCI DSS、ISO27001、資料安全、本體論、正規概念分析、概念描述邏輯模型、關聯矩陣的重點而找出了 iso 27001課程恆逸的解答。

最後網站ISO 27001 國際標準 - 恆逸教育訓練中心則補充:ISO 27001 是用以檢驗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的國際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最廣泛使用且最完整的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標準。ISO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so 27001課程恆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個人資料保護法安全維護措施之研究

為了解決iso 27001課程恆逸的問題,作者陳伊伶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資訊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所處的環境已被各種海量資料所包圍,透由資料的快速分析與傳遞,個人變成透通,各種行為都可以被精準的預測,是「文明」還是「老大哥」,但很明確的個人所保有的私有領域愈來愈小,這也突顯資訊隱私權的重要,而在強調個人資料自主控制權及促進資料合理利用時,重要之前提,就是要對資料做適當之保護,因之資料管理人安全維護責任也成為各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中之重要規定。本論文即研究各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中安全維護措施之規定與要求,以闡釋個資法適當安全維護措施之內涵,並對安全維護有關民事損害賠償與過失責任之認定標準提出建議。個人資料保護法所要保護的是「可識別個人」的資料,故於規劃安

全防護時,先要進行個資盤點,再透由隱私衝擊分析決定風險等級及對應之保護措施。適當安全保護措施包括技術上及組織上兩個層面;實作上的適當性,與資料的性質、數量、可識別性、適法性、及不當使用後所可能造成的傷害程度;及企業之大小、範圍、經營種類、及所能取得之資源相關;而其對應的事項,就是遵循法規最小安全要求、產業標準、及進行風險基礎之安全控制,且防護措施的負擔低於發生事故的機率及可能造成的傷害時,該防護措施就是必要的;這些因素亦可作為資料外洩民事賠償訴訟時,民事損害賠償之參考因子。資訊社會中,每一位使用電腦及網路者,都有對安全所應扮演的角色及責任,故最好的個人資料防護措施,就是形成社會的安全文化,使資

料的保護成為每個人本能的反應,另亦可透由資料最小蒐集、保存、及利用原則,及資料只保留必要的時間,降低資料的風險。當社會走向利用資料創造商機及帶來社會公益的雲端時代時,建立新的資料使用習慣,及架構符合威脅環境的適當安全防護機制,才能真正保護到個人資料及個人資訊隱私權,我們的社會也才能真正享受到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成果。關鍵字:資訊隱私權、適當安全保護措施、可識別個人之資料、隱私衝擊分析、民事損害賠償因子。

信用卡行業資料安全標準之研究-以PCIDSS與ISO27001為基礎

為了解決iso 27001課程恆逸的問題,作者吳穩男 這樣論述:

自從金融業於1960年代中期發行信用卡(又稱支付卡)以來,信用卡的使用,已經逐漸的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信用卡的使用過程,包含付款及帳單遞送的兩端之間,其資料如何保護,不僅是金融業者的基本責任,亦是廣大的使用者所關切的議題。環顧國內業界推展符合ISO 27001相關標準與規範已十分成熟,而面對近來興起之信用卡行業資料安全標準(PCI DSS)則仍待落實。因此本研究將同時考量PCI DSS及ISO 27001兩套國際標準,研思如何獲得雙方領域知識之異同,以確保組織同時滿足兩套標準或於驗證ISO 27001之後符合PCI DSS之12項核心要求。 為達前述目的,本研究將依序探討P

CI DSS與ISO 27001規範條文之對映,並建構其領域知識正規概念本體與記錄於關聯矩陣上加以分析。經實施關聯分析後發現,PCI DSS重於獨立技術元件的實施和管理的程序(即應用),ISO 27001則是驗證組織實施和管理的資訊安全計劃(即框架),兩個標準實為互輔。此外亦針對兩個標準同時或先後驗證的雙標準安全模式提出建置建議,以供企業組織實施雙標準安全模式時之參考。從而提升企業組織的安全防護強度與競爭力,進而降低企業組織管理者推導資安雙標準驗證之時程與成本。